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白景琦长大了为何被赶出门(白景琦身上这四个育儿真谛)
大宅门白景琦长大了为何被赶出门(白景琦身上这四个育儿真谛)其实,可能连她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事作风、处事原则,早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一个打理整个家族生意都井井有条的人,却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1父母的性格,影响孩子一生白景琦从小顽劣,扮孙悟空骗兄弟们喝尿,搞恶作剧,偷换先生烟壶,淋先生一头墨水。二奶奶生气,把他赶出家门,他却在门口跪地要饭。
电视上又开播《大宅门》了,每回看到都舍不得换台,这部剧堪称经典,被网友们称作现代版的《红楼梦》,可见大家对他评价之高。
主人公之一白景琦,要能力有能力,要品行有品行,个性张扬、敢爱敢恨。
他的反叛精神、果敢正义,就算活在当下,也会是位传奇人物。
初为人母的我,在钦佩白景琦的同时,开始研究起二奶奶的育儿经,看看人家是怎么教育的。
1父母的性格,影响孩子一生
白景琦从小顽劣,扮孙悟空骗兄弟们喝尿,搞恶作剧,偷换先生烟壶,淋先生一头墨水。
二奶奶生气,把他赶出家门,他却在门口跪地要饭。
一个打理整个家族生意都井井有条的人,却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
其实,可能连她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事作风、处事原则,早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
摘匾,《大宅门》的重头戏,二奶奶带着幼小的白景琦,让他参与其中。
在维护名号这种大是大非上,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小培养使命感。
让他小小年纪,就意识到,今后背负的是整个家族的命运,要为维护家族荣誉而奋斗。
这可比整天挂嘴上"在明明德"或多背一本书要影响深远的多。
二奶奶的教育,就在于管大放小,用自身的一言一行,教导着孩子,无论学什么,先学做人。
她并没有满嘴圣贤,却教会了孩子明事理、知荣辱。
白景琦看似顽劣,但受其父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影响,塑造了他骨子里光明正义的品格。
"言传不如身教",这是杨绛和钱钟书的育儿理念,两位文学家、教育家,对视若珍宝的女儿钱媛,从没有设定过什么繁琐的家规。
钱钟书先生不用说,是出了名的爱读书,女儿钱媛亦是如此,这并非遗传,而是父母的日常,影响到了孩子。
年幼时的钱媛,每日看到父母伏案执笔,就照模照样拿起笔来,画来画去。
父母的文学素养,如春风细雨般渗进女儿的心里,并深深影响着她。
后来,钱媛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许多成就。
前段时间,有句话火了"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当父母后,或多或少会有说教的习惯,为了让孩子服从,总爱摆父母架子。
然而,好的行为习惯,是做出来的。
我们满口说着要爱护环境,却随手丢弃了刚用过的纸巾;
我们盯着平板、刷着抖音,却一遍遍催促孩子"快去写作业"。
这种表里不一,如何能让孩子信服?
2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不等于驯化
白景琦年幼时,二奶奶请过许多先生,均被他整跑,这孩子是公认的"顽劣不堪",当妈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直到请来季先生。
他们见面时,正赶上白景琦拿着烧红的木炭放在胳膊上,只因兄弟们怕红薯热,不敢拿。
二奶奶在向季先生讲明孩子顽皮时,季先生却说:"孩子得管,但不能管傻了。"
"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没出息。我看景琦这孩子是个好孩子,将来是会有出息的。"
时至今日,我们听到家长对孩子最多的评价,仍是"真听话"、"不听话"。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也曾讲过:"我从来不认为他们得听我话。第一,怎么见得我就正确呢,孩子有孩子的思想;第二,就算我正确,你怎么见得他能接受呢。"
孩子幼小时,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有了"我认为",但不成熟,父母便急于纠正,"这是错的"、 "应该那样做",等孩子成年了,再抱怨道,"自己没点主意"。
随即插手成年子女的生活,有的还在工作上出谋划策,这就是驯化的结果,在我国,却是孝顺、听话的表现。
像白景琦这类孩子,天资聪慧、不惧权威、敢于反抗,天生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必然会厌恶课桌上沉闷的背书。
而季先生的教育,不只在书桌,还有骑马、逛大街、看古玩、跑花房。
在玩耍中引起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再传授相关知识,启发自身对学习的兴趣。
季先生在白景琦的身上,诠释了什么叫格物致知,因材施教。
3妈妈做好自己,就对了
季先生曾说:"二奶奶理家是一把好手,百里挑一。可是管孩子嘛 大可不必把他管得循规蹈矩。"
剧中,二奶奶做事果敢、坚韧,但在育儿上却不尽人意,只知道棍棒教育,对白景琦的淘气,毫无办法。
放到现在,肯定会被育儿专家一通批,然而,在我们看来不正确的育儿理念,却没影响到白景琦的优秀。
不否认,这跟季先生的调教是分不开的,但是,纪先生愿意教他,不为钱,却是看中了他骨子里的刚性。
二奶奶管理家族、经营药房,几乎占用了她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看似无暇管孩子。
其实,是她自己喜欢打理生意,料理家,主动将所有时间花在上面,她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的一生,畅快淋漓,活出自我。
白景琦从小到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妈,这怕,不是打出来的,是打心里的佩服,是榜样的力量。
孩子心生崇敬,就会向她学习,自然,各方面也不会差。
我们总觉得,为了孩子,放弃事业,用我的一生去成就他,是伟大,是奉献。
然而,我们为孩子委曲求全,牺牲事业、放弃梦想,长此以往,会心生怨气。
妈妈开不开心,孩子一眼就知道。
做一个好妈妈,首先要学会做自己,自己快乐,孩子才能安心、快乐的长大。
4、放手,更能激发孩子创造力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白家逃往西安,留下白景琦看守药材。
在此期间,白景琦与仇家女黄春私定终身,二奶奶回京后,为正家规,将两人逐出家门,自谋生路。
白景琦说:"儿子混不出个人样,绝不回来见您。"
后来,白景琦到济南,摸爬滚打,学到一身本领,开启了开挂的创业之路。
二奶奶的深谋远虑,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有时候,对孩子要学会放手。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事无巨细的为孩子准备好一切,只等她闪亮登场。
孩子幼时,饶有兴致的摸索穿衣,胳膊伸进领子里,妈妈急忙上手帮助。
更有甚者,会抢过衣服帮他穿,小手乱动时,恨不能他变成布娃娃,一动不动,才不会添乱。
做完饭后,孩子端盘子传菜,妈妈、长辈们像是如临大敌,要么夺过盘子,要么跑到旁边帮着端,怕打碎,怕碎片蹦到孩子。
这时,一个盘子的价值,或者孩子受伤,远高于锻炼他的自理能力。
玩耍时,要时刻提醒孩子上厕所,孩子说没有,妈妈依旧带他去,若抗拒,就是不听话。
然而,这恰恰剥夺了他太多增长本领的机会,这些现象的背后,归根究底就是不信任。
不信任导致禁止尝试,孩子一次次想去探索,听到的,却是一次次的"不"。
放手并不可怕,一次摔倒流血、一次忘带书本、一次没写作业,又能怎样?
当我们想伸手帮忙时,先想最糟的后果,若没什么大不了,大可放手。
不得不说,大家族的许多育儿理念,值得我们去用心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