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推荐国宝说话(如果国宝会说话未播先火)
纪录片推荐国宝说话(如果国宝会说话未播先火)Too young too simple!你以为这能难到央视爸爸?网友赞叹:此生不悔入华夏!更有甚者表示:看不过瘾,再来100集!
继《我在故宫修文物》口碑爆棚之后
《国家宝藏》又疯狂圈粉
央视精心打造的这一系列文博节目
使得沉睡已久的“国宝们”重见天日
网友赞叹:此生不悔入华夏!
更有甚者表示:
看不过瘾,再来100集!
你以为这能难到央视爸爸?
Too young too simple!
2017年末
央视又送给大家一个重磅惊喜!
2018年元旦
百集大型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
将在CCTV-9开播啦
每天5集,每集5分钟
宣传片现已火热出炉
先一睹为快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节目单里,有咱山东元素!山东的有木有……
来看看这组官方宣传海报
原谅90后老阿姨的“中年少女心”
实在是美哭了!
▼
还有这组“嗨到飞起来”的海报:
▼
文博纪录片中的“小清新”
作为2018年开篇巨献
炫酷的先导片一出
就让人耳目一新:
灵动俏皮的音乐
幽默调侃的话语
算得上是文博纪录片
中的“小清新”了!
先来看看脸上挂满
大写的“期待”二字
的网友们是怎么说的:
“这个风格是我的菜!”
“超级期待啊!”
“也就循环播放了几十遍而已!”
“啥都别说了,快上车(点播)吧!”
……
如此可爱搞怪的画风
怎能不俘获我们“年轻人”的心呢?
从国宝看国脉思国魂
用文物讲文物谈文明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
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目光跨越八千年
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
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
五十余处考古遗址
“能走到的,能拍到的,我们都有去拍。”
“金的、银的、铜的、木的、石头的,
宗教的、人文的、现实的、抽象的,
高大的、威猛的、小巧的、精致的“
……
各式各样,多到你无法想象。
唯一的限制是:
有脸、有嘴的
最终从全国3 856 268件珍贵文物中
精选100件国宝
如此庞大的阵容
难怪制作团队毫不谦虚地
称自己的作品为“大制作”
充电5分钟,穿越8000年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
分为四季播出,每季25集
每集5分钟讲述一件“国宝”
相比于近2个小时的《国家宝藏》
这样的形式更加碎片化
也更加易于传播
5分钟的短视频
就能了解国宝的“前世今生”
正所谓:充电5分钟,穿越8000年!
据制作方介绍,《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8000年,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
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红山玉龙、太阳神鸟金箔、甲骨文、莲鹤方壶、大克鼎、方尊、三星堆青铜人像、越王勾践剑等众多国宝文物齐亮相,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如果国宝会说话》首映式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经过历时五年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国登记的可移动文物数量为1.08亿件,其中珍贵文物380多万件。
如何让这些丰富的文物资源活起来,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命题。文物虽然静处,但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走进文物能欣赏到它们的工艺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能帮助我们学习历史、研习美德、感悟民族精神。
从收藏到展示,从展示到让文物说话,《如果国宝会说话》栏目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让我们能一窥文物的精彩,倾听文物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有一位记者前两天看了第一集样片
名为《最初的凝望》
来听听他的感受:
这集讲述的是西安半坡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人头陶壶,这个陶壶的主体是一张远古人类的头部,眼睛和嘴巴是镂空的,里面装水之后可以从眼睛和嘴巴流出来,这并不是一件实用器,寄托了远古人类的情感和审美。镜头从各个角度拍摄,还结合了精美的电脑特效,营造出独特的叙述语境。
里面的一句文案让我非常感动,它说:“6000年的时空流转,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中国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文物体系,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创造、发展脉络和价值理念,古今的相通、对话、呼应,寻找,都能通过这些文物,这些穿越时间留到今天的器物来实现,我们能从中明白,中华文化是沿着怎样的路途走到了今天。
从国宝看国脉思国魂
用文物讲文物谈文明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节目单
在频繁的文博节目火爆的背后
是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
魅力自信和文化自信
厉害了我的国!
为灿烂的华夏文明疯狂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