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的神方妙法告诉我们什么(34善)
刘墉的神方妙法告诉我们什么(34善)背景:父亲为刘统勋出生:1719年,出生于山东诸城注沟镇逄戈庄村(今属高密)父母:
(1719~1805) 87岁
1719年 出生
刘墉简介:
刘墉,男,曾用名(亦名):字崇如,号石庵,别称刘罗锅、刘驼子
出生:
1719年,出生于山东诸城注沟镇逄戈庄村(今属高密)
父母:
父亲为刘统勋
背景:
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
曾祖父刘必显:清顺治朝进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
祖父刘棨:清康熙朝进士,历任陕西羌州知州、四川布政使等职。
父亲刘统勋:清雍正朝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等职,乾隆年间宰相。
1720年 2岁
1721年 3岁
1722年 4岁
1723年 5岁
1724年 6岁
1725年 7岁
1726年 8岁
1727年 9岁
1728年 10岁
1729年 11岁
1730年 12岁
1731年 13岁
1732年 14岁
1733年 15岁
1734年 16岁
1735年 17岁
1736年 18岁
1737年 19岁
1738年 20岁
1739年 21岁
1740年 22岁
1741年 23岁
1742年 24岁
1743年 25岁
1744年 26岁
1745年 27岁
1746年 28岁
1747年 29岁
1748年 30岁
1749年 31岁
1750年 32岁
1751年 33岁 进士
凭家族直接跳级参加殿试,中乾隆辛未科殿试金榜第五名:
因时任刑部尚书刘统勋缘故,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中二甲第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再迁侍讲
题外:前四名混的怎样
第一名:一甲状元吴鸿(1725年-1763年)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
第二名:一甲榜眼饶学曙(1720年-1770年)历任翰林院编修,左中允、右中允,又官侍讲,武英殿通考馆、功臣馆、礼器馆纂修。官至詹事府左春坊中允。
第三名:一甲探花周沣(1717年-1762年)授翰林院编修
第四名:二甲传胪沈栻(无介绍)
1752年 34岁 编修
1753年 35岁 编修
1754年 36岁 编修
父亲刘统勋升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离京赴西北边境掌管军务
题外:纪晓岚中进士
1755年 37岁 牢犯
编修
第一次坐牢:
十月,时任陕甘总督刘统勋在西北平叛用兵退缩而获罪,刘墉也被夺官下狱。
不久,西北战事转胜,乾隆大悦,宽恕刘家,将刘统勋降为刑部尚书,刘墉赏翰林院正七品编修
1756年 38岁 安徽学政
六月,刘墉担任广西乡试正考官
十月,被提拔为安徽学政。
1757年 39岁 安徽学政
在任期间针对当时贡生、监生管理混乱的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得到皇帝肯定。
1758年 40岁 安徽学政
1759年 41岁 江苏学政
十月,改任江苏学政
1760年 42岁 江苏学政
上书皇帝称:"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受乾隆皇帝赏识,称赞其"知政体"
乾隆第十五子嘉庆出生
1761年 43岁 江苏学政
1762年 44岁 太原府知府
任山西太原府知府
1763年 45岁 太原府知府
1764年 46岁 太原府知府
1765年 47岁 冀宁道台
升任冀宁道台
1766年 48岁 发配
第二次宦海沉浮,被发配军台:
刘墉因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侵帑"(即贪侵国库银两),按律革职被判极刑。但乾隆皇帝爱其才,加恩诏免,仅发配军台(收发军报机构)效力赎罪
1767年 49岁 修书
被赦免后在修书处担任行走。
1768年 50岁 修书
1769年 51岁 江苏江宁知府
因受其父恩泽,仍以知府用,知江苏江宁府,任内有清名。
嘉庆初年的弹词《刘公案》,就是以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决断疑案、为民做主的故事为蓝本改编而成。
题外:和珅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
1770年 52岁 江西盐驿道
升江西盐驿道
1771年 53岁 江西盐驿道
1772年 54岁 陕西按察使
调任陕西按察使
1773年 55岁 守丧
嘉庆被乾隆帝密建为皇储
