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01跨界:跨媒介研究的基础跨界创意是《跨界网》的核心概念,什么是“跨界”?“跨界,其实就是无界”,“创意即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以合适的人为某事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跨界创意,在有界与无界之间融合贯通”【2】,那么什么是跨界研究呢?“跨界研究不仅包括言辞文本(verbally narrated texts),也包括非言辞文化文本(nonverbal),如影视、美术音乐、戏剧晚会等,还包括虚构与非虚构纪实文本。”【3】在跨界角度下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到的是“文学与艺术、文艺和科技的联姻,各媒介如何互相吸取创意灵感。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一是文学叙事吸取图像、声音、影像、舞蹈、音乐叙事的灵感,创造新内容和新形式;二是艺术品从一媒介向另一媒介变异,实现不同媒介载体的改编、转化;三是同一个文本历经多种不同媒介的转换、变形、再生;四是集听、说、读、写、音、像、文于一身,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整合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

跨界·创意·命名:跨媒介创意学科的奠基之作——评凌逾教授新著《跨界网

张娟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2)

内容提要:创意经济兴起于21世纪,随着数字网络、虚拟空间的兴起,万人互联逐渐走向万物互联,成为高度关联的智能世界。凌逾教授新著《跨界网》开创性地将学术研究也用跨界网络整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研究体系。研究对象跨界互联,研究方法包罗万象,显示出敏锐的学术视角和开放的学术姿态。该书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以跨界跨媒介研究的基础,关注新的文化生态诞生,从港澳台华文创作角度对中国创意写作的本土化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启示,并以独特的“命名”技巧体现出理论创新与学科疆域的拓展。跨媒介叙事是文学发展的新趋向,跨界文化创意实践及其研究是新时代的新课题,也是具有前沿性和实践性的一个研究角度。

在人类文明史上,每次媒介的技术革命,都会对文学艺术产生深刻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资本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经济时代来临。创意经济兴起于21世纪,随着数字网络、虚拟空间的兴起,万人互联逐渐走向万物互联,成为高度关联的智能世界。在跨媒介叙述中,电影、音乐、数字、画面等非文字媒介逐渐对叙述进行了全域覆盖,凌逾教授新著《跨界网》进一步将跨媒介拓展到创意全领域,呈现出开放的学术视野和大胆的跨界设想。赛博语境下,传播媒介日益丰富多元,从纸质传播到电子传播,再到数字传播,不同信息媒介产生了传播的多样性和意义的无限增值,传统的一对一式的线性阅读经验被颠覆,受众参与信息的传播与再生,在人文社科与高端科技的思想碰撞中,新的文化生态正在诞生。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3)

跨界创意是《跨界网》的核心概念,什么是“跨界”?“跨界,其实就是无界”,“创意即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以合适的人为某事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跨界创意,在有界与无界之间融合贯通”【2】,那么什么是跨界研究呢?“跨界研究不仅包括言辞文本(verbally narrated texts),也包括非言辞文化文本(nonverbal),如影视、美术音乐、戏剧晚会等,还包括虚构与非虚构纪实文本。”【3】在跨界角度下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到的是“文学与艺术、文艺和科技的联姻,各媒介如何互相吸取创意灵感。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一是文学叙事吸取图像、声音、影像、舞蹈、音乐叙事的灵感,创造新内容和新形式;二是艺术品从一媒介向另一媒介变异,实现不同媒介载体的改编、转化;三是同一个文本历经多种不同媒介的转换、变形、再生;四是集听、说、读、写、音、像、文于一身,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整合多种媒介手段,完成事件叙述,新和旧、同质和异质媒介越过自身边界,经横向、纵向或斜向整合,实现渗透融合,成为综合媒介。跨界整合,讲究文学、艺术、科技、经济、金融、媒介传播、文化产业等转化,多种渠道的打通。”【4】《跨界网》开创性地将学术研究也用跨界网络整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研究体系。研究对象跨界互联,研究方法包罗万象,显示出敏锐的学术视角和开放的学术姿态。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4)

