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敖丙暴露身份(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敖丙暴露身份(哪吒之魔童降世)当哪吒破罐子破摔的说出“他们说我是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看”是,殷夫人不惜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哪吒,他是灵珠转世,身肩替天行道的重任,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哪吒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诚相待。哪吒慢慢长大了,陈塘关的人都说他是妖怪,没有人和他玩耍。李靖夫妇不想他到死都被人当妖怪,就让太乙收哪吒为徒,到江山社稷图里面修炼。希望他能用自己的天生神力为民除害,到时候就算死了,也会被人歌颂。哪吒本应是灵珠转世,却被师叔申公豹调包了,阴错阳差变成了魔丸。所以哪吒一出生就是一只丑丑的狮子头,齐刘海,黑眼眶,宽牙缝,一笑起来邪魅十足,额头上还被印上了魔鬼的记号。他天生力大无穷,身怀特异功能。尽管太乙用乾坤圈镇住了哪吒,遏制了他的魔性。但是陈塘关的老百姓还是惧怕这个由魔丸转世的孩子,集体请愿让李靖除之已绝后患。这时候李靖夫妇用爱救哪吒于刀下,先是殷夫人扑在哪吒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替哪吒挡住了来自太乙的大刀。当殷夫
《哪吒》这部暑期档的电影已经上映3个月了,当时错过了去影院观影的机会。现在全网上线了,我赶紧找来一看。
整个影片不同于我们以往看到的哪吒的故事,小哪吒打破了以往正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变成了一个“魔童”。其父亲李靖的形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惜舍弃自己的情面,来帮助哪吒得到世人的认可,甚至愿意以命换命来替哪吒受死。对当代父母的教育观,很有借鉴意义。
而敖丙是个让人略感悲凉的角色,生来就被告知自己是灵珠转世,承载着龙王和整个龙族的使命,要带领大家摆脱深海炼狱。而敖丙自身风度翩翩,生性善良,始终舍不得做一个残忍的人,所以一直活得很拧巴,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一个形象。
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觉得,这部电影不光适合孩子们看,可能更适合家长们来看。
01 魔童VS 灵童,父母要把孩子往正路上引哪吒本应是灵珠转世,却被师叔申公豹调包了,阴错阳差变成了魔丸。所以哪吒一出生就是一只丑丑的狮子头,齐刘海,黑眼眶,宽牙缝,一笑起来邪魅十足,额头上还被印上了魔鬼的记号。
他天生力大无穷,身怀特异功能。尽管太乙用乾坤圈镇住了哪吒,遏制了他的魔性。但是陈塘关的老百姓还是惧怕这个由魔丸转世的孩子,集体请愿让李靖除之已绝后患。
这时候李靖夫妇用爱救哪吒于刀下,先是殷夫人扑在哪吒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替哪吒挡住了来自太乙的大刀。当殷夫人说出那句:“吒儿,不怕,娘在这里”,小小的哪吒抬起头,看着殷夫人笑了。这一刻,李靖夫妇看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所以李靖双手作揖,恳请父老相亲放哪吒一条活路。
哪吒慢慢长大了,陈塘关的人都说他是妖怪,没有人和他玩耍。李靖夫妇不想他到死都被人当妖怪,就让太乙收哪吒为徒,到江山社稷图里面修炼。希望他能用自己的天生神力为民除害,到时候就算死了,也会被人歌颂。
当哪吒破罐子破摔的说出“他们说我是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看”是,殷夫人不惜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哪吒,他是灵珠转世,身肩替天行道的重任,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哪吒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诚相待。
就是这样饱含爱意的循循善诱,尽管哪吒真实身份是魔丸转世,他也没有干出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过:“好的父母是天赐的运气,可以让我们有个好的心理基础”。
李靖夫妇就是这种好父母,努力的引导哪吒往斩妖除魔为民除害这条路上引。只要父母引导正确,魔童也可以变成英雄。否则,灵童也可能变成恶魔。
02 听天由命 VS 抗争到底,父母要教导孩子不轻易屈服哪吒3岁生日宴上,李靖把换命符挂到哪吒身上。还说了这样一番话;“儿啊,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永远不要放弃”。
没想到申公豹已经告诉了哪吒他的真实身世,激怒了哪吒。他一怒之下解锁了身上的乾坤圈,彻底成魔。
后面是在敖丙的帮助下,太乙重新镇住了哪吒。在仙猪的帮助下,哪吒看到了李靖愿意为他换命的画面,才明白原来李靖对他的爱这么深。他决定听从李靖的教导,跟命运抗争到底。
他返回陈塘关,拼尽全力解救整个陈塘关的百姓。这时候认命的敖丙跟哪吒说:“别针扎了,这是命”。哪吒一边继续奋力托举,一边喊出了那句警世名言:“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敖丙是妖,虽然心里很善良,却不敢做真实的自己,每次出现都带着面具。哪吒劝他说:“别人的看法都是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这是我爹教我的道理,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抗争到底”。
由此可见,李靖对哪吒的教导起了很好的作用。美国脑科学协会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孩子的韧性不是天生的,它和孩子成长经历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随机找来两组一岁零三个月的孩子,让每组孩子看大人把玩具青蛙从罐子里拿出来,再把一把钥匙从门上拔下来。
不同的是,A组的孩子看到大人一开始都搞不定,然后说着不能放弃,再试试,最后才完成。而B组孩子看到的是,大人一下子就搞定了。
之后,两组孩子拿到了一样的音乐玩具,玩具顶端有个“伪开关”,真正的开关在玩具底部。科学家发现,A组孩子尝试自己按开关,找开关的次数比B组高出整整一倍。
实验可能有点绕,但是其中的要义是说,父母教导过孩子不轻言放弃,那么接收此信息的孩子,会坚持自己琢磨玩具,会更有任性。
03 做自己 VS 做别人,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哪吒》影片中,最鲜明的对比就是哪吒和敖丙,哪吒在李靖的夫妇的教诲下,选择了做自己。敖丙在父亲龙王的期许下,一直在做父亲希望他成为的那个样子,做别人。
所以两个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哪吒高兴了就哈哈的笑,不高兴了就发发小脾气。而敖丙一直都是看似平静实则压抑的生活着,从没有见他开心过。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高兴,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如下3点千万不要做:
1. 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心愿强加给孩子
敖丙就是背着父亲的心愿在活,父王说:“你是我们龙族脱离深海唯一的希望”。当族人拔下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鳞片,为他做了一身万龙甲。穿在敖丙身上,看似是为了保护他,实则似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那一刻很美,却让人心疼。
2.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陈塘关的村民就是因为给哪吒贴上了魔童,妖怪的标签。小朋友们都不跟他玩,疏远他,才使得哪吒总是要大搞破坏。
所以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类似于胆小鬼,破坏王,大胃王等等。有时候本来孩子不是这样的,帽子一旦扣上,孩子反而会成为你所认为的那个样子。
3. 让孩子跟随自己的内心,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影片的最后,哪吒和敖丙一起连体对抗天劫。他们跟随了自己的心,来选择最后的归途。
父母也应该放手让孩子做一些看起来可能理所不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明白责任与当担。父母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助推器,至于结果如何,取决于孩子自己。
没有一个魔童是天生的,只要父母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和陪伴,在孩子心中种下爱的种子,每个孩子都能开出向善之花。
孙瑞雪在《爱与自由》中说:“爱是儿童成长的最好食粮,有爱的能力是最美好的品质,爱是提升生命最关键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