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养的知识讲座(营养知识讲座系列课程第一章)
关于营养的知识讲座(营养知识讲座系列课程第一章)三、现代营养学的发展 二、古代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人类为了生存,生活和劳动,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对食物营养得认识逐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产生了中国古代的营养学。最早在战国至西汉时代编写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对膳食平衡的概念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原则,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南。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杰出思想是主张“治未病”,在饮食养生方面强调顺应自然,特别是要避免“太过”和“不足”的危害,并提出了“食疗”的概念,他认为食物食用和药用同样重要,“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同时在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里也有关于食疗的记载。
一、营养的概念
营养(nutrition): “营”就是谋求,“养”就是养生,营养就是谋求养生。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也是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二、古代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人类为了生存,生活和劳动,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对食物营养得认识逐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产生了中国古代的营养学。最早在战国至西汉时代编写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对膳食平衡的概念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原则,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南。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杰出思想是主张“治未病”,在饮食养生方面强调顺应自然,特别是要避免“太过”和“不足”的危害,并提出了“食疗”的概念,他认为食物食用和药用同样重要,“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同时在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里也有关于食疗的记载。
三、现代营养学的发展
那么现代营养学的发展是在18世纪中叶,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其中19世纪和20世纪初是发现和研究各种营养素的鼎盛时期。1943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推荐营养素供给量(RDA)的概念和一系列的数量建议。
四、我国营养学的发展与未来
我国的现代营养学是在20世纪初期创立,1945年中国营养学会在重庆市正式成立,并创办了《中国营养学杂志》,这标志着中国营养学研究的开端,从1959、1982至2012年,每隔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营养调查,并于1989年提出了我国居民的膳食指南,1997年修订了膳食指南,并发布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0年公布了我国第一部《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s)。
近年来我国营养学的发展,从《食物成分表2002》的编制到营养与慢性疾病的防治、营养与抗氧化功能的研究、营养与基因关系“分子营养学”的研究(研究营养素因素和基因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许多营养素对基因表达具有多水平的调控作用),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瞻望营养学的发展与未来,中国营养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正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民健康、全民奔小康、实现健康中国的道路上做出巨大贡献。正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身体健康、百姓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