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类的基础知识(类和对象初步入门)
python类的基础知识(类和对象初步入门)区别在于第一个参数必须是 self,self代表类的实例,而非类。class 类名: def 方法1(self 参数列表): pass def 方法2(self 参数列表): pass 方法的定义格式和之前学习过的函数几乎一样。因此,Python 程序中类的使用顺序是这样的:在 Python 中要定义一个只包含方法的类。语法格式如下:
Python 语言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Python 中一切皆对象”就是对 Python 这门编程语言的完美诠释。
类和对象是 Python 的重要特征,相比其它面向对象语言,Python 很容易就可以创建出一个类和对象。同时,Python 也支持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和多态。
在 Python 中 对象几乎是无所不在的,我们之前学习的变量、数据、函数都是对象。
类仅仅充当图纸的作用,本身并不能直接拿来用,而只有根据图纸造出的实际物品(对象)才能直接使用。
因此,Python 程序中类的使用顺序是这样的:
- 创建(定义)类,也就是制作图纸的过程;
- 创建类的实例对象(根据图纸造出实际的物品),通过实例对象实现特定的功能。
在 Python 中要定义一个只包含方法的类。
语法格式如下:
class 类名:
def 方法1(self 参数列表):
pass
def 方法2(self 参数列表):
pass
方法的定义格式和之前学习过的函数几乎一样。
区别在于第一个参数必须是 self,self代表类的实例,而非类。
注意:类名的命名规则要符合大驼峰命名法,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它字母小写。
2、创建对象当一个类定义完成之后,要使用这个类来创建对象。
语法格式如下:
对象变量 = 类名()
实例化类在其他编程语言中一般用关键字 new,但是在 Python 中并没有这个关键字,类的实例化类似函数调用方式。
通常我们会把创建出来的对象叫做类的实例,创建对象的动作叫做实例化,对象的属性叫做实例属性,对象调用的方法叫做实例方法。
第一个面向对象程序需求
定义一个猫类 Cat
定义两个方法 eat 和 drink
class Cat:
"""这是一个猫类"""
def eat(self):
print("小猫爱吃鱼")
def drink(self):
print("小猫在喝水")
tom = Cat()
tom.drink()
tom.eat()
在面向对象开发中,引用的概念是同样适用的!
在 Python 中使用类创建对象之后,tom 变量中仍然记录的是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也就是 tom 变量引用了新建的猫对象。
使用 print 输出对象变量,默认情况下,是能够输出这个变量引用的对象是由哪一个类创建的对象,以及在内存中的地址(十六进制表示)。
......
......
print(tom)
# <__main__.Cat object at 0x01A0CC30>
案例进阶:根据一个类创建多个对象
class Cat:
"""这是一个猫类"""
def eat(self):
print("小猫爱吃鱼")
def drink(self):
print("小猫在喝水")
# 创建猫对象
tom = Cat()
print(tom)
# <__main__.Cat object at 0x01D9CC30>
# 再创建一个猫对象
lazy_cat = Cat()
print(lazy_cat)
# <__main__.Cat object at 0x01DAF4F0>
那么问题来了:tom 和 lazy_cat 是同一个对象吗?
通过打印内存地址,就可以判断,这2个不是同一个对象。
3、方法中的 self 参数给对象增加属性在 Python 中,要给对象设置属性,非常的容易,但是不推荐使用。
因为:对象属性的封装应该封装在类的内部,只需要在类的外部的代码中直接通过设置一个属性即可。
tom.name = "Tom"
...
lazy_cat.name = "大懒猫"
注意: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不推荐使用!
使用 self 在方法内部输出每一只猫的名字。
由哪一个对象调用的方法,方法内的 self 就是哪一个对象的引用。
在类封装的方法内部,self 就表示当前调用方法的对象自己。调用方法时,程序员不需要传递 self 参数。
在方法内部可以通过 self 访问对象的属性,也可以通过 self 调用其他的对象方法。
改造代码如下:
class Cat:
def eat(self):
print("%s 爱吃鱼" % self.name)
tom = Cat()
tom.name = "Tom"
tom.eat()
# Tom 爱吃鱼
lazy_cat = Cat()
lazy_cat.name = "大懒猫"
lazy_cat.eat()
# 大懒猫 爱吃鱼
看似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代码改成先调用方法,再设置属性。
tom = Cat()
tom.drink()
tom.eat()
tom.name = "Tom"
print(tom)
程序执行就会报错:
# AttributeError: 'Ca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name'
# 属性错误:'Cat' 对象没有 'name' 属性
所以,在日常开发中,不推荐在类的外部给对象增加属性。如果在运行时,没有找到属性,程序会报错。对象应该包含有哪些属性,应该封装在类的内部。
4、初始化方法当使用 类名() 创建对象时,会自动执行以下操作:
- 为对象在内存中分配空间 —— 创建对象
- 为对象的属性设置初始值 —— 初始化方法(init)
这个 初始化方法就是 __init__ 方法,__init__ 是对象的内置方法。
__init__ 方法是专门用来定义一个类具有哪些属性的方法!
那么我们现在就在 Cat 中增加 __init__ 方法,验证该方法在创建对象时是否会被自动调用。
class Cat:
"""这是一个猫类"""
def __init__(self):
print("初始化方法")
cat = Cat()
# 初始化方法
在初始化方法内部定义属性
在 __init__ 方法内部使用 self.属性名 = 属性的初始值 就可以定义属性。
定义属性之后,再使用 Cat 类创建的对象,都会拥有该属性。
class Cat:
def __init__(self):
print("这是一个初始化方法")
# 定义用 Cat 类创建的猫对象都有一个 name 的属性
self.name = "Tom"
def eat(self):
print("%s 爱吃鱼" % self.name)
tom = Cat() # 这是一个初始化方法
tom.eat() # Tom 爱吃鱼
初始化的同时设置初始值
在开发中,如果希望在创建对象的同时,就设置对象的属性,可以对 __init__ 方法进行改造。
- 把希望设置的属性值,定义成 __init__ 方法的参数。
- 在方法内部使用 self.属性 = 形参 接收外部传递的参数。
- 在创建对象时,使用 类名(属性1 属性2...) 调用。
class Ca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tom = Cat("Tom")
lazy_cat = Cat("大懒猫")
使用内置函数 dir 传入对象,可以查看对象内的所有属性及方法。利用好 dir() 函数,在学习时很多内容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
最后,小编想说:我是一名python开发工程师,整理了一套最新的python系统学习教程,想要这些资料的可以关注私信小编“01”即可(免费分享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