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最神奇的地方在哪里(到底有多少神奇故事)
宁夏最神奇的地方在哪里(到底有多少神奇故事)▲ 从左至右:图1:灵武白芨滩长城。摄影/吕福进;图2-4:建于明代的北岔口长城。摄影/李鹏、史妍凝、董宏征;图5:固原北塬,秦长城。摄影/董宏征☞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 ☜这里有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水洞沟——被称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水洞沟遗址,旧石器时代出土的原始牛头化石。摄影/董宏征还有纵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长城博物馆”;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中国地理大观,就得去宁夏。
宁夏仅有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最袖珍的省区之一,但是中国三大气候区却在此交汇过渡——宁夏地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西南部靠近青藏高寒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宁夏成为中国最多彩的地方之一,沙漠、河流、草原、高山、平原、峡谷、丘陵……这里几乎可以见到所有的地貌类型。
▲ 宁夏的景观,视觉层次感十分丰富。图/视觉中国
除了饱览大山大河,行走宁夏的另一大愉悦是,只要你稍具一些历史知识,在宁夏就总会发出“原来它就在这里”的感叹。
这里有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水洞沟——被称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 水洞沟遗址,旧石器时代出土的原始牛头化石。摄影/董宏征
还有纵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长城博物馆”;
☞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 ☜
▲ 从左至右:图1:灵武白芨滩长城。摄影/吕福进;图2-4:建于明代的北岔口长城。摄影/李鹏、史妍凝、董宏征;图5:固原北塬,秦长城。摄影/董宏征
丝绸之路重镇——“非著名城市”固原;
▲ 在夕阳下,须弥山桃花洞第105窟的造像呈现出一种凝固时间的威严。须弥山石窟,位于固原市城西北55公里处。摄影/Geethan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在沙坡头就能看现场版;
▲ 沙坡头。摄影/Geethan
神秘的西夏王朝就在贺兰山脚下鸟飞留痕;
▲ 西夏陵,是现存规模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共有九座帝陵。摄影/徐胜凯
那句著名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实是在宁夏六盘山成诗的……
▲ 宁夏,无愧于“长城博物馆”的称号。绘/Paprika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
宁夏虽小,却在中国的地理空间和历史线轴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中国版图中心的“十”字形区域,既阻隔,又连通,以一河(黄河)两山(贺兰山、六盘山)为基本底色,勾勒出最精彩、最特殊的宁夏故事。
没有贺兰山,中国将会怎样?
▲ 银川平原。摄影/徐胜凯
没有贺兰山,中国就没有银川平原这一方塞上江南。
宁夏以北,大漠无垠,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漫无边际的黄沙对银川平原虎视眈眈。而贺兰山的存在,阻止了沙漠对土地的吞噬;重叠绵亘的山体,削弱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冷气流,贺兰山仿佛一个父亲的胸膛,温暖着宁夏这片土地。
▲ 没有贺兰山,也就没有宁夏在遥感影像中的这片绿意。绘/Paprika
