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代的石塘与土塘(格塘编年史记)

清代的石塘与土塘(格塘编年史记)1426年11月12日,宣德元年十月十三日,京二公赵直次子奇四公赵和降生,公字茂节,号惠庵,娶妻叶氏,生三子福三赵富、福六赵寿、福九赵元。这一年,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即位,9月2日汉王朱高煦谋反,失败后用铜缸燃炭炙死。1433年2月16日,祖父赵儒卒。1398年11月19日,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十月十一日,京二公赵直出生,公字应方,娶妻方氏、王氏,生子奇一赵稠、奇四赵和。父亲洪二公赵儒,字通夫,号学右,是时20岁,母亲童氏。这一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6月30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第二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听我奶奶说过:最早格塘村才三户人家,也不知道是哪代太公,在格塘造起走马楼,说是出门雨天不湿脚,晴天不用晒日头;说太公有十八个兄弟,过年过节,一个兄弟没回家,就谁也不准动筷子;说走马楼毁于长毛(太平天国军)来时,有一个漂亮的太婆还被长毛抢走,长毛边跑边喊“天空要下雨咯、

序言

我居在格塘三十二年,耳闻目览,除了说我们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从未听长辈们提起有关何代太公从赵宅(古称派溪)移居到格塘,并为何事迁入之事。也许先祖们世世劳作,为生计奔忙,对于他们来说的屑小琐事,无须传说;或许先祖们久经农事,读书者凋零,只记住了先祖赵匡胤、先祖福六公祖名,也算是不忘祖先来源传承的口口相续。2003年重修族谱,有幸翻阅,谱内亦只零星记录,实乃憾事。

格塘,是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坐落于稠廿公路(北线,即城北路)北侧,赵宅东北角向去二里,即今福田市场一区东侧金华海关处。至1985年底共有25户,至2002年拆迁前也只有三十五、六户,福六公派的有十五户,余下的为后来迁来的枝一公派下的文二百零一公讳永言的裔孙,及一户楼姓、一户骆姓的。

《派溪赵氏宗谱·卷二十》第二五页记:“蕃一百三十二公讳良(1525—?)之子讳天瀚迁入隔塘(格塘)。”据宗谱载:“枝二百零四公讳天瀚,蕃一百三十二公长子,生于嘉靖甲寅(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六月廿三日寅时,卒于万历甲辰(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三月廿八日寅时,葬于溪沿田边(格塘村以前,村西侧有条自北往南的溪,解放后改道抱湖塘西侧)”。讳天瀚公娶妻吴氏,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六月初八生长子伯轩,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八月十二日生次子伯俊,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九月廿八日生幼子伯官(四官)。天瀚公至少在1604年,天瀚公已居住在格塘,至于何时搬入,实在无法猜测。据《义乌县志》载,在1487年—1591年一百余年之间义乌发生过多次旱灾、蝗灾、雨雹、霜害,1583年始至1591年连年旱灾。天瀚公生长子时已48岁,我想作为长子,这么迟结婚生子,二个弟弟(天泳、天元)又无婚娶,无疑是因义乌当时的天灾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家境贫困有关。天瀚公卒时,长子14岁,次子11岁,幼子8岁。妻吴氏生卒,谱内不曾记录。

听我奶奶说过:最早格塘村才三户人家,也不知道是哪代太公,在格塘造起走马楼,说是出门雨天不湿脚,晴天不用晒日头;说太公有十八个兄弟,过年过节,一个兄弟没回家,就谁也不准动筷子;说走马楼毁于长毛(太平天国军)来时,有一个漂亮的太婆还被长毛抢走,长毛边跑边喊“天空要下雨咯、婆娘要嫁人了咯”;说有一个太婆举家搬到十一都陶界岭,住了一段时间,嫌那里洗衣服洗完后还带着黄泥,又迁回格塘。我奶奶说是她婆婆讲的,既然有此一说,必然不会是空穴来风,我认为这些全是事实。我猜想搬往陶界岭的那个太婆,应该就是吴氏太婆,在整一个格塘村,就生活着一个女人和三个孩子,那种情景是不可想象的。我想陶界岭可能有吴氏太婆的亲戚,或者就是吴氏太婆的娘家,不然太婆怎么会搬到那个交通不怎么方便的山旮旯里去,何况一个村子不是说你想迁入就能迁入的。以后的太婆,随着家境好转,更不至于要搬迁他处。

想是我的太公们,皆是默默无闻之辈,生平事宜皆不逊录于汗青之中吧。然,可以想象,吴氏太婆面对着自然灾害,面对着嗷嗷待食的群子,其生活何其艰辛。吴氏太婆,贤哉!伟哉!其实,整个中国社会世系传承递续中,虽说以男性为主,但女性所起的作用往往大于男性。以此为序。(2009年6月15日)

清代的石塘与土塘(格塘编年史记)(1)

家谱2003年版本

1398年11月19日,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十月十一日,京二公赵直出生,公字应方,娶妻方氏、王氏,生子奇一赵稠、奇四赵和。父亲洪二公赵儒,字通夫,号学右,是时20岁,母亲童氏。这一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6月30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第二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

1426年11月12日,宣德元年十月十三日,京二公赵直次子奇四公赵和降生,公字茂节,号惠庵,娶妻叶氏,生三子福三赵富、福六赵寿、福九赵元这一年,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即位,9月2日汉王朱高煦谋反,失败后用铜缸燃炭炙死。1433年2月16日,祖父赵儒卒。

1450年8月30日,明代宗景泰元年七月廿三日,奇四公赵和次子福六公赵寿降生,公字宗仁,娶妻骆氏,曾担任乡赋长,饮宾,生四子禄十三赵宝、禄十四赵积、禄廿七赵江、禄三十八赵淳,生一女这一年,明朝第七位皇帝景泰帝朱祁钰即位。上一年1449年九月,明英宗朱祁镇于土木堡之变被俘。1464年6月5日,祖父赵直卒。

1491年1月5日,明孝宗弘治三年十一月廿五日,福六公赵寿第四子禄三十八公赵淳降生,公字本粹,娶妻孙氏,生四子蕃八十二赵瑢、蕃九十五赵珩、蕃百三十二赵琅、蕃百五十八赵学这一年,在位皇帝为明孝宗朱佑樘。1510年10月7日,父赵寿卒。

