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四方河(声音贵州锦秀南明)
贵州贵阳四方河(声音贵州锦秀南明)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明代大儒王阳明写下咏赞南明河的《南庵次韵二首》,其中一首:南明河有两个源头:主源头位于安顺市平坝县马场镇的白泥田。自贵阳市花溪区中曹乡大陡坡进入贵阳城区西南段,东北向流经南明、云岩两城区,于云岩区黔灵乡大凉口附近进入乌当区姜渡寨出境;另一个源头出自贵阳清镇市中八农场的慈姑塘,东南向流入贵阳市区,称慈姑水。两源在花溪区石板镇的花街东北交汇,称三岔河。两岸峭岩壁立,旧时仅有车田、镇山、李村、天鹅等几个临水村寨,历史上有汉、苗、布依等民族在此栖居。翠微阁(原名:南庵)南明河南岸,长久地保持着清幽婉秀的自然风貌。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86年),朱元璋爱将——征南将军顾成,在驻守贵州时,就在南门外建成第一座横跨南明河的大桥“霁虹桥”。建桥100年后,在桥南的东面,人们临河建起一座青瓦白墙、画栋飞檐的“南庵”,即今天的翠薇阁。由此发端,南明河临河两岸,成了贵阳的文化圣地。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如果要问贵阳人,贵阳的母亲河是哪条河?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脱口而出:“南明河!”
南明河,绿柳拂堤,白鹭翩跹。无论清晨还是黄昏,在河岸边散步、锻炼的人络绎不绝。在这里,人们感受着悠悠碧波的柔美与清新空气的温润。欢迎收听《声音贵州》系列节目《我们的母亲河》之锦绣南明!贵阳人的母亲河——南明河。
南明河的发源地在贵州安顺,是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清水河的源头河流,全长150多公里。明代景泰、天启年间称为南门河,嘉靖年间称南明河。她蜿蜒流转,在当代贵阳的版图上,恰巧把贵阳城勾画成一幅刚柔并济、和谐吉祥的太极图案,护佑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南明河有两个源头:主源头位于安顺市平坝县马场镇的白泥田。自贵阳市花溪区中曹乡大陡坡进入贵阳城区西南段,东北向流经南明、云岩两城区,于云岩区黔灵乡大凉口附近进入乌当区姜渡寨出境;另一个源头出自贵阳清镇市中八农场的慈姑塘,东南向流入贵阳市区,称慈姑水。两源在花溪区石板镇的花街东北交汇,称三岔河。两岸峭岩壁立,旧时仅有车田、镇山、李村、天鹅等几个临水村寨,历史上有汉、苗、布依等民族在此栖居。
翠微阁(原名:南庵)
南明河南岸,长久地保持着清幽婉秀的自然风貌。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86年),朱元璋爱将——征南将军顾成,在驻守贵州时,就在南门外建成第一座横跨南明河的大桥“霁虹桥”。建桥100年后,在桥南的东面,人们临河建起一座青瓦白墙、画栋飞檐的“南庵”,即今天的翠薇阁。由此发端,南明河临河两岸,成了贵阳的文化圣地。
明代大儒王阳明写下咏赞南明河的《南庵次韵二首》,其中一首:
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
松林晚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
渐觉形骸逃物外,未妨游乐在天涯。
频来不用劳僧榻,已借汀鸥一席沙。
甲秀楼
王阳明离去60多年后,任贵州巡抚的江东之在翠微阁前建了一座跨越南北的九孔石桥,名为浮玉桥。又在河中央鳌矶巨石上,兴建起取自“科甲挺秀”之意的甲秀楼。此后历经三百余年,这一处河湾远山如黛、柳岸晓风、雕栏飞檐、莲舞樵歌的景致,几无改变,润物无声地滋养着这一方水土一方人。
明末,出生在南岸石林精舍的杨龙友,汲当地山水之精华,笔端磨砺, 随类赋彩,终成与董其昌、王时敏齐名,艺术成就极高的大画家;晚清名人张之洞,最青葱纯真的岁月,是在南明河北岸边的六洞街度过的。张之洞能成就文惊四座,相信与这片山水风物的润泽不无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贵阳市历届党委政府曾多次对南明河进行清淤和疏浚。一边系统推进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面源治理等各项工作,另一边科学谋划,打造“一河百山千园行动计划”。要全面提升南明河全流域的水体质量:上游部分要达到可供饮用和可供珍稀水生动物栖息繁衍的高标准;下游也要达到清澈可鉴的IV类水质。不仅如此,还要把城区一百个或连绵或孤立的山体作生态修复和美化;并在构建自然生态新形态的大布局下,建成1000个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的城市公园。南明河,是这个规划的灵魂和纽带。这个规划现在已彰显成果,到2030年全面完善。
一条河,从洪荒亘古,来到今天。质本高洁, 人文荟萃;历尽劫波,终又抑浊扬清,在人民的怀抱里备受珍惜。期待着贵阳的母亲河南明河,带给子孙后代永远的赏心怡情、草长莺飞。
南明河上游花溪湿地公园
声音贵州 讲述贵州声音
展示贵州生态文明
宣传贵州乡村振兴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