这巍巍山脉,还是中国极为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贺兰山是中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温带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分界线,是河流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并且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这条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 宁夏地形。绘/Paprika
这座在突厥语里有驳马之意的巨大山脉,在远古时期,的确是游牧狩猎者的天堂。“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在贺兰山中,大大小小6000余幅岩画,从旧石器晚期开始,直至西夏时期才告终止,线条简洁的牛羊、表情各异的人面像、最著名的太阳神……仿佛人类童年的简笔画——勾勒出那时火热的生活现场。
▲ “太阳神”岩画。摄影/Geethan
没有贺兰山,或许中国也不会收获一个最佳葡萄酒产区。
暖湿的东南季风吹到贺兰山脚下已是强弩之末,反倒是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更为活跃。干燥少雨的气候,以及位于北纬37-39度的最佳葡萄种植带,使得宁夏贺兰山东麓全年日照达到3000小时,砂石土壤利于葡萄扎根,葡萄不易霉化,也少有虫害……种种优渥条件,已使贺兰山东麓的产区成为中国葡萄酒的一张王牌。
▲ 清晨,贺兰山下的轩尼诗酒庄葡萄园。摄影/董宏征
从名不见经传,到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第十四位,宁夏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作为全国首个立法保护的葡萄产区,宁夏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57万亩,百余酒庄,产值达到200亿元。
在很多人对葡萄酒的概念仍停留在“82年的拉菲”时,宁夏葡萄酒早已脱颖而出,在各种国际大赛上频频获奖。2017年度,宁夏葡萄酒斩获150余项大奖,超过中国获奖酒品的半数。
▲ 志辉源石酒庄,“山之子”,曾获布鲁塞尔葡萄酒大奖赛金奖等诸多国际大奖。摄影/Geethan
贺兰山挡寒,黄河水灌溉,宁夏独特的水土与气候令葡萄酒俨然已成为贺兰山下最独特的一抹宁夏红。
星星的故乡
沙漠,对于宁夏来说,不是虎视眈眈的生态入侵者,而是可以滑沙、冲沙,感受大漠驼铃的人间乐土,同时,这里天高云淡,被当地人称为“星星的故乡”。
▲ 银川黄河岸边的艾伊薰衣草庄园内,繁星点点。图/视觉中国
干燥的气候,赋予了宁夏清朗的天空。一年365天,大部分都是到宁夏观星的好天气,每年5月-10月璀璨星河更是抬头可见。
从贺兰山到六盘山,宁夏的土地上有着众多观星宝地。在沙坡头,可以感受大漠苍茫与星辰辽阔的遥相呼应。到了镇北堡西部影城,月亮门背后的星空又染上了些许爱情的浪漫。沙湖一半湖水一般沙漠,在星光照耀下显出塞上江南最神奇的面孔。夜空下的西夏陵,最有苍凉雄健的气息,是观星爱好者无法错过的美妙景致。
▲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月亮门。摄影/王勇
脚踩大漠,仰望星空,这是感受神奇宁夏的另一种浪漫方式。
▲ 沙漠和星空已经准备好,可能就缺一个女朋友了。摄影/石耀臣
黄河为什么偏爱宁夏?
如果说贺兰山代表了宁夏地理中的阻碍作用,那么黄河所起的作用就是沟通。
黄河穿过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流速陡然放缓,先是照常向东流经卫宁平原——黄河中上游的第一个自流灌溉区,而后北折穿过青铜峡,进入平坦宽阔的银川平原,四散漫延开来,像叶脉之于叶片般滋润了整片土地。
▲ 银川平原沟渠相连,阡陌纵横,稻田绿茵。摄影/董宏征
多数人的惯性思维中,大西北都是缺水的。然而,银川平原绝非如此。得益于黄河,银川人均湿地面积达到250平方米,一直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18年,银川等六个中国城市入选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银川可是“水灵”得很。
▲ 为了保护宁夏的湖泊湿地,阅海、鸣翠湖、北塔湖、孔雀湖等地的生态都得到了恢复甚至扩展。蒹葭苍苍、水鸟翔舞的景象随处可见。图为沙湖。摄影/吴建新
银川平原的富饶,为农耕民族在此落地生根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农牧交错,成为宁夏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色。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一首《满江红》深入人心,诗中就以贺兰山作为北方民族的代表。历史上的宁夏,长时间以来,都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另一边,宁夏也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上江南旧有名”的田园风光。农耕与游牧,他们共同塑造了宁夏的风土人情。