1525年12月26日,明世宗嘉靖四年闰十二月十三日,禄三十八公赵淳第三子蕃百三十二(四八)公赵琅降生,娶妻康氏,生三子枝二百零四赵天瀚、枝二百三十六(四九)赵天泳、枝二百八十二赵天元。这一年,明代中国人发明发射爆炸弹(即开花弹)的火炮,开创了世界热武器的新纪元。

1544年7月12日,嘉靖二十三年六月廿三日,格塘村派支第一世祖赵天瀚出生,娶妻吴氏,生三子茂三百九十三赵伯轩、茂四百十六伯俊、茂四百五十三赵伯官。这一年,葡萄牙船员赴日贸易途中,发现台湾岛,是台湾岛与西方世界的首次接触。

先祖天瀚公何时迁入格塘这个村落,家谱中没有任何线索,姑且以他生长子那年开始算起。长子赵伯轩生于1591年7月27日(万历十九年六月初八),天瀚公已48岁,纵观其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的生子时年龄皆在20岁左右,结合那个时代的习俗,且《义乌县志》也有记载,在1487年——1591年一百余年间义乌发生过多次旱灾、蝗灾、雨雹、霜害,特别是在1583年始至1591年连年旱灾,可得出天瀚公家道极其没落,以致两个弟弟都没婚娶,可能是缘于贫困,或是受族人排挤,而另谋他居。巧合的是,与他同一曾祖的二个堂兄弟也是迁往他地生活,一个去了东阳上田渡诚巷,一个去了诸暨岭北。

这个地方,在祖居地派溪(赵宅)东北二里,西侧有一溪半环,东侧有一长塘,早先叫石砣碓,曾放有好几个巨大的石碾,可能是四周村民碾谷物的地方,据说有陶姓的人在这里居住过,先祖赵天瀚来了之后改名为格塘。后来有他人曾把格塘写成隔塘,据传祖上某一个太公就曾执意不许,说明这个“格”字,必有深意。《说文解字》说“格,木长儿。”,唐代徐道符说“树高长枝为格”,《尔雅·释诂》“格,升也。”。《集韵》《韵会》“格,音洛,篱落也。”《前汉·晁錯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看了这些解释,我不由要牵强附会一下,先祖天瀚公作为长子迫于生计,虎落他地围篱落为家园,展望未来起村名为格塘,寓意有木有水有土有甜,附以开升出将来美好虎路的期盼。四百余年之后,此地果真成了风水好地,令后人享祖上遗泽。

1591年7月27日(万历十九年六月初八),赵天瀚长子赵伯轩(茂393)出生,伯轩公娶妻楼氏,无子。

1594年9月25日(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十二日),赵天瀚次子赵伯俊(茂416)出生,伯俊公娶妻黄氏,生三子元熊、元琳、元琅;生二女,长适溪后楼,次适南门毛三元。

1596年(万历二十四十月),第四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597年11月5日(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廿六日),赵天瀚幼子赵伯官(四官,茂453)出生,伯官公娶妻陈氏,生二子元珏(元玨)、元玘;生一女,适雾头陈禄。

1604年4月26日(万历三十二年三月廿八日),格塘一世祖赵天瀚去世,享年61岁。

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二月),第五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625年4月27日(天启五年三月廿一日),赵伯俊长子赵元熊(盛488)出生,不曾娶妻。

1632年1月21日(崇祯五年正月初一),赵伯官长子赵元珏(元玨,盛546)出生,元珏公字君仲,娶妻朱氏,生子崇辕,生女一,适祥贝吴。

1635年9月23日(崇祯八年八月十三日),赵伯官次子赵元玘(盛569)出生,元玘公娶妻毛氏,生子二崇仁、崇义,生二女。

1636年11月17日(崇祯九年十月二十日),赵伯俊次子赵元琳(盛578)出生,元琳公娶妻王氏,生四子崇轲、崇球(车求)、崇轻、崇轸;生一女,适畈东陈国华。

1645年10月13日(顺治二年八月廿四日),赵伯俊幼子赵元琅(盛626)出生,元琅公娶妻项氏,生二子崇轼、崇聘。

1647年3月7日(顺治四年二月初二日),赵伯官妻十四都陈氏去世,享年41岁。

1661年10月29日(顺治十八年九月初七日),赵崇轲出生(元琳长子,416),不曾婚娶。

1662年4月13日(康熙元年二月廿五日),赵崇辕出生(元珏子,显418),公娶妻童氏,生子三国钗、国环、国全,生女二长适西何何、次适驮王王。

1666年2月8日(康熙五年正月初五日),崇轼出生(元琅长子,显448),不曾婚娶。

1666年4月4日(康熙五年三月初一日),格塘派第二代幼子赵伯官(四官)去世,享年70岁。另,伯轩、伯俊卒年谱中无录。

1667年(康熙六年五月),第六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669年10月20日(康熙八年九月廿六日),赵崇仁出生(元玘长子,显476),公字君爱,娶妻孙氏,生子四国钟、国鉴、国铉、国钫,女二长适毛店、次适楼。

1671年9月14日(康熙十年八月十二日),赵崇球(车求)出生(元琳次子,显488),公字叔玺,娶妻胡氏,生一女适西陶。

1673年1月6日(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赵崇义出生(元玘次子,显493),公字君智,娶妻宗氏,生子四国钊、国寿、国福、国禄,生一女适朱店。

1676年10月26日(康熙十五年九月二十日),赵崇轻出生(元琳三子,显506),公字叔厚,娶妻楼氏,生一子国祥,生二女长适王、次适金。

1678年1月15日(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廿三日),赵崇聘出生(元琅次子,显514),公字叔彩,娶妻王氏,无子。

1670年1月7日(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赵崇轸出生(元琳四子,显525),公字叔文,娶妻王氏,无子。

以上四代中,有七个人取了字号,取名也寓意隽永,说明至少有七个读过书的人出现,可看出祖上的日子逐渐好转。此时,第三、四代计男丁有14人。第四代9人中,2人不曾婚娶,2人无子,赵崇球生一女,赵崇辕三子二女,赵崇仁四子二女,赵崇义四子一女,赵崇轻一子。

1680年3月20日(康熙十九年二月二十日),格塘派第三代赵元琳去世,享年45岁。另,妻王氏卒年缺;元熊公卒年无记录。

1683年7月17日(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廿三日),赵元玘妻毛氏去世,享年38岁。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第七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697年10月21日(康熙三十六年九月初七日),赵国钗出生(崇辕长子,荣424),公字子珠,娶妻东阳上王丁氏,生子三廷玉、廷贵、廷元,生二女。

