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田螺背值得攀缘者欢呼的,何止于此呢。当你净心下来,便又会发现,这里几乎聚集汇总了大罗山所有“石语”的外观特征与精神内涵。一路起落于背脊上的几个小山坡,你不难发现,在芸芸众石之间,有浑圆光滑世故安稳的,有状如元宝富态毕现的;也有欹斜凌空无欲无畏,一副浩然正气的;更有几块巨石,互相依靠,架构门面似庙堂般庄严的,从侧面借着早晨的逆光,看似一尊伟人头像的。等等。先我们上去那群平阳苍南一带口音的驴友,年轻的男男女女女,已经在那热闹起来了。抛向空中的五颜六色的丝巾、旅行帽,在湛蓝的天空中,随风飘动;青春靓丽的欢叫声,在幽深的山谷间回荡。田螺背这边的石坡像一尊巨型弥勒佛的肚皮,鼓鼓的,十分陡峭。抬头仰望,从我们站脚的地方到上边,有稀疏树枝可攀的位置,约有二十来米远。我们踩着弥勒佛肚皮上,好心者凿刻的浅浅的“石阶”,双手前搭,几乎是肚皮贴着“肚皮”匍伏而上。正当康队长努力克服恐高心理,犹豫不决的当儿,上面

作者 余寿权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2)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3)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4)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5)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6)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7)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8)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9)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0)

第一次爬田螺背,是跟着朝晖夫妇,从百家尖西边的盘台阁外岭的山径斜插上去的。那次,我们绕过观景台,没走几步过渡性的羊肠小道,便要从一堆架空或夹道的巨石间,穿越、下跳、上攀,再从一小片灌木丛中转出,方始细心分辨,寻觅得上田螺背的路。所谓的路,只是前人走多了,踩出来的痕迹而已。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1)

那回虽说是第一次,但跟着朝晖,我照例不带脑子,稀里糊涂也就上去了。站在奇形怪状的巨石之间,像古时的採宝客进入财宝库,只觉得每块石头都似曾相识,又都是见所未见的瑰宝,倍觉新鲜,兴奋之状无以言表。

第二次是我主动带瑞安的几位同学上田螺背。那次,我初为领队,随行的同学中又有怯于攀高的女士,一路上忙于风险防范,对周围满目琳琅的巨石及植物,皆无深入探究。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2)

这次,我们是从仙岩派岩方向盘山公路上来的。众人到秀垟水库前,寄车徒步,绕过大坝至水库右岸。经人指点,在一座庙宇后侧的一面岩石坡前,开始登山。

田螺背这边的石坡像一尊巨型弥勒佛的肚皮,鼓鼓的,十分陡峭。抬头仰望,从我们站脚的地方到上边,有稀疏树枝可攀的位置,约有二十来米远。我们踩着弥勒佛肚皮上,好心者凿刻的浅浅的“石阶”,双手前搭,几乎是肚皮贴着“肚皮”匍伏而上。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3)

正当康队长努力克服恐高心理,犹豫不决的当儿,上面有不相识的驴友,抛下一根绳索,让他缘绳而上。嗣后,我们舍弃绳索,抓住岩缝间的小树小草,穿过几段或卧或立的巨石之间的小道,翻过一片堆满硕大石块的山头,便上到了一个山坪。其实这是一块伟大的石坪,在田螺背有好几处。只所以这样称呼它,由于它是一块足有一个篮球场大的纯岩石的十分整洁的平面。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4)

类似于水鸡坑附近的海豚岩,甚至比海豚岩更独立、更突出,但在罗山中却寂寞无名。每逢从惊险的弥勒佛的肚皮上,匍匐而上,又依靠树枝攀缘至此的人,无不顿时放松心情,在石坪上或就地而卧,或跳跃欢呼一番。

先我们上去那群平阳苍南一带口音的驴友,年轻的男男女女女,已经在那热闹起来了。抛向空中的五颜六色的丝巾、旅行帽,在湛蓝的天空中,随风飘动;青春靓丽的欢叫声,在幽深的山谷间回荡。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5)

田螺背值得攀缘者欢呼的,何止于此呢。当你净心下来,便又会发现,这里几乎聚集汇总了大罗山所有“石语”的外观特征与精神内涵。一路起落于背脊上的几个小山坡,你不难发现,在芸芸众石之间,有浑圆光滑世故安稳的,有状如元宝富态毕现的;也有欹斜凌空无欲无畏,一副浩然正气的;更有几块巨石,互相依靠,架构门面似庙堂般庄严的,从侧面借着早晨的逆光,看似一尊伟人头像的。等等。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6)

当你悉心观察,还会发现有一群乱石组合在一起,却能演绎出神话故事来的。那天,朝晖站在巨石的边缘,指着前方山谷间的几处岩石,告诉我们有惊奇发现。这不是孙悟空吗,正摆着腾云起驾姿势。其身后隔了几堆巨岩的位置,又有一个酷似猪八戒的岩石,居然还背着个女人。这贪吃好色的老猪,不仅自己要跟大师兄上天,还想捎带上“小三”哩。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7)

在另外方向的一处岩石群里,我也遇见了两位长须飘逸的仙翁,皓首相抵,窃窃私语。二仙可能泄露了什么高层机密,影响了天庭稳定大局,以致被天尊责罚成石,遗弃在这荒野之中。但凡你心中所企望见到的事物,在此间均能找到对应的答案,只要你有美好的想象基因。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8)

动键敲这篇散记之前,我在群里问康队长爬过田螺山后的感言。他这样回复:大罗山田螺背,集美、奇、险为一体,不去,遗憾!去了,后怕!建议户外人士硬着头皮要走一趟。

其实,那天在田螺背攀爬过程中,我曾有意无意地跟队长谈起,自己对那些顽强地生长在岩石缝隙之间,常在关键时刻给攀缘者以援手的树木的,好感与赞叹。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19)

它们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灌木,常年“临风”,却与无缘于“玉树”之美誉。它们与世无争,栖身于山岩间,栉风沐雨,任凭风吹日晒,冰雪覆盖,却将根系深深扎入岩缝的腹地,积蓄着天然的能量。它们裸露在外的树干、枝叶,不高大也不壮美,却十分有毅力、有韧性,依靠深入岩缝的根基,在紧要关头给路过之人,以充满力量的援助。

还有岩石缝罅间的无名野草,它们甘于天命,匍匐于巨岩身旁,收拢随风而至的尘土,堆积成赖以生存的土壤,笑纳上天赐予的雨水,蕴涵足以滋润自己柔软体质的养分,同时也给攀登的人们以不时之需。

尖嘴山坑螺(大罗山一绝-田螺背)(20)

站在田螺背上,向东方了望,晨光朗照下,东西天河犹如两枚巨大的镶着金边的芭蕉叶形状的翠玉佩,亲密相依,双双跌落于群峰山峦之间。抬高眼再弥望远处,蓝天与东海黏连成朦胧空间,臆想中前方世界,波浪起伏,鸥鸟翻飞,云彩悠悠游走……遐思之际,感觉脚下的田螺在慢慢挪动,好像要承载着我那挣扎自赎,正欲蝉蜕重生的灵魂,去溶入那朦胧的空间。

2017年12月 26日于鹿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