▲ 宁夏的性格,就像贺兰山的岩羊一般,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摄影/王勇
天下黄河富宁夏。农耕民族可以进入宁夏,并且和游牧民族产生交流,黄河功不可没。
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展开来理解:天下黄河富宁夏,全靠水利。
俗语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黄河在下游形成地上河,而且因泥沙量大而经常淤塞改道,流经青海、甘肃等地,河道周围地势高,取水不易。
▲ 黄河黑山峡峡谷。摄影/董宏征
反观银川平原,黄河在这里的河道基本与农田持平,简单挖开河道就可以灌溉。这里引黄灌溉的水利史已有两千多年,古渠系统之发达堪比都江堰。
《魏书·刁雍传》首次明确留下了银川平原开凿人工渠的记录,是利用青铜峡与银川平原的高差直接从峡口引黄河水,以满足灌溉所需。元朝初年,郭守敬奉命巡视银川平原的河渠,记录下了宁夏的诸多古渠:“一名唐来,长四百里;一名汉渠,长二百五十里……又有古渠十,长各二百里,支渠大小共六十八,计溉田九万余顷。”
▲ 卫宁平原,图中可见村庄、黄河与跃进渠。摄影/董宏征
都说中国人最大的天赋是种地,那么在宁夏,中国人因地制宜、自力更生,把这种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 彭阳花海。彭阳1983年建县,是个极度缺水的贫困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的六分之一。如今彭阳已做到了自来水入户率99.8%,森林覆盖率从建县时的3%提高到27.5%,再加上连片梯田带来的绿意,黄土上的满目焦渴已成历史。摄影/窦玉琴
也正因为黄河在宁夏的缓缓流淌,加之贺兰山对沙漠侵蚀的阻断,让宁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治理沙漠的典范。
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在宁夏中卫境内6次穿越沙漠。面对茫茫大漠,科研人员与当地群众反复实验,最终以“麦草方格法”,实现了固沙治沙的目标。
▲ 包兰铁路长流水展线,位于中卫市境内,这里迷倒了万千火车迷。图/视觉中国
人们在腾格里沙漠南缘扎设草方格42万亩、营造灌木林42万亩、乔木林25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封禁保护15万亩、枸杞、苹果、红枣为主的特色生态经济林16万亩。被古人视如天一般辽阔的沙漠,从此有了绿意(腾格里为蒙语,意为天)。
▲ 金沙岛。以麦草方格法治理的沙丘本身,何尝不是一道风景。摄影/Geethan
神秘的西夏到底曾经有多强?
为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宁夏一直在努力。
坐落在贺兰山脚下的历代西夏帝王后妃的陵墓,是这个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王朝的神秘背影。
西夏,是宁夏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以宁夏地区为政治、经济中心。这个立国长达189年的王朝,曾与宋、辽、金等政权分庭抗礼,最盛时,其疆域包括如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一些地区。
▲ 盛极一时的西夏国。绘/Paprika
而如今,这个没有在正史中被记载的王朝,只剩夯土坟丘的西夏陵,孤零零地耸立在平原上,显示出这个民族骨子里的硬朗与悲壮。
▲ 夕阳下的西夏陵。摄影/吴衡
西夏王朝由党项人所建立,这个民族与宁夏产生深刻的联系,则始于唐朝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则前往灵州(今宁夏灵武)整顿兵马,并在此地即位,是为唐肃宗。驻扎灵州的朔方节度使即中兴名将郭子仪,依靠灵州的兵马,唐皇室才算稳住了心神。
▲ 在宁夏,像这样的峡谷地貌十分常见,因而也被不同朝代的兵家用作屯兵之地。图为今银川市东的兵沟大峡谷。摄影/Geethan
党项人最初生活在青海东南部。隋唐时期与中央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7世纪前期,吐蕃灭吐谷浑,严重威胁党项。党项人在唐王朝主导下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