1702年8月1日(康熙四十一年闰六月初八日),格塘派第三代赵元玘去世,享年68岁。

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十月),第八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704年7月20日(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十九日),赵国环出生(崇辕次子,荣486),公字子林,娶妻倪氏,无子。

1706年2月11日(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廿八日),格塘派第三代赵元琅去世,享年62岁。另,妻项氏卒年缺。

1707年6月19日(康熙四十六年五月二十日),格塘派第三代赵元珏去世,享年76岁。另,妻朱氏卒年缺。

1708年9月19日(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初六日),赵国全出生(崇辕三子,荣534),公字周美,不曾婚娶,卒年缺。

1712年8月19日(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十八日),赵国钟出生(崇仁长子,荣566),公娶妻毛氏,生四子廷麒、廷麟、廷兆、廷彩,生一女适罗。

1713年10月23日(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初五日),赵国钊出生(崇义长子,荣573),公娶妻何氏,继娶楼氏,生一子廷柱,生一女。

1715年9月4日(康熙五十四年八月初七日),赵国祥出生(崇轻子,荣582),公娶妻王氏,生一子智发。

1718年11月23日(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初二日),赵国鉴出生(崇仁次子,荣604),公娶妻王氏,生一子廷魁,生一女适湖青门里陈立品;继娶王氏,生一子廷选。

1720年7月13日(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初八日),赵国寿出生(崇义次子,荣617),公娶妻王氏,无子。

1722年8月16日(康熙六十一年七月初五日),赵国铉出生(崇仁三子,荣626),公娶妻李氏,生子五廷乾、廷圭、廷惠、廷进、廷满。

1723年8月6日(雍正元年七月初六日),赵崇球(车求)妻城皇殿后胡氏卒,享年37岁。另,崇球公卒于康熙年间九月廿八日。

1723年10月9日(雍正元年九月十一日),赵国福出生(崇义三子,荣629),公娶妻宗氏,生子三廷美、廷志、廷清,生一女适王牌楼。

1724年2月19日(雍正二年正月廿五日),格塘派第四代赵崇轻去世,享年49岁。

1725年7月15日(雍正三年六月初六日),赵国钫出生(崇仁四子,荣638),娶妻毛氏,生一子廷耀,生一女适青岩上麻车龚德瑚。

1727年1月30日(雍正五年正月初九日),赵崇辕妻童氏卒,享年54岁。

1729年4月29日(雍正七年四月初二日),赵国禄出生(崇义四子,荣661),娶妻何氏,生二女。

至此,格塘支派第五代男丁(1697年——1729年)共计有12人:国钗、国环、国全、国钟、国钊、国祥、国鉴、国寿、国铉、国福、国钫、国禄;第五代女儿计8人。

1731年(雍正九年),第九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733年5月5日(雍正十一年三月廿二日),赵廷麒出生(国钟长子,昌596),公娶妻杨氏,生二子士华、士富,生二女。

1736年6月11日(乾隆元年五月初三日),赵廷麟出生(国钟次子,昌630),公娶妻蒋氏,生二子士迁、士逢,生一女适在城陈。

1737年6月14日(乾隆二年五月十六日),格塘派第四代赵崇仁去世,享年69岁。

1739年7月30日(乾隆四年六月廿五日),赵廷玉出生(国钗长子,昌666),公不曾婚娶,卒年缺。

1739年10月5日(乾隆四年九月初三日),赵崇仁妻六都孙氏去世,享年55岁。

1741年1月13日(乾隆五年十一月廿六日),格塘派第四代赵崇义去世,享年70岁。

1744年11月1日(乾隆九年二月廿七日),赵廷兆出生(国钟三子,昌705),公娶妻孟氏,生一子士喜,生一女。

1745年4月26日(乾隆十年三月廿五日),格塘派第四代赵崇辕去世,享年84岁。另,崇轲、崇轼、崇聘、崇轸公卒年谱中无记录。

1746年8月28日(乾隆十一年七月十二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环去世,享年43岁。

1746年10月7日(乾隆十一年八月廿三日),赵廷彩出生(国钟四子,昌734),公娶妻傅氏,生一子士章,生一女适在城。

1747年7月6日(乾隆十二年五月廿九日),赵廷贵出生(国钗次子,昌738),公不曾婚娶,卒年缺。

1747年(乾隆十二年冬),第十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748年1月24日(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廿四日),赵廷魁出生(国鉴长子,昌750),公娶妻孙氏,生一子士春。

1748年3月12日(乾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赵廷乾出生(国铉长子,昌751),公娶毛氏,继娶王氏,生一子士运,生二女长适廿三都路塘角李、次适鲍湖塘王。

1749年4月13日(乾隆十四年二月廿七日),赵廷耀出生(国钫子,昌756),公娶妻童氏,继娶楼氏,生一子士昌。

1751年7月13日(乾隆十六年闰五月廿一日),赵国鉴妻王氏卒,享年29岁。

1752年4月16日(乾隆十七年三月初三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寿去世,享年33岁。

1753年7月20日(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日),赵廷圭出生(国铉次子,昌776),公娶妻大园吴氏,无子。

1753年8月24日(乾隆十八年七月廿六日),赵崇义妻去世,享年60岁。

1755年10月20日(乾隆二十年九月十五日),赵廷美出生(国福长子,昌788),公不曾婚娶。

1756年5月3日(乾隆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钫去世,享年32岁。另,其妻毛氏卒年缺。

1756年9月27日(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初四日),赵廷选出生(国鉴次子,昌795),公娶妻黄氏,生五子士佳、士挺、士拔、士益、士寿,生一女适陶界岭朱。

1759年3月15日(乾隆二十四年二月十七日),赵智发出生(国祥子,昌808),公不曾婚娶,卒年缺。

1760年4月13日(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廿八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祥去世,享年46岁。另,其妻王氏卒年缺。

1760年12月20日(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赵崇轻妻本都楼氏卒,享年73岁。

1762年1月20日(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廿六日),赵士迁出生(廷麟长子,瑞637),公娶妻虞氏,生一子文碓,生二女长适虞、次适龚。

