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第一名将李存孝(十三太保李存孝)
五代十国第一名将李存孝(十三太保李存孝)李存孝战功卓著,对李克用也算的上忠心耿耿。尽管李克用待其如子,但哪怕亲父子都会有矛盾,何况义父和义子,李存孝这边,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应该获得更好的待遇,而李克用却时常忽视其感受,再加上李存孝和李存信之间存在矛盾,李存孝渐渐有了背叛李克用的念头。公元890年,李克用潞州守军叛乱,杀潞州节度使李克恭以归唐,此时唐朝已被朱温所控制,朱温又遣李谠攻李罕之于泽州,李存孝以骑兵五千救之。梁军对罕之曰:“公常恃太原以为命,今上党已归唐,唐兵大集,围太原,沙陀将无穴以自处,公复谁恃而不降乎?”李存孝听说后,以精骑五百绕梁军营寨而呼曰:“我沙陀之求穴者,等着你们的肉以食军,可令肥点的出斗!”梁骁将邓季筠引军出战,存孝拍马舞槊,于战阵中生擒之,李谠败走,追击至马牢关。 野史传说中李存孝兵器很诡异,叫做“毕燕挝”,他为了救父,十岁就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几个回合就打败当时的天下第二的铁枪王彦章;带病作战不到十个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858-894)。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唐末猛将,本是沙陀人。号称“飞虎将军”,在民间传说中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称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被誉为将帅中勇猛第一!
李存孝少时在乱军中被李克用所俘,后收为养子。他骁勇善战,善骑射,李克用常用之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李克用有十三个义子,李存孝排名十三,故又称十三太保。从李克用救援陈州、许州,征讨黄巢,未尝败绩。后由于罪责车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负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
正史记载中李存孝并不起眼,只记载了他廖廖数次的战斗。但猛将是肯定。正史记载李存孝身穿铁甲,手拿铁马鞭,腰上跨着弓箭与长矛,随从带二匹马,换马不换人。每每冲锋陷阵,其勇猛势不可挡,敌军听闻其名声就闻风丧胆(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存孝之勇,足以冠三军而长万夫)。在野史传说中李存孝更是纵横无敌的存在。
野史传说中李存孝兵器很诡异,叫做“毕燕挝”,他为了救父,十岁就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几个回合就打败当时的天下第二的铁枪王彦章;带病作战不到十个回合,便干掉了五代十国第一枪高思继,当时这个人是号称天下第三。更神地说他如天神下凡,日夺八寨,夜抢三关,十八骑取长安。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来自于说唐演义全传,正史详细记载李存孝的战斗只有二次,一次是伏击一个文官。正面临阵杀敌的只有一次,那就是泽州之战。
公元890年,李克用潞州守军叛乱,杀潞州节度使李克恭以归唐,此时唐朝已被朱温所控制,朱温又遣李谠攻李罕之于泽州,李存孝以骑兵五千救之。梁军对罕之曰:“公常恃太原以为命,今上党已归唐,唐兵大集,围太原,沙陀将无穴以自处,公复谁恃而不降乎?”李存孝听说后,以精骑五百绕梁军营寨而呼曰:“我沙陀之求穴者,等着你们的肉以食军,可令肥点的出斗!”梁骁将邓季筠引军出战,存孝拍马舞槊,于战阵中生擒之,李谠败走,追击至马牢关。
李存孝战功卓著,对李克用也算的上忠心耿耿。尽管李克用待其如子,但哪怕亲父子都会有矛盾,何况义父和义子,李存孝这边,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应该获得更好的待遇,而李克用却时常忽视其感受,再加上李存孝和李存信之间存在矛盾,李存孝渐渐有了背叛李克用的念头。
景福元年(892),在被李存信进谗诬告为有二心后,李存孝破罐子破摔,一边联系朱温等势力,一边向唐朝廷表示愿意归顺。
不久,唐昭宗下诏封李存孝为邢州、洺州、磁州节度使,派出王镕前去协助。景福二年(893),因为李存孝面见王镕被李克用知晓,双方彻底决裂。
本是李存孝盟友的王镕便因为畏惧李克用的兵势选择了归顺李克用,并表示愿意一同讨伐李存孝。这下,李存孝成了孤家寡人,其势自然就难以持久了。
李克用亲征李存孝,将李存孝围困数月,眼看城中就要弹尽粮绝了。乾宁元年(894),李存孝登上城楼,痛苦流涕着忏悔,请求李克用的原谅,而心中还有着恻隐的李克用当即派夫人刘氏前去接李存孝回营。
 在李克用面前,李存孝咬定投敌是因为李存信的谗言,将罪责推到他的身上。
然而,李存信也并非等闲之辈,以智计著称的他得到了李存孝当初写给朱温等人表示想要合作的书信,信中写满了对李克用的抱怨之词。李克用读罢勃然大怒,当即宣布将其押回太原处死。
实际上,李克用并没有真想杀李存孝,但当时大臣们都因为与李存孝关系不睦而没有出言求情,李克用无台阶可下,只好以车裂之刑将其诛杀。
李存孝勇猛过人,战功累累,在乱世中终究不免被人猜忌,加上李存孝因自觉有功劳而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心中不忿,遭到同为李克用义子的李存信诬陷谋反,最后被李克用所杀,让人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