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黄河小浪底(沿黄行鱼儿峁无定河在黄土高原画了一条鱼儿)
走马观花黄河小浪底(沿黄行鱼儿峁无定河在黄土高原画了一条鱼儿)关于“吴堡”之名的来源,据说东晋时,赫连勃勃攻取长安时,俘获了大批来自吴地(今江浙一带)的晋朝军队士兵,赫连勃勃将他们蔑称为“吴儿”。返回统万城时,赫连勃勃将这些降兵押回陕北,并在各地建设了一些堡寨用于关押这些降兵,并命名为“吴儿堡”。有些史学家认定,“吴儿堡”就是“吴堡”之名的起源。 石城不大,但整体结构紧凑,内部设施完备。城墙周长千余米,占地9万平方米。古城内有县衙、捕署、监狱、常平仓等古时行政设置,还有文庙、魁星阁、文昌阁、城隍庙等众多寺庙,还有先农坛、兴文书院、女校等,还有一条古时遗留下来的街道。城内各式建筑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其中少数为木质结构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修筑的石砌窑洞和民居。假如柳青在吴堡石城住过十年 吴堡古城,又叫吴堡石城,位于秦晋大峡谷黄河西岸的吴山山顶,吴堡县城东北2.5公里处。石城始建于五代时期北汉政权,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县城。 从县城出发
河流如人,皆有性格。粗旷豪放的无定河,从白于山区出发,一路携泥带土,风尘仆仆,朝东南方向奔跑了四百八十多公里,再有三四公里就要与黄河爱人相会了,却突然变得扭捏起来,不知道因为是害羞,还是因为眷恋脚下的土地,她在清涧李家崖附近不停地左转转右转转,转悠了16个弯儿,终于鼓起勇气直奔东南,拥抱黄河。
清涧鱼儿茆 。 刘继远 摄
这16个弯就像无定河在注入黄河前,鬼斧神工地画了一幅画。画卷中最美的一处山峁,酷似一条巨大的锦鲤,因此得名——鱼儿峁。
鱼儿峁对面的山峁有一个形象的名字细腰关,据说这里是鱼儿峁的最佳观赏点。站在细腰关山顶,远远俯瞰对岸,一条巨大的石鱼纵卧谷底,头枕无定,尾荡远山,身形遒健挺拔。成片的枣林覆盖在这大鱼的脊背上,仿佛为这条肥美的大鱼披了件翡翠纱衣,枣树上那密密麻麻的红枣如一颗颗细碎的红玛瑙点缀在大鱼的绿衣上。据说,秋季红枣成熟季的雨后,是观赏鱼儿峁的最佳时机。雨后河水上涨,大鱼得水,身披鲜嫩水灵的翡翠玛瑙纱衣,更加美丽动人。
假如柳青在吴堡石城住过十年
吴堡古城,又叫吴堡石城,位于秦晋大峡谷黄河西岸的吴山山顶,吴堡县城东北2.5公里处。石城始建于五代时期北汉政权,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县城。
从县城出发,驱车十分钟,就到了吴山半腰。步行登上山顶,进入石城,眼前到处是石头,石头城墙、石头门、石头窑洞、石头路、石碾石磨、石狮石鼓、石牌石匾……难怪它有“华夏第一石城”的美誉,据导游介绍,它还是全国保存最完整、文物价值极高的石头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城不大,但整体结构紧凑,内部设施完备。城墙周长千余米,占地9万平方米。古城内有县衙、捕署、监狱、常平仓等古时行政设置,还有文庙、魁星阁、文昌阁、城隍庙等众多寺庙,还有先农坛、兴文书院、女校等,还有一条古时遗留下来的街道。城内各式建筑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其中少数为木质结构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修筑的石砌窑洞和民居。
关于“吴堡”之名的来源,据说东晋时,赫连勃勃攻取长安时,俘获了大批来自吴地(今江浙一带)的晋朝军队士兵,赫连勃勃将他们蔑称为“吴儿”。返回统万城时,赫连勃勃将这些降兵押回陕北,并在各地建设了一些堡寨用于关押这些降兵,并命名为“吴儿堡”。有些史学家认定,“吴儿堡”就是“吴堡”之名的起源。
关于吴堡石城的起源, 据相关研究表明,吴堡古城始建于五代后周(951-957)时期。明、五代有吴堡寨相关记载。金正大三年置吴堡县,吴堡古城就成为了本县的治所。此后,吴堡古城屡经修缮。明清时期,这里是方圆百里最为繁华的地方,商铺林立,商贸繁华。一直到民国二十五年,吴堡县政府由吴堡石城迁到宋家川,居民也逐渐地搬往新城,古城渐渐没落。
吴堡石城。刘继远 摄