1762年3月5日(乾隆二十七年二月初十日),赵廷惠出生(国铉三子 820),公娶妻陈氏,继娶骆氏,生一子士朝,生一女适胞湖塘。

1762年6月12日(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日),赵廷柱出生(国钊子,昌822),公娶妻陶氏,无子。

1762年12月29日(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赵廷元出生(国钗三子,昌825),公不曾婚娶,卒年缺。

格塘派第一脉赵伯轩无子,第二脉赵伯俊隔三代传至格塘派第六代赵智发,世系止于赵智发,格塘派三脉只剩下第三脉赵伯官(四官)一脉。赵伯官门下长子赵元珏隔二代传至格塘派第六代廷玉、廷贵、廷元,因三人未曾婚娶,赵元珏世系止于此三人;格塘派第七代及之后世系,为赵伯官次子赵元玘一脉。

1765年7月22日(乾隆三十年六月初五日),赵廷进出生(国铉四子,昌836),公娶妻龚氏,生三子士彪、士威、士来,生一女适毛店。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十六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钗去世,享年70岁。另,其妻东阳上王丁氏卒年缺。

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第十一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廿一日),赵廷满出生(国铉五子 846),公娶妻应氏,生一子士建,生一女适朱。另,廷满公卒年缺。

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十三日),赵士逢出生(廷麟次子,瑞715),公未婚娶,卒年缺。

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十一日),赵廷耀妻童氏卒,享年20岁。另,廷耀继妻楼氏卒于年间六月廿三日。

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二月十八日),赵士华出生(廷麒长子,瑞751),公未婚娶,卒年不详。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十四日),赵廷志出生(国福次子,昌856),公娶妻何氏,生三子士照、士文、士凑,生二女长适柳村、次适王牌。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一日),赵士章出生(廷彩子,瑞769),公未婚娶,卒年缺。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二日),赵士佳出生(廷选长子,瑞770),娶妻虞氏,生二子文武、文居。

1775年(乾隆四十年七月廿六日),赵士富出生(廷麒次子,瑞779),娶妻樊氏,继一子,堂侄文善(士喜次子)。

1775年(乾隆四十年八月十八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鉴去世,享年58岁。

1775年(乾隆四十年十月十八日),赵士喜出生(廷兆子,瑞782),公娶妻龚氏,生二子文良、文善(出继给赵士富)。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廿日),赵士昌出生(廷耀子,瑞800),公娶妻李氏,继一子,堂侄文宠(士春三子)。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廿六日),赵士春出生(廷魁子,瑞803),公娶妻王氏,生四子文月、文笔、文宠(出继给赵士昌)、文迥,生二女长适时山头楼、次。。。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赵士运出生(廷乾子,瑞804),公娶妻傅氏,生三子文星(出继给赵士朝)、文九、文显,生一女适大陈。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初六日),赵士挺出生(廷选次子,瑞806),公娶妻虞氏,生一子文馀。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七日),赵廷魁妻孙氏卒,享年22岁。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十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耀去世,享年29岁。

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八月十二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圭去世,享年26岁。另,其妻吴氏卒年缺。

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十八日),赵国铉妻李氏去世,享年53岁。

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廿四日),赵士拔出生(廷选三子,瑞827),公娶妻金氏,生一女。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六日),赵廷彩妻傅氏卒,享年30岁。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廿四日),赵廷清出生(国福三子,昌866),公生一子士兔,生一女适竹(佳)里楼。

至此,格塘派第六代男丁(1733年——1780年)计有20人:廷麒、廷麟、廷玉、廷兆、廷彩、廷贵、廷魁、廷乾、廷耀、廷圭、廷美、廷选、智发、廷惠、廷柱、廷元、廷进、廷满、廷志、廷清;第六代女儿9人。

祖母曾传说“十八个兄弟”的故事,我认为应该出在这一代。按各代太公计:天瀚公——茂字3人——盛字5人——显字9人——荣字12人——昌字20人-——瑞字23人——顺字24人——文字15人(我曾祖那一辈)。人数上就无须多说了,时间上来说,从天瀚公卒时到第一个昌字辈太公出生,1604年至1733年已有129年,从当初的一贫如洗,到经过四代人的辛苦努力,太公们完全能够造得起那种花园式的“走马楼”。何况,荣字、昌字辈太公们所处的时代,正好是“康乾盛世”时期。

然,至昌字第二十个太公出生的1780年止时,家谱中记载已有二个昌字辈太公去世(谱里此时记有三个太公已卒,其之一1760年去世的廷麟公卒年有误,此文中暂揣测改之为1790年),我的昌字辈太公刚好十八个兄弟。我想,昌字辈那一代是比较符合奶奶所说的十八个兄弟之事。一个是数字上相符,社会环境安定;一个是顺字辈时候之事我爷爷应有所知悉,绝不至于一点信息不曾下传,顺字辈可以排除;而瑞字辈从第一个太公出生到最后一个瑞字辈太公出生的66年间,按有载的,就一个太公去世,数字上也多超了一点。

而造走马楼的应该是荣字辈的太公们,这一点可以从各行字辈太公的婚娶情况,及综合各方面因素侧面来反映。盛字辈有1人未娶、显字辈2人未娶、荣字辈1人未娶、昌字辈5人未娶、瑞字辈7人未娶、顺字辈13人未娶、文字辈9人未娶,我想能够娶妻生子,在以前,应是生活水平还可以的一个标志,确无其他记载,留在族谱中只零星记录,聊作之据。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廿九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乾去世,享年34岁。另,其妻毛氏、继妻王氏卒年缺。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六月二十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钊去世,享年70岁。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一日),赵士益出生(廷选四子,瑞851),公未婚娶,卒年缺。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二月十一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麒去世,享年52岁。另,其妻杨氏卒年缺。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第十二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三月二十日),赵士寿出生(廷选五子,瑞879),公娶妻黄氏,生三子文大、文欲、文贵,生一女。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八月廿九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福去世,享年66岁。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十四日),赵国环妻倪氏卒,享年87岁。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十五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麟去世,享年55岁。(注:家谱中廷麟公卒年为乾隆庚辰年,即1760年,而其长子1761年出生、次子1769年出生,明显有误,我猜可能为乾隆庚戌年谬写为庚辰年,理由是辰戌两字相近似,加上后来传说太公十八兄弟之说,特此注。)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初三日),赵国钟妻毛氏卒,享年80岁。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三月廿二日),赵廷惠妻陈氏卒,享年25岁。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十三日),赵士彪出生(廷进长子,瑞891),公娶妻楼氏,生一女适八岭坑;继娶东邑朱氏。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十月二十日),赵廷麟妻蒋氏卒,享年38岁。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十四日),赵文碓出生(士迁子,顺710),公未婚娶。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兆去世,享年50岁。另,其妻孟氏卒年缺。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廿八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钟去世,享年82岁。

