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江汉未来发展规划:江汉 十年图破壁 一朝新赛道

江汉未来发展规划:江汉 十年图破壁 一朝新赛道2021年江汉区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企业200多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250亿元,占GDP的17%以上;数字经济总增加值超过630亿元,占GDP的40%以上。在“精明增长”“品质发展”“紧凑城市”发展理念指引下,数字经济被江汉区视为在新时期推动城区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带给城市“换道超车”的新机遇。2022年初,江汉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决意“全力以赴提升数字经济显示度”。《江汉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拟定,《江汉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地图报告》形成,“网”“云”“智”“链”“数字内容”等五大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数字经济,江汉区有基础、担大任:是全国首批、湖北首个5G应用试点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实现5G全覆盖;全国首个市中心自动驾驶测试区落户;是武汉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的核心承载区。

汇聚数字经济科技企业的国泰汉口科创中心。

9月23日,华中首个知识产权保护区块链应用“慧证通”正式推出;

9月28日,汇聚数字经济科技企业的国泰汉口科创中心正式开园;

9月30日,湖北省首只省、市、区三级联动产业投资基金——武汉长江数字经济产业基金签约设立……国庆节前夕,江汉区围绕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发力。

数字经济带给城市“换道超车”的新机遇。2022年初,江汉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决意“全力以赴提升数字经济显示度”。

《江汉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拟定,《江汉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地图报告》形成,“网”“云”“智”“链”“数字内容”等五大发展方向确定。

发展数字经济,江汉区有基础、担大任:是全国首批、湖北首个5G应用试点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实现5G全覆盖;全国首个市中心自动驾驶测试区落户;是武汉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的核心承载区。

在“精明增长”“品质发展”“紧凑城市”发展理念指引下,数字经济被江汉区视为在新时期推动城区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2021年江汉区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企业200多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250亿元,占GDP的17%以上;数字经济总增加值超过630亿元,占GDP的40%以上。

踔厉奋发十年,城市功能品质卓越提升

江汉未来发展规划:江汉 十年图破壁 一朝新赛道(1)

江汉区构建“2 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经济繁荣发展、城区功能品质嬗变,最终受益的是居民。

江汉区在寸土寸金的地域上精致“绣花”,提升城区功能品质过程中,将“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更新改造、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统筹推进城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精细化管理。

历经十年变化,如今的江汉区城市建设更加精致,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区更加干净整洁。

“瘦身健体”,产城人融合发展

江汉未来发展规划:江汉 十年图破壁 一朝新赛道(2)

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筑梦我们的新时代》。

发展空间不足、增长动能衰减、治理难度增大、生活品质降低……伴随超大型城市扩张,一系列“城市病”严重制约许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江汉区坚持“瘦身健体”,产城人融合发展,前瞻布局、精准落子,使产业高端高效、城区创新更新、人民宜居宜业。

江汉区北部,土地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江汉创谷”热气腾腾。

这里曾是以区、街道、村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基地;如今,通过改造老旧厂房、“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这里已然成为该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江汉区在持续优化“十三五”空间布局基础上,构建城市空间布局体系,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协同联动的发展新格局。

建立集约用地机制,开展连片旧城改造,完成批发市场、服装厂等向外疏解,高标准谋划、置换土地……

经过努力,江汉区产业用地占比由2012年的近9%上升至2020年的14%,人口密度由最高峰每平方公里2.58万人降至2020年的2.29万人,人才总量占常住人口比例提高到38%以上,人口结构更具活力。

“见缝插绿”,居民身处城市公园

生活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城市,人们渴望拥抱大自然。

江汉区地处武汉核心区域,面积28.29平方公里,全市最小,人口64.79万人,密度最大。空间有限,江汉区“螺丝壳里做道场”,摸索出了一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综合品质的“江汉经验”。

在江汉区青年小路的辉煌公寓小区,门口的荒地变身“口袋公园”,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也有了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近几年,江汉区整合辖区内有限的土地资源“见缝插绿”,建设大批“口袋公园”:江汉关口袋公园、江汉路小游园、常青藤口袋公园等,各具特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市民面前。

“口袋公园”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城市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据了解,江汉区目前有近30座口袋公园、7座城市综合公园,还将有数座口袋公园今年陆续建成开放。今年9月,江汉区启动绿化精品提升工程,其中又规划新建8座特点不一的“口袋公园”,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能够开门赏花、推窗见绿。

