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自卑阅读理解(曾经有多么自卑坚韧)
曾经自卑阅读理解(曾经有多么自卑坚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让我的文走你的心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见你。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被人踩到了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才能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见你。
走进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俞敏洪
俞敏洪在创建新东方之前,他的人生很平凡,其貌不扬,甚至乏善可陈,不管在哪一个场合都是容易被人遗忘的那一个。
俞敏洪就像一本历经风霜的手抄本。
没有钱,没有势,没有家庭的浑厚,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根深的关系,更没有出众的仪表,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自己在拼搏。
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葫桥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了,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则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
1976年,初中毕业后的俞敏洪回到农村种地。
1977年,中国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1978年邓小平改革,开始第一年的高考。那个时候的高考是省一级的考试。
在1977年之前俞敏洪便有上大学的愿望,但是当时的俞敏洪是工农兵学员,需要在农村拼命的干活,把农活干好了,才能受到大队和公社的推荐,才有机会上大学的。
所以只有把农活干好,才有机会被推荐,去上学。
于是,俞敏洪在烈日下暴晒,在土里地耕耘,暴晒自己的坚强,耕耘自己的梦想。
资质一般的俞敏洪。经过了三次高考才考上了北京大学。
第一次,1978年高考失利。
俞敏洪从梦想的云端跌落到痛苦的泥潭,他不得不又重新回到农田干活。
郁闷、失意、痛苦、焦虑,无不时刻在压抑着他。这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稻草在他的手中就这样流失了。
可是乌云来到总会伴随着解除干旱的雨滴。
那年,高考后的两三个月,大队中学的队长找到了俞敏洪,他们的英语老师怀孕了,想让俞敏洪去学校代课。在妈妈的鼓励下,他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
不甘岁月的无情,不甘命运的波澜,他再次刻苦学习,参加了1979年的高考。
但是不幸的是悲剧再次上演,他高考再次失利,英语只考了55分。
即使命运的鞭锁无情的抽打着他,即使梦想的天空依然乌云弥补,即使在前行的荆路中磕磕绊绊,但是坚强的俞敏洪重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他参加了第三次的高考。
第三次的高考,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99分,终于找到了人生的自信和归属感。
从此有机会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处境,有机会去大城市努力奋斗。
但是命运就像他自己的身影,总是躲躲藏藏,喜欢和他开玩笑。
在北京大学同班级里面,很多的同学都是北京的高干,或者是家里背景深厚,家庭经济宽裕的。
唯有他,说着一口江苏江阴市口音的普通话,说着一口江阴式英语。穿着打扮也是非常的普通和寒酸,在同学的眼中他简直是一个异类。
在学期间,他遭到了同班同学的耻笑、白眼和排挤。
命运好像总是那么的爱跟他开玩笑。
在北京大学大三的时候,他得了肺结核,大口吐血,心情抑郁,不得已休学留级。
他的人生的跌到了思想的低谷,很是痛苦。
在北京大学上学期间,他变的特别的自卑,他的原生家庭没有同学好,父母都是农民,而且都不识字;他虽然在农村干了几年的农活,但身体条件不如别人,得了内疾;他自卑不爱说话,看见漂亮女生就脸红,交际不如人。
虽然考上了北京大学这种名校,可是那种自卑感似乎变的更重。
俞敏洪后来是这样描述当时上学时的情景的:
当我走进北大的时候,我连续几年充满了自卑,总感觉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讲普通话不会讲,文艺体育才能不行,我唯一会的体育运动是游泳,但只会狗刨。
上游泳课时,我的老师哈哈大笑,说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狗刨游得这么快,当时我无地自容。
在北大看到男女同学谈恋爱,我发现我自己根本没有勇气去追求我喜欢的女生,尽管我喜欢了很多的女生。
我无法摆脱我的自卑,我无法摆脱我自轻的贱,我自己看不起自己。
但是俞敏洪是坚韧的。
我穷,我穷的有筋骨,我卑微但是不卑贱。
我穷,我穷的有志气,我失意但是不悲悯。
我穷,我穷的有格调,我低头但是不躬屈。
我穷,我穷的有理想,我迷茫但是不放弃。
没有人跟他玩,没有人跟他谈人生,他便钻进图书馆,含蓄知识、提高自己,休学一年读了600多本书。
