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的四个古城门(参观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凤翔县的四个古城门(参观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周家大院后方,有一小片空地,经过改造利用,成为一座花园,以便游人休息。同时,修建起简易的马厩、车房和豆腐房,墙壁上悬挂着各种各样的农具,展示钉马掌、轧草料和制作豆腐的传统手工艺。这座门楼是中院和后院的分界线,两院南北相对,布局基本一致,均由东西厢房组成。如今,这些厢房修葺一新,被改造为民俗展厅。中院的东厢房为婚房,西厢房为闺房;后院的东厢房为服饰展厅,西厢房为私塾场景。2009年7月,经过凤翔县政府的批准,大院的产权划归周氏民居文管所管理。2013年,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经过全面精心的修葺,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据说,这里原有东、中、西三座大院,现仅存中、西两院,均由三进院落组成。建筑坐北朝南,共有15座房屋,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从东南角的正门,走进周家大院后,正中间是勤慎堂,两侧分别是书房和主人的居室。绕过勤慎堂,走进中院后,迎面是一座精美的门楼,为周家大院的标志性建
在宝鸡市凤翔县城通文巷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周氏民居。这里始建于明朝中期,清代进行重修和扩建,已经有300多年历史,被称为“周家大院”。2008年9月16日,凤翔周氏民居被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16年4月16日中午,我曾经来过这座周家大院,天气晴朗,游人如织;2021年4月4日中午,清明节假期之际,迎着蒙蒙的细雨,我再次来到这里。
清朝末期,周家大院日渐荒废。民国五年(1916),大院被军阀郭坚占据,改造成为了司令部,地方官员长期占用。抗战时期,在这里创办凤师附小。新中国成立以后,被地方政府接管,相关单位对大院进行部分改建和拆除。
2009年7月,经过凤翔县政府的批准,大院的产权划归周氏民居文管所管理。2013年,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经过全面精心的修葺,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据说,这里原有东、中、西三座大院,现仅存中、西两院,均由三进院落组成。建筑坐北朝南,共有15座房屋,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从东南角的正门,走进周家大院后,正中间是勤慎堂,两侧分别是书房和主人的居室。
绕过勤慎堂,走进中院后,迎面是一座精美的门楼,为周家大院的标志性建筑物。在砖雕门额上,写着“言物行恒”四个字,两侧的楹联为:“经训不荒真富贵,家庭有礼自平安。”
这座门楼是中院和后院的分界线,两院南北相对,布局基本一致,均由东西厢房组成。如今,这些厢房修葺一新,被改造为民俗展厅。中院的东厢房为婚房,西厢房为闺房;后院的东厢房为服饰展厅,西厢房为私塾场景。
周家大院后方,有一小片空地,经过改造利用,成为一座花园,以便游人休息。同时,修建起简易的马厩、车房和豆腐房,墙壁上悬挂着各种各样的农具,展示钉马掌、轧草料和制作豆腐的传统手工艺。
中国豆腐的制作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其外形美观、营养丰富、烹饪方便和种类多样而受到大家的欢迎。在凤翔的民间,豆腐作坊很多,磨浆、过滤、压水等制作全部靠人力完成,保存着豆腐白、嫩、劲的特点。凤翔豆花泡馍更是享誉关中的美食!
周家大院的西院,从南向北依次为:前厅、中厅、正房、前院厢房和后院厢房。西院的格局原本与中院相似,但是经过改造以后,整体格局面目全非。
目前,西院以“通衢市井”为主题,展示了凤翔县城老街道的景象。从宋代至民国时期,府城东门外至纸坊街,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号称为“十里长街”。
结尾处,有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集中介绍了凤翔县市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其中,凤翔泥塑和凤翔木版年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艳丽,制作精细,已经成为这里的名片。
根据凤翔地方志的记载,居住在这里的周氏先祖周恕发迹于明代中期,孙子周易为嘉靖时期的进士;明末清初,后裔周有为、周有人为举人;清朝康熙年间,后裔周玑、周琮为武举;清朝道光和咸丰年间,后裔周镐、周建丰父子经商致富,族人周宗钊、周鼎、周铎、周彝等继续继承儒商家风。清朝晚期,周族后裔迁居别处,只剩下这座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