十一月,刘统勋上早朝路上去世,时任陕西按察使的长子刘墉辞官会回乡,守孝
1774年 56岁 守丧
1775年 57岁 守丧
1776年 58岁 内阁学士
修书总裁
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诏授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
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总裁。
题外:和珅正月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三月再升军机大臣。
之后和珅更是兼任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正蓝旗副都统、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无数要职,并获封一等忠襄公。
1777年 59岁 江南乡试正考官
江苏学政
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后复任江苏学政。
1778年 60岁 江苏学政 文字狱幕后推手 户部右侍郎
【黑历史】办理文字狱徐述夔(kuí)《一柱楼诗》案,向乾隆圣裁要求按律惩办:
八月,江苏省东台县监生蔡嘉树唆使如皋县民人童志璘向刘墉告发已故的江苏东台县举人徐述夔生前的作品集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到清都"的诗句。
本来案件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走下去,徐家最终可能会获罪,抄家发配不可避免,但不一定会被处死。
但刘墉一接手后,立即具奏折呈报乾隆帝。乾隆皇帝大怒,命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江苏学政刘墉调查。
十一月,当时徐述夔和其子徐怀祖皆已物故,仍被开棺戮尸,孙子徐食田、徐食书、徐首发被处斩。为徐诗作序的已死礼部尚书沈德潜,也被戮尸;此案导致东台一有渊源的诗书人家就此湮灭。
年底,惩罚:
①已经去世的徐述夔、徐怀祖父子二人开馆挫碎其尸、枭首示众;
②徐食田、徐食书兄弟斩监候,秋后处决;
③徐述夔家族,年16岁以上者,皆处斩,15岁以下男丁以及女子,皆付给功臣之家为奴,共牵连徐家200余人;
④为《一柱楼诗》校对的徐首发、沈成灌等人斩监候,秋后处决;
⑤为《和陶诗》作跋的毛澄杖一百、流三千里。
侦办此案不利的地方官员,也全受到处罚:
❶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杨魁受到朝廷切责;
❷江苏布政使陶易初拟斩立决,后该斩监候,押送到北京后病死;
❸江苏布政使幕僚陆琰,斩立决;
❹扬州知府谢启昆办案迁延,发配军台效力;
❺东台知县涂跃龙革职,杖一百,徒三年;
❻已经去世9年,曾为徐述夔立传的原礼部尚书沈德潜革去所有官爵和谥典,撤去乡贤祠牌位,推倒墓碑,磨掉碑上御制文字。
年底,奖励:
❶此前被云贵等大臣弹劾而被降两级留用的和珅,官复原职;
❷刘墉因及时上奏有功,办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调到北京,任户部右侍郎,随后又调吏部右侍郎,之后升任湖南巡抚,从此官运亨通;
❸蔡氏兄弟虽然挟私怨高发,但检举逆书有功,将功赎罪,立即开释。
题外:蔡嘉树对应吴之荣,刘X对应鳌拜,《一柱楼诗》案对应明史案
1779年 61岁 吏部右侍郎
调吏部右侍郎
1780年 62岁 湖南巡抚
任湖南巡抚:
刘墉在任期间,政简刑清,吏民畏服。
1781年 63岁 都察院左都御史
升任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当时和珅炙手可热,刘墉也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表现出其为人和为官的另一面:面对乾隆专宠于和珅,刘墉只好静默自守,滑稽模棱取容。
1782年 64岁 工部尚书 南书房 三通馆总裁
任工部尚书(1782年6月8日-1783年8月23日):
三月,任职南书房,兼管国子监事务。不久充任三通馆总裁
查办山东巡抚国泰贪污案:
奉命与尚书和珅和钱沣前往山东查办巡抚国泰贪污及纵容下属之事。和珅修书一封给予国泰令其准备库银掩盖亏空,但是因为刘墉指派手下阻碍而不成功。后来,将此事件汇入小说《刘公案》。
因查访案情有功,刘墉被授予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
1783年 65岁 直隶总督 吏部尚书
任吏部尚书(1783年8月23日-1789年4月3日):
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国子监事务。
1784年 66岁 直隶总督 吏部尚书
1785年 67岁 协办大学士
