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全解(越原始越深刻)
关于汉字的全解(越原始越深刻)大篆“周”金文“周”金文“周”,在密植禾稼的田畴下加一个“囗”,表示方国领土,更明确了想要表示地域的概念:金文“周”有的金文省略了田畴中表示庄稼的指事符:
《易经》上对人类早年缔造符号,有八个字的表述,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近在身体上找符号,远在物象上找字号,这就是象形文字最早期的来源。这八个字的总结很精炼,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127)周
字形演变:
本义溯源:
最早的“周”字出现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辞中,应是脱胎于原始农业的一个字。 甲骨文“周”画了这样一幅图像:在界划分明的农田里密密播种着庄稼(方格中的小点为指事符号,表示密植的禾稼):
甲骨文“周”
殷商时期,生产力总体还十分落后,刀耕火种,生产方式还是非常粗放的,而发祥于关陇地区的部族因掌握了相对高超的农业技术,对田地进行规划整理,进行深耕细作,粮食产量较高,这在当时属于很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了,于是当时人们就以田畴中密植庄稼这一特点来指代这个部族(周人)和地区(周原)。
金文“周”,在密植禾稼的田畴下加一个“囗”,表示方国领土,更明确了想要表示地域的概念:
金文“周”
有的金文省略了田畴中表示庄稼的指事符:
金文“周”
大篆“周”
战国时期,“周”字产生讹变,上部的“田”讹写为“用”,应是误读了上图右侧的金文字形,之后小篆也变成了从用从口:
小篆“周”
隶书、楷书承续了篆书字形,从用从口:
隶书“周”
楷书“周”
综上所述,可知“周”之本义:在田畴中密植庄稼的部族(周族)或地区(周原)。引申为“周密”、“周匝”、“普遍”等义。
衍生含义:
延伸了解:
周原
周原遗址,其中心在今陕西宝鸡扶风、岐山一带,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周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诗经》曾用“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赞美周原。这一地区北倚岐山,南临渭水,形如高阜,海拔900米。东到今武功,西到今凤翔、宝鸡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
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之用。经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在这里励精图治,国力日强,成为殷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西方强大的诸侯国。 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丰都后,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遂成废墟,废弃不用。
周原地形(来源:中国考古网)
其他汉字解释:
夏 、 商 、 代 、 国 、 家 、 安 、 康 、 乐 、 美 、 平 、 齐 、 青 、 善 、 望 、 新 、 远 、 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