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连环掌基本套路(游身连环八卦掌图文教学)
八卦连环掌基本套路(游身连环八卦掌图文教学)3. 8 开掌 右掌从左腋下绕压 同时上左步跟右步;两掌心向前撞。见图13。 3. 9 掴掌 右脚上步 左转体 左脚并向右脚;同时用双掌由上向下捋 身体稍向右下蹲。见图14。 3. 10 立掌 右脚上步 左跟步;同时右臂向上向后向下向前撩出; 左掌收至右面部。见图15。 3. 11 挑掌 身体左转 左脚前迈 右脚跟步;同时左臂上挑 右手前推。见图16。 3. 7 拧身探马掌 右脚内扣 左脚向圆心迈步 成左虚步;左掌在前 右掌在后向前推出。见图9。 右步向左脚划弧成丁字步;同时叠右肘前压 左掌回收附右掌背。见图10。 身体左后转左脚前迈成弓步;同时左掌前平刺 掌心向上; 右掌贴于腰间 掌心向上。见图11。 上动不停 右脚向左脚内扣划弧;身体继续左后转拧身; 同时右掌上穿 掌心向里 向下按 左手回腰间 成并步按掌。见图12。游身连环八卦掌 是以伸双手游走
八卦掌是我国传统武术中一个风格独特的拳种 属于内家拳法. 它结合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组成套路 动作讲究四正四偶八个方位 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 与古典著作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很相似 故名八卦掌. 据考证为清代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董海川( 约1813 年-1882 年) 所创。
董海川学生众多 培养出一批赫赫有名的八卦掌传人 其中有: 尹福、程廷华、刘风春、宋长荣 还有闪电拳王张占魁、大枪刘德宽等第二代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八卦掌的继承、发展与传播做出了一定贡献.
由于董海川的入室弟子多数是带艺投师 且董海川传艺多是因材施教 善于从实际出发启发弟子 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 至今社会流传的八卦掌的名称和套路各不相同 如: 河北沧州一带广泛练习的是“ 游身连环八卦掌” 是由八卦掌名师第四代传人张福海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沧州开始传授的。
张福海先生年轻时在天津学徒 拜在八卦掌第三代传人高义盛门下 习练游身连环八卦掌. 高义盛是程廷华的学生。张福海先生在沧州传授八卦掌的主要弟子有: 温仲石、邓松涛 还有健在的杨继武、刘鹤财、高风英等 他们仍在精心研究研练八卦掌并向武术爱好者广泛传授八卦掌 为沧州传统武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游身连环八卦掌 是以伸双手游走 以摆扣步走转为主 以掌法为基本 左右旋转 式式连绵 游走如龙 连环技击 因此得名. 游身连环八卦掌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 是一种长于技击善于养身的拳术。
1 先天八卦
1. 1 内容
以八卦学说为宗旨 足踏八卦 巧运弧圆 斜势正练 走翻拧转 有八个变换掌法 其名称是: 蛇形顺势掌、龙形穿手掌、回身打虎掌、燕翻盖手掌、拧身探马掌、翻身臂插掌、转身反臂掌、停身搬扣掌。
1. 2 运动形式
以圆为法 凝神静走 俗称转掌. 转掌是八卦最基本的拳式动作 严格说: 八个半步走一个圆圈。
1. 3 运动特点
一走( 凝神转圈静走) ;二视( 在转行或转身换掌时 两眼总是注视着两掌 所谓手眼相随) ;三坐( 在转行时 两腿部伸直 采用屈腿坐胯 在转身换掌时的一顿之间 又有“坐桩”的动作) ;四翻( 转身动作采取鹞鹰盘旋翻身降落的灵敏洒脱之势)。
1.4掌法
以“龙形掌”为基本手形,手掌大拇指分开,虎口要圆,其余四指并排微屈内抱,掌心要虚,眼看手外掌虎口。
1.5步法
屈腿蹚泥,平齐平落,脚尖稍下扣 里脚直迈,摆扣要分明,脚与地面约7-8厘米。
1.6基本姿势(八卦定式)
1.6.1并步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眼平视。
1.6.2出左步成左虚步,(或右虚步),同时头、颈拧向圆心,一掌守内,一掌守外,两掌都在圈里。
1.7转掌
1.7.1要领:项要拧、头顶悬、垂臂提肛、肩要沉、肘要坠、气沉丹田。舌上舔、眼相随、掌翻趾扣、指对肘、肘对心、筋松神凝。臂要开、膝要抱、屈腿蹚泥。
1.7.2换掌:转掌练习,不要只向一个方向转,要向左右两个方向转,变换方向称“转掌”。换掌方法有单换掌、双换掌。
1.8作用
民间很早就有走能消食化气,走能开淤去滞的朴素学说,以转圈静走为基础的八卦掌无疑起着健身作用。前辈有这样的总结:蛇形顺势去心火;龙形穿手理三焦;回身打虎舒肝肺;燕翻盖手固肾腰;转身反臂增力气;拧身探马脾胃调;翻身臂插筋骨强;停身搬扣诸病消。
2后天八卦六十四掌
后天八卦六十四掌法,是从先天八卦变化而来的,一个转掌生出八式,八个转掌产生六十四掌法。
六十四掌法是单连功,专讲攻防技巧,每一招各有其用法。六十四掌可左右互换,每式亦可互相衔接,随意变换,虚实莫测。它的攻防特点是避正打斜,在与人交手时,一般不用正面进攻对方,也不把自己的正面暴露给对方,而是从对方的侧面或转到背后攻击。
3套路图解
此套路是在原游身连环八卦掌的基础上改编,其内容由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组合而成。
预备式:并步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眼平视。见图1.
