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之夏找到同伴了吗(河童之夏取名河童)
河童之夏找到同伴了吗(河童之夏取名河童)从这我们亦能见到人类的丑陋之处,武士本被教诲需时刻谨遵道义并保持高尚的人格,但却仍禁不住商人的诱惑打破戒律,并且为掩饰自己的罪责居然还滥杀无辜的生命,可谓一错再错。武士的此举亦与恪敬礼数的河童形成鲜明对比,在纯直善良、更似人类的河童面前,他宛若一只被自身欲望所奴役的野兽一般,变得丑恶不堪。但在此之前,小酷的父亲已向武士表明自己并无告密之意,并恪守人类礼数与之道歉,而一旁闻来的小酷更是将自己所有的全部“财产”——比自己身体还要大、当作珍贵口粮的鲤鱼欲献予武士以平息其怒,却仍避免不了在血影刀光间见证悲剧的发生。其实不难看出,该作与高畑勋的《平成狸合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是以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予之丰富的情感变化来控诉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透出现实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善恶面。虽说作品的主题看似为环保、人与自然,但实则更多是花费大张篇幅以河童小酷在人类社会的所见所闻来表现出人性的光辉与丑恶,以
河童在日本可称得上是一种家户喻晓的妖怪,其通体呈绿、貌似孩童,却有着禽类般的喙与青蛙似的四肢,背负着如同乌龟般的甲壳,并且头顶一盘碟子,形态可谓极其诡异独特,常以居住河川和溪池之中。传言它们曾被人类奉为河神,却因岁月的流逝与信仰的流失而逐渐堕落为妖怪,早已失去往日的神威。平日只以戏弄人类为乐,偶尔心血来潮做些善举,但亦有听闻一些品性不佳的河童会袭击待在河边的无辜人类,乘其不意将其拖入水中溺死。
因此有关河童究竟是善是恶众说纷坛,这也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是河童所具备的独特魅力,许多创作者也乐于将其写入笔下,像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便曾经写过一篇短篇小说《河童》,以人类在河童王国的所见所闻,寓意讽刺当时社会现状和人性的丑恶。而本文所要介绍的动画电影《河童之夏》也与之有着相似之处,以人类少年与河童之间共度夏日的奇幻故事描绘出人之百态,虽取名为河童,却借以围绕河童展开充满童话趣味性的故事,来谈“人”这一种复杂的生物。
故事讲述了少年上原康一在河川边无意间拾得一枚类似乌龟的化石,好奇心旺盛的他便将其带回家中玩弄。怎料用水冲洗过后,原本镶在石里的“乌龟”竟然复活了,而它居然是传说中的神秘生物——河童。善良的上原一家予以极度虚弱的河童粮食和住所,并为之取名“小酷”,令它安然地窝住在这温馨的大家庭中。
虽人妖两殊,康一与小酷却依然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友,并帮助小酷寻找如今在世的河童一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多的人听闻康一家藏有河童,媒体与慕名而来的群众将他们一家围得水泄不通,打扰了往昔的宁静。此时小酷才发现,在如今繁杂的人类社会里,似乎早已没有了自己身为河童的容身之处。
其实不难看出,该作与高畑勋的《平成狸合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是以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予之丰富的情感变化来控诉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透出现实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善恶面。虽说作品的主题看似为环保、人与自然,但实则更多是花费大张篇幅以河童小酷在人类社会的所见所闻来表现出人性的光辉与丑恶,以及其他更为复杂的一面。动画以河童小酷的视角,通过各处微妙的细节与心理变化,为观众诠释了人为何物。
人的野性无异于野兽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道:“人是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一条绷紧的绳子,一条越过深渊的绳子”。此句意为人与野兽之间的距离仅在一念之间,是人,亦或是兽往往取决与自己的选择,屈服于欲望的人无异于野兽,终将会坠入深渊。
动画《河童之夏》的故事开篇便渲染出悲伤的基调,河童小酷原出生于日本的江户时代,他的父亲为守全世代居住的龙神沼泽而向路过的人类武士求情,但怎知在无意间却听闻武士与商人所作的不法勾当之事,不知人情事故的河童父亲依然向武士请愿。而武士却担心自己所犯下的坏事被河童抖落而出,于是在万分恐惧之下,歇斯底里地将小酷的父亲残忍杀害。
