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毒品的态度(笼罩在毒品阴影下的孩子)
儿童对毒品的态度(笼罩在毒品阴影下的孩子)从2009年开始,张娟一直讲自己身上有虫子,虫子一直咬她。张娟生了孩子后,一直认为孩子是鬼胎,是妖怪,吸她的阳气,孩子如果活着,她就要死。张娟因长期吸食毒品,导致自己多次出现幻觉。张娟丈夫徐捷的证言显示,和张娟刚认识那会儿,张娟精神状况正常,后来因为“溜冰”(吸食冰毒的一种方式)多了,张娟的意识开始不正常。这背后,究竟有多少儿童被笼罩在毒品的阴影之下?吸毒致幻母亲杀死亲生女1978年出生的张娟,是南通海门市人,初中文化,无业。2008年左右,张娟与徐捷相识,之后结婚,2012年4月生下女儿徐丽丽(化名)。2013年7月,徐捷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刑入狱,张娟独自抚养女儿。
欢迎关注咸阳禁毒先锋
世界上最柔弱的是什么?是孩子,少不更事的孩子、天真无邪的孩子。因为柔弱,所以令人揪心,他们每一次受伤受害,不啻于在成人世界投下一颗炸弹,让人无法麻木不仁。
2014年8月11日下午,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大兴村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年仅3岁的女童被发现吊死在一处低矮的鸡舍旁。警方经侦查发现,此案竟是一起生母杀女案——母亲张娟在吸食毒品后产生幻觉,加害女儿。
一人染毒,往往导致一个家庭支离破碎,而家庭中受伤害最大的无疑是孩子。6月24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透露,截至2014年年底,在中国的登记吸毒人员为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
这背后,究竟有多少儿童被笼罩在毒品的阴影之下?
吸毒致幻母亲杀死亲生女
1978年出生的张娟,是南通海门市人,初中文化,无业。2008年左右,张娟与徐捷相识,之后结婚,2012年4月生下女儿徐丽丽(化名)。2013年7月,徐捷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刑入狱,张娟独自抚养女儿。
张娟因长期吸食毒品,导致自己多次出现幻觉。张娟丈夫徐捷的证言显示,和张娟刚认识那会儿,张娟精神状况正常,后来因为“溜冰”(吸食冰毒的一种方式)多了,张娟的意识开始不正常。
从2009年开始,张娟一直讲自己身上有虫子,虫子一直咬她。张娟生了孩子后,一直认为孩子是鬼胎,是妖怪,吸她的阳气,孩子如果活着,她就要死。
徐捷说,刚开始,张娟是在吸完毒后有这样的精神错乱,后来吸毒多了,不吸毒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样的错乱。他不让张娟吸毒,张娟就经常一个人偷偷吸毒。
2014年8月11日下午,在海门暂住地,张娟与前来看望的母亲陈某因琐事产生分歧。
张娟母亲陈某的证言显示,当天上午,张娟打电话让她送钱,她在下午1点多过去,待到3点。因为她让张娟省点钱,还让张娟不要七搭八搭的,张娟听了很不舒服,连她带过去的500元都没拿,就要抱着徐丽丽走,说是带女儿出去玩。
法院经审理查明,在陈某走后不久,张娟骑电瓶车带着女儿徐丽丽,离开暂住地外出至海门市大新村,用绳子将徐丽丽吊在村民家养鸡棚外的横梁上,致其死亡。
作案后,张娟独自骑电瓶车离开现场,返回暂住地。在法庭上,张娟辩解称,对案发当天情况记不清楚,自己很爱孩子,不会杀小孩,既然公安机关抓到她,即表明证据充分,愿意认罪服法。
最终,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张娟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此案承办法官张亚军表示,被告人张娟既往智力发育与精神正常,IQ值为92,辅助检查未见异常,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归案后,能准确辨认出自己及所驾电瓶车,意识清晰,思维尚有条理,情感反应适切,尤其是在庭审中,虽不愿表述其杀人犯罪事实及经过,但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行为违法性质与后果有正确认识,理解、领悟、判断等能力良好。
虽然张娟因吸毒导致罹患兴奋剂(甲基安非他明)所致精神障碍,且在案发期间存在明显的意识障碍,事后也不能说清自己的行为动机与经过,表现为在案发时对自身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丧失的症象,但由于张娟在作案时的精神异常状态系其原因自由行为所致,即该行为系张娟故意放纵了自己吸食毒品的行为,才使自己处于意识障碍状态,而非其他重性精神病症或者脑品质性的精神障碍,故行为人应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随着禁毒形势日益严峻,甲基苯丙胺(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涉案比例在江苏已超过全部涉毒犯罪案件的80%,处在生育年龄阶段的年轻人成为吸食新型毒品的主要人群。冰毒在低学历、无业的年轻育龄妇女中蔓延的同时,也时刻威胁着其未成年子女的安全,严重侵害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单亲吸毒妈妈闷死儿子
“我女儿吸毒发疯了,把我的孙子绑住,反锁在厨房内,你们快来人救他!”据广东省开平警方介绍,2013年6月30日上午11点多,110报警台接到一胡姓女子来电,请求民警到开平城区三埠祥龙5区某号居民楼救人。
民警迅速到场,在楼下见到报警的中年妇女胡某,随后上到4楼胡某家里。当民警进到404房后,只见一名老婆婆只身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默不出声,而404房门紧闭。民警立即强行破门而入。
“小孩倒在厨房内,整个头部被保鲜膜包住,四肢被绳子绑着。”民警赶紧将厨房内呆在一边的年轻女子制服,并立即对小孩进行施救,解开缠绕着孩子头部的保鲜膜和四肢的绳子后,发现小孩已经没了呼吸和心跳,民警及时对孩子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抢救措施,随后赶来的医生也没能挽回幼小的生命。