3.1八卦定式
右手转掌掌心向前,手臂侧起与肩同高,向前向左划弧;左手掌心向上收于腰间。
右手转掌掌心向下右侧划弧,左手跟随身体转动成报球状。见图2.
3.2转圆
左转一周,迈八步。
3.3单换掌
右脚向里扣,左脚外摆;右脚向左脚并步,身体左转;左手向上,右手在下成报球状;出右脚成右虚步,两掌推向圆心。见图4
3. 4 转圆
右转一周 迈八步。
3. 5 蛇形顺势掌
左脚内扣 右脚向圆心上步 成右虚步;两臂随身体转动 眼看右手。见图5。
左脚向圆周摆动 右脚划弧内扣;同时左掌心向头上旋转 右掌收于左肩; 左转体一周成左侧抱掌。可参
见图6。
右脚向右侧摆动 左脚内扣;同时右掌头上旋转 左掌收于右肩 右转体一周成右侧抱掌。见图7。
3. 6 虚步按掌
出左脚成左虚步 两掌心向下体侧按掌。见图8。
按掌左转 迈四步。
3. 7 拧身探马掌
右脚内扣 左脚向圆心迈步 成左虚步;左掌在前 右掌在后向前推出。见图9。
右步向左脚划弧成丁字步;同时叠右肘前压 左掌回收附右掌背。见图10。
身体左后转左脚前迈成弓步;同时左掌前平刺 掌心向上; 右掌贴于腰间 掌心向上。见图11。
上动不停 右脚向左脚内扣划弧;身体继续左后转拧身; 同时右掌上穿 掌心向里 向下按 左手回腰间 成并步按掌。见图12。
3. 8 开掌
右掌从左腋下绕压 同时上左步跟右步;两掌心向前撞。见图13。
3. 9 掴掌
右脚上步 左转体 左脚并向右脚;同时用双掌由上向下捋 身体稍向右下蹲。见图14。
3. 10 立掌
右脚上步 左跟步;同时右臂向上向后向下向前撩出; 左掌收至右面部。见图15。
3. 11 挑掌
身体左转 左脚前迈 右脚跟步;同时左臂上挑 右手前推。见图16。
3. 12 踹
右脚向左脚并步下蹲 同时两手合掌于右腰间;见图17。
重心右移 抬左腿侧踹。见图18。
3. 13 踢
左脚落地左转身 右腿前踢 两掌在腰间不动。见图19。
3. 14 顶
右脚落地 左转身左脚向右脚并拢;同时右肘前顶 左掌附在右手处。见图20。
3. 15 八卦定式
左脚上步 成左虚步 两手前推 眼看左手。见图21。
3. 16 回身打虎掌
右脚内扣 左脚向圆心迈出 两臂随身体转动. 见图22。
右脚上弧步内扣于左脚成丁字步;同时右掌随身体左转旋上头顶 左掌收于右腋下。见图23。
上动不停 左脚向左跨步 右脚向左脚并步 两腿屈膝; 同时右掌下旋按出 左掌向外打 掌心向外与腰平 眼看左手。见图24。
3. 17 燕翻盖手掌
右脚斜上步 左脚继续上步脚尖内扣 成左弓步;左手摆至右肩处。见图25。
同时右掌由腰间向上至下随右腿下扑反插 掌心向上 左掌附在右腋下。见图26。
起身稍右转 左脚内扣成丁字步;左掌从右臂下插出 指尖向下 掌心向外; 右掌上提左前臂内侧。可参见图27。
身体屈膝右旋转 两掌在体右侧抱掌。见图28。
左脚前迈成左虚步 两掌摆向圆心 眼看左手。见图29。
3. 18 收式
向左转圆 两臂不动 迈六步 右脚向左脚并拢;同时两臂向前向上向下按掌。见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