但在此之前,小酷的父亲已向武士表明自己并无告密之意,并恪守人类礼数与之道歉,而一旁闻来的小酷更是将自己所有的全部“财产”——比自己身体还要大、当作珍贵口粮的鲤鱼欲献予武士以平息其怒,却仍避免不了在血影刀光间见证悲剧的发生。
从这我们亦能见到人类的丑陋之处,武士本被教诲需时刻谨遵道义并保持高尚的人格,但却仍禁不住商人的诱惑打破戒律,并且为掩饰自己的罪责居然还滥杀无辜的生命,可谓一错再错。武士的此举亦与恪敬礼数的河童形成鲜明对比,在纯直善良、更似人类的河童面前,他宛若一只被自身欲望所奴役的野兽一般,变得丑恶不堪。
其中小酷将鲤鱼向武士献之的一幕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原本希望以自己的善意换来人类等同的馈礼,怎知取代而之的却是满满的恶意。这也令人想起被誉为伟大航海家哥伦布的事迹,在其率队发现新大陆登岛之初,当地土著曾十分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奉上当地的美食与宝物。但哥伦布却仗着土著的愚昧落后,肆意在岛上奸淫掳掠、滥杀无辜,可谓无恶不作,土著肯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善意最终换来的却是充斥暴力的毁灭。《河童之夏》的武士亦与哥伦布无二致,在逾越过心中的道德准则之线后,他们也不过是披着人类外皮的野兽罢了。
虚荣与贪婪蒙蔽人雪亮的双眼
贪欲永远是难以填平的沟壑。在很多情况下,人往往总会被虚荣与贪婪蒙蔽雪亮的双眼,失去原先的理智。而这两者最终会孕育出的是名为“自私”的心理,当事者只会注重自身的感受,选择忽略来自四周的声音。
动画里也通过各场景将人这一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诸如上原一家虽说最初极力隐藏河童小酷的踪迹,出自善意让他安心居住在自己的家中。但随着事情逐渐走漏风声,上原一家也选择破罐子破摔,开始享受来自媒体的镁光灯。相比事件的暴露与小酷的心情,上原一家更在意的是自己否上镜、能够向他人炫耀等,可谓丑态毕露。从这也能看出,上原一家虽怀有善心,但在各种名利的冲击下仍难免落俗,人的各色姿态也借以这些丰富的情感变化得以体现。
同时,上原一家的虚荣与贪婪也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使之失去原有的判断力。
在上原一家登上电视台接受采访时,小酷因缘巧合下看到了自己父亲的手臂标本,这也使得他不禁痛哭流涕。然而此时的工作人员却丝毫不顾小酷的心情,仍不停地用闪光灯对他的模样进行拍摄,仿佛他仅是个可摆弄的玩具。而收藏河童手臂的教授,也仅是担心自己的藏品被小酷夺走,不顾小酷的感情欲取回手臂,人类的贪婪与自私也在这些举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酷最终丧失理智,愤怒地破坏了摄像机并冲出了会场。
而在此过程中,上原一家却始终未曾出面阻止工作人员和教授无礼的行为,并在小酷冲出会场后也仍是木然地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表面上上原一家似乎并不是刺激小酷愤怒的根源,但实则他们与他人同罪。他们的自私与无能无疑伤害到了小酷,使得最终破坏了两者之间原本建立起的信任关系。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教授,亦或是上原一家,他们都未曾给予小酷应有的尊重,那丝毫不顾他人情感的姿态是何其的丑陋。
事件发生后,唯有上原一家养的大狗阿伯保持理智予以小酷援手。而在大狗阿伯离开会场前,他痛斥上原一家的模样,似乎同时也在讽刺着人类。相较木然、不顾他人感情的人类,大狗阿伯显得更具人情味,更像一个鲜活的人类。
善良与尊重是相爱的前提
莎士比亚曾道:“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
世界因爱而精彩,动画《河童之夏》也以富有趣味的故事描绘出人类上原一家与河童小酷之间跨越种族的“爱”。
原本在河童小酷的眼里,人类是一种可怕的怪物,他们比妖怪更令人畏惧。人类满口谎言、动辄斥之暴力,并且对大自然毫无敬畏之心,随意地伤害孕育自己的土地母亲,着实可怕。然而在与上原一家相遇之后,小酷对人类逐渐改观,明白这世上并不是非黑即白,仍有像上原一家如此善良的人类会给予自己幸福。最后,小酷也爱上身为人类的上原一家,许下诺言终有一天会再次相逢。
明明人妖两殊,为何身为人类的上原一家与河童小酷最终仍能相互理解、彼此相爱呢?在我看来,正是上原一家的善良与尊重冲破了这层隔阂,令小酷切实感受到人类的真实情意,而这两者正是相爱的前提,如若不然便没有后面的故事。
动画中上原康一为帮助小酷寻找河童伙伴曾前往岩手县远野市,因为听闻那有河童出没。而在旅途的过程中,每当康一与当地大人谈及河童时,他们总会说到如若见到河童定将抓住换取1000万日元的赏金。而有关这一幕并非是动画随意杜撰而来,确实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91年远野市便曾有人见到所谓的河童,当地电视台更是斥资千万赏金追寻河童,只不过无果于终罢了。