跨界文化创意实践及其研究是新时代的新课题,也是具有前沿性和实践性的一个研究角度。凌逾教授新著《跨界网》分为上编:网络世纪创新,中编:虚拟空间开拓,下编:古今文化织造。该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打通地域、艺术、学科壁垒,重点捕捉、收集全球重要的跨媒介理论,研究跨媒介研究者如何以跨学科、跨艺术视野,实验媒介、艺术、文类混合,激发美第奇效应,再现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建构新文艺。全书意在研究跨媒介文化创意的策略、方法、效果、本土化和时代性特色。

该书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追问人们什么时候需要跨媒介?怎样的时代语境能激发跨媒介创意?不同时段的跨媒介创意会有何变化?潮流趋势如何转向?变异如何产生?跨媒介如何进行前期实验,中期如何执行,后期展出效果如何?如何处理跨媒介的时效性问题?跨媒介的持久性与时效性是否成反比?理论视野丰富,选取古今中外的跨媒介文化、叙事学、符号学理论文本,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对话,搭建了思维碰撞的场域。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5)

跨界:跨媒介研究的基础

01

跨界,英文名为Crossover “跨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程序、实践或风格的(主要是有意识的)重叠。在跨界的过程中,来自各学科的特定的特征和影响,如建筑学、设计学、艺术学、文学、传媒学、时尚或音乐被应用到新的或改进的产品、服务、策略或说明中。”【5】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6)

陈凯歌电影《梅兰芳》

跨媒介就是在文学艺术和科技、媒介之间跨越边界,谋求整合,而不是简单的主辅从属关系。艺术跨界可以如何进行?作者提示我们,首先可以再媒介转译,麦克卢汉指出,一项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项媒介,【6】新媒介都会挪用旧媒介的技术、形态和社会情境,如陈凯歌电影《梅兰芳》,将戏曲元素嵌入小说电影结构,戏中有戏,在媒介转移中再造重构,形成新的艺术作品。其次是跨界增生。如通过多段独立又关联的故事形成的叙事增生,通过一个故事多个结局的构思形成本体增生,通过多文本多世界多故事形成整体增生。再次,可以通过整合多媒介完成一个或多个叙事作品,创造印刷、音频、视频、互动数字媒介联盟,整合不同艺术,犹如滚雪球一样,也像是网络世界的超链接,环环相扣,比如在书籍市场上大获成功的几米和麦兜故事序列,衍生出文学、影视、画作、绘本、歌曲、舞蹈等系列衍生产生,类似于我们今天在网络文化中所讲的“IP”概念。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7)

保罗·乔尔达诺《质数的孤独》

文学是一切艺术文化的母体,跨界创意会对文学产生怎样的革命性的影响?文学跨界做什么,怎样跨?作者指出,首先可以进行文理跨界整合,文学与科学从对抗走向对话。科幻小说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学跨界,往往借用理工科知识,表现出对未来世界宏阔的前瞻性想象,如《质数的孤独》是意大利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跨界之作,用质数隐喻难缠的人物关系和现代人内心的孤寂;少君作为“华人网络小说第一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声学物理专业,又是美国经济学博士,却以《人生自白》、《奋斗与平等》等文学成就成名。文学与理学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其次,文本外部跨媒介法,以文学为主体叙事,吸纳其他艺术或媒介技术,形成贯通互联。如张爱玲、杜拉斯等用电影语言写作,董启章的《地图集》从地理学科获得灵感,黄碧云的《血卡门》文舞合一,陶然《认人,你肯定》从热门电视节目《百万富翁》中获得灵感,化用知识精彩游戏,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方式;再次,文本内部亦可跨界整合,文体文风混搭交织,古今文本互涉改写。过去的文学跨界,主要表现在主题、人物、情节的挪用转化,当代文学跨界,更多强调文学多体整合,如西西《哀悼乳房》,综合对话体、辞典体、数学体、蝉联体、互动体等。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8)

