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该片以多线性叙事结构为主,其中包括复读生何飞和班主任程晓东、学校保安吴俊和他读应届高三的儿子吴世康两条主线,辅以学生家长和小镇居民等其他支线。这些线索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叉,贯穿到底,共同指向高考这个主题,之后再引伸出该主题影响下的学校、家庭、社会等面临的种种问题。二、结构高考,不仅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瞩目的考试,还是蕴含了千万中国父母殷切期望的考试,更是无数学子悬梁刺股希望借此改变命运的考试。毛坦厂,少有的因外来人口(复读生和陪读家长)多于本地人口而有“高考镇”之称的特殊小镇。校里校外,学生、老师、陪读家长、当地居民、政府部门都被高考捆绑在一起,整个毛坦厂镇(毛坦厂中学所在地)都在围绕着高考运转,“高考镇”就是“高考中国”的缩影[1]。毛坦厂万人送考盛况在《毛坦厂的日与夜》中,导演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背景,选取高考这一社会题材为主题,专注毛坦厂中学这一典型案例,展现老师与学生

由贾丁导演摄制的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是一部社会现实类纪录片,讲述了有“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之称的毛坦厂中学里,上万名高三复读生们于280多个日夜中为高考背水一战的故事,其间还穿插着老师、家长及小镇居民的故事,展现出由高考所折射出的多种社会现象。本文将从主题、结构、人物、声音四个角度,对该纪录片展开分析。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1)

高考

一、主题

主题是一部纪录片的中心思想,反映的是导演对生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的认识,纪录片对主题的三个要求分别是:深刻、新颖、集中。本片无疑牢牢把握住了这六字箴言。

高考,不仅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瞩目的考试,还是蕴含了千万中国父母殷切期望的考试,更是无数学子悬梁刺股希望借此改变命运的考试。毛坦厂,少有的因外来人口(复读生和陪读家长)多于本地人口而有“高考镇”之称的特殊小镇。校里校外,学生、老师、陪读家长、当地居民、政府部门都被高考捆绑在一起,整个毛坦厂镇(毛坦厂中学所在地)都在围绕着高考运转,“高考镇”就是“高考中国”的缩影[1]。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2)

毛坦厂万人送考盛况

在《毛坦厂的日与夜》中,导演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背景,选取高考这一社会题材为主题,专注毛坦厂中学这一典型案例,展现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外来的陪读家长与小镇居民之间的互动与冲突,不仅能唤起中国观众的集体记忆与心理认同感,还能有效反映时代风貌、揭示中国教育弊病,表现出高考下的人生百态以及反思中国应试教育的主题内涵。

二、结构

该片以多线性叙事结构为主,其中包括复读生何飞和班主任程晓东、学校保安吴俊和他读应届高三的儿子吴世康两条主线,辅以学生家长和小镇居民等其他支线。这些线索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叉,贯穿到底,共同指向高考这个主题,之后再引伸出该主题影响下的学校、家庭、社会等面临的种种问题。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3)

陪读家长的生活

纪录片以老师强调纪律的画外音配上起解释作用的黑屏文字开场,背景信息交代清楚、利落,紧接着就是满屏的学生检讨,然后是复读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疯狂背单词的场景,在开头就给人极大的震撼,起到吸引观众的作用。

在其后的叙事中,两条主线开始出现,其他支线夹杂其中,以月考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既有大量的追踪拍摄以全面展现高三阶段校内学生魔鬼炼狱般的学习生活日常,也有兼顾整体环境,对校外陪读家长的生活、小镇居民对高考及毛坦厂中学的看法的采访。平凡中饱含真实,朴实无华中又有一些颇具深度的看法让人感同身受。朴素的镜头语言和大量的同期声毫不掩饰地将高考的残酷和无情展现在观众眼前,导演用蒙太奇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了一个亚洲最大高考工厂里日与夜的故事。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4)

复读生何飞

高考成绩公布当天,新一届复读生报名随即开始,纪录片到此也即将结束。末尾是新一届高考复读班开课场景,班主任在讲解不知道已经重复过多少次的规章制度。毛坦厂中学就在这里,迎来送往,高考对一群人意味着结束,对另一群人来说却是开始,如此循环往复。结尾再次强化主题,除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留下了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反思空间。