上原一家也定当知晓此事,但他们并未利欲熏心选择用小酷换取牟利,并且康一为极力隐藏此事还遭受同学排挤,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也受此影响,但他们依然选择保护小酷。并当在小酷对追寻伙伴感到心灰意冷时,康一仍想尽办法为其鼓舞打气。从这些方面也足以见到人性的光辉之处,上原一家并未被欲望所吞噬,而是用善良换得了小酷的信任。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言:“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同时上原一家的善良也并非是令人感到沉重、压抑的,在故事的结尾河童小酷选择与上原家分离,决定与妖怪伙伴同住时,他们亦给予小酷充分的尊重,并非以所谓的“关心”而束缚他。正是上原家做到了善良与尊重这两前提,才能收获来自河童小酷那份爱。
成长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动画中上原家养的大狗阿伯曾言人类善变,喜怒无常。不过在我看来,正因人类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变化,才能得以成长改变,为生命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人的复杂,才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为缤纷多彩。
在与河童小酷度过的这个夏日,我们亦能见到许多人从中获得成长。如上原一家,还有戏份并不多的女主角菊池纱代子,他们都从小酷那获得新生的力量,学会了成长。
像上原康一最初曾是个扭捏、做事稍微横冲直撞的孩子,但在与小酷相处的过程中,他的心思逐渐变得细腻,学会体谅他人内心柔软脆弱的一面,并懂得保护与尊重他人。待小酷离开之后,康一已经学会直面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并同时能细微察觉他人的心思,从他对待喜欢的女孩子菊池的态度便能知晓一二。
康一由原本的忸怩再到后来的坦诚、与菊池打开心扉,都能见到他心智成熟的变化。经历与小酷共度的夏日时光后,康一确实蜕变为成熟的男子汉了。
另一方面,菊池的变化也值得玩味。虽说身为女主角,但是菊池的戏份并不多。她给人所展现的一直是阴沉、压抑自己情感的姿态。即便受到委屈、欺凌,却也总是回应自己并没有事,一人默默地承受孤独。在看到孤身的河童小酷之后,菊池才意识到原来还有比自己更为孤独、可怜的存在。自己此前的忍受不过是自怨自艾,亦是一种逃避。最后菊池因此豁然开朗,决心今后要改变,开启崭新的生活。
相较康一的蜕变,菊池的成长似乎来得有点突然。但正是这样的设定,才能令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复杂。因人生短暂,何时做出改变也不足以令人感到奇怪。人的复杂与独特一面通过这寥寥几笔便能体现,颇有一番滋味。
正是人有如此复杂的面孔,我们才得以有机会被赋予精神的成长,为这世界增添更为丰富的色彩,成长于人类而言亦是可贵的财富。
小结:与《百变狸猫》的对比
《河童之夏》无疑是一部出色的动画电影,在长达140多分钟的时间里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温馨感人故事,其中既有笑点、亦有泪点。作品的主题同样蕴含深意,借以河童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人之百态和有关生态环保的问题,看完过后感悟颇深。
同样在该作之前也有一部与其相似的动画电影,那便是由高畑勋执导的《百变狸猫》,两者同样都是以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呈现富有哲理的故事。但若要让我在这两者间选一部的话,个人更为喜欢《河童之夏》这部作品。
《百变狸猫》虽时长为120分钟左右,相较《河童之夏》还要少上约莫二十分钟。但后者对于剧情节奏的把控更为恰到好处,并且在此期间不断切换视角,从人与河童两种不同的角度讲述故事,令人感到兴趣盎然。相比之下,《百变狸猫》仅是从狸猫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更似单方面地谴责人类,这也使在观看过程中感觉更为冗长。
另一方面,虽两者寓意相似,但表现手法的不同令人看后有截然不同的感受。《百变狸猫》更似在批判与嘲讽人类,给人一种惆怅伤感的味道。而《河童之夏》则与之不同,除描绘出人性的丑恶面外,同时也挖掘出隐藏底下的人性光辉,予以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受,这也是我更为喜爱这部作品的理由。
当然,在这并非批判哪部作品,两者各有千秋。我自己同样很喜欢高畑勋那平淡写实的作品,虽朴素却不失韵味,怎一个妙字可言。不过如若要选,那我还是得为《河童之夏》投上一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