西西《哀悼乳房》

越界,是互动艺术中的重要叙事现象,现代艺术形成多层次叙事结构,一是现实世界层次,二是虚构层次,越界就是跨越层次不顾边界的抓取动作,将属于文学顶端的东西移到底层或者相反。数字媒体的介入重构了叙事学的疆域。在《跨界网》第六章谈到“互动艺术”(interactive arts),也称交互艺术,先由作者制定规则,进行创作,提供元作品,然后,由受众亲身参与选择、判断、对话、创作,使得未完全呈现或未完成的作品,形成多彩的样态或全新的阳台。互动历经五个阶段:连接、融入、互动、转化、呈现。现在网络文学阶段,由于传播媒介的变革,互动叙事有了新的可能性。德里达认为作品永远开放,读者阅读同时也是创造文本的过程,因此,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总是未完成、不确定的,而计算机、传感技术的运用,IT技术进入文艺,带来新的表现方式,通过超链接,将文本的操控权转移到读者手中,如美国超文本小说先驱之一乔伊斯1986年首创超文本小说《下午,一个故事》,设计了951个技术链接,组成539个文本板块,每页底部设置多重选择的链接按钮,读者可选择多种链接方式,形成不同阅读路径,实现情节发展的多重路向选择。2013年乔伊斯创作超文本小说《十二蓝》,读者也参与创作,读者的选择会重塑故事情节,影响作品进展。20世纪90年代,网络化超文本文学发展出交互式小说、场景叙事、交互式戏剧、生成作品、动画诗歌、编码作品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Flash与文本互动融合,电脑游戏与越界互动。这种互动创意改变了印刷文本的固态性、封闭性、单向性,开拓出新的空间叙事,这正符合“接受美学”和认知叙事学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9)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0)

在2015年出版的《跨媒介香港》中,凌逾就已经专注在文本中的跨媒介叙事方式。在“后现代建筑空间的拓扑结构”中,认为后现代作家的采用拼贴、并置的手法,这种文本的序列原则具有拓扑学的特点。拓扑属于几何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留不变的一些特点,它考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距离和大小。作者认为香港后现代小说叙述的同存性建筑空间,表现为拓扑学框架,如《地图集》,以板块拼图法搭建小说结构,V城系列采取拓扑结构驾驭小说,采用未来的考古学叙事,将未来当成已发生之事,过去变成未发生的可能。她认为后现代的空间观走向跨媒介,设计地理学、环境心理学、文化拓扑学、生物学、数学、逻辑、电脑等学科,随着位置媒体、移动通信、游牧计算、全球定位技术发展,位置空间作为信息的阶值在增长,激发出新艺术样式,层出不穷。后现代地理学家给空间分类,第一空间,为经验性诠释的,即测量空间,如GPS;第二空间,为开敞空间,即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货币流等世界;第三空间,为图像空间,当前时代屏幕的异常增值产生出了新的图像王国,也催生出新的图像空间观念;第四空间,为地方空间,地方提供资源以及记忆和行为暗示,成为地方空间意识。后现代地理学和数学、经济、影视、文学等,日益走到了同一条壕沟。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1)

