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暖而生逐光而行(向新而生向远而行)
向暖而生逐光而行(向新而生向远而行)纵观全球,高度发达的区域往往也拥有强大的高新产业集群。而当下,各地均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各大园区和产业集群在行业结构中的地位更加显著。如何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围绕以生态圈理念引领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力求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药谷的解题思路。 基因与细胞实验室自投用以来,已经成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的“强磁场”。目前,已引进创新项目20余个,入驻企业25家。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建成全亚洲规模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全球领先的质谱检测与分析中心等“六大中心”,累计节约企业研发设备重复投资和研发经费近80亿元。去年4月,药谷企业药康生物在科创板上市。目前,药康生物已累计形成超过2万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鼠品系资源库,推动基因功能认知、疾病机理解析、药物靶点发现、药效筛选验证等领域研发突破,解决了我国生物医药发展领域的动物模型“卡脖子”技术和资源问题。“药康生物的飞
一张张规划蓝图精心勾画,一个个产业生态圈科学布局,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正酣……眼下,澎湃着强劲动能的“药谷”正在热火朝天加速建设。
八年前,这片区域还很荒,南京生物医药谷是一片荒野上的蓝图。不少来此考察的企业家都发出过相似的疑问:“这里,生物医药产业能发展起来吗?”无中能生有。2015年,伴随着国家级江北新区获批成立,一颗生物之种,改变了区域产业结构。随着国家战略、地方愿景和产业规律三大动因叠加,千亿级的产业就在打破一个个疑问中崛起。
八年求索,回首来时路,推动药谷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开篇新征程,支撑药谷不断向上的战略举措还是创新。是的,向新而生的南京生物医药谷正向远而行。
从各自新 到全域新抢抓生物医药发展机遇是门技术活。创新药研发往往需要极大的勇气、运气、前瞻性和一往无前的坚持。在新药研发领域,有个“三‘十’定律”,即“十万个化合物,十亿美金,十年时间”,这意味着企业单打独斗很难,需要联合作战。
去年4月,药谷企业药康生物在科创板上市。目前,药康生物已累计形成超过2万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鼠品系资源库,推动基因功能认知、疾病机理解析、药物靶点发现、药效筛选验证等领域研发突破,解决了我国生物医药发展领域的动物模型“卡脖子”技术和资源问题。
“药康生物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药谷的大力扶持。”药康生物总经理赵静博士介绍,作为产业链的最上游,药康生物的小鼠资源也成为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对外招商的一张名片,吸引了项目落户,加速了产业集聚。
2015年,江北新区获批成立,把生命健康确立为主导产业,提出打造“基因之城”的目标。在此背景下,药谷进一步瞄准产业链顶端优化布局,深耕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领域,特别是聚焦基因与细胞治疗这一“细分赛道”,打造了南京基因与细胞实验室,汇聚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和创新人才。
基因与细胞实验室自投用以来,已经成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的“强磁场”。目前,已引进创新项目20余个,入驻企业25家。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建成全亚洲规模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全球领先的质谱检测与分析中心等“六大中心”,累计节约企业研发设备重复投资和研发经费近80亿元。
纵观全球,高度发达的区域往往也拥有强大的高新产业集群。而当下,各地均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各大园区和产业集群在行业结构中的地位更加显著。如何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围绕以生态圈理念引领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力求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药谷的解题思路。
先声药业首款国产3CL靶点抗新冠创新药先诺欣上市投产,这款创新药从立项到上市,仅仅用时14个月;浦海景珊自主研发的低光毒性线粒体染料PKMito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漂洋过海”的点赞;作为微波消融领域的开拓者,亿高微波原创的“冷循环”技术树立了全球通用标准;药捷安康先后开发5款完全自主研发并进入全球临床开发的创新药品和多个临床前产品,多款产品在其细分领域均是全球领跑者……不止于做好本土原创,还要将“中国原创”向全世界输出。
这样的发展态势,与药谷全产业链规划密切相关。围绕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等领域,药谷已经形成企业从孵化、加速、成长到反哺产业的良性闭环。一个个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项目竞相迸发,提升了药谷产业集群的“高级度”和“完整度”。
从中国新 到世界新漫步在药谷,几乎每隔二三分钟路程就会遇到一家“明星企业”。八年来,这里已成为南京医药创新的第一梯队。园区不少企业陆续“抢滩”上交所、科创板等,在生物医药的海洋里“搏击风浪”。
今年1月,驯鹿生物宣布完成近5亿元的C1轮融资,于多重因素影响下依然保持超强“吸金力”。“公司正全力聚焦产品管线的研发和临床推进以及核心产品伊基仑赛注射液的商业化运营,希望早日让中国细胞治疗产品惠及全球患者。”驯鹿生物首席财务官付翀博士介绍。
2022年,不少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遭遇严冬。机构在投资过程中也越发谨慎,缺少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很难在资本市场得到认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聚焦真正具有技术壁垒的优势领域,更容易获得资本认可。
