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在创作上,樊跃认为,并不是第二个演出就有迹可循,实际上为了要跟上一个不一样,之后的创作一个比一个难。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用不同艺术手段去表现,每个印象演出也应有独到之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要求我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在当地寻找素材,同时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用天马行空的创意震撼观众的心灵。坐拥大江大湖的武汉,此次在城市旅游上推陈出新,本次实景演出《知音号》的故事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对于这场视觉革命、演出革命,樊跃认为他们最愿意想,最经常做的就是突破、打碎规矩。尊重一方水土,打破固有模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知音号》作为武汉唯一仅有的,是别的地方不能复制的,在樊跃看来,是知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融合打动了他,是这座城市召唤他来到了这里。武汉地处华夏地域中心,九省通衢,黄金水道。自古以来,就以大视野、大气度的文化胸襟构建起华夏文化的中流砥柱,养成了豪放侠义的城市性格。这样城

5月19日,《知音号》全球公演式活动在汉举行。《知音号》是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是湖北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重点创新文旅项目及武汉市“十三五”重点文化项目。由知名导演、跨界艺术家樊跃执导。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1)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2)

樊跃,中国舞台美术设计的一座高峰,未来还将会是实景电影领域的一座高峰。他认为:“演出最本质的地方,让所有观众在心灵上穿梭和行走。同其他艺术表演不同的是,我们让演员表演和自然展示没有界线,模糊这个界线。表演跟自然,同行同在。这就是实景演出的定义。”

从2003年漓江的《印象·刘三姐》开始,到《印象·大红袍》等系列演出,樊跃与张艺谋、王潮歌组成“印象铁三角”导演团队,越来越多的城市向樊跃抛来橄榄枝,希望自己的家乡也能被“印象”一把,60多个城市向印象团队抛出绣球。

《知音号》是樊跃继“印象系列”之后的全新转型之作,樊跃导演表示“与以往任何演艺形式不同,《知音号》旨在打造两个博物馆:一个是大武汉的城市记忆;一个是人们心中久违的的灵魂情感。

《知音号》作为武汉唯一仅有的,是别的地方不能复制的,在樊跃看来,是知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融合打动了他,是这座城市召唤他来到了这里。

武汉地处华夏地域中心,九省通衢,黄金水道。自古以来,就以大视野、大气度的文化胸襟构建起华夏文化的中流砥柱,养成了豪放侠义的城市性格。这样城市文化亟待发扬光大,并转化城市发展的动力。

也有些人,对印象系列持否定态度,他们觉得这样复制下去,就会使这种演出丧失艺术的先锋性。但樊跃认为各地的文化背景是难以复制的,而实景演出这种成熟的艺术模式,是应该被复制的。

坐拥大江大湖的武汉,此次在城市旅游上推陈出新,本次实景演出《知音号》的故事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对于这场视觉革命、演出革命,樊跃认为他们最愿意想,最经常做的就是突破、打碎规矩。尊重一方水土,打破固有模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

在创作上,樊跃认为,并不是第二个演出就有迹可循,实际上为了要跟上一个不一样,之后的创作一个比一个难。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用不同艺术手段去表现,每个印象演出也应有独到之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要求我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在当地寻找素材,同时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用天马行空的创意震撼观众的心灵。

于是,全国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在武汉诞生。樊跃曾说,“知音号”的意义是非凡的,希望“知音号”成为代表武汉形象和胸怀的作品。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3)

作为全国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樊跃打造漂移实景的想法,一种互动,一种真实的物理场景,一种感动。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4)

对于武汉这座依水而生的城市来说,江和船构成了城市最初的记忆。

而《知音号》的故事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借船借景借江水,将行动、人情、面貌都勾连起来,演出以在长江上漂移的方式进行,讲述属于武汉的故事。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5)

与传统剧不同,《知音号》不是由一个故事、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船上的每一位演员、每一件物品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6)

整艘“知音号”就是一座移动的城市记忆博物馆,征集而来的老物件将被巧妙融入这艘轮船。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7)

武汉民众乐园曾经的戏单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8)

展出的武汉城市老物件(部分)

船内的上千件道具摆设,都是在阅遍武汉的图书馆、博物馆相关文献后,1:1复刻而成。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9)

并且大胆采用介入式表演方式,即不设置固定舞台和固定观众区,让观众与演员交织在一起,甚至在入场时观众还可以换上节目组备好的民国服装,长衫、旗袍、礼帽、披肩,观众也变身剧中人,既是观众、船客,也是演员。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10)

《知音号》带给观众的这种交互式体验,除了体现在漂移、实景上,樊跃在演员的运用上,也将互动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用朴实与真诚的演员来讲述老武汉的故事,直抵观众的内心和记忆。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11)

《知音号》里的这些“小年轻”,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在20岁,多数在武汉念完大学。表演科班出身的并不多,声乐、舞蹈、播音主持占了多数。误闯知音号演员的表演课堂,与《知音号》结缘。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12)

▲ 贺剑秋说他曾经被导演“封印”在舱室内几小时不准出来,“那会太浮躁,只能用这种强制方式感知角色”。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13)

▲ 和汪权一样恋家的是瞿峙颖,湖南怀化人,在戏中饰演一名戏剧名伶。瞿爸爸疼她,不让走远,临行前借着酒

有人说,船上船下就是两个世界。以前演话剧,短时间排练再演出就完了,但知音号不同,这是一个长期项目,你必须沉浸进去,才能让自己和他人代入故事。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14)

▲ 钟炜,赤壁人,在一层舞池演区工作,寡言少语,有自己的小世界。本来学的是声乐,来这儿开始狂练舞蹈。

樊跃说,他想把这样的讲述持续下去,不局限于知音号上的演员,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白天是文化论坛的现场,大学生的毕业典礼现场,也可能是婚礼现场,是一个新的景观现场。樊跃还提出,在5个演区中,可以每个月给大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演区。

知音号武汉城市记忆轮船(樊跃谈长江首部漂移式大剧知音号)(15)

通过船这个多情的载体,让人与人的相遇相知成为可能。

樊跃表示,在知音文化理念上,在这样活跃而富有底蕴的城市,在武汉这片热情的土壤上,知音号一定能继续完成下去。

《知音号》以知音文化为灵魂,长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国际最前沿的互动演出模式,将长江文化和知音文化凝聚成活的城市文化博物馆。

此前在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就反思,武汉的文化“富矿”在哪?他从三方面提出设想,其中要求打造大型实景演出品牌,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

在这次会议上,陈一新还提出,实施武汉形象塑造传播工程,宣传“大话题”、策划“大活动”、构建“大平台”、锻造“大作品”。这当中,“大作品”就是指深入开展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制作反映武汉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影视精品,打造大型实景演出品牌。

撰文:雷诗琴、何涛、马倩

视频剪辑:肖田、李文琦、蔡婉婷

责编:姜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