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吐蕃趁火打劫,切断了陇右交通通道,为了防止吐蕃、党项联合,唐政府又将党项人迁至银州、夏州(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唐末,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占据银、夏之地,封夏国公,赐姓李。
这支内迁的党项人借乱世之机,开疆拓土,据地自立,最终建立了西夏,雄踞西北,窥伺中原。
▲ 坐落在青铜峡市黄河边的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 是中国现存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喇嘛塔群之一。摄影/董宏征
直到成吉思汗横空出世,西北的霸主才迎来末日,可一代天骄,最后也倒在了征西夏的路上,病死于六盘山。之后,蒙古人取“夏地安宁”之意,置宁夏路,宁夏地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中。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王朝像西夏那样被消灭得如此彻底,但立国189年间,西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辉煌过往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她继承唐、宋文化成就的同时,融汇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的文化元素,加以创新发展,形成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这些,能从他们创造的西夏文字,陶瓷、纺织、铸造、酿酒等手工业,以及寺、塔、石窟等佛教艺术中感知一二。
▲ 拜寺口双塔,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佛塔。是李元昊离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徐胜凯
▲ 山嘴沟石窟,位于银川市西贺兰山山嘴沟口内3公里。凿于山崖中间,坐北向南,现存两窟。2005年8月对洞窟进行清理时发现一批珍贵文献,包括西夏文佛经、汉文佛经、藏文经咒等,其中西夏文最多。摄影/董宏征
西夏文字是西夏人最杰出的创造之一。与汉字从甲骨文开始流传有序,经历过漫长演变不同,西夏文是种很“年轻”的文字。西夏立国后,李元昊深感塑造党项人自我认同感的必要,下令剃发易服,将党项人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同时决心创造一种专属于西夏的文字,作为西夏国字,运用于文书、法典、佛经之中。
▲ 西夏文版百家姓,快来找找你的。摄影/Geethan
奉命创造西夏文的野利仁荣,借鉴汉字笔画,费时三年之久,创造了复杂的方块形西夏文。这种文字的特殊之处在于很多字是表意字,比如取“水”字的部首与“土”字拼在一起,就表达了“泥”的意思。由于笔画过于繁复,加之西夏亡国,失去了流传的推动力,西夏文字不幸失传,直到清朝才重新被人发现。
▲ 西夏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它是一部汉文和西夏文对音字典。每一词语都有西夏文、汉文双解,为番(党项)、汉两族人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提供了方便。该书的发现对后人解读西夏文字起了重要作用。现藏宁夏博物馆。摄影/董宏征
史书记载中的党项人“不知稼穑”。然而,移居银川平原的他们却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相应的,西夏手工业、商业也很繁荣。
在宁夏今年6月份新开放的西夏博物馆新馆中,人们能看到大量的具有浓郁西夏生活气息的展品,如线条流畅、表情生动的西夏木版画,开凿于西夏时期的榆林窟2窟和榆林窟29窟整体复制洞窟,以及石雕力士、西夏绿釉迦陵频加等镇馆之宝。
▲ 报喜鸟、人面石雕力士、彩绘木雕上乐金刚像、琉璃五角花冠迦陵频伽。摄影/董宏征
而灵武窑出产的瓷器,则样式众多,风格与宋瓷有相似之处,甚至质量已不输给中原瓷器。
▲ 灵武窑出产瓷器:褐釉剔刻花扁壶、黑釉小口刻字瓶、白釉剔刻缠枝牡丹花罐。供图/灵武文物管理所
这个神秘的王朝最终开创了繁荣的文化,成为西北霸主,这一切都有赖于黄河的滋养、贺兰山的守护。
六盘山给了宁夏什么?
