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能见度极高,水库静得出奇,水面如同一面镜子远处山巅常年积雪的就是著名的祁连山,它是河西走廊的屏障,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途】黄羊水库今天的第一站原计划是中国现存石窟的鼻祖——天梯山石窟。不想,石窟正在维修,未能进入,多少有些小遗憾,不过,石窟前的黄羊水库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有点美得出乎意料。过了一个小山口,一幅画一样的美景扑入我的眼帘,使人喜出望外。这就是60年前天梯山下修建黄羊水库,如今黄羊水库成了窟区一道优美的风景。

位于河西走廊腹地的张掖,因其独特的荒漠绿洲的景象、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历史身份天然地造就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让我渴望多年能够有机会一游的则是张掖那奇特的七彩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距张掖市仅40公里处的张掖临泽倪家营南台子村彩色丹霞地貌景区是中国丹霞地貌景观中的精品,以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斑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

由于整个地貌是由松软的泥土而非岩石构成,所以准确说应该是彩色丘陵,被誉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

张掖的七彩丹霞和南方的丹霞迥然不同的是,南方丹霞植被好,丹霞被林木包围。而这里的丹霞是全裸的,没有任何植被,连一棵小草也没有。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绚丽的色彩,磅礴的气势,恢弘的场面,是一种毫无雕饰的独特的自然之美。


【途】黄羊水库

今天的第一站原计划是中国现存石窟的鼻祖——天梯山石窟。不想,石窟正在维修,未能进入,多少有些小遗憾,不过,石窟前的黄羊水库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有点美得出乎意料。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

过了一个小山口,一幅画一样的美景扑入我的眼帘,使人喜出望外。这就是60年前天梯山下修建黄羊水库,如今黄羊水库成了窟区一道优美的风景。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

远处山巅常年积雪的就是著名的祁连山,它是河西走廊的屏障,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

能见度极高,水库静得出奇,水面如同一面镜子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4)

金灿灿的树叶为孔雀蓝色的湖水镶嵌上 了一道秋色的画框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5)

居高临下拍摄了沙漠地带十分罕见这幅美景,蓝天、雪山、青山、湖水、绿树、倒影混为一体。不远处,石窟掩映在水库岸边。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6)

石窟脚下碧波荡漾,构成了一幅山、水、佛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7)

黄羊水库于1958年4月动工兴建,1960年11月基本建成蓄水。60年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黄羊水库哺乳着数万黄羊儿女,而它的风景更是让你陶醉、美不胜收!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8)

水库四周峰峦层层叠聚,其北岸,土褐色的山峦高低起伏,如云梯般层层升展至天际,这也是天梯山得名的缘由。由于天梯山石窟的存在,此时的黄羊水库,显得格外恬静与厚重并存。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9)

碧波与棕红色的山体相辉映,再加上远处的祁连雪峰和近处的村庄,雪山、碧水、石窟、村庄、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游】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0)

张掖地质公园是张掖的第一张“世界名片”,一般是指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1)

进入景区,换乘游览车,第一站是景区内四个观景台中最大的一个,坐落在一处彩山环抱的小山丘上,由若干个探出到彩山附近的子观景台组成,之间有木栏栈道连接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2)

观景台周围布满彩色山丘,除北面的风景暗淡外,其他三面特别是东南面的景色极具观赏性,这里的彩山品种最为丰富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3)

两座彩山一左一右、一小一大各有特点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4)

山体上这些密集重叠色彩丰富的彩色条带,色如织锦,非常漂亮。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山体自身的颜色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5)

布满身披横向红白条纹的波浪形小山,使得你站立在观景台上犹如站在一条航行在红色浪涛中的大船上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6)

红色砂砾岩上的彩色条纹。有资料说是不同的矿物质成分使砂砾岩染上了不同的颜色,但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会这层砂岩堆积了这种矿物质,而上面那层又堆积另一种矿物质,而且还能循环往复交替着?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7)

但愿上天给大地绘出如此绚丽色彩的创作仅此一次;大地将这上天赐予的七彩艺术品作为老古董永远封存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8)

大自然的华彩乐章。从地下掀出来的彩色条纹层,就这样横亘在眼前。要知道这件“艺术品”的创作时间至少在数百万年前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19)

丹霞地貌中的红砂砾岩层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形成时间大约在6500万年~165万年之间。当时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抬升、倾斜和舒缓褶曲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0)

红色山体中夹着一道特别明显的黄色条纹,赶脚自己也在 “随波逐流”中。彩色山体背后西面山体的形状却大不同,色彩也素了下来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1)

奇妙的波浪形彩色褶皱地貌 ,传递着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威与浪漫之笔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2)

山脚下的横向彩条带,由红、黄、橙、绿、蓝、白等丰富的色彩组成,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奇观。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3)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服。据说,尤其是雨后,颜色更加艳丽。我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以后一定要选个雨后再次与你相约!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4)

抵近观看,横在山坡上的彩条带,美不胜收,心也为之涂上丰富的色彩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5)

山顶观景台附近的山体颜色,红色为主,带有白色条纹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6)