1795年(乾隆六十年正月十三日),赵国禄妻何氏卒,享年56岁。

1795年(乾隆六十年五月十五日),赵士威出生(廷进次子,瑞911),公娶妻贾氏,生三子文海、文山、文高。公卒于咸丰年间正月初一日,其妻卒年缺。

1795年(乾隆六十年十月廿一日),赵士朝出生(廷惠子,瑞913),公娶妻骆氏,继一子,亲侄文星(士运长子)。

1795年(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廿二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禄去世,享年67岁。

1796年(嘉庆元年十二月初九日),格塘派第五代赵国铉去世,享年75岁。

1798年(嘉庆三年二月初六日),赵士建出生(廷满子,瑞926),公娶妻周氏,无子,与其妻卒年缺。

1798年(嘉庆三年八月十四日),赵士来出生(廷进三子,瑞927),公娶妻吕氏,生二子文菊、文云。

1801年(嘉庆六年正月初六日),赵廷满妻应氏卒,享年30岁。

1801年(嘉庆六年九月十五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彩去世,享年56岁。

1801年(嘉庆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赵文良出生(士喜长子,顺819),公未婚娶,卒年缺。

1803年(嘉庆八年六月十七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美去世,享年49岁。

1804年(嘉庆九年三月初一日),赵文武出生(士佳长子,顺843),公娶妻朱氏,生二子朱银、有钱。

1804年(嘉庆九年六月廿七日),赵国鉴继妻王氏卒,享年81岁。

1804年(嘉庆九年十一月初八日),赵廷进妻龚氏卒,享年34岁。

1804年(嘉庆九年十一月),第十三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805年(嘉庆十年正月十六日),赵文月出生(士春长子,顺859),公娶妻罗氏,生二子朱凤、有科(出继给赵文发),生二女长适黄杨梅季、次适前村黄。

1805年(嘉庆十年正月廿六日),赵文善出生(士喜次子,过继给士富,顺861),公未婚娶,卒年缺。

1805年(嘉庆十年十月初四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魁去世,享年58岁。

1808年(嘉庆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赵文馀出生(士挺子,顺895),公娶妻楼氏,生二子有旺、有苍。

1809年(嘉庆十四年十月初十日),赵文笔出生(士春次子,顺904),公娶妻颜氏,生四子朱荣、有配、有谷、有田,生一女适西陶陶。参照赵宅赵开勳公在同治元年的经历,公约在同治元年(1862年)被长毛掳去,生死不知,其妻颜氏卒年缺。

1812年(嘉庆十七年六月初八日),赵国福妻宗氏卒,享年77岁。

1813年(嘉庆十八年九月初七日),赵廷惠继妻骆氏卒,享年43岁。

1814年(嘉庆十九年四月十一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惠去世,享年53岁。

1815年(嘉庆二十年六月初六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进去世,享年51岁。

1815年(嘉庆二十年十月初三日),赵文宠出生(士春三子,过继给士昌,顺945),公娶妻陶氏,生一子朱金。参照赵宅赵开勳公在同治元年的经历,公约在同治元年(1862年)被长毛掳去,生死不知。

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二月廿三日),赵士照出生(廷志长子,瑞967),娶妻虞氏,生三子文发、文礼、文考,生一女适田心王;公与妻虞氏卒年缺。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廿三日),赵文居出生(士佳次子,顺964),公未婚娶,卒年缺。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六月初一日),赵文星出生(士运长子,过继给士朝,顺969),公娶妻王氏,生二子有益、有良。公与妻王氏,卒年缺。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廿三日),赵士文出生(廷志次子,瑞970),公未婚娶,卒年缺。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九月初九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选去世,享年65岁。

1821年(道光元年十月初四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柱去世,享年60岁。

1821年(道光元年十月十六日),赵士彪妻楼氏卒,享年23岁。

1821年(道光元年七月十六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喜去世,享年47岁。另,其妻龚氏卒年缺。

1822年(道光二年九月十一日),赵文九出生(士运次子,顺989),公未婚娶,卒年缺。

1822年(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赵士兔出生(廷清子,瑞972),公未婚娶,卒年缺。

1823年(道光三年七月十六日),赵廷柱妻陶氏卒,享年51岁。

1823年(道光三年重光作噩之月),第十四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824年(道光四年二月廿三日),赵文大出生(士寿长子,顺1001),公未婚娶,卒年缺。

1824年(道光四年八月十一日),赵文迥出生(士春四子,顺1002),公娶妻虞氏,继娶金氏,无子。

1824年(道光四年十一月廿七日),赵文显出生(士运三子,顺1003),公娶妻郑氏,生二子有行、章妹(梅,出继给赵文高)。

1826年(道光六年三月初一日),赵士挺妻虞氏卒,享年39岁。

1826年(道光六年八月十五日),赵文欲出生(士寿次子,顺1011),公未婚娶,卒年缺。

1826年(道光六年九月初四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志去世,享年53岁。另,其妻何氏卒年缺。

1827年(道光七年八月初三日),赵士凑出生(廷志三子,瑞973),公未婚娶,卒年缺。

至此,格塘派第七代男丁(1761年——1827年)计有23人:士迁、士逢、士华、士章、士佳、士富、士喜、士昌、士春、士运、士挺、士拔、士益、士寿、士彪、士威、士朝、士建、士来、士照、士文、士兔、士凑;第七代女儿计9人。

1829年(道光九年六月初十日),赵廷选妻黄氏卒,享年73岁。

1830年(道光十年三月十九日),格塘派第六代赵廷清去世,享年51岁。另,其妻卒年缺。

1831年(道光十一年二月十二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挺去世,享年55岁。

1831年(道光十一年九月初一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佳去世,享年58岁。

1832年(道光十二年二月初八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迁去世,享年72岁。另,其妻虞氏卒年缺。

