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生歌曲(张靓颖钦点的苏立生)
苏立生歌曲(张靓颖钦点的苏立生)第12期演绎李宗盛创作林忆莲原唱的《不许哭》。这首歌曲是终极考验,尤其是出自李宗盛的创作,对于歌手各方面修为都是高要求。这回合演绎中,苏立生体现的是可贵的“诉说力”。在演唱过程里动用“诉说”或许是至高技法,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经由两个层次的处理,首先要进入歌曲里,对于歌曲进行彻底的认知理解。其次要从歌曲里走出来,即脱离歌曲以及原唱跟原作者的局限,完全动用自我的方式来传达,也就是如念白诉说般将歌曲呈现。因为具备良好“可塑性”,苏立生的歌路自然就显得宽阔,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更充足。第10期演绎林志炫的《散了吧》,展示出的亮点是“可塑性”。这首歌曲既有旋律线又有节奏点,这两部分,苏立生的把控都很到位。旋律部分处理得足够绵延,在厚实沧桑的声线传达中,旋律线突显出强烈画面感。节奏部分表达得足够干脆,并且不只是局限于简单的律动,在切分节奏等细节处都能够达到精准。由此可以判断,他在驾驭旋律型以及节奏型这两种
本季《梦想的声音》正式剧终,各位梦想学员圆满毕业。学员里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苏立生,不仅因为他表现良好,还因为他运气极佳。当时第8期节目结束后,张靓颖在微博上立即宣布邀请梦想学员苏立生加入少城时代的大家庭。这种“钦点”简直就是好运来。当然,操作来势突然,不禁会招来疑问,凭什么是他?
节目里苏立生总共演出过三首歌曲,每回合表现都可圈可点。
第8期演绎张靓颖的《我们说好的》,节目里初次露面,他做的最对的事情就是输出“辨识度”。直观听觉层面,歌手的“辨识度”包括最重要的两方面是声线跟咬字。前者基本就靠天赋,后天能够改变的程度不超过30%;后者则完全可以靠后天努力塑造。这两方面,苏立生都拥有不错的优势。
声线方面,磁感充足,颗粒感强烈,厚度明显,自带沧桑忧郁色彩,配搭气息稳定支撑的演唱处理,尤其适合演绎情歌。 当时选择的《我们说好的》正是标准的情歌。咬字方面,非常符合演唱的标准,即,咬字头够准够重,喷弹有力。吐字腹圆润饱满,足够松弛。收字尾干脆简洁,把稳定成型的字腹轻巧柔和地结束。简单讲,颇有教科书式的范式。综合来讲,属于苏立生的“辨识度”就是,磁性男中音,强烈男人味。在公众层面,这款嗓音具备可观杀伤力,除却可以量身订制深情系歌曲外,演绎影视剧的主题曲也是首择。
第10期演绎林志炫的《散了吧》,展示出的亮点是“可塑性”。这首歌曲既有旋律线又有节奏点,这两部分,苏立生的把控都很到位。旋律部分处理得足够绵延,在厚实沧桑的声线传达中,旋律线突显出强烈画面感。节奏部分表达得足够干脆,并且不只是局限于简单的律动,在切分节奏等细节处都能够达到精准。由此可以判断,他在驾驭旋律型以及节奏型这两种歌型的作品时都不会有问题。
对于歌手而言,“辨识度”是存量,“可塑性”是增量。前者决定起跑位置,后者决定终点位置。由此判断,苏立生拥有相当不错的起跑位置,并且极有希望获得同样漂亮的终点位置。尤其对于未来职业发展而言,“可塑性”几乎就是决定性的。
苏立生的“可塑性”除却涉及上文提及的两种歌型,同时还体现在年代感。这说的是,他的演唱呈现里时间概念是动态的。以上文提到的两首歌曲为例,《散了吧》是1997年的作品,《我们说好的》发布于2007年,中间10年跨度。苏立生演绎起来丝毫没有隔离感,能把《散了吧》诠释出旧时光的温度,也能把《我们说好的》的现代都市感传达清晰。这种调整能力首先证明,歌手对于时间的认知很敏锐,能够精准抓住作品里的时间概念。其次证明,歌手能够通过具体演唱调整来对时间进行详细刻画。《散了吧》里的演唱的效果明显更加怀旧,情绪更克制,这属于传统的范式。《我们说好的》则是偏向于现代气息,比如表达方式更为外放,更加自我。
因为具备良好“可塑性”,苏立生的歌路自然就显得宽阔,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更充足。
第12期演绎李宗盛创作林忆莲原唱的《不许哭》。这首歌曲是终极考验,尤其是出自李宗盛的创作,对于歌手各方面修为都是高要求。这回合演绎中,苏立生体现的是可贵的“诉说力”。在演唱过程里动用“诉说”或许是至高技法,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经由两个层次的处理,首先要进入歌曲里,对于歌曲进行彻底的认知理解。其次要从歌曲里走出来,即脱离歌曲以及原唱跟原作者的局限,完全动用自我的方式来传达,也就是如念白诉说般将歌曲呈现。
苏立生最终呈现出良好的诉说状态。具体表现为,《不许哭》里有充足情绪,全程完整经过弱到渐强再到强最后抵达最强的情绪铺展,这就是诉说式演唱最标致性的展现。站在自己的视角把歌曲内容说给观众听,情绪丝丝入扣,平缓时够淡然,强烈时够爆发,完全具备表达的逻辑性。《不许哭》里还有丰富的画面感,配搭情绪的是画面,这首标致的伤情歌,在苏立生的演绎里充分勾画出跟回忆相关的画面,热恋期温情的过往,分开时撕裂的心痛,决意时彻底的发泄,诸如此类画面都能够真切体感到。
诉说赋予歌曲最大的能量就是“真实”,而“真实”正是苏立生作为歌手最为可贵的亮点。这甚至要比上文提及的几处技术优势更加重要,毕竟技法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习得提升。并且,在普遍热衷于打造人设的时代,“真实”简直就是珍宝。
节目里的三次演出,苏立生完全是在进行最贴合真实自我的呈现,并没有刻意去模仿或者扮演,他所表现出的技法情绪等等,都是最真我的东西。这种东西,无法习得,是个人体质里自带的元素。
“真实”对于苏立生而言的重要性在于,保证演唱的普世化冲击力。所谓普世化也就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等等方面的区分,是广义上的大众群体。他所演唱的内容能够被大众群体接受,他所表达的情绪也能够被大众群体感知,俗称“走心”。以上提到的三首翻唱歌曲,每首都是标准的“走心”作品,这种效果远比时髦热闹更可贵。
时髦会过时,热闹会退散,但是“真实”,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