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产生隔阂的原因(父母与孩子产生隔阂)
父母与孩子产生隔阂的原因(父母与孩子产生隔阂)小青和我说,以前不管什么事,儿子都会和她说个明白,但是现在孩子才刚上初中,就很少和父母谈心,就连父母主动去问,儿子都不愿意说了。上周末,我和许久不见的朋友小青约饭,没想到一见面,她就向我大吐苦水,说儿子有小秘密了,什么事情都不和父母商量了。“我是他妈,有啥东西还怕我看?”“小屁孩现在就跟我谈隐私,真的是太天真了!”...
父母和孩子
应该如何相处?
“真是气死我了!昨天我帮儿子收拾房间,竟然被儿子抱怨了一个晚上,说我不尊重他!”
“我是他妈,有啥东西还怕我看?”
“小屁孩现在就跟我谈隐私,真的是太天真了!”
...
上周末,我和许久不见的朋友小青约饭,没想到一见面,她就向我大吐苦水,说儿子有小秘密了,什么事情都不和父母商量了。
小青和我说,以前不管什么事,儿子都会和她说个明白,但是现在孩子才刚上初中,就很少和父母谈心,就连父母主动去问,儿子都不愿意说了。
其实,我知道小青对儿子的重视,也知道她现在为什么会如此失落。
小青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近况,也会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还会给儿子做很多营养补品,对孩子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常上心。
看着她伤心又气愤的模样,我告诉她一个亲子之间必须要知道的词语:边界感。
《相处的艺术》中说:边界感,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放在亲子关系上,边界感就是指父母和孩子相处,要有界限,懂得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
事实上,父母很多“为你好”的心态,就忽视了亲子之间的边界感。
著名心理学专家伯特·海灵格曾说:“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父母过度插手孩子的人生,其实不是关爱,而是一种伤害。
没有界限感的父母
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为什么说父母没有边界感,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1)首先,孩子需要私人空间。
前几天,浙江玉环一名15岁的男孩,持刀冲到警察局,声称要找警察,原因竟然是自己想要坐牢。
15岁,明明是最美的年纪,怎么会想到要坐牢呢?
一番交流后才发现,原来是男孩的父母,对他的生活和学习严格管控,而且从不在意他的感受,他只想找个地方逃离。
令人心有余悸的是,小男孩本想去街上闹事,然后等着警察来抓他坐牢,幸好最后他控制住了自己,否则难以想象会发生什么。
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曾说:“爱,可以亲密,但不能无间”。
孩子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没有边界的爱,只会让亲子关系疏远,甚至想逃离密不透风的家庭。
(2)其次,孩子需要父母的信任。
父母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边界感,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信任。
有时候,随意踏入孩子的私人领地,看似发现了孩子的小秘密,事实上也可能是误会一场。
《少年派》中钱三一的妈妈,在收拾儿子钱三一的房间时,发现了女生发卡等物品。
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原由下,她便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去学校找到老师,还认定是林妙妙勾引自家儿子,在女孩家长和老师面前风度尽失。
事实上,林妙妙是无辜的,虽然钱三一虽然对林妙妙有好感,但他知道高中学习更重要,并没有做什么。
父母在有疑惑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相信孩子,和孩子交流了解情况,而不是直接给孩子“定罪”。
要知道,孩子都是敏感的,他们最需要的便是父母的信任。
(3)最后,影响孩子的独立成长
这段时间,央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刷屏了。
在这档被称为神仙打架的节目中,有一个名叫沙海波的参赛者准备了一段令人深刻的颁奖典礼,那就是他将“最自以为是奖”颁给了自己的母亲。
他这样说道:
“如果说爱情让人变得盲目,那亲情能让人完全失去理智,我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小土豆”,在我妈眼里那就是完美无缺的“金疙瘩””
在母亲的眼中,孩子饭吃多了,是强壮;吃少了,是健康;谈恋爱了,是抢手;分手了是对方配不上。
虽然这话听着有些幽默,但却是很多父母的缩影。
看似是在爱孩子,实际上是在破坏孩子对世界的感知。
被誉为“中国最具灵性的心理学专家”李雪,曾在畅销书《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一书中说道:
在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能否保持界限,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能否丰盛。
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强加干预,很容易打破孩子的精神世界,不仅影响亲子关系,更容易影响孩子的成长。
聪明的父母,
都懂得适时“断奶”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如何树立与孩子之间的边界感呢?
(1)给孩子提供支持,让孩子自由成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去体会,哪怕是撞得头破血流,也好过被安排在透不过气的道路上。
王健林对儿子王思聪的教育方式,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作为万达集团的掌门人,王健林完全可以将王思聪的工作、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
但是他并没有采取让他一劳永逸的方式,而是让王思聪自己去拼搏闯荡。
后来,王思聪在电竞、直播、投资等领域皆有涉猎,这些创业经历,都见证着王思聪的不断成长和独立,都是无形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也许我们有能力为孩子安排一条阳光大路,不过,当孩子有自己想走的路时,请尊重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
(2)学会拒绝孩子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身边有父母之所以对于边界感的意识比较模糊,其实起源于对孩子的有求必应。
去年,一则“48岁海龟在家啃老被82岁母亲状告”的新闻让无数网友刷新了三观。
明明有着高学历的大卫,却事事无为,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
而母亲的做法是什么呢?一切悉心照顾,让大卫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仙日子。
这样的孩子,还能好好成长吗?
母亲在采访中悔恨道:“是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不懂得拒绝孩子,事事帮孩子做,不仅打消了孩子对生活的积极性,也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观念。
父母在家里不拒绝孩子,未来,社会就会替父母拒绝孩子!
拒绝不是不管,而是一种放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认为: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可怕的,它意味着孩子以后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重新探索世界、适应生活”。
懂得拒绝,千万不要让爱成为了孩子人生路上的阻碍。
(3)立规矩,不溺爱
一个好的家庭,会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有着清晰的规定。
而父母和孩子的边界感,就是从立规矩开始的。
还记得那个17岁因为轮奸入狱的李天一么?
原本,李天一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钢琴金奖、书法协会会员,成长路上或获奖不断。
最后落到如此结局,与他的父母毫不节制的溺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的父母因为老来得子,对他舍不得打骂,甚至在轮奸事件中,他的妈妈还在找律师进行无罪辩护。
可见,这个家庭对于规矩的意识是多么的模糊,更不要提所谓的边界感了。
父母之所以要给自己和孩子立规矩,是为了让自己和孩子做事时,把握分寸,遵守规则。
立规矩,就是防止未来孩子小错变大错。
父母与孩子相处,谨惕“超限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孩子心理成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5-6岁和12-13岁这两个阶段,我们经常发现父母和孩子会在相处的过程中出现超限效应。
当孩子做得不如预期,父母就各种批评教育;当孩子心存一些小秘密,父母就大做文章。
这些行为,都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不耐烦、不自信的种子,这种心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著名学者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严。”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终究会长大,会独立的面对人和事。
所以,请父母们不要爱得太满,和孩子划清一个爱的边界,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属于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