《圣经》上说:当上帝关了这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正是读的这600多本书,使得他的思想认识、人生觉悟比班里的其他的同学高很多。
为了成为英语系的单词控词王,他每天训练几个小时的英语听力,反复熟记单词,练就了7万的词汇量。
俞敏洪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你就挂了。
毕业后,他终于可以留校北大任教,也算得人生一件幸事。
俞敏洪自己说过:这个世界上,90%的人是追随者,但你不是,请记住,你是来引领这个世界的。
不要因为害怕,不愿意突破自己,最后导致我们永远在原地踏步。我们必须突破自卑的壳,自轻的贱,胆怯的虚,失败的惧,才可以奋勇向前。
人生的道路从来没有直路可走,每一个人只要心里有山峰,道路曲折可走,也能够到达你人生的顶峰和山顶。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注意力和穿透力,什么是穿透力,就是可以排除周围所有的纷纷扰扰,眼睛盯着你前行的路,那就是穿透力。
俞敏洪的四个人生目标:
第一个目标:成为一个优秀的农民。
第二个目标:成为一个城市里的大学生。
第三个目标:希望毕业后,留在北大任教。
第四个目标:可以希望到美国去读书。
前三个都实现了,唯独第四个没有实现,
正是第四个目标的没有实现,才有了新东方。
在北大任教期间,为了挣更多的钱去出国留学,他不得不在外面兼职授课,但是违反了校规,得知消息的北大批判他:打着北大的旗号校外办学。
这是北大不能容忍的,所以对他做出了最残忍的处理:大喇叭连播三天,北大的有线电视台连播半个月,处分公告在三角地厨里锁了半个月。
换做是任何一个人,都接受不了这种颜面扫地的‘礼遇’,况且是当时梦想出国又一直深感自卑的俞敏洪。
他选择了离开北大。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办个教学班。
一间10平方的小屋,一张破桌子,一把破椅子,一堆用毛笔字写的小广告,一个刷广告的胶水桶,除了脑子里的英语教学知识,这是俞敏洪白手起家的所有家当。
在北京寒风怒号的晚上,俞敏洪就骑着破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刷广告。手冻麻了,拿起二锅头喝两口暖暖身子。
就这样,由兄弟式合伙企业到家庭式合伙企业再到股份制的上市企业。
俞敏洪经历了由教师向企业管理者的转变,经历了文弱书生向痞性社会者的转变。
俞敏洪的为人性格和社会属性最为熟知的一个事情是:
自己的员工在和别的公司员工争贴电线杆广告时,被竞争公司员工捅了一刀。当时的俞敏洪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门道,为了找个有点关系的人,和仅有一面之缘的警察,一个刑警大队的政委,约出来一起坐一坐。
卢跃刚后来是这么描述的:
俞敏洪兜里揣了3000块钱,走进香港美食城。在中关村十几年,他第一次走进这么好的饭店。他在这种场面交流有问题,一是他那口江阴普通话,别别扭扭,跟北京警察对不上牙口,二是找不着话说。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尴尬和恐惧,劝别人喝,自己先喝,不会说话,只会喝酒。因为不是很从从容,光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失去了知觉,钻到了桌子底下去了。老师和警察把他送到了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粮液,医生说:换一般人,喝成这样,回不来了。
他醒来的第一句是:我不干了。
学校的人背着他在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的喊着:“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我不干了!”他不停的喊,喊的周围的人都发怵了。
那个时候,四面透风的办公室,没有生源,没有老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情,俞敏洪干着一个没有希望、未知明天的事业。
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酒醒了,晚上七点还有课的他,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去上课了。
生活的无奈,现实的无奈,梦想的无奈,很多的无奈在交织着。
俞敏洪选择的只有默默的忍受,默默的坚持。虽然当时看不到希望,但是不坚持连希望都没有。
包括我们现在的为梦想在努力的任何人。
俞敏洪说:其实成功不在于坚持了多久,而在于只有在一次次没有希望的时候坚持下去,才有用。
只有摆脱自身身份的桎梏,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才能获得非凡的成就。
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从一名初中毕业的农民到一名乡村教师;从三次高考失利到北大的高材生,从在校园里自卑的丑小鸭,到留任北大教书;从被北大扫地出门的穷鬼,到教育界的领导先驱;从骑个破自行车大街小巷刷广告的小贩,到新东方教育帝国上市的亿万富翁。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草根如何逆袭,教育带给我们的感动,更重要的是俞敏洪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种不服输、不低头、不放弃,那种坚韧不拔、敢想敢做。
无论你处于多么卑微的状态,只要你有梦想,就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 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