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四支译文详解(美文背后的故事)
声律启蒙四支译文详解(美文背后的故事)宋 曾几:汝已去闽岭,茶酒犹粲然。【诗文摘选】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声律启蒙》,全名《声律启蒙撮要》,是清代车万育在元代祝明撰写的《声律发蒙》基础上,节录《声律发蒙》中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删改修订而成,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均有十五韵。
声律启蒙读来郎朗上口,唇齿留香。文字背后,更是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解读上卷:四支
第一部分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诗文摘选】
宋 曾几:汝已去闽岭,茶酒犹粲然。
元 乔吉: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宋 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五代 冯延巳: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典故】
《世说新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
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
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注释】
四目颉jié传说中仓颉造字,其生有“双瞳四目,浓眉深目,躬身谦和”,使人感到智慧无穷。
一足夔(kuí):舜的臣子,舜说过"一夔足矣"。另《山海经》里记载的夔是只有一只脚的怪兽。
鸲鹆[qú yù]:也称鸜(qú)鹆,即八哥鸟。
鹭鸶:是鹭科的鸟类,鹭鸶还是明清两代六品文官朝服上补子的图案。
菡萏[hàn 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荼蘼[tú mí]:又名酴醾、佛见笑,属蔷薇科。花瓣长卵形,白色。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注释】
应候:顺应时令节候
一犁雨:下了一犁深的春雨,表示雨下的很及时。
【诗文引用】
宋·苏舜钦《田家词》:“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典故】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荀瑶(前506年—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瑶,即智瑶,因智氏源自荀氏,亦称荀瑶,又称智伯、智伯瑶。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
为了恢复晋国霸业,增强晋国实力,智襄子以身作则向国君献出万户封邑,韩氏、魏氏也随后献出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出封邑,智襄子于是率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在即将获胜之际,韩、魏两家突然倒戈,与赵氏联合以水倒灌智氏大营,智襄子兵败被杀。韩、魏、赵三家瓜分智氏封邑,智氏家族两百多人惨遭杀戮。史称三家分晋。智氏亡而三晋分,三晋分而七国立,中国从此进入战国时代。
豫让,春秋晋国人,智襄子(智伯瑶)家臣,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豫让本来仕事于范氏及中行氏,后来转去智伯门下任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
智伯被杀后,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第一次,豫让冒充成为要服刑的人,混进赵襄子宫廷,借机行刺。被发现后,赵襄子说:“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释放了豫让。
不久,豫让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疮,又吞木炭使自己声音变哑,容貌大变,连他的妻子都无法辨认。于是就到街上当乞丐。有个朋友认出了他,说你既然决心报仇,以你的才能,就投到赵襄子门下好了,他必然重用你,然后你不就有机会了吗?
豫让说:投到他门下然后杀了他,这是怀有异心而侍奉君主。再说了,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过了一段时间,赵襄子出宫,豫让立即在赵襄子必要经过的桥下埋伏。赵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大惊,赵襄子说:“此必豫让也。”派人搜查,果然找出豫让。
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
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
赵襄子就派兵围住豫让。
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一下,以表示我报仇的心意,虽死而无憾了。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
襄子深感豫让义烈,就让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而起,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 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悲泣。
羊公碑
羊公碑又名“堕泪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岘山上,是当地百姓怀念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羊祜建立的。
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荆襄一带因连年战事,百姓流离失所。羊祜利用边境暂时的稳定,采取减免赋税的政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东吴军民感其仁政,纷纷归附。咸宁元年,羊祜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当地军民闻讯无不悲痛欲绝,就连东吴将士也为之泪下。二年后东吴平定,武帝在庆功宴上流着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政绩突出,文学成就也很高,被时人称为“文为辞宗,行为世表。”
第二部分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注释】
毛锥:泛称笔
【诗文引用】
宋 ·陆游:“笑谓毛锥可无恨,书生处处与卿同。”
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汾水鼎:《纲鉴》:“汉武帝得宝鼎于汾水,改元元鼎元年。”
岘山碑:即前“羊公碑”注。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罴(音皮):熊的一种,也叫棕熊、马熊或人熊,古称罴。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汉书‧王吉传》载:王吉少时,居长安,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探取以啖吉。吉后知之,逐去其妇。东家闻之,欲伐树,邻里共止之,请吉还妇。
西汉时有一个清官王吉,他住长安时,邻家有一枣树的树枝伸到了他家的院子里。他的妻子就摘了几颗给他吃。王吉后来知道是邻居家的枣,觉得妻子是偷盗,于是就将妻子休了。邻居知道原因后,心里过意不去,要把那颗枣树砍掉。后来经过众邻居调解,王吉才把妻子请了回来,那棵枣树也保住了。
如果这个故事还算有点道理,下面这个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史记‧循吏列传》载:公仪休相鲁,食于舍,茹葵而美,且见妻织布,曰:欲夺园夫红女之利乎?因拔园葵,出其妻。
春秋时期,公议休在鲁国当宰相,一天在家里吃到了葵菜很美味,又见妻子在织布。询问得知,妻子为了填补家用,就自己种菜,自己织布。公议休大怒:“你这不是和农夫与织女争利吗?” 于是公议休怒而到园中拔去葵菜,砸烂织机,并休妻出门。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注释】咿轧yī yà:摇橹所发之声。仙管:比喻音乐美妙。
【诗文引用】
唐 李峤: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明 区大相:羽衣明月曲,仙管白云谣。
第三部分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青眼:《晋书•阮籍传》:阮籍能为青白眼,对礼法之士以白眼,惟稽康造之,乃见青眼。
白眉:《三国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眉有白毫,弟兄五人皆有才名,并以常为字。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梅酸:望梅止渴,曹操的故事。《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李苦:《世说新语·雅量》: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典故】
三弄笛
《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日:‘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据胡床,为伊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晋代桓伊善吹笛,一次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在停船时碰见,就让他演奏。当时桓野王已经很显贵,但素闻徽之有大才,就恭敬得下车为他演奏了三曲。
海棠春睡
《太真外传》杨太真初睡起 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 形容没睡醒 慵懒之态.
柳眠
《三辅旧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槐树赋
《凉录》:“初,河右无柳,张骏之取于秦陇,植之皆死,独酒泉宫西北隅有槐生焉,因著槐树赋。”
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前凉第三位国君。秉政期间,勤劳政事,册立世子,极力扩张版图,夺取河南地区,尽有陇西之地,割据一方。
海棠诗
海棠诗:《王禹偁诗话》:“杜陵无海棠诗,以母名海棠也。陆放翁云:‘老杜不应无海棠诗,意必失传耳。’” 杜陵:指杜甫。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一斑豹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后来管中窥豹,变成了一个成语,但有意思的是,它有两种意思:一种可理解为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不全面,就妄下结论;另外一种是说,只要看到一点点就能知道大概,比喻有远见。
五总龟
《唐书•殷践猷传》载:殷践猷博通经籍,号五总龟。谓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
唐 颜真卿 《丽正殿二学士殷君墓碣铭》:“﹝ 殷践猷 ﹞博览群言,尤精《史记》《汉书》百家氏族之说,至於阴阳数术医方刑法之流,无不该洞焉。与 贺知章 、 陆象先 ,我伯父 元孙 、 韦述 友善, 贺 呼君为五总龟,以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
比喻博闻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