1832年(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赵士拔妻金氏卒,享年48岁。

1833年(道光十三年二月十二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运去世,享年58岁。

1833年(道光十三年六月十四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拔去世,享年55岁。

1833年(道光十三年十一月廿二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昌去世,享年58岁。另,其妻李氏卒年缺。

1834年(道光十四年三月十八日),赵文海出生(士威长子,顺1037),公未婚娶,卒年缺。

1834年(道光十四年五月十八日),格塘派第八代赵文碓去世,享年42岁。

1834年(道光十四年六月廿七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朝去世,享年40岁。另,其妻骆氏卒年缺。

1835年(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初七日),赵朱凤出生(文月长子,文806),公娶妻黄氏,无子。另,公与其妻黄氏卒年缺。

1836年(道光十六年正月十三日),赵朱银出生(文武长子,文809),公未婚娶,卒年缺。

1836年(道光十六年三月初七日),赵文贵出生(士寿三子,顺字千百号再重1044三人相同),公未婚娶,卒年缺。

1836年(道光十六年五月初一日),赵文山出生(士威次子,顺1045),公未婚娶,卒年缺。

1838年(道光十八年十月初七日),赵朱荣出生(文笔长子,文833),公未婚娶,卒年缺。

1839年(道光十九年八月廿四日),赵文发出生(士照长子,顺1053),公娶妻毛氏,继一子有科(文月次子)。

1839年(道光十九年十月初三日),赵朱金出生(文宠子,文844),公娶妻吴氏,生一子华浩(吴氏出)。

1840年(道光二十年九月廿三日),赵有益出生(文星长子,文850),公娶妻黄氏,无子,与其妻卒年缺。

1840年(道光二十年十二月),第十五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赵文高出生(士威三子,顺1058),公娶妻季氏,继一子章梅(文显次子)。另,公卒年在光绪年间八月初八日,其妻季氏卒年缺。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赵文礼出生(士照次子,顺1060),公娶妻何氏,无子。另,公与其妻卒年缺。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初九日),赵有科出生(文月次子,过继给赵文发,文871),公娶妻陈氏,生二子华治、华福(陈氏出),与其妻陈氏卒年缺。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四月十三日),赵有配出生(文笔次子,文873),公未婚娶。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七月初四日),赵文菊出生(士来长子,顺1065),公未婚娶,卒年缺。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十四日),赵有钱出生(文武次子,文878),公未婚娶,卒年缺。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十六日),赵士佳妻虞氏卒,享年62岁。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闰七月初一日),赵有旺出生(文馀长子,文897),公未婚娶。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初五日),赵有谷出生(文笔三子,文900),公未婚娶,卒年缺。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日),赵有良出生(文星次子,文907),公娶妻陈氏,无子。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六日),赵文云出生(士来次子,顺1070),公未婚娶,卒年缺。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初五日),赵士运妻傅氏卒,享年62岁。

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廿八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寿去世,享年63岁。另,其妻黄氏卒年缺。

1852年(咸丰二年三月廿二日),赵文武妻朱氏卒,享年41岁。

1852年(咸丰二年六月十四日),赵有田出生(文笔四子,文953),公未婚娶,卒年缺。

1852年(咸丰二年六月十五日),赵有苍出生(文馀次子,文954),公未婚娶。

1853年(咸丰三年八月廿七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来去世,享年56岁。另,其妻吕氏卒年缺。

1853年(咸丰三年九月初十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富去世,享年79岁。另,其妻卒年缺。

1853年(咸丰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格塘派第七代赵士春去世,享年78岁。

1854年(咸丰四年三月廿五日),赵文宠妻陶氏卒,享年39岁。

1854年(咸丰四年四月廿一日),赵文考出生(士照三子,顺1074),公未婚娶,卒年缺。

至此,格塘派第八代男丁(1793年——1854年)计24人:文碓、文良、文武、文月、文善、文馀、文笔、文宠、文居、文星、文九、文大、文迥、文显、文欲、文海、文贵、文山、文发、文高、文礼、文菊、文云、文考;第八代女儿计3人(据家谱)。

在1733年——1854年,统计家谱中第六、七、八代祖上出生婚娶情况,第六代生儿20人、生女只有9人,第七代生儿23人、生女只有9人,第八代生儿24人、生女只有3人,可能谱中有一些所生女儿漏写,男女比例还是相差很大;谱中也记,第六代7人未娶、第七代13人未娶、第八代9人未娶。我想,一个那时社会风气导致重男轻女,可能存在“溺女婴”状况,一个可能家道中落的缘故,一个是1861——1862年太平天国军占领抢掠的缘故。

据《嘉庆·义乌县志·婚礼》:“义乌俗重门第,尚妆奁及彩轿等仪,贫家效尤富室,华门攀附华宗,婚男破家,嫁女鬻产,故十夫而九旷室,十室而九溺女,甚至有争聘仪讼官府者,遂成鬻女之风,而溺女愈不能禁。后经奉文行县令,育三女者免其差,且岁给谷三石助之。”

1872年,赵宅赵开勲(xun)公在《粤匪被难记》说:粤匪自咸丰辛酉(1861年,咸丰11年)暮春入婺臻义东诸邑,或被贼拿,或被贼掳。掳掠财物,无山不搜,无地不至。民入遁避,风霜雨雪,艰苦备尝矣。甚至兄不见弟,子不见父。余于壬戌(1862年,同治元年)之冬,陷贼中二旬,星夜窜逃,始得脱难,心破胆裂,泪血沾襟,祖宗亦为之抱憾,鬼神自觉其含悲辛。

在宗谱中,无法得知,我奶奶所说的有个漂亮太婆被长毛(太平天国军)所抢、走马楼被长毛所烧毁的事,但发现有两个顺字辈太公被掳,虽没明确记载被谁掳去,我肯定太公是被太平天国军所抓。开勲公是同治壬申(1872年,同治11年)年重修宗谱的纂修,他的亲身经历所记一定不会有误。

经过这一阵长毛(太平天国军)的兵乱,我曾祖(文字辈)那一辈家道开始败落。

开勲公说:“兵燹(xian)以后,连年荒旱,编地疫疠,豺虎临野,鸟犬食人,野无青草,室如悬磬,析薪如桂,米粟如珠。剥桑榆以聊饥,至爱妻子亦相离;采蕨薇而营生,纵呌(jiao)爹娘有谁应。吁,嗟乎,我生不辰不幸,而亲遭此难也,亦幸而身得脱此难也。”

