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著名作家许幸之《铁蹄下的歌女》由许幸之作词,聂耳谱曲,创作于1935年,是故事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通过开展左翼音乐运动,创作出了大量的反映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下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一首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歌曲作品,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二、作品简介

内容富于戏剧性,曲调具有战斗性

——独唱曲《铁蹄下的歌女》创作背景及美学分析

一、创作背景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之所以在当时被创作,主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深刻关系:在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民族危机也不断加深,在这种大背景下,以黄自为代表的许多爱国作曲家都把自己的创作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纷纷创作出了众多呼吁团结抗敌、奋起自救的歌曲作品。虽然在他们的艺术歌曲中,也增添了不少寄寓爱国情怀的好作品。但这些远不能满足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通过音乐来传达抗日救亡心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以聂耳、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

人民音乐家聂耳

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通过开展左翼音乐运动,创作出了大量的反映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下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一首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歌曲作品,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二、作品简介

《铁蹄下的歌女》由许幸之作词,聂耳谱曲,创作于1935年,是故事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2)

著名作家许幸之

聂耳曾在明月歌舞剧社从事音乐工作,十分熟悉以卖唱为生、处于黑暗社会最底层的歌女的凄楚生活。他怀着对这些“到处哀歌”、“永远飘流”的歌女们的深切同情,写下了这首女声独唱曲。歌中用极其简练的音乐素材,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女子不平的呐喊和在她们备受摧残的心灵深处跃动的爱国热情。聂耳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一个被社会所损害被人们贱视的歌女,发出了沉重的控诉。他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歌女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热情。这首歌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

《铁蹄下的歌女》以深切动人富于民族特色的旋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在敌人铁蹄下过着饥寒交迫、到处流浪生活的歌女们悲惨的境遇和愤懑的呼声,也充分地表达了作曲家对旧社会被压迫、被侮辱的下层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歌曲描写在日寇铁蹄下歌女们的悲惨生活,抒发她们心中的怨和恨,是以此来激发全国人的抗日怒火。全曲旋律悲痛、深情,但又富于强烈的戏剧性。整个作品蕴含着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被誉为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3)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4)

我国人民音乐家聂耳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铁蹄下的歌女》不仅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而且内容所表现的是在旧中国遭受压迫的坚强歌女的伟大形象。在此次研究中,和大家一起来对《铁蹄下的歌女》的思想内涵与演唱艺术进行分析、探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作品,也便于在演唱过程中更好的阐述与表达。

三、美学分析

1.歌曲歌词

①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做商女?

②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

③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被鞭打的遍体鳞伤!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5)

2.歌曲结构

《铁蹄下的歌女》为F调,4/4拍子,这首歌曲属三部性结构,它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开始有引子,乐段与乐段之间有间奏。

第一乐段(A)这个段落4个乐句的旋律,不仅有因节奏宽放 波浪式旋律线起伏表现出的哀叹伤感情绪,而且还有因节奏紧收 环绕式旋律线缠绕而表现出的愤愤不平的质问:前两句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不甘心到处卖唱、献舞的怨愤痛苦心情。这里旋律所表达的情绪不是委婉柔和,而是激愤的控诉。如歌词的第一句,作曲家便把它放在高音区出现,并着力突出了“到处”二字:

1=F 4/4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6)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装饰音的运用,很富于感情色彩。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7)

“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做商女?”这两句的旋律是基于前两个乐句音调的基础,只是节奏紧缩,情绪转为激动,后面两个乐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8)

这个乐段充满哀怨和凄凉,整个旋律成下行趋势,四个乐句为“起、承、转、合”结构。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9)

第二乐段(B)这段的节奏是前紧后松,更加有利于来抒发整首歌曲的感情,另外,歌曲的曲作者通过对音区和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在调式调性的转换方面,突出地表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创作的深刻理解:旋律中出现了八度、六度和四度等音程跳进,情绪较为激动,字字血泪的叙述,是歌女倾诉她们的痛苦生涯,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0)

这一乐段音乐在激情(见下例①)与抒情(见下例②)的结合上是很好的范例: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1)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2)

这一乐段的音乐处理,刚好和第一乐段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挪前,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两句更为突出,更为感人。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3)

接着是一个五声音阶琶音上行的间奏,它由低音“3”直线上升至高音“1”,又下行至F 宫的属音上: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4)