三、人物

本片在主人公的选取方面非常典型,两对主人公分别是师生——班主任程晓东和学生何飞,以及父子——学校保安吴俊和儿子吴世康。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5)

班主任程晓东

程晓东是一个责任心强也善于琢磨学生心思的老师形象,既是严师也不乏温柔的一面。他会通过无规律的突击检查来促使学生们高度专注于学习,通过监控观察学生上课期间的一举一动,也会在学生成绩下滑时一对一进行谈话了解原因,在学生生病时亲自去宿舍看望。何飞是复读生,她经历过一次高考失利,也一度发奋学习但是始终不得章法,往往拼尽全力成绩却丝毫不见起色,她也会有任性叛逆的一面,会崩溃大哭,会跟老师开玩笑,也会因为不想写月考反思总结跟老师起冲突。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应届生吴世康,曾经成绩优异的他,却在高考前却出现宛如心电图般剧烈波动,觉得不被父母理解而不愿意跟父亲沟通,沉默寡言。他的父亲吴俊是赞同棍棒教育的望子成龙式家长,他会为了更好地关注儿子学习去儿子在的学校当保安,会在饭桌上跟儿子讲可以写进作文里的时事热点素材,也会努力找话题跟儿子聊天帮他开导,高考查分时比儿子还要激动甚至喜极而泣……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6)

学校保安吴俊

片中主要人物都极具代表性,对他们的语言、行为、心理的刻画,丰满了故事,强化了氛围,增强了纪录片叙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更能激发观众共鸣[2]。

四、声音

本片既没有使用解说词,也极少添加音乐音响的效果,主要使用的是同期声及拍摄过程中录到的背景音。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交待环境、扩大信息量、再现时空真实感、反映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作用。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7)

吴俊儿子吴世康

吴世康在评价父亲的专制时说“他是希望当帝王”,同期声加上他脸上的苦笑,无不表现出他对父亲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的叹惜。高考生宣誓时的同期声突出了高考的紧张氛围和学子们孤注一掷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何飞跟老师对峙时一个泪眼婆娑一个咄咄逼人,此时的同期声更好地彰显了两人间剑拔弩张的气氛。之后何飞一个人趴在床上一边哭一边带着笑容说出“因为我以前笑得太多了,我会死得很惨”这些话时,同期声加上人物的表情,会更易于让观众感知和代入到她当时消极难过的情绪,对高考给考生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折磨有更切身的理解。

毛坦厂纪录片完整版(浅析纪录片毛坦厂的日与夜)(8)

对学生家长的采访

在采访中,以第一人称直接向观众叙述,不仅提供了背景信息,同时避免编导的主观介入,为通篇作品的客观度可信度加分[3]。在采访学生家长时,家长面对着镜头表达对孩子的心疼以及对高压式教育的批判,仿佛是在与观众谈话,同期声不仅能精确表达内容,也很好地缩短了观众与片中人物的距离。

此外,片中的背景音,尤其是学校广播,无论是心灵鸡汤式的鼓励,还是毒鸡汤式的敲打鞭策,亦或是播报高考成绩喜讯,都从侧面表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心。

五、结语

校墙将世界一分为二,墙外是殷殷期盼的家长,墙内是如流水线般的课堂、苦苦挣扎的考生、一切为了学生的老师,几乎所有走过高考的人都会在其中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从而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

《毛坦厂的日与夜》直面当下社会尖锐的高考话题与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 用真实、深刻的影像把当下涉及高考教育体系的不同层面详细地展现出来 跨越学校、家庭与社会,展现了真实而又残酷的高考现状,影片借助“高考”这一主题,对于社会问题深刻的挖掘和对应试教育的反思也值得其他纪录片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贾丁.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如何讲好故事——以《高考·毛坦厂的日与夜》为例[J].电视研究 2016(07):66-67.
  2. 钟威虎.我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叙事演变——以纪录片《高三》、《毛坦厂的日与夜》为例[J].传播力研究 2020 4(19):63-64.
  3. 李梦林.罗兰·巴尔特神话学视角下的《毛坦厂的日与夜》[J].西部广播电视 2021 42(01):150-15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