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工作是什么意思(幕后专题一直在)
幕后工作是什么意思(幕后专题一直在)如今的李晓龙,一边做着【台球不闹腾】的主编,一边担任优酷体育斯诺克赛事直播间的解说嘉宾。经常有人问:“我也想做解说,怎么才能做到?”面对这样的请教,李晓龙说了一些有价值的提议:“在我并不太长的媒体职业生涯里,我认为比较值得骄傲,或者说比较特别的优势,是我可能是在台球赛事一线报导最多的媒体人之一。从2010年开始。中国国内举办的所有斯诺克比赛,我印象中应该只缺席了2016年的上海大师赛、国锦赛,以及2013年的国锦赛。国外的比赛,比如世锦赛、冠中冠、德国大师赛等,我也去过一些。如果再算上国内举办的美式、中式比赛,斯诺克青少年比赛,我可能真就可以把之前的‘之一’的两个字去掉了。因为有比较大量的一线实战经验,所以我自信我对比赛本身、对球员、对各个机构以及整个台球产业的理解,和一些只通过网络或其它非一线渠道了解这项的运动从业者比,会是更加准确的。有了这大约十年的基础打底,我再在这里行业里做一些其他
如今说起自媒体,大家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我想可能要出现“标题党”或“营销号”这样的字眼,实际上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职业,优秀的自媒体具备很强的灵活性、互动性、兼容性,他们没有所属的机构单位,但却通过各种资源整合创作输出大量关于某个领域甚至多个领域的讯息内容,当下的人只要有感兴趣的事物就能在网络平台接收到相应的自媒体推送。而斯诺克球迷对【台球不闹腾】一定非常熟悉,无论微博还是微信公众号,它都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此篇专访文章会别开生面,我将携同行之手,邀君一起静看风云。
【台球不闹腾】的创始人兼主编,是个“85后”的年轻人,李晓龙。很小的时候时就在电视里看到了斯诺克比赛,课业负担最重的高中时期反而成为一名狂热球迷,年少的李晓龙仿佛发现了不同的世界。虽然大学本科攻读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但毕业后李晓龙并未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2010年开始,他逐渐奔走于各类台球比赛的现场,担任专项记者和图片摄影师,连续采访过丁俊晖、潘晓婷、约翰·希金斯等国内外著名运动员。
无论是谁,人生总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所以2016年,李晓龙遭遇了事业上的过渡期,恰好也是这个时间【台球不闹腾】才有契机同大家见面。回忆起最初的想法,他说:“2016年从老东家离职,之后又折腾了两个别的工作,但都没有做得很久......2016年底的时候,其实自己并不忙,甚至有点闲,又觉得自己还是挺喜欢做内容这件事本身,所以就想注册一个号,继续写着玩,当时就算自娱自乐吧,没想着把这个小破号做到什么地步。”
没听到想象中的豪言壮语或者具体的企划故事,李晓龙这番话格外诚实坦荡,可我很清楚,看似玩儿票心理的背后应该有很强的经验支撑,需要冒着被互联网浪潮拍死在沙滩上的风险。出于幽默习惯叫作“小破号”的台球不闹腾,是纷乱喧嚣无法打搅的天地,专注传播领域动态、表达思考问题的观点,这是唯一的主旋律。
(李晓龙采访英国球员约翰·希金斯的场景)
如果将【台球不闹腾】比作成长中的孩子,那么现在也已经快6岁了。几个月前,李晓龙突然把公众号简介,由“一个蒸蒸日上的三流台球订阅号”,改为“全网阅读量第二高的台球订阅号”。在某些人眼里这样的操作也许太张扬,而对此他有更深层的解释:“我不喜欢吹嘘,之所以写‘全网阅读量第二高的台球订阅号’,有两方面意思。首先,比台球不闹腾要好的号多的是,肯甚至不止一个。第一是谁我不知道,而且甚至连什么算‘第一’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大家觉得谁是第一谁就是第一,反正我不是……其次,自然是觉得现阶段内这个号阅读量的表现还不错,在我目力可及的范围内算好的,所以拍拍肩膀鼓励一下自己,吹个‘第二’的牛,这应该不至于招大家讨厌。”