林怀民舞蹈《水月》

在《跨界网》中,凌逾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扩展到整个艺术领域,展示时空交错的跨界变通。跨界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但并非舍弃传统,相反好的跨界作品往往是实现了对传统的借鉴更新和想象重塑,利用传统元素,杂糅新的思想理念,如林怀民舞蹈《水月》取法太极,《牡丹亭》复活古典昆曲,《刺客聂隐娘》借用唐传奇魂魄,《暗恋桃花源》向陶渊明致敬。真正优秀的跨界创意大师都具有国际背景,善于吸纳异域文化,跨界无拘。赖声川的跨界创意取法西式的集体即兴创作。赖声川博导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ubar Ogden,专研“阿姆斯特丹工作剧团”集体即兴,后来又师从该剧团的导演雪云·史卓克,1984年,赖声川成立“表演工作坊”,《暗恋桃花源》称为集体创意佳作,在世界各地常演不衰;林怀民留美习舞,师从现代舞之母玛萨·格兰姆,现代舞兴起于20世纪初,探索“舞蹈是什么”等美学命题,1972年他获得爱荷华大学英文系艺术硕士,1973年回台,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舞蹈科,创立“云门舞集”现代舞团,也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他的舞蹈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或白蛇传、白居易诗歌、红楼梦、九歌等,甚至灵感来自于中国书法,将永字八法的笔墨动势编排为舞蹈,或将行草书法用投影仪打在舞台上,与舞者的书法之舞契合;更有白先勇《玉簪记》取法“琴曲书画”,复兴中国传统文人雅士趣味,将书法、水墨、古琴、禅佛、昆曲等文化符号融为一体。白先勇改造了四百年的古老剧种昆曲,将其明星化,青春化、当代化、全球化,复兴传统美学,树立起东方文化的精神地标。跨界改造不仅向历史借鉴,古今互通,同时还有东西互照,《牡丹亭》写于1658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于1656年,白先勇对传统昆曲的复兴,是基于世界的创新,意在使其与希腊悲剧、英国莎剧,俄罗斯芭蕾、意大利歌剧等国粹媲美。林怀民受德国黑塞的小说《流浪者之歌》的影响,在印度菩提伽耶考察,融合东方精神特质,创作舞剧《流浪者之歌》;日本将传统能剧融合滑冰和电影,在西式艺术中灌注日本传统文化,羽生结弦的《SMIMEI》在花样滑冰国际比赛中采用阴阳师主题,融合民族妖怪文化,成为向世界展示的名片。《跨界网》整合舞蹈、武术、体育、电影、戏曲、话剧等各种艺术门类,游走于东方与西方的边缘,传统和现代的边界,活用各种媒介,表现出纵横捭阖的创新精神。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2)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所谓跨界思维,就是打破事物之间的壁垒,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和视野来看待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跨界思维是一种不断处于创新运动中的思维,它需要找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打破、重组、融合,挖掘出原有事物本不存在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理念、想法甚至是实践。”【7】《跨界网》打通图像与文字、印刷与网络、数字与媒体,在跨媒介运作过程中,从文字的线性维度转向图文二维、影像三维,甚至更高维度的世界,在动态的过程中寻求变化,在媒介联动中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从而破限去蔽、通疆化域,实现新的艺术魅力的生成。

02

海外华文视角下的中国创意写作本土化启示

创意写作是跨媒介视角下文学的一种重要变革,所谓创意写作,也就是Creative writing “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作品为载体的创作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基础的环节,是具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的统称。”【8】创意写作兴起于美国,我们从美国的国内产业格局和出口格局就可以看到,美国经济中广义的文化工业占据了23%,文化产业是美国出口第一的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的核心能力就是文化创新。在这个意义上,创意写作意味着一种“高级多元文化主义“,“一种文化艺术作为强烈个人主义意识的先驱可以在大学被建构出来,大学可以释放这种创造力。”【9】该书结合港澳台地区的创意写作实践,对港澳台作家的创意写作、工作坊写作和集体创意叙事进行了梳理,在海外华人文学视野中,丰富了中国创意写作实践的版图,提供了中国创意写作本土化的有益样本。

创意写作从西方兴起,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的创意写作经历了遭遇困境、探索突破,创立新的范式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美国学界逐渐趋于僵化和固守古典主义,耶鲁大学的文学教育基本都是从演讲学和修辞学入手,对古典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研读,现代英语文学在高校文学教育中处于被遮蔽的地位。而德国式的文学教育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自然科学式的分析解读,以实证研究、结构主义的方式切入文学文本的语义和修辞;二十世纪初期,哈佛大学开始进行创造性自我表达的文学教育,从学生自我的生命体验出发,表述自我,观察生活。1880年,哈佛大学开设了高级写作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训练自己的思考方式,从教学和实践两方面强调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学科差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学市场对创意写作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查特·菲尔德-泰勒最先创设了“工作室教学体制”,由大师带领年轻作家进行创作。同时,开始了市场和高校的结合,哈佛的教师也尝试开设写作课程,如哈佛大学的剧作家乔治·皮尔斯·贝克开设的“贝克47戏剧工坊”。美苏冷战之后,开始出现了创意写作驻校作家制度,在课程设置上创意写作工作坊开始普遍设立,学生通过创作作品获得学分,创意写作课蔚然成风。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成为全美出版中心,美国的文学生产成为一种商业力量,产生了大批富豪作家和市场作家,专业化商业写作应运而生,文学商业化浪潮席卷而来,打破了传统精英化写作的垄断,成就了文学的战国时代。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3)