宁夏的基本地理格局是“两山一河”,贺兰山、黄河之外,就是六盘山。与贺兰山不同,六盘山凉爽湿润,山林葱郁,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带之一,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等黄河支流即发源于此。山里的气候简直无法让人相信自己身在西北,转身时空气还是一片清朗,一回头就已经是雾气环绕。
▲ 满目清凉的六盘山凉殿峡。摄影/祁学斌
六盘山是渭河平原与陇中高原的分界线,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在干旱的陕甘宁交界部起着不可或缺的气候调节作用。特殊的水土环境也造就了宁夏南部璀璨的文化。
▲ 六盘天池,又称北联灵湫,相传这里是伏羲诞生之地。摄影/蔡全录
宁夏南部最重要的城市是固原,这里自古是军事重镇,关中的屏障。所谓“关中”是指“四关之中”,其中西部的关口萧关就在今固原境内。
▲ 西吉月亮山。摄影/马治宝
西夏立国后,宋夏冲突也多次发生在六盘山地区。著名的好水川之战中,宋军一方,范仲淹主张以静制动,韩琦则认为应主动寻求与西夏军队决战。在韩坚持下,宋军贸然出动,不料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遇伏,主将任福伤重自尽,几乎全军覆没。好水川之战后,宋仁宗震怒,夏竦、韩琦、范仲淹皆因过被贬。
▲ 六盘山北垂。摄影/Geethan
在惨败的阴影下,泾州知府滕子京犒劳军队,拨重金抚慰阵亡将士的亲属,民心得以稳定,他却因滥用公使钱遭到弹劾,贬谪巴陵郡。滕赴任后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撰记,范欣然应允,写出了名篇《岳阳楼记》。历史总有种奇妙的连锁反应。
不仅固原,整个宁夏都是边关重镇。宁夏境内保存了各个时期的长城遗址,堪称“长城博物馆”。今天宁夏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省界,几乎与古长城的走向重合,说明这里几乎是农耕文明所能达到的极限,再往外就是牛羊遍地的游牧世界了。
▲ 清水河沿途,程儿山牧羊人。摄影/蔡全录
历史上的固原草场肥美,是有名的牧场,同时是重要的战马产地,古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期移民戍边的政策推行开来,固原也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秦始皇、汉武帝曾西巡至此,汉光武帝刘秀西征高平也取道固原,足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红军当年翻越六盘山,毛主席挥笔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熟悉的意象,可人们往往难以将此名句与宁夏境内土坯样的“长墙”联系在一起。
▲ 磨石沟长城。摄影/李鹏
除了拱卫政治中心,固原(时称原州)也扮演丝绸之路东段北线上中转站的角色。各国商旅往来不绝,同时有很多外国人就定居于此。固原境内发掘的隋唐粟特史氏家族墓群中有大量中亚色彩的文物,甚至还有波斯银币、拜占庭金币,国际化程度可见一斑。
▲ (左至右,上至下)北周鎏金银壶;汉代彩绘童子俑;汉代彩绘木马;西周饕餮纹铜车轴饰;西周青铜銮铃;汉代铜币“一刀平五千”。固原博物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摄影/Geethan
宁夏有五宝,黑(太西煤)、白(二毛皮)、黄(甘草)、蓝(贺兰石)、红(枸杞)。
如今的宁夏红,也不仅仅是枸杞了。宁夏最知名的两种物产,羊肉和枸杞,都是红的。宁夏归来不吃羊,已成为很多人到过宁夏后的深刻体验。宁夏枸杞口感甘甜,更是中国枸杞界的翘楚。早在明朝,李时珍已有论断:“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今天,枸杞种植面积达到全国的46%,干果年产量18万吨,占全国50%以上。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宁夏枸杞的地位都难以撼动。
▲ 宁夏枸杞名气大,自然出现了“冒牌货”。一个最简单的鉴定宁夏枸杞的方法是“紧握法”。抓一把枸杞,紧紧攥住,松开手,若散开就是宁夏枸杞,黏成一团则是“李鬼”。宁夏枸杞之所以成为药用枸杞的首选,也是因为其糖分不会太高。摄影/李鹏
宁夏真的不大,开车转自治区一天就能走完;宁夏真的很大,上下5000年,都说不尽这里的中国故事……
▲ 银川市南门楼,同北京天安门几乎为同一时间建造。供图/董宏征
来源:地道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