面对这样一幅倒海翻江的景象,你会不会想,千百万年前,大自然的造物主该是发了多大的脾气,把这一片大地翻腾成如此一幅“壮怀激烈”的模样。翻腾完了,又把颜料缸打翻,泼它个淋漓尽致五彩斑斓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7)

第二观景台又称“云端顶观景台”,是景区内位置最高的观景台,站在山顶观景台上可以远距离俯视到景区内的大部分景观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8)

站在观景台上探入彩山中,犹如掉进了一个彩色大染缸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29)

不远处上午正前方竟然出现了一道橙色的“大理石”彩墙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0)

在感叹大自然的造物魔力的同时,我对这种彩条山体的成因很好奇:一条条叠在一起的“彩岩”是怎么形成的?这在我翻看过的网上资料中都没有具体说法与答案。这更增加了我的好奇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1)

一片平行横向的彩色波浪条纹构成的台地,名曰“七彩坡”。这些彩条由非常明显的红、黄、白、浅蓝等色带构成,色调之间界线分明,非常漂亮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2)

一条蜿蜒前行的道路穿行在远方的山丘中,时隐时现,坐在游览车上似在红色的波涛中航行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3)

张掖丹霞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色彩,虽然眼前的七彩丹霞非常艳丽、震撼,但是拍出来的片子色彩并不如肉眼所见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4)

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的麻子面馆和骆驼。张掖丹霞的出名这部电影功不可没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5)

傍晚时分,尽管未能拍到丹霞落日,却意外地拍到了丹霞热气球。

张掖丹霞地貌群以其面积广阔、景观聚集、层理交错、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驰名中外,低空游览,以上帝的视角,别有一番感受与体验。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6)

坐上热气球看七彩丹霞,感受丹霞雄壮之美、险峻之美、奇特之美和幽静之美


【游】张掖木塔

张掖古称甘州,其地处中西文明的交汇点,佛教从西向东传入中国时,首先从包括张掖在内的河西走廊一带开始传播。因此,这里在当时佛寺林立,佛塔遍地,晨钟暮鼓,香烟缭绕。

佛塔是为纪念高僧、喇嘛而建,随着佛教传播渐盛,佛塔渐多,张掖便有了“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之说。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7)

在这众多的佛塔中,金、木、水、火、土塔最为著名,被统称为张掖的“五行塔”。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这五座塔中,唯有大佛寺的土塔和这座原属万寿寺的木塔尚存外,金、水、火三塔早已废毁,只剩下史料中的记载。

早就听说,经过无数天灾人祸的张掖木塔属于楼阁式木塔,是我国木塔中的精品。此番有幸来到张掖,怎能不去寻访一番。

西行漫记作品简介(原创西行漫记三)(38)

眼前这五行之属的木塔是座阁楼式的高塔,其主体为木制,塔身内壁为砖砌,形状为八面九级,工艺精湛,巍峨雄伟,可谓“九级玲珑造化互,结顶朝元映日月”。由此可见,张掖木塔并非纯木塔,而是属于一座半木结构塔,这种塔结构在全国实属罕见。

据说,佛主释迦摩尼火化后,遗下八万四千粒舍利子,印度阿育王便造“阿育王瓶”,每瓶置舍利子一粒,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在中国共建了16座塔供奉舍利子,张掖的木塔便是其中之一。

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连接,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浑然一体。木塔每级八角上有木刻口含宝珠的龙头,下挂风铃。

更为神奇的是,塔下有地窨,塔中有一根铁柱,从底至顶贯穿塔中央,铁柱底部置于铁板穴中,以擎起全塔。据传说,人若站立在地窨中,稍用力即可将全塔旋转。如今这一杰出的造型已无法考究了。

张掖木塔层层有变化,变化多端而并显凌乱,给人一种变化中的动感,总的印象是外观稳重而玲珑,设计者的高超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当轻风拂过,塔上铃声悠扬,如听梵音,张掖木塔也是古甘州八景之一的“木塔疏钟”。


【独白】

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更是秀美于色。在方圆8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壑、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

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艳丽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

要用文字来形容张掖的丹霞地貌,我能想到的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乃大自然之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人们流连于与壮美艳丽的七彩奇观的亲密接触,在惊奇这大自然的创造力与感染力的同时,那道道色彩已经染上了我们的心,且久久难以褪去。

其艳丽的色彩、交错的层理、磅礴的气势、壮观的场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我坚信,这是上天的衣袖挥出的一片彩,他相信,定是这样的!

从北京到陕西,从靖边到张掖,我们携手走过,深深地沉浸在丹霞壮阔美景与美色中,仿佛我们的身心都已被感染。

七天长假中的前两天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七天长假中的前两天也在紧张、惊愕、震撼等各种滋味中快速闪过,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的行程暂到一个段落。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西行漫记(四)沙泉共生,天造神景》


往期回顾:

「原创」西行漫记(二)大地的琴弦,中国波浪谷

「原创」西行漫记(一)凌绝空际,黄河畔的绝世奇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