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柴扉散文(柴扉别集7想起志华)

柴扉散文(柴扉别集7想起志华)志华人成熟、老练,干起事情风风火火。他一米七八的个头,大眼、剑眉,面庞削瘦、黑里透红,喜怒不形于色。高志华既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副班长,这关系便近了一层。他来自武警部队直属支队,从老家江苏一入伍就到北京,称得上是老北京了。在这茫茫人海中,一个人一生所认识的人非常有限,相知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我每天走出小区的大门,就是喧闹的大街,北京的特点是车多人更多。走在这摩肩接蹱的马路上,有多少人都视而不见,有多少人都擦肩而过,有时无意中彼此相看一眼,目光瞬间就会避开,仿佛有什么秘密怕被对方识破。所以在这号称为“人海”的世界上,我了解的人少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年界耳顺,常想起朋友,在我的相识者中,能经常走进心里的人屈指可数,志华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和志华的相识好像是命运安排好的,34年前,我从安徽合肥走进北京军区新闻干部教导队学习,一入校就被任命为一班班长,同时任命的还有一位副班长,就是一见面便成了好搭档的

柴扉散文(柴扉别集7想起志华)(1)

柴扉散文(柴扉别集7想起志华)(2)

柴扉散文(柴扉别集7想起志华)(3)

柴扉别集(7)

想起志华

张国领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在这茫茫人海中,一个人一生所认识的人非常有限,相知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我每天走出小区的大门,就是喧闹的大街,北京的特点是车多人更多。走在这摩肩接蹱的马路上,有多少人都视而不见,有多少人都擦肩而过,有时无意中彼此相看一眼,目光瞬间就会避开,仿佛有什么秘密怕被对方识破。所以在这号称为“人海”的世界上,我了解的人少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年界耳顺,常想起朋友,在我的相识者中,能经常走进心里的人屈指可数,志华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和志华的相识好像是命运安排好的,34年前,我从安徽合肥走进北京军区新闻干部教导队学习,一入校就被任命为一班班长,同时任命的还有一位副班长,就是一见面便成了好搭档的高志华。

高志华既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副班长,这关系便近了一层。他来自武警部队直属支队,从老家江苏一入伍就到北京,称得上是老北京了。

志华人成熟、老练,干起事情风风火火。他一米七八的个头,大眼、剑眉,面庞削瘦、黑里透红,喜怒不形于色。

志华是一名称职的副班长,可惜的是,我们只搭档了一个月。在教导队举行的入学身体复检中,他被检查出肝功阳性。不光是他,八十名学员共查出六名肝功异常。这引起了教导队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其它地方这些学生可能要被退回原单位,但领导知道,别的学生可一退了之,新闻班的学生不能退,因为这个班是三个军种为挽救新闻人才而联合招收的学员,办学本身就是为了继续大家的政治使命,若是刚到学校就退了学,学员们的一线希望就将成为泡影。所以,领导采取的处理方法比较人性化,凡肝功不好的同学,单独分成一个班。就这样志华搬离了我们班。

我和志华,严格说只同班了一个月、同学了半年,因为后半年是实习。半年理论课上完之后,他继续留在北京,而我又回到安徽合肥,从此便很少见面。

半年,对于漫长的人生只是一个瞬间,但因那半年是改变我们人生的转折点,所以大家都很珍惜它,同学间的友情就显得非同一般。

我的心里对于志华,除了同学情谊,还有一种感激,就是他当副班长的那一个月里,对我工作上的莫大支持。

上学时我年龄大、兵龄老,在班里担任班长。班里10名同学来自9个省市,大家从五湖四海聚到一起,彼此互不了解,对于我这个不是大家选出来,而是被上面任命的班长,颇有异议。对此我是理解的,大家都是新闻兵,文人相轻并不分年龄,小才子们在一起,谁对谁都不服气,因为谁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当这个班长,为啥偏偏是任命一个貌不惊人的我。有了这种心理,平时队里派的公差勤务、内务卫生整理,都不愿服从。每当这时,身为副班长的高志华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带头执行我的决定。

他最经典的一段话是:“我们都是从部队万里挑一选来的,既然来了,说明都有两把刷子,上了花果山,证明我们都是猴子,猴子也要有个领头的。临时单位的班长谁都不想当,因为谁当谁就要多付出而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大家齐心协力,好好度过这半年时光,我们一生是同学,不能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斤斤计较。”

他当时说的这些话,三十多年来,我从不曾淡忘过。他说的道理从我口中说出来,可能就没有应有的效果,因为我是班长。他是副班长,也是执行者、拥护者,从他口中说出来,就让别的同学无可反驳。