董启章

《贝贝的文字冒险——植物咒语的奥秘》

“美国创意写作13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诸多理念、机制问题不断暴露、论战与解决的过程。相较于美国业已形成的相对完善、成熟的体系,新生的中国创意写作学科仍有许多问题尚待厘清。”【10】在创意写作教学实践上,凌逾教授以自己研究的原点香港文学为中心,介绍了香港的创意写作发展概况。如也斯的“新界创意写作工作坊”,策划了一系列有新意的文学活动、系列讲座、朗诵会、征文活动,以及创作实践和学术研究活动,并结集成书出版;2002年,也斯邀请白先勇到香港岭南大学,作为驻校作家,师生共同研讨、学习、实践创意写作,结集成书为《跟白先勇一起创作——岭南大学创作坊笔记》;2008年,也斯策划出版了《书写香港@文学故事》,以专栏写作方式编史,以时为序,思想新锐;2010年,也斯策划出版《电影中的香港故事》,探讨电影如何建构香港的社会人事、时代风貌、民生百态、风俗掌故;2010年策划出版《西新界故事》,2013年出版《自然旅游写作——新界风物》,均为漫游香港式的创意写作。除此以外,在创意写作尝试中,还有新锐作家董启章《贝贝的文字冒险——植物咒语的奥秘》,创设计算机游戏式互动艺术,化用西式创意,“集邮体与电邮体“二合一,小说与写作教科书交织,开创出创意写作的新范式;西西的《我城》系列写作成为品牌,后世开辟出小说、绘图、摄影、动画、剧场共生的“I—城”,图文互涉,后结集成书《i—城志——我城05跨界创作》,产生美第奇效应,让不同领域的构想交汇,又有跨界创意新范式。这些创意写作实践和成果将对大陆的创意写作产生有益的启示。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4)

西西《我城》

事实上,港澳台地区创意写作的兴起也是与跨媒介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即人学”,认为小说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小说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线性艺术,但是随着跨界艺术的发展,空间观念的普遍,后现代文学的发展,新的小说艺术门类层出不穷。凌逾教授之前专注香港文学研究,在本书中她以香港文学中的现代考现文学为例,梳理出了香港、台湾、日本文学的考现文学发展新图景。20世纪考现学、漫游风思潮席卷全球,本雅明的《巴黎拱廊街计划》创造出“浪游者”形象,他向波特莱尔学习,闲逛市井,发现了观察都市的新视角,在空间中感知城市变迁,他不仅赋予现代性以“废墟社会”的形象,还赋予文学研究中“游荡者”形象以全新意义。美国文坛中的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也是一种考现学风潮,法国学者罗兰·巴特亲临日本,用考现观察学,考察日本符号文化,从寻常物事中发现日本文化意义;法国学者米歇尔·德赛图提出体验城市有两种视角:鸟瞰和步行,将语言学的修辞方法运用到走路行为,如同阅读一本书,城市是人的步行所能触及的空间。考现学延伸到文学领域,出现了大量地景文学,如《也斯的香港》董启章《地图集》,潘国灵《城市学:香港文学笔记》,廖伟棠《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陈智德《地文志:追忆香港地方与文学》等等都以文字和图像提供了考现文学的极佳范例。同时,凌逾教授还指出近年来香港文学出现集体当代考现,其实也即集体创意写作尝试,如也斯在岭南大学开设的“中文文学创作“课程,带领学生读书写作,并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漫游写作丛书,如《西新界故事》《自然旅游创作——新界风物》等,香港大学张美君教授策划《沙巴翁的城市漫游》用脚探寻城市日常,拓展出文学、历史、艺术与文化叙事的多种可能,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出版《叠印:漫步香港文学地景》,为“走进香港文学风景”计划项目,均成为香港的创意文化品牌。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5)