经查,事发当天上午10点多,犯罪嫌疑人黄某玲与儿子小乐、母亲胡某和90多岁的外婆在家里。黄某玲正在吃零食,忽然一把抱住小乐,用绳子将他四肢绑住,一头撞向房门,然后进入厨房反锁房门,其母亲胡某见到后,欲上前制止。
黄某玲疯狂地大声叫喊:“我的儿子,我生的,我要他死他就得死,然后我去死。”胡某见状,也不敢阻拦,赶紧跑到楼下报警。
据警方调查,嫌疑人黄某玲未婚先孕,17岁时生下儿子小乐。最近几年,她因吸毒被派出所处理过两次。生下小乐后,黄某玲母子一直与母亲、外婆四代同住一处。外婆患有老年痴呆症,并有些耳背,事发当日她毫无感知。
民警勘查现场时,发现嫌疑人黄某玲的住处杂乱无章,住房台面除发现毒品冰毒外,还有几个用饮料瓶自制的吸毒工具,房间墙上写满了乱七八糟的字体。
“从嫌疑人黄某玲家里墙上涂写的字迹分析,她内心空虚且恐惧,加上吸毒产生的幻觉,这些也许是她杀害小乐的诱因之一。”办案民警还了解到,小乐的亲生父亲已经抛弃他们母子跟另一个女人结婚了。
细品案情,孩子的母亲固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当毒品摧残了她的意志,让她是非不分、天良泯灭时,对她提出任何要求都是苍白无力的。要让她来制止悲剧的发生,显然是缘木求鱼。
推而广之,当染毒者面临家庭破裂、亲戚疏远、社会歧视等问题时,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长时,寄希望于吸毒父母来改变现状,同样是不可取的。
那么,又该由谁将这些不幸的孩子从毒品的阴影之下解救出来?
心灵扭曲男青年厌世杀子
张某今年32岁,原籍山东,儿子阳阳在三门峡市某小学上学。用张某自己的话说,他的前半生是“不幸”的。因为只有小学文化,他一直没有正当职业,平时靠打零工养家糊口。
8年前与妻子结婚后,两人沾染上了毒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妻子与他闹起了离婚,两人一直分居。几年前,因为自己想下决心戒毒,便让家人将其反锁在家里。结果,因难以忍受毒瘾发作时的折磨,他从二楼窗户跳了下去,致右腿残疾,从此不能再干重体力活。
张某的生活一直由哥哥姐姐救济。1997年,他因盗窃罪被湖滨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2000年4月,张某刑满出狱后,在家人的一再强迫下戒了毒。
但是,由于一直找不到称心如意的活儿干,张某的生活仍需哥哥姐姐照顾。渐渐的,张某感到自己成了家人的“累赘”。于是,他开始厌倦生活。特别是一个月前,一直疼爱他的母亲离开人世后,他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2001年11月14日晚7点,张某突然感到自己头很痛,浑身难受,就让儿子阳阳去叫同住一家属院的大哥,大哥闻讯立即带着张某到药店买了药。
晚上9点,张某把阳阳哄睡后,自己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想到了自己去世的母亲,也想到了自杀。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他脑海里:让儿子跟自己一起“走”。
后来,张某告诉民警,他听说妻子因触犯法律正在河南省女子监狱服刑,他怕自己死后,儿子没人管。再者,又怕妻子刑满释放归来,因为争孩子与张家闹不快。
另外,他还担心儿子跟着吸毒的妻子不能学好。所以,他决定自杀之前,先杀掉儿子。于是,张某的手残忍地卡在了熟睡中的阳阳的脖子上。
阳阳的心脏停止跳动后,张某到客厅写完遗书,从厨房拿起菜刀,照自己的左手腕砍了下去……
近年来,由吸毒引发的恶性犯罪案件快速上升。有业内人士通过分析因吸食毒品导致脑神经病变、精神智障,从而残忍杀害身边亲友的重大命案发现,这类案件的被告人大多因毒品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还有因为吸食毒品引发幻觉,导致对身边亲友实施凶残的犯罪行为。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亲友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如何让孩子摆脱吸毒家庭阴影
作为吸毒家庭的孩子,他们需要的不仅是金钱,而是一个合格、称职的监护人。面对吸毒人员等这样的特殊群体,如果不仅对他们进行矫正,还把视野投向他们的家庭尤其是孩子,发现其父母无法尽到监护职责时,能够通过法定途径剥夺其监护权,也许就能杜绝悲剧的一再发生。
事实上,即使没有遭遇生死威胁,吸毒人员子女也会面临其他问题。有很多吸毒人员在被拘留、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子女面临无人监护的情况,一些孩子经常得不到照顾,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大问题,有的孩子失学、流浪街头,一些处于特殊时期——比如青春期的孩子,还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吸毒家庭孩子的抚养权到底归谁,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带有争议的话题。有统计称,美国现在有240万孩子完全由祖父母抚养,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的双亲吸毒。
瑞典法律规定,如果家长存在吸毒行为,政府将对家庭中的儿童采取强制措施,让他人来抚养,直到政府评估认定后才能恢复父母的抚养权。日本民法典第834条规定,未成年子女的亲属或检察官有权请求法院剥夺父母亲权。
如何让孩子走出吸毒家庭的阴影?这是各国都不能回避的难题。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一个全社会都应为之努力的恒久命题。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望时,能够在悲痛之余怀着欣慰说:尽管悲剧发生过,但我们的社会已经有能力阻止悲剧重复。这也许才是我们能为无辜死去的孩子们所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本文转自毒言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