精细管理,“碧水清波”常伴身边

湖面,无人清洁船“扫除”漂浮垃圾;水下,无人探测船“观察”生物种群;空中,无人机来回穿梭喷洒生物菌剂;在大气层外,还有卫星遥感检测蓝藻浓度……在江汉区机器荡子湖,多项“黑科技”的引入,让湖泊养护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数智化”。

机器荡子湖是江汉区首个湖泊智能运维示范基地,今年引进一批智能化湖泊养护设备,进行试验探索,追求打造可循环的湖泊生态系统,实现湖泊生态平衡,提升湖泊的水质和观赏度。

随着时代发展,城中湖也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人们对湖泊的管理保护意识愈发增强。2010年,江汉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湖泊管理所,组建起一支专业队伍,负责湖泊的日常巡查、维护、管理、设备运行等工作。

西北湖边樱花烂漫,机器荡子湖桂花飘香,小南湖假山假石令人忘返……如今,江汉区共有7座湖泊,如宝石一般镶嵌在全区各处,熠熠生辉。江汉区对全区湖泊实行“一湖一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湖泊生物结构,探索生态养护新模式,让“碧水清波”常伴市民身边。

踔厉奋发十年, 共同缔造美好幸福家园

江汉未来发展规划:江汉 十年图破壁 一朝新赛道(3)

全民健身球场上,居民喝彩声阵阵。

今年8月,在武汉市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江汉区计划开工重大项目14个,其中不乏健康养老、医疗、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

十年来,在营造美好环境同时,江汉区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居更舒心:老旧小区改造惠及近7万户

民以居为安,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具体体现。

登月小区位于新华街道取水楼社区,2018年,该小区被纳入江汉区老旧小区“微改造”试点工程。改造期间,社区引进了武汉大学专家团队,并在小区发掘了一批居民规划师,社区穿针引线,专家与居民共同设计,最终让这个近40年的小区面貌一新。

在唐家墩街道西桥社区,安友花园小区拥有11栋单元楼。业主得知老旧小区改造即将启动,迅速成立小区自治组织,并在社区引导下踏出加装电梯的第一步。每个单元居民自主决策、组织,平均不到两个半月,就能“竖起”一部电梯。

万松街道武展社区92号院是江汉区最早一批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之一,社区、居民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造成果。为了实现改造后的长效管理,社区带领小区居民成立了业委会,并引进专业物业公司进驻,让几十年“无人管”的老小区有了“专业管家”。

据了解,自2018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以来,江汉区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07个,改造面积470.9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9268户。

医有所养:构建“十分钟急救圈”

医疗是民生的基本保障。

以协和医院为龙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协和红十字会医院为主干,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亚心医院、存济口腔、爱尔眼科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三级专科医院为补充……十年来,江汉区卫生健康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了多层级、立体化的医疗机构框架。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持续加强。江汉区以医疗联合体建设为主要载体,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要抓手,构建以协和医院为中心、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为纽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1 1 12”紧密型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十分钟急救圈”加速建设。江汉区在现有6个急救站点基础上,将唐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区级急救统一调度平台,新设立武汉航运医院、汉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急救站点,进一步缩短平均服务半径和急救时间。

“323”攻坚行动全力推进。江汉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探索建立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制度,逐步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和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制度。

老有所依:养老样板服务升级

养老问题关系民生大计。

多年来,江汉区一直是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江汉区积极构建社区、居家、机构“三位一体”的“立体”养老服务网,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拥抱信息化时代,用“智慧”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养老样板”服务持续升级。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是全国首个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自2014年以来,该院相继承担了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全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等试点任务,在标准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医养结合、养教结合等方面创新探索并系统集成了自身经验,养老“江汉模式”叫响全国。

社区养老全面铺开。2020年,江汉区被评为第四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互联网 居家养老”的推进,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即能享受优质服务。近年来,江汉区全面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创新“互联网 养老”“互联网 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服务发展方式,运用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立用人工智能养老设施、设备打造智能养老院、智慧养老社区的服务模式。

(策划: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杨菁 乔驰 朱素芳 谭先锦 夏亮 聂颖颖 供图:陈卓 郭川)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