香港作家也斯

如今,创意写作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国内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推进下,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中国式创意写作致力于引进欧美现代创意写作学科体系,改革高校中文教育教学培养机制,开创本土化的中国创意写作实践道路,《跨界网》对港澳台地区丰硕的创意写作成果和成熟的工作坊、市场开发体系进行了考察与整理,值得我们学习和引进。

命名的力量:理论创新与学科疆域的拓展

03

海德格尔指出过语言经验的意义,命名是一种标记事物的方法,也是思维的一种体现,创造一种新理论的时候,能够准确为其命名,实质也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海德格尔从中指认了人类所用词语之‘原始的命名力量’。词语之意义是在人的‘生存场’中形成起来的,就像今天的孩童在彼此交往中仍然会做的那样,他们总会创设一些成年人不明其义的词语来表达存在于他们共同的生存场中的那些事物的神秘体验。然而,成人世界已在相当的程度上‘形而上学化’了,语词在成人的用法中已与确定的概念体系建立了稳固的对应关系。”【11】凌逾的论著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造词,善于命名,通过命名构建一个全新的语义场,这既是学术研究的创新之处,也是其独特性所在。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6)

凌逾的创造性突出体现在善于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不用传统已有的概念,而是试图自己命名,建构全新理论系统。命名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力量,“我们对艺术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命名的影响,即使在教科书里亦是否如此。”【12】如《跨媒介香港》中提出“对倒叙事”概念,“对倒”一词来自法语,本是邮票术语,指两张相同邮票,一正一反双联拼贴,受背靠背艺术启发而生。对倒,正反倒转,双向倒转,仿佛水中倒影,镜花水月,成双成对,类似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图符码,对倒成为创意种子。她根据也斯的创作提炼出了“味觉地理叙事学”,独创“与美学”、“电焊术”等术语,认为“与”是汉语语法上的并列、并置、相与、对等,可以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相连并置,体现出众生、众地、众时平等的观念,不分主从、互为照应。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7)

这种创意与命名的作风一直延续到《跨界网》,凌逾延续了《跨媒介香港》跨界的文学空间叙事创意,在“空间考古学:时间零叙述与历史故事”中首创“空间考古学”概念,认为《地图集》以考古学家意识,爬梳潜藏的城市史。她首创地图空间叙事学概念,以西西为例,开拓香港本土空间的图文、影响叙事、百科全书叙事,创造出蒙太奇问题、蝉联想象曲式等概念。在《跨界网》中,进一步拓展为考现学,认为考古学,是以时间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学问,而考现学,则是以空间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学问,如小思《香港文学散步》,董启章的《地图集》系列空间考证作品,注重田野或者都市的考证。经由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命名系统,切实发现本土文化符号特色,激发出无穷创意。

在学科疆域的拓展上,凌逾也体现出大胆创新的特色。整合创意写作、华文文学、文艺学等多学科领域于一身。20世纪中叶以后,港澳台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文明脚步加快,港澳台的文学家多精通双语、多语,跨行业从职,影视发展繁荣,新思维、新产业层出不穷,也早就了港澳台跨媒介创意的交融发展。香港的城市和文化发展具有范式意义,全球语境、滨海港口、岭南文化交叉融合,不同于大陆当代文化气象,香港文化另成格局,呈现全新的跨媒介性。香港跨媒介文化典型范例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文艺,新老作家都有跨界实验,善于贯通文学与电影、建筑空间、文化地理、赛博空间、表演艺术等。除对香港地景文学创意写作进行考察外,台湾的地志空间书写也十分盛行,尤其盛行以女性为基调的地志空间书写,2013年开始,台湾也开始推动“阅读文学地景”项目,2014年,澳门出版行脚考现文学《文学风景——澳门历史城区文学游踪》,日本艺人关口知宏以乘搭中国铁路,拍成纪录片《中国铁道大纪行》等等,都属于华文文学中的创意地志写作一脉。凌逾以跨界艺术理论整合不同研究领域,创意写作、华文文学尽收囊中。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8)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19)