1855年(咸丰五年五月十二日),格塘派第八代赵文馀去世,享年48岁。另,其妻楼氏卒年缺。

1856年(咸丰六年九月廿九日),赵有行出生(文显长子,文982),公未婚娶,卒年缺,继一子华珠(章梅次子)。

1857年(咸丰七年十二月),第十六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858年(咸丰八年),赵有梅(章梅)出生(文显次子,过继给赵文高,文991),公娶妻胡氏,生三子华棠、华珠、华福;生二女长适草胡塘胡,次适大处骆。另,公与其妻胡氏卒年缺。

至此,格塘派第九代(1835年——1858年)男丁计15人:朱凤、朱银、朱荣、朱金、有益、有科、有配、有钱、有旺、有谷、有良、有田、有苍、有行、有梅(章梅);第九代女儿3人。从这一代太公们的取名可看出,家道已经没落。“朱金”、“朱银”,义乌话“朱”的发音为“ju”,意思是归来、进来,取名这样就是渴盼进金进银的期许;“有配”就是有酒有肉配,“有钱”、“有谷”、“有田”、“有良(粮)”、“有梅(麦)”等意思明显表露在名字上面,看历代祖上取名从没有这样随意,概因为贫穷而给后代取名时,把希望寄托于后来子孙身上。

1861年(咸丰十一年八月),格塘派第七代赵士彪去世,享年71岁。另,其继妻东阳朱氏卒年缺。

1862年(同治元年八月),赵士春妻王氏卒,享年77岁。

1863年(同治二年),格塘派第八代赵文月去世,享年59岁。另,其卒月日缺,其妻罗氏卒年缺。

1863年(同治二年七月三十日),格塘派第八代赵文显去世,享年40岁。

1863年(同治二年九月),格塘派第八代赵文武去世,享年60岁。

1864年(同治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赵文显妻郑氏去世,享年28岁。

1872年(同治十二年十一月),第十七次重修《派溪赵氏宗谱》。

1887年(光绪十三年十月廿八日),格塘派第九代赵有良去世,享年41岁,其妻卒年缺。

1879年(光绪五年十一月十五日),赵华治出生(有科长子,华773),公娶妻黄氏,无子,与其妻卒年缺。

1880年(光绪六年十月廿四日),赵华浩出生(朱金子,华774),公娶妻骆氏,生二子章纹、章锦,生二女长适遗安、次......。另,公与其妻骆氏卒年缺。

1885年(光绪十一年四月十七日),赵华福出生(有科次子,华798),公娶妻王氏,继娶妻王氏,生一女适王牌王。另,公与其妻王氏卒年缺。

1891年(光绪十七年九月廿三日),格塘派第九代赵朱金去世,享年53岁。

1894年(光绪二十年四月廿七日),格塘派第九代赵有配去世,享年52岁。

1894年(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三日),赵华棠出生(章梅长子,华835),公娶妻东阳如施村金锦兰,生子二章立、章荣,卒年缺。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廿二日),格塘第八代赵文迥去世,享年75岁。另,其妻虞氏卒年缺。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初八日),赵朱金妻吴氏卒,享年53岁。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十月),格塘派第九代赵有苍去世,享年47岁。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十二日),赵文迥继妻金氏卒,享年76岁。

1904年(光绪三十年四月廿六日),赵华珠出生(章梅次子,过继给赵有行,华869),公娶妻平畴石塔头后店吴章球,生子四金寿、金法、金方、林根,生女二长美菊嫁西乡隔渎吴于忠、次美宝嫁东阳吴宁赵光宇。

1906年(光绪三十二二月三十日),赵章纹出生(华浩长子,章566),公娶妻前山王桂凤,生一子关春,生二女长樟翠嫁后宅遗安朱共义、次樟菊嫁江北下朱金祖茂。另,公与其妻卒年缺。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初五日),赵华福(金福)出生(章梅三子,文881),公未婚娶,卒年缺。

至此,格塘派第十代男丁计6人:华治、华浩、华福、华棠、华珠、华福(金福);第十代女儿2人。

1911年(宣统三年五初三日),格塘派第九代赵有旺去世,享年65岁。

1914年(民国三年正月十五日),赵华福继妻王氏卒,享年27岁。

1914年(民国三年正月廿一日),赵章锦出生(华浩次子,章626),公娶妻王牌陈樟兰,生三子美贤、福林、新民,卒年缺。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三月三十日),赵金寿出生(华珠长子,章752),娶妻杨村东畈范香云,生二子国兴、国清,生三女长芳莲嫁清塘下王青、次莲芳嫁廿三里张思虞建丰、幼仙莲嫁下骆宅麻车王六弟。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五月十七日),赵章立出生(华棠长子,章),公未婚娶。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五月二十日),赵金法出生(华珠次子,章759),娶妻廿三里缸窑境吴美仙,生一子(本人),生三女长英芳嫁兰州王新春、次兰芳嫁清塘下王龙法、幼惠芳嫁赵宅赵文忠。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廿五日),赵章荣出生(华棠次子,章760),娶妻温岭长屿屿头村陈云莲,生三子国平、国忠、国富,生一女丽君嫁抱湖塘王关洪。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初八日),赵金方出生(华珠三子,章808),娶妻尚经罗店罗美云,生四女云芳、秀芳、茹芳、丽英。

1953年(四月廿四日),赵林根出生(华珠四子,章830),娶妻杨村留雅季兰芳,生一子建平,生一女丽霞。

至此,格塘派第十一代男丁计8人:章纹、章锦、金寿、章立、金法、章荣、金方、林根,第十一代女儿5人。

1957年(四月初九日),格塘派第十一代赵章立去世,享年26岁。

1985年(十一月廿五日),赵华棠妻金锦兰去世,享年82岁。

1987年,格塘派第十代赵华珠去世,享年84岁。

2003年,赵华珠妻吴章球去世,享年90岁。

附:格塘派我家世系图表

【乾字辈】 赵淑--乾一公,唐户部尚书。

↓↓

【坤字辈】赵元晏--坤三公,中奉大夫 ;赵守恭-坤二公,兵部郎中。

↓↓

【宇字辈】赵象--宇二公,成都尹令。

↓↓

【宙字辈】赵季--宙三公;赵穆-宙六公。

↓↓

【生字辈】赵硎--生五公

↓↓

【成字辈】赵愉--成三公

↓↓

【杜字辈】赵策--杜一公,兵部郎中。

↓↓

【内字辈】赵先达--内三公,外制尉;赵先正-内五公,外制 居越州(今绍兴)。

↓↓

【山字辈】赵眺--山五公,宋僖公,仕后唐,历永清、文安、幽都三县令。

↓↓

【河字辈】赵珽--河一公,宋顺祖,仕历藩镇从事、御史中丞。

↓↓

【坚字辈】赵敬--坚三公,宋翼祖,仕历营、蓟、涿三州刺史。

↓↓

【厚字辈】赵熇--厚一公,宋宣祖,字宏殷,晋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赠武清军节度使。