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氛围带动下,园区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创新药领域,驯鹿生物获批国内第一张产业链完整度最高的细胞治疗药品生产许可证;威凯尔I类新药维卡格雷胶囊获批缺血性脑卒中临床II期;远大赛威信自主研发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在医疗器械领域,南微医学作为江苏省唯一企业,入选国家首批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实施示范单位;超维景创新产品“在体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成为江苏首个获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产品;中科超精“麒麟刀·水”肿瘤放疗新产品获批上市……
回过头再来看这些企业,他们有着一个共性——信心,对药谷的信心。尽管面对八年前的一片荒芜,但药谷展现出来的专业、开放、务实的态度打动了首批拓荒者,比如世和基因。
6月16日上午,世和基因II期正式封顶。作为江苏省重大项目,世和基因II期建设工程于去年11月底启动,历经180余天奋战后正式迎来主体工程的封顶。这是世和基因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世和基因是江北新区本土培育的肿瘤精准医学企业。从5个人的创业团队成长到现在的超千人企业,从多伦多大学旁的一间小实验室到如今的世和基因大厦,从白手起家到成为独角兽并且科创板IPO获受理……过去几年,世和基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核心技术与产品布局已覆盖肿瘤全周期。创始人邵阳仍不时感叹,当年回国创业选对了地方。
这位在无数创业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其梦开始的地方,就在药谷。起步之时,是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动辄百万的测序仪设备,让世和基因底气满满地开启了登顶肿瘤精准医疗基因检测高峰的梦想。
在药谷,传奇创业故事还有很多。
马琛明和他的圣德医疗——Xcor 心脏瓣膜产品完成中国的首例植入,同时还是全球第一台使用基于人工智能心脏瓣膜疾病辅助决策软件进行术前规划的瓣膜手术;毛雯和她的诺令生物——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医疗级即时发生一氧化氮气体治疗设备获批上市,实现了国产原创零的突破……
创新要素活跃、创新人才密集、明星企业星罗棋布。百余名高层次人才、逾千家企业与世界同步创新,创新小分子药物、基因细胞治疗、抗体偶联药物、高端制剂等前沿领域集成创新,从中国新,走向了世界新。
从服务新 到产业新发力大健康产业,让资本纷至沓来的“方法论”有很多。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等,事实上这也是药谷一直在做的事情。不过,药谷另一个经验更应该被重视——对前沿领域的超前布局,带来了创新资源奔涌而至,聚势而起的产业生态就是最强的“吸引力”。
愈方生物是2021年落户药谷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公司董事长许效回忆起创业的时光:“从两手空空过来创业,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在心衰动物上可实现心脏功能的逆转,该创新药即将进入临床阶段。”
谈及愈方生物的发展,许效介绍:“药谷良好的营商环境的确给了愈方生物一个很好的崭露头角的机会,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让我们能用较低的硬件成本获得较快的发展,让我们对坚持用创新研发突破心力衰竭治疗这个赛道更有信心。”
许效口中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离他公司所在的大楼只有几百米的距离。
生命健康产业是南京江北新区的核心产业之一。作为人才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高,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支撑至关重要。新药研发需要经历大量试验和试生产,单是试验设施成本就高得惊人。自落户新区后,愈方生物就将大部分研发工作都放在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企业的负担大大减轻,省下了一大笔经费的同时,也加速了研发成果转化。
强大的产业集群,固然是吸引企业的硬实力,而一流的营商环境,更是看不见的“加分项”。将服务做到极致,是药谷产业快速成长的另一个秘诀所在。
打造产业生态,药谷创立产业招商品牌“生物经纬”,以“经纬药说”主题沙龙、“赢在江北”行业前沿分享会、“赢在南京·科创未来”月度路演三大线下活动为切入点,吸引业内科学家、企业家、投资方等高频荟聚药谷,塑造专业生物医药园区品牌形象,打造了药谷核心力、竞争力。
另一个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做优企业服务的品牌——“服务升”,则重点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升服务质效。打造医药注册申报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药械产品上市进程;建立“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
目前,药谷已集聚生命健康领域企业1000余家,其中自主培育上市企业5家,“老面孔”依旧强劲,新产品、新技术接连面世;“新生代”扎堆“闯关”,剑指IPO上市目标。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成就了药谷如今的产业优势,也让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这张“产业王牌”更加精彩。
今年2月底,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公布“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江苏4家入围,南京江北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这是我市近十年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以南京生物医药谷为核心,辐射整个江北新区。究其原因,是药谷抢占先机搭平台、优服务的先手举措,也正是这“先人一步”,开辟了未来的海阔天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园区成立了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建联盟,以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联盟将探索组织链上企业间以及与“政产学研金”之间的共建合作,针对链上短板、薄弱环节进行强链补链,促进人才引培和资本赋能等,形成“党建引领、多方联动、龙头带动、企业互动”的发展新模式、新生态。
不负好时光,奋斗正当时
举目望去,长江水浩浩汤汤
江边鳞次栉比的科创载体
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夺目
伴着江北新区的成长
这里早已成为一片充满希望和前景的热土
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胸怀
乘势而上,一路创新,奔向下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