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是天生的吗(好声音是天生的还是练出来的)
好声音是天生的吗(好声音是天生的还是练出来的)发声练习里面牵涉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以前经常听说,但其实概念十分模糊的一件事情。听了冯宝宏老师讲的“以字行腔”课程,才纠正了我以往很多不正确的认知。比如,什么是咬字?什么是吐字?什么是归韵?汉字的五个发音要素等等。之前认为可以把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发声就是没有问题的了。其实呢,日常说话,与唱歌、朗诵时的发声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说,唱歌时,某个字可能要唱到二拍、三拍……,与日常说话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就会牵涉到字头、字腹、字尾、介母、归韵等内容了。这些说法似乎耳熟,但听老师讲了,才知道,以前的理解是有很多偏差的,也是直接导致发声不准确、音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准备把学习笔记加以整理,为了方便自己随时学习,也希望分享给跟我一样对发声问题有困惑,想改善的朋友们共勉并请多多指正。 首先,个体发声器官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先天之说或许还是占了很大比重的。不然为什么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
#教育听我说#歌唱练声之感悟
好声音是天生的还是练出来的?
一直以来我都困惑于这个问题。以我个人的认知看来,好的嗓音一定是天生的。我一边羡慕着别人的金嗓,一边又似乎希望,有权威人士认可了我的想法,那样的话,我就可以死心了,不用练了,再练也练不出来人家的好声音。
但身边总有一些比较聪明的朋友,告诉我,用“学猫叫”,“狗喘气”等方法,可以练气练声。但愚钝如我,仍觉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既然找不到正确练习的方法,想想还是不练了吧,不然适得其反怎么办?本来自己听着自己的声音都着急,再练错了,岂不是更加麻烦。就一直这样困惑着。最近学习了一些网络发声的课程,听了好多个老师的课程后,让我对歌唱发声练习这件事情有了些新的认识。在此简单归纳一下我的心得,与诸君分享。
首先,个体发声器官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先天之说或许还是占了很大比重的。不然为什么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比如不同地域环境造成的咬字、吐字习惯有所不同,因而口腔的打开方式不同也会导致音效的不同。但后天和专业的训练还是可以改善和提高声效水平的。我们能看到的呢,比如歌唱家,他们也要练声;戏曲表演艺术家,每天要吊嗓子。说明练习也是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经过专业老师的培训指导,使音域、声音的明亮度、磁性、圆润性、节奏性等等这些方面得到改善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所以,经过这么多年,才认识到这一点,我不知道应该是觉得可悲还是可喜。总之,我又有点小激动了,看来,那些我所羡慕的天籁之音,我也还可以有机会朝那个方向无限靠近呢。
找一个自己觉得适合的老师的课程,跟着练习,并且必须长期坚持练习,效果定会有所显现的。我学习时间不长,又疏于练习,但我身边的人还是说我的发声比以前有了些进步。
看了很多老师讲练发声、练气息的课。对于怎样才是科学发声这样的说法呢,学界似乎仍是存在争议的。但作为非专业、非理论研究领域的我们,也不必纠结于这些名词和定义,找适合自己的方式练起来就好了,有效果就是合理的。
发声练习里面牵涉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以前经常听说,但其实概念十分模糊的一件事情。听了冯宝宏老师讲的“以字行腔”课程,才纠正了我以往很多不正确的认知。比如,什么是咬字?什么是吐字?什么是归韵?汉字的五个发音要素等等。之前认为可以把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发声就是没有问题的了。其实呢,日常说话,与唱歌、朗诵时的发声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说,唱歌时,某个字可能要唱到二拍、三拍……,与日常说话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就会牵涉到字头、字腹、字尾、介母、归韵等内容了。这些说法似乎耳熟,但听老师讲了,才知道,以前的理解是有很多偏差的,也是直接导致发声不准确、音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准备把学习笔记加以整理,为了方便自己随时学习,也希望分享给跟我一样对发声问题有困惑,想改善的朋友们共勉并请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