↓↓

【英字辈】赵匡允(胤)--英二公,宋太祖。

↓↓

【雄字辈】赵德昭--雄二公,燕恭懿王; 德秀—雄一;德林-雄四;德芳-雄六,楚康惠王。

↓↓

【其字辈】赵惟忠--其四公,右屯卫大将军、昌州团练使、赠彰化军节度使、舒国公、舒王;

↓↓ 惟正-其一;惟吉-其二,冀王;惟固-其三;惟和-其七,临海侯。

↓↓

【义字辈】赵从霭--义九公,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韩国公;从恪-义三;从党-义六,温州观察使;

↓↓ 从质-义十一; 从頴-义十三,济宁观察使;从信-义十七,秀州观察使。

↓↓

【仕字辈】赵世雄--仕八公,安定郡王;世丰-仕二;世准-仕六;世福-仕十。

↓↓

【忠字辈】赵令益--忠二公; 令剡-忠五,通议大夫;令铄-忠七,大中大夫;令悼-忠九;

↓↓ 令甄-忠十一,安定王 ;令恂-忠十二。

↓↓

【成字辈】赵子僖--成三公;子彦-成六。

↓↓

【美字辈】伯玙--美二公

↓↓

赵师意--吴王

↓↓

【百字辈】赵希瞿--百七公,提宫;希瓐-百三,荣王。

↓↓

【千字辈】赵贵谦--千十公,原名与奭,初授宜州观察使,继沂靖惠王后,淳祐元年诏开府仪同三司,

↓↓ 嗣沂王,淳祐十二年(1252年)封少师、保康军节度使,赠太傅,追封申王。与愿,景献太子;

↓↓ 贵和(镇王竑)。

↓↓

【万字辈】赵孟猷--万九公,字公守 蕲州防御使 奉祀沂靖惠王。孟礼-万十四,主管健康军。

↓↓

【庆字辈】赵由昱--庆六公,字叔明,广阳郡法曹国公,奉祀惠王。由景,庆十二,承节郎。

↓↓

【寿字辈】赵宜恒--寿四公,字亮德。宜久-寿十一。

↓↓

【贞字辈】赵顺孙--贞三公,字崇正。顺成-贞八。

↓↓

【隆字辈】赵道--隆二公,字自修,宣教。盛-隆五。

↓↓

【兴字辈】赵兴--兴一公,字茂甫。盈-兴三。

↓↓

【全字辈】赵全--全二公,字成孙。仝-全五。

↓↓

【洪字辈】赵儒--洪二公,字通夫,号学右。俊-洪五。

↓↓

【京字辈】赵文直(直)--京二公,字应方。

↓↓

【奇字辈】赵和--奇四公,字茂节,号惠庵。稠-奇一。

↓↓

【福字辈】赵寿--福六公,字宗仁,乡赋长,饮宾。富-福三;元-福九。

↓↓

【禄字辈】赵淳--禄三十八公,字本粹。宝-禄十三;积-禄十四;江-禄廿七。

↓↓

【蕃字辈】赵良(琅)--蕃百三十二。 瑢-蕃八十二;珩-蕃九十五;学-蕃百五十八。

↓↓

【枝字辈】赵天瀚--枝二百零四公(格塘一世祖);天泳-枝二百四十九(误);天元-枝二百八十二。

↓↓

【茂字辈】赵四官--茂四百五十三公;伯轩-茂三百九十三;伯俊-茂四百十六。

↓↓

【盛字辈】赵元玘;元玨。伯俊三子:元熊;元琳;元琅。

↓↓

【显字辈】赵崇仁,字君爱;崇义。元玨一子崇辕。▍▍元琳四子:崇轲;崇球;崇轻;崇轸。

↓↓元琅二子:崇轼;崇聘。

↓↓

【荣字辈】赵国铉;国钟;国鉴;国钫。崇义四子:国钊;国寿;国福;国禄。▍▍

↓↓崇辕三子:国钗;国环;国全。崇轻一子国祥。

↓↓

【昌字辈】赵廷乾;廷圭;廷惠;廷进;廷满。国钟四子:廷麒;廷麟;廷兆;廷彩。

↓↓国鉴二子:廷魁;廷选。国钫一子廷耀。▍▍国钊一子廷柱。国福三子:廷美;廷志;廷清。

↓↓国钗三子:廷玉;廷贵;廷元。国祥一子智发。

↓↓

【瑞字辈】赵士运廷惠一子士朝。廷进三子:士彪;士威;士来。廷满一子士建。▍▍

↓↓廷麒二子:士华;士富。廷麟二子:士迁;士逢。廷兆一子士喜。廷彩一子士章。

↓↓廷魁一子士春。廷选五子:士佳;士挺;士拔;士益;士寿。廷耀一子士昌。

↓↓廷志三子:士照;士文;士凑。廷清一子士兔。

↓↓

【顺字辈】赵文显;文星;文九▍▍士威三子:文海;文山;文高。士来二子:文云;文菊。

↓↓士迁一子文碓。士喜二子:文良;文善。士春四子:文月;文笔;文宠;文迥。

↓↓士佳二子:文武;文居。士挺一子文馀。士寿三子:文大;文欲;文贵。

↓↓士照三子:文发;文礼;文考。

↓↓

↓↓

【文字辈】赵章梅(有梅);有行。文星二子:有益;有良。▍▍文武二子:朱银;有钱。

↓↓文月二子:朱凤;有科。文笔四子:朱荣;有配;有谷;有田。文宠一子朱金。

↓↓文馀二子:有旺;有苍。

↓↓

【华字辈】赵华珠;华棠;华福(金福)▍▍有科二子:华治;华福。朱金一子华浩。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