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花都工厂最多的地方(花都第一代打工人的回忆)

花都工厂最多的地方(花都第一代打工人的回忆)此外新华镇制衣厂还有秀全厂、利华厂、穗华厂、联华厂以及中日友谊服饰有限公司等,当时都是蓬勃发展的企业。好多制衣厂地址都集中在红珠路一带,名副其实的制衣一条街。另外其他乡镇的制衣厂(染织厂)也随着新华镇制衣业的兴起而逐渐繁荣起来,比较大型的有以下几家:炭步镇的穗花染织厂,总投资200万,1985年10月投产。赤坭镇的广裕服装厂,1981年创办,到1992年有职工430多人。花东镇的广州市向阳童服厂北兴分厂,建于1987年,有职工近200人。广华染整厂,该厂为岐山村与广州染整厂联营企业,1985 年筹建,1987年3月投产。1992年有职工近400人。新华制衣厂,1978年筹建,1979年投产。是一家来料加工牛仔裤系列服装、时尚和高档衬衣的镇办企业,位于红珠路。职工人数高峰时有接近1300人。1990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美捷制衣厂(前身是粤华制衣厂),1985年12月创办。位于红珠路,当年有

高景彬

众所周知,皮革皮具业撑起了整个狮岭镇经济的一片天,其实在上世纪80、90年代,制衣业在花都工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当时很多花都人进厂打的第一份工都是制衣厂。制衣厂承载着很多花都第一代打工人的集体回忆。

花都工厂最多的地方(花都第一代打工人的回忆)(1)

制衣厂车间 (网络图片)

解放后,制衣业源起于广塘村。60年代中期,该村创办了广塘制衣厂(后来陆续增设白鳝塘厂及广发厂等5家),职工人数从30多人发展至380多人,年产值从2.5万多元增至50万元左右。不仅为大队增加经济收入,还培养了大批管理干部及业务技术骨干,为新华镇后来兴办制衣业输送了大批人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华镇大力开展“外引内联”,工业生产发展较快。镇属制衣厂更是“一枝独秀”。截止1989年有镇办制衣厂8家,村级28家,个体户办36家。职工人数8000多人。当年总产值7000多万元。经营方式分属“三来一补”、“三资”企业等,产品全部出口,远销香港及欧洲等市场。由于讲信誉、质量好、交货及时,故深受客商欢迎。新华制衣厂及美捷制衣厂(前身是粤华厂),1985年均为创汇百万美元的企业,并荣获广东省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及优质产品荣誉证。

新华制衣厂,1978年筹建,1979年投产。是一家来料加工牛仔裤系列服装、时尚和高档衬衣的镇办企业,位于红珠路。职工人数高峰时有接近1300人。1990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花都工厂最多的地方(花都第一代打工人的回忆)(2)

美捷制衣厂(前身是粤华制衣厂),1985年12月创办。位于红珠路,当年有职工接近1000人,拥有1000多台制衣设备,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地。1990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花都工厂最多的地方(花都第一代打工人的回忆)(3)

广华针织制衣厂(华亿厂),该厂是1985年6月新华镇与港商以“三来一补”形式开办的企业,位于新华路东段。职工人数近400人,服装产品外销美国、欧洲等地。

广华染整厂,该厂为岐山村与广州染整厂联营企业,1985 年筹建,1987年3月投产。1992年有职工近400人。

此外新华镇制衣厂还有秀全厂、利华厂、穗华厂、联华厂以及中日友谊服饰有限公司等,当时都是蓬勃发展的企业。好多制衣厂地址都集中在红珠路一带,名副其实的制衣一条街。另外其他乡镇的制衣厂(染织厂)也随着新华镇制衣业的兴起而逐渐繁荣起来,比较大型的有以下几家:炭步镇的穗花染织厂,总投资200万,1985年10月投产。赤坭镇的广裕服装厂,1981年创办,到1992年有职工430多人。花东镇的广州市向阳童服厂北兴分厂,建于1987年,有职工近200人。

制衣厂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代表之一,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规模化地在花都生根发芽,随着社会的发展,制衣业现在花都工业中已经不占主要地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时无两的制衣厂或改制或撤并。但衣服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一直都有需求,在花都,现在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制衣厂存续。不管怎样,曾经辉煌一时的花都制衣业仍然给我们花都第一代打工人留下了集体的回忆!

读者们,你们都有谁在制衣厂打过工的?还记得和工友们一起加班赶货、一起吃饭住宿、一起谈情说爱吗?把属于你们的故事留言区发表,与大家共同回忆这一段在制衣厂打工的日子。

(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花县志》《花县文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