志华质朴无华的一番话,就这样化解了僵持的局面,在他的大力相助之下,我们班很快就成了全队最团结的一个班,我这个班长的工作也比别的班长轻松了许多。

志华是个南方人,但极豪爽,决没有南方人的小算计,他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朋友需要时他会倾其所有,让朋友吃亏的事从来不做,他像能未卜先知哪个朋友何时何地会遇到什么困难似的,总是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你的面前,不失时机地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毕业十年之后,我也调到北京工作,调北京的第二年,单位新盖了一批住房,按综合条件打分,我有幸分到了一套,这让我很激动。我知道有的同事调北京多年分不到住房,我调来的第一年分了一套营职房,第二年又调进团职房。这团职房和营职不同的是,每户需要交纳8万元的房款,我那时刚搬了家,妻子进京后还没安置工作,我一月三四百元的工资,没啥积蓄,一时拿不出这个钱。于是我就找到了志华,问他能不能帮忙救“火”。他问需要多少,我就实话实说,志华一听,当即就借给了我,还说啥都不让打借条,我的燃眉之急就这样立刻化解。

我调北京前,志华已从部队转业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主要负责单位的第三产业。后来听说他又进了商界,他从商的消息当时让我吃惊不小,因为我知道他的性格之中,太缺乏商人那种精明的算计和见利忘义的薄情,这样的人从商是十有八九要吃亏的。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不但坚持下来了,几年下来还小有成就。他是怎么闯出来的呢?是性格变了吗?我一直不明白。

同在北京居住,见面的机会自然就多,疑惑的问题渐渐弄清楚了,他的性格不但没变,以前那种豪爽、义气、把友情看得重于一切的“特质”更浓。他说他之所以没有在商海中沉没,多亏了几年军营生活的磨练,使他没有失去自我。

打消疑惑后我发现,志华还是志华。从他身上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改变,不在于他进入了什么样的圈子和环境,而在于他骨子里原有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是块金子,放在哪里都是闪光的,如果是块烂砖,可以一时镀上耀眼的光环,但终究经不起尘土的抚摸。

令我想不到的是,近几年的志华真有了不小的变化,每次见面他都会发一张名片,有时是有陌生人在场,为了方便联系发张片子,顺便也给同学发一张,无可非议。令我再起疑惑的是,他每次发的名片,单位不同,地址不同,头衔也不同。但他说得都信心满满,我们便不好细问。

最后一次收到他的名片,是两年前,他又有了新的单位。这对我们同学来说已经习惯了,没人去在意。突然有一天我们见面时,他没再发名片,而是给每个人发了一张报纸,我接过来一看,两个版的篇幅,都是介绍志华怎样扛电商大旗、为发扬民族互联网企业而奋力拼搏的。当时我非常吃惊,老同学竟不声不响地干出了这么一番事业,我对他表示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志华有个长处,我们每次见面小坐,他从不说个人事业中的易和难,也不炫耀自己的辉煌业绩,只说在徐辛庄新闻干部教导队时的趣事儿,每次都把大家的思绪带进当年上学那个小村子,带进青春年华的美好记忆。等我们回忆够了,都尽兴了,再去买那喝茶或吃饭的账单时,他不知何时已经结完了账。用他的话说,你们是工薪阶层,生活不容易。

去年有好一段时间没和志华联系,一天偶然间翻到一张报纸,发现一条不起眼的消息,说的是志华出事了,内容不甚详细,只说他被警方控制。我不敢肯定是不是同学志华,忙掏出手机给他打电话,却没打通。这让我吃惊不小,虽不知道他是什么原因犯了什么事,但我相信警方是不会随意抓人的。这让我在脑海里把志华每次见面时的神情话语重新回想一遍,想记起他有哪些反常的蛛丝马迹,可想来想去一切都是正常的。

从部队到地方,在北京为生活打拼了几十年,五十六岁的时候,志华却没有守住底线。在为他痛心的同时,真心希望老同学经过认真反思,能给自己的人生一个纠偏的机会。

自从知道志华出事了,我仍时常想起他,想起他的厚道豁达,想起他的满腔热情,想起他任何时候都不言输的满腔自信,想起他对朋友永远不变的真诚。不过,这些都是以前的志华,但愿摔了这重重的一跤之后,他还能够坚强地站起来,恢复当年在徐辛庄时那股蓬勃朝气……

作者简介

柴扉散文(柴扉别集7想起志华)(4)

张国领,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诗集《绿色的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等11部,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等2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二等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柴扉散文(柴扉别集7想起志华)(5)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在后台回复:90后,即可阅读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专栏,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即可阅读

青山文艺|花解语|张国领|杨建英|杨华|卓玛

名家专辑,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字即可阅读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柴扉散文(柴扉别集7想起志华)(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