自信却又不失自知之明,大概就是成熟的心态吧。由于斯诺克甚至台球运动都不是特别受追捧,各方投入相对较弱,因此即使圈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其经济收益也是很微薄,李晓龙的【台球不闹腾】当然不会例外。已过而立之年,有幸福的小家庭,如何在事业与兴趣间找到平衡?他表达了独特见解:“公众号在我的整体收入里所占比例是比较低的。除了公众号,其实我的大部分时间精力在别的事情上。我也得吃饭养家,未来的家庭生活的负担还会更重。现在,我挣的钱能满足我的生活,富余的时间和精力支撑着我写这么个小破号,那我就坚持着。未来如果我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移走,那我也不会死扛着,这没啥的。”
(李晓龙与中国球员丁俊晖的合影)
如今的李晓龙,一边做着【台球不闹腾】的主编,一边担任优酷体育斯诺克赛事直播间的解说嘉宾。经常有人问:“我也想做解说,怎么才能做到?”面对这样的请教,李晓龙说了一些有价值的提议:“在我并不太长的媒体职业生涯里,我认为比较值得骄傲,或者说比较特别的优势,是我可能是在台球赛事一线报导最多的媒体人之一。从2010年开始。中国国内举办的所有斯诺克比赛,我印象中应该只缺席了2016年的上海大师赛、国锦赛,以及2013年的国锦赛。国外的比赛,比如世锦赛、冠中冠、德国大师赛等,我也去过一些。如果再算上国内举办的美式、中式比赛,斯诺克青少年比赛,我可能真就可以把之前的‘之一’的两个字去掉了。因为有比较大量的一线实战经验,所以我自信我对比赛本身、对球员、对各个机构以及整个台球产业的理解,和一些只通过网络或其它非一线渠道了解这项的运动从业者比,会是更加准确的。有了这大约十年的基础打底,我再在这里行业里做一些其他工作,会觉得顺手很多,算是我的‘内功’吧。所以,从我的经验来说,如果想在一个行业里有所建树,基础或者说‘一线’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不是说都要像我一样傻不拉几的干上10年,而是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多去现场,多接触球员,多切实的认识一些行业里的牛人。”
(李晓龙的各类赛场工作证)
都说如今的自媒体鱼龙混杂,抄袭、剽窃等违规做法屡见不鲜,这似乎让人感觉很容易上手。在台球媒体界摸爬滚打10余年,对于希望踏进业内的新人们,李晓龙提出了非常诚恳的建议:“这不是一个挣大钱的行当,更不是一个挣快钱的行当,要做好预期管理。我觉得现在虽然满世界都是自媒体了,但是‘自媒体’这三个字并不代表可以胡来或者低标准,想做一个好的‘自媒体’,需要按照一个正经的‘媒体’来要求自己才行,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三观的认知。还有,坚持和积累很重要。
【台球不闹腾】目前发布的原创推文就有1890多篇,创作的速度和密度虽然很高,可信息的真实、准确,内容的客观、公正却更加难得,而这均出自一人之手,哪怕做不到百分百完美,总会留下尽心竭力的印记。最后,我们聊到了台球运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式八球与英式斯诺克在国内究竟哪个将会占据主流?是我近期经常思考的问题,心里仍没有明确答案。
李晓龙则说出了长远的分析:“我觉得台球的发展都是在变好的。斯诺克过去10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就不用举例证明了。如果不是疫情,斯诺克2000万总奖金的赛季,估计应该也就差不多做到了。国内的90后、00后球员有多厉害,明眼人也都看得到。另外,中式八球和斯诺克也不用做比较,这两个运动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且至少在中国市场是完全可以互相促进的,他们都有很好的前景,这就够了。”
(李晓龙的写真照)
【苗苗后记】
前几天我透露要专访圈内资深的媒体老师,朋友略显疑惑:“同行似冤家,不担心球迷拿你们比较吗?”我想说,怕呀,但因为怕被比下去就逃避了解高质量的媒体工作者,岂非更怂?李晓龙认真又不较真的处事风格,倒与我多少有些契合。既选择走这条路便希望视野中能发现丰富的景色,遇到可以引领进步的人,让我不会后悔也不再孤单。
本文作者:足尖写作人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