如今的古城,衰草枯木,一片荒凉。整个古城只剩下89岁的王象贤老人和负责照顾他的女儿还坚守在这里。每当有游客来时,老人总会热情地讲一讲古城的故事,尽管他已经有一些耳背,他说他要坚守在这里,守护古城。
由于县城的搬迁,使得吴堡石城逐渐没落,也正因为如此,它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了。
走在吴堡石城的东城墙上,东侧的悬崖峭壁下,就是沿黄观光公路,再远一点就是滚滚黄河。背靠古城,面朝大河,我突然想起了前不久去过的凤凰古城。
柳青故里。 刘继远 摄
吴堡石城和凤凰古城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样是保存完整的古城,一个在陕北,一个在湘西;同样是临河而建,一个临黄河,一个临沱江;同样风景别具一格,一个有黄土高原和九曲黄河的苍凉壮阔,一个有湘西边城的钟灵秀美;同样位于两省交界处,过去都属于偏远地带,交通不便;同样具有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色,一个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一个是有独具特色的苗寨吊脚楼……凤凰古城早已经是驰名中外的旅游景区,游客络绎不绝,而吴堡石城的游客却稀稀拉拉,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凤凰的扬名,有很大的功劳在沈从文。
有多少人是因为沈从文的《边城》才对凤凰产生了向往之情?不计其数吧,我也是其中一个。沈从文出生于凤凰,成长于凤凰,写过很多关于湘西的散文、小说,他曾说过:我的前半生生活在湘西,我的后半生生活在对湘西风情的美好回忆中。特别是1988年沈从文因《边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却在评奖前几个月去世,而错失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事让沈从文和《边城》声名大振,也让边城的原型——凤凰越发出名,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参观柳青故里 。 解永刚 摄
吴堡也诞生过一名著名的作家——柳青。他出生于吴堡县张家山乡寺沟村,读书在寺沟村、佳县、米脂、绥德、西安等地,先后在西安、延安、米脂等地工作,最后在长安县工作生活十余年并写成代表作《创业史》。只可惜,这位伟大的作家1916年生于吴堡,却并没有在吴堡古城生活过。让人只能叹息:如果柳青在这里生活过十年,也许吴堡石城也早都扬名天下了啊!
荷叶坪:九曲黄河的浓缩景观黄河神曲的诞生之地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九十九个那艄公来把船来搬”,这一首脍炙人口的《黄河船夫曲》让佳县螅镇荷叶坪村声名远扬。
走进荷叶坪,才发现这里不仅产生了《黄河船夫曲》《东方红》这样的神曲,这里还是一个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之地。它地质奇特,既有黄土地貌,又有河川地貌,宛如九曲黄河的一个浓缩微雕景观。它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神曲诞生于此也并非偶然。
佳县荷叶坪九曲黄河地质公园。 刘继远 摄
荷叶坪,地处黄河中游,坐落在黄河与坑镇河常年冲击成的滩地上,天然太极成形,双鱼咬合S状向西蜿蜒延伸。因古时这里有王姓人家种植荷花而得名。面积大约三平方公里。坑镇河,又叫荷叶川,穿滩而过,将荷叶坪切割为前坪与后坪两大部分。前坪与后坪百米相对。荷叶川像一条玉带将两坪缠接在一起,东西呼应,浑然一体。前坪唇吞黄河,毗邻卧虎岗顺滩而筑,绿苔青瓦、底蕴厚重;后坪紧贴腾龙岭,脚踏荷叶川,三面绝空,甚是壮观。
荷叶川里土层丰厚,基岩裸露,沟谷深切,溪水纵横。行走在这里,让人不禁发问,这层层叠叠,厚度不同,软硬相间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远在两亿多年以前,荷叶川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由海洋环境逐渐过渡到湖泊沼泽环境古地理演变过程,后来湖沼消亡,地表水文网络基本形成,随着地壳变化的影响下,黄河及其支流水系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来自新疆、宁夏、蒙古高原的地带强劲的西北风,将隔壁沙漠地带的风化作用形成的粉尘状物质吹扬到这里,沉积下来,从而形成了当地薄厚不一,面积有别的黄土地貌景观。