授职从一品协办大学士
1786年 68岁 玉牒馆副总裁
官声开始变差,与乾隆相处变差:
任职玉牒馆副总裁,但在此后数年里,刘墉不断犯错,官声渐不及从前,并多次受到皇帝责备。
1787年 69岁 吏部尚书
初,刘墉因为漏泄与皇帝关于嵇璜、曹文埴的谈话内容而受到申饬,被罢免了大学士职务。
八月,乾隆委托刘墉主持祭拜文庙,却因没有按规定行一揖之礼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参劾。
1788年 70岁 吏部尚书
夏,刘墉兼理国子监期间发生乡试考生馈送堂官的贿赂案,被御史祝德麟弹劾,刘墉受到处分。
1789年 71岁 侍郎
四月,上书房的师傅们久不到书房,刘墉做为总师傅而不予纠正,被降职为侍郎。
嘉庆被乾隆封为嘉亲王
1790年 72岁 侍郎
1791年 73岁 礼部汉尚书
任礼部汉尚书(1791年3月3日-1792年9月22日):
1792年 74岁 礼部汉尚书 吏部尚书
再任吏部尚书(1792年9月22日-1797年4月19日):
1793年 75岁 会试主考官
刘墉担任当年会试主考官,却安排失当阅卷草率,导致违制与不合格的卷子很多。
1794年 76岁
1795年 77岁
嘉庆被乾隆帝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
1796年 78岁
皇帝破格增补户部尚书董诰为大学士,而资历更深的刘墉却被排斥在外。皇帝向刘墉询问新选知府戴世仪可否胜任,结果刘墉说可以,实际上戴世仪十分庸劣难以胜任。
正月,乾隆帝禅位,嘉庆继帝位。但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皇帝嘉庆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
1797年 79岁 体仁阁大学士
进升体仁阁大学士:
四月,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但仍被乾隆皇帝指责向来不肯真心实意做事,干活懒散,并称是因为没有其他人了,所以才提拔刘墉。
五月,刘墉奉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刘墉上书请求在决口处筑坝,下游疏导分流,朝廷采纳了意见。
1798年 80岁 刘驼子
年逾八十,被嘉庆帝称为"刘驼子"(具体年代不详)
1799年 81岁 太子少保
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嘉庆帝亲政。
刘墉助嘉庆铲除和珅:
三月,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
刘墉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处死和珅。
1800年 82岁
底,刘墉上疏陈述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
1801年 83岁 会典馆正总裁
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1802年 84岁
皇帝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刘墉已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1803年 85岁
1804年 86岁
1805年 87岁 善始善终
去世前两天,曾到南书房值班,夜间招宾客饮宴。
去世:
1805年1月25日,于北京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西头129号)家中逝世
身后:
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3月,文字匠工纪晓岚病逝,享年80岁
子嗣:
刘墉无子,以侄刘锡朋继嗣人
说明:
1、“评价过的可好?”为纯个人主观异想,请勿对照主流客观评价,不喜勿喷,感谢。
2、若是没有任何资料或记录,“评价过的可好?”中某些类别评价有可能取中位值(理论意义是不好也不差,正常普通水平),仅仅是为了右边雷达图能闭环。
3、年岁说明:
①、以出生的第一年为1岁,第二年为2岁,不管是否满整12个月。如1801年12月31日出生,记为1岁;第二年的1801年1月1日,则记为2岁。
②、以去世的最后一年计年龄,不管是否满整12个月。如1899年12月31日是99岁,第二年的1900年1月1日过世,仍然记为100岁。
③、与周岁、虚岁没有关联,一一对照无意义。
④、出生年月记录有误,以目前记录的为准,暂时不管对错。如农历,公历年月混乱,多个文献资料互相矛盾,太离谱,出生去世年月出现混乱,大体采用作者个人主观喜好,本着年岁长寿,出生年月混乱暂以早为准,去世年月混乱暂以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