这个富有激情的间奏,很自然地把歌曲引入到第三部分。

第三乐段(C)有四个乐句。歌词中采用了反问的句子,如开始的两句问话:“谁甘心做人的奴隶?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5)

谁愿意让乡土沦丧?”它是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作曲家通过激动的音乐语言和肯定的节奏音型,表现了歌女们这种内心的感慨。这表明了她们谁也不愿意做奴隶,只是受生活所迫来卖唱。旋律中紧凑的句子结构,抒发了她们内心的忧愁,她们希望得到理解和同情: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6)

在当时的生活现实中,歌女毕竟是在残酷统治下的被压迫与被侮辱者。作曲家在这里以大跳音程和突然拉长节奏等手法,把歌曲最后两个乐句处理得感人至深: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7)

这个乐段综合运用了A、B两段的音调和节奏的因素,同样由4个乐句构成,通过急迫节奏对比,不仅将音乐推向了顶峰,而且还将歌女内心深处的酸楚与愤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节奏突然拉长,音乐到达了最激动人心的高潮,表现了“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们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8)

同时也反映了歌女们被残忍的社会现实鞭挞得遍体鳞伤之后,爆发出的愤怒情怀和对社会的血泪控诉。后面两个乐句回到第一乐段的情绪之中,使首尾得到统一。最后,音乐在凄惨的气氛中收束。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19)

《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的三个部分联系得非常紧密,每一部分之间的衔接都非常合理,结构非常清晰,并且整首歌曲的宽放和紧收节奏都是在A乐段中,A段和C段前后照应,再加上F宫、C徵、F宫式的结构,使得整首曲子节奏更为紧凑,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地表现了歌女的感情。作曲家以极简练的素材,灵活而巧妙地运用了旋律自由移位、节奏变化、音程大跳、音区对比等手法,使该作品词、曲结合得十分紧密。既有内在的统一,又有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在敌人铁蹄蹂躏之下,歌女们的惨痛遭遇和思想状况,并以此激发起人民的反抗怒火。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20)

《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某些歌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整个作品,虽然不是“剑拔弩张”,但它蕴含着无法估量的感奋人心、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

四、人物概述

许幸之(1904.04.05 -1991.12.11),中国电影导演,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作家。 原名许富达,学名许达,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扬州。1916-1917年间随吕凤子学习水彩画,1919年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19年经吕凤子推荐免试进入上海东方艺术研究所进修。1923年在上海艺术研究所进修。1924年东渡日本,留学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1927 年在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时,应郭沫若电召归国,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从事美术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入狱,出狱后又赴日本继续学业,同时参加中共东京支部社会科学研究会、青年艺术家联盟,并兼任书记。1929年回国,担任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主任,并与江丰、胡—川、蔡若虹、张谔等组织时代美术社。1930年在时代美术社的基础上,联合中华艺大、上海美专、杭州艺专等校进步青年,成立左翼美术家联盟,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为“左联”发起人之一,组织“时代美术社”,被推选为左联“美联”第一任主席。1934—1935年任上海天一影片公司美术设计、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导演,与吴印咸合作摄制田汉编剧的故事片《风云儿女》,《铁蹄下的歌女》就是他这时导演影片《风云儿女》时所写的歌词。

铁蹄下的歌女出自哪部电影(铁蹄下的歌女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21)

1940年应邀赴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参加华东鲁迅艺术文学院分院的建校和教学工作,设计了新四军臂章,并开展话剧活动。40年代曾先后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南京戏剧专科学校、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教授。建国后,1950年调任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编导,后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并导演故事片《海上风暴》。1954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及油画系教授兼理论研究室主任,开设中国美术史、西欧美术史、艺术概论等课程。195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工作室任教,恢复了中断已久的油画创作。1960年在中央美院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由中国美协、中国影协、中央美院联合举行了许幸之从艺60周年纪念活动。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苏州文联主席。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科教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后从事电影导演、戏剧编导工作。作品有《巨手》、《海港之晨》、《红灯柿》、《伟人在沉思中》等,其中油画《巨手》、《红灯柿》,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伟人在沉思中》陈列于周总理生前办公室。举办过个人画展,发表过《逃荒者》、《失业者》、《铺路者》等作品。出版有《许幸之画集》。论文有《时代美术社宣言》、《新兴美术运动的任务》、《法兰西近代画史》、《罗丹的雕刻》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