由荷叶坪向东北方向驱车、或向东南方向步行,进入沿河观景路线,可谓是一条黄金观景线路,在这里如果你选择徒步向东南方向,当你来到黄河西岸古坡之时,便可沿着西岸边坡,分别亲临几个天然形态相似的天然景观平台,这里是观赏黄河干流河段的最佳位置。这是荷叶川作为黄河支流水系的所在。这里的地貌特征宛如九曲黄河的浓缩微雕景观。如果选择徒步,沿东南方向游览,驻足高台,鸟瞰黄河,大河美景尽收眼帘。这条从远古走来的黄河,俨然一副立体的山水画卷,它的身躯雄伟壮阔,古坡伟岸陡峭,水流九曲回肠。
荷叶坪之南两公里处还有著名的“黄河水蚀浮雕”。乘船逆流行而上,黄河东岸的石壁上,可见无数密密麻麻的“蜂窝状”石孔和形状各异的水蚀痕迹、图案,就像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天然壁画。这些未经雕琢的天然画卷,凹凸有致,深浅不一。有的像蒙古族竖向排列的文字、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像神态动作传神的人物……这就是著名的“黄河壁画”百里长轴,被荷叶坪村民称为“黄河天书”。“蟾蜍望月”、“西关驼影”、“龙岩美男”、“龟首探殿”、“虎啸松风”、“天犬吠狺”等景观石,三分靠天生,七分靠想象,需你脑洞大开,尽情发挥想像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史料记载,荷叶坪村秦汉时期是防御匈奴人南下入侵的重要关口,常年有重兵驻守;是白云观祖师李玉凤最先落脚的地方,是古佳州九大渡口之一;明清至民国年间,发达的秦晋水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荷叶坪村进入空前的繁盛时期,之后随着水运的沉寂,荷叶坪村逐渐衰落式微,许多重要古迹随着黄河的泛滥和人为的破坏不复存在,但它仍然保存明清古民居十余院,岳楼、文昌庙、关帝庙、龙王庙各一座;各类匾牌十余幅;仍然使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与震撼。
佳县荷叶坪九曲黄河地质公园。 刘继远 摄
光绪十六年九月,李思命出生在一家三辈搬船的李姓家里。李思命从小就跟着父亲从事黄河水运,常年奔波于包头至潼关口的黄河水道,对迂回曲折的黄河水路了如指掌。粗犷豪放的船工号子也炼就了一副好嗓子。古老动人的黄河故事和复杂的水路情景,为他创作大量的民歌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劳作间隙,他经常自编自唱。民国十二年,荷叶坪村春节起秧歌,晚上李思命与张士铭将自己编唱的《搬水船》(后改名为《黄河船夫曲》)搬上戏台延长,引得村民拍手叫绝。《搬水船》很快在秦晋两岸流传开来,后经延安鲁艺学员将这首歌整理印发在《陕甘宁老据地民歌选》上。从此这首歌成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经典节目和代表性歌曲。
除了《黄河船夫曲》,那一首唱响太空的颂歌《东方红》,最初的萌芽也产生在荷叶坪村。 抗战初期,为了躲避炮火,螅猁峪完小搬到了荷叶坪村,一个叫李锦祺的教师随着学校的搬迁也来到了荷叶坪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将近三年时间里,李锦祺对荷叶坪村的秧歌非常熟悉,也非常了解荷叶坪村的搬水船词曲。“东方红,太阳升/螅蜊峪出了个陈秀萍/她为艄公谋生存,呼儿嗨呀/她是艄公的知心人/陈秀平,向太阳/照的艄公暖洋洋/哪里有了陈姑娘,呼儿嗨呀/那里的艄公不牺惶...”,这一首搬水船词曲让李锦祺深受启发,1943年李锦祺改编词曲后,写下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经典之作。
滔滔黄河水,聚川南下行,九十九道弯,灵秀荷叶川。如今,陕西一号公路——沿黄观光公路,就从荷叶坪村口走过,荷叶坪就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