纪录片《中国铁道大纪行》

同时,凌逾的创造性也体现在其著作体例常不按常理出牌。《跨媒介香港》在体系设置就很有创意,不按照传统文学史写法,而是重点论述富有跨媒介特性的作品,探究其开创出哪些新形式,有哪些类型,归纳其独特之处。探究香港跨媒介叙事的形态特色、方法策略、成因语境、风格意义。《跨界网》进一步延续了凌逾一贯的创新性研究视角,创新意识极强,结合新媒介与融合文化、西方数码艺术理论、赛博符号、通感符号、新叙述学、后经典叙事学、人工智能和认知叙事学等,探究媒介科学与文学艺术的融合。研究方法多元,具有世界视野,考察全球跨地域的创意文化,分析美国融合文化创意、日本文化符号创意、中国港台文化创意,多方比较,省思东西方文化的打通路径。

当下是一个“互联网 ”的时代,所谓“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 各传统行业”,互联网形态演进由知识社会的创新2.0推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金融、旅游、影视、房地产等跨界结合,同时也和媒介、艺术相结合,在这个复杂多变杂糅的后现代文化语境里,如何将文学与其他各艺术门类、学科范畴、文化领域找到交叉点,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文化想象,是新时代文化整合的必然路径。《跨界网》谈到为什么要跨界时,指出“适应今时今世的时代需求。时下有三股力量推动着跨界业的多元发展,一是全球的移民流动,二是电脑数码传媒的技术跃进,三是科学与文艺的融合。”【13】可以说,跨界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20)

扬·克里斯托夫·迈斯特等人指出:“叙述是跨媒介的现象。没有哪个叙事学家对于这一事实持有异议。”【14】跨媒介叙事学已经成为当下后经典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凌逾2009年出版论著《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15】,2015年出版《跨媒介香港》【16】都是从跨媒介叙事着眼,研究对象从西西扩展到香港文学,再进一步扩展到整个艺术领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凌逾认为文学发展的新趋向,将是跨媒介叙事,文艺领域的跨媒介叙事,特指各种媒介互相吸取创意思维。跨媒介叙事研究属于后经典叙事学,既剖析文本内部,研究新媒介技术怎样催生出新的艺术内容形式、技巧结构;也分析文本外部,文学如何受图像、声音、影响、舞蹈、音乐等影响,或整合多媒介,创造新叙事,探讨各艺术符号并置,碰撞出哪些化学反应。而跨媒介创意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拓展到更大范围,以创意统领,《跨界网》可谓跨媒介创意学科的奠基之作,这一领域大有可为,网络网罗一切,裂变催生创意,如何跨界、如何互联、如何进行传统文化再造,如何打通中外文化创意,新时期艺术文化如何转型?这是跨媒介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新的学科挑战,期待更多研究者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文学博士张娟(张娟跨界创意)(21)

参考文献:

【1】凌逾:《跨界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2】凌逾:《跨界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

【3】凌逾:《跨界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8页。

【4】凌逾:《跨界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8页。

【5】迈克尔·厄尔霍夫,蒂姆·马歇尔编著,张敏敏、沈实现、王今琪译:《设计辞典 设计术语透视》第2016年版,第84页。

【6】参见【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76页。

【7】范周:《重构·颠覆 文化产业变革中的互联网精神》,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第102页。

【8】汪云霞、王承俊:《创意写作 小说与剧本中的虚构和叙事》,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

【9】葛红兵:《介入·创新·融合》,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78页。

【10】高尔雅:《困境、重构与价值发现——美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问题研究》《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11】王德峰著:《艺术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89页。

【12】【美】迈克尔·柯思伦著《艺术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26页。

【13】凌逾:《跨界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9页。

【14】尚必武:《西方文论关键词叙事性》,《外国文学》2010年第6期。

【15】凌逾:《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6】凌逾:《跨媒介香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原文刊载于《广西科技师范学报》2018年10月版

本文转自跨界太极公众号

本期编辑:邓冰冰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