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人口为啥那么少,蒙古国的人口为什么比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少得多
蒙古国人口为啥那么少,蒙古国的人口为什么比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少得多国内的蒙古族同胞由于在历史上长期和汉人有各种各样的交往,因此在保留了蒙古传统的基础上较多也会使用汉语、汉字。蒙古国除了使用蒙语、蒙文之外较多使用的是俄语、英语。同时蒙古国在生活方式上也受俄国文化影响较深,尽管他们还维持着蒙古传统的喇嘛教信仰,但已是一种东正教化的喇嘛教,蒙古国的婚丧嫁娶都不难看到东正教礼仪的影子。从1942年起拉丁蒙古文开始试用,1946年起开始正式使用。然而随着苏联把文字拉丁化方针改为斯拉夫化,蒙古国又将拉丁蒙文改为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斯拉夫蒙文(在国际上又叫做西里尔蒙古文)。中国蒙古族与蒙古国口语相近而书面文字差异巨大的现象由此形成。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内出现了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的呼声,如今蒙古国已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除了蒙古族之外还生活有汉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是喀尔喀蒙古族,此外也生活有杜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脆弱的游牧经济不足以支撑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蒙古贵族对成吉思汗直系后裔黄金家族的离心倾向开始日渐增长。明末清初蒙古草原各部大体分化形成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部分。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诸部臣服于清王朝,此后漠南蒙古诸部在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以数千里大漠(今中国和蒙古国边界一带)为界将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划分为内蒙古和外蒙古。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漠北蒙古在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威胁下归附清朝。两年后康熙率兵十万御驾亲征噶尔丹后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与外蒙古诸部进行会盟。从此外蒙古通过条约的形式正式纳入清王朝的版图。1733年清王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外蒙古。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此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一时间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沙俄势力趁机进入外蒙扶植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宣布独立。1919年北洋将领徐树铮一度收复外蒙,然而1921年2月3日俄国男爵罗曼·冯·恩琴率领沙俄白军残部击溃了中国在外蒙的驻军,随后趁中国军阀混战之际扶植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了“蒙古皇帝”的宝座,成立了所谓的“自治政府”。
同年7月6日罗曼·冯·恩琴率领的白军被进入外蒙的苏俄红军和蒙古人民军赶出库伦(今乌兰巴托)。4天后以哲布尊丹巴为皇帝的蒙古君主立宪政府在库伦正式成立。外蒙古就这样在实质上再次独立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直到1946年1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如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主要是由昔日的漠南蒙古诸部演变而来,而蒙古国则主要源自于漠北喀尔喀蒙古。
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除了蒙古族之外还生活有汉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是喀尔喀蒙古族,此外也生活有杜尔伯特、巴雅特、布里亚特、达里岗嘎、扎哈沁、乌梁海、达尔哈特、土尔扈特、厄鲁特、明阿特、巴尔虎等蒙古部族,少数民族则有哈萨克族、霍屯人、查唐人、图瓦人、俄罗斯人、乌兹别克人和华人。
如今我国蒙古族所使用的蒙语在口语上与蒙古国语言相近,但双方的书面文字却存在巨大差异。最早的蒙文是由成吉思汗命回鹘人塔塔统阿用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而形成的。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颁行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这种新的蒙古文字是藏族人八思巴根据藏文发明创造的。忽必烈颁行八思巴蒙古文后开始限制原来的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然而蒙古人退回草原后又逐渐恢复了回鹘式蒙文的使用。
到了17世纪回鹘式蒙古文已发展出两大分支:其一是如今通行于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蒙文,其二是漠西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于1648年将原本通行的回鹘式蒙文改造而成的托忒文——这是一种只使用于卫拉特方言区的蒙文。当时漠北喀尔喀蒙古(如今的外蒙古)使用的是和漠南蒙古诸部一样的文字。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蒙古就在北方大国的影响下对蒙文进行改革。
从1942年起拉丁蒙古文开始试用,1946年起开始正式使用。然而随着苏联把文字拉丁化方针改为斯拉夫化,蒙古国又将拉丁蒙文改为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斯拉夫蒙文(在国际上又叫做西里尔蒙古文)。中国蒙古族与蒙古国口语相近而书面文字差异巨大的现象由此形成。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内出现了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的呼声,如今蒙古国已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
国内的蒙古族同胞由于在历史上长期和汉人有各种各样的交往,因此在保留了蒙古传统的基础上较多也会使用汉语、汉字。蒙古国除了使用蒙语、蒙文之外较多使用的是俄语、英语。同时蒙古国在生活方式上也受俄国文化影响较深,尽管他们还维持着蒙古传统的喇嘛教信仰,但已是一种东正教化的喇嘛教,蒙古国的婚丧嫁娶都不难看到东正教礼仪的影子。
除了以上提到的文化传承上的差异之外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社会领域也存在差异:如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有2539.6万常住人口,而北边的蒙古国一共只有大约320万人口。要知道我国北京市朝阳区的常住人口就有360万,而朝阳区面积只有471平方公里。作为世界第二大内陆国的蒙古国面积约为156.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朝阳区的3326倍,然而人口却比朝阳区少了40万。
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澳门以外人口最少的就是西藏。尽管西藏是仅次于新疆的中国陆地面积第二大的省级行政区,但西藏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是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的高原地带,所以陆地面积第二大的西藏在人口数量上位居全国倒数第二,然而即使是西藏的人口也达到了340多万。蒙古国的人口还没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多,更是不及一界之隔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零头。
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尽管是我国仅次于新疆、西藏之后陆地面积第三大的省级行政区,然而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积比起蒙古国还是要小38.35万平方公里。要知道日本的国土面积都只有37.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蒙古国的面积直接比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多出一个日本那么大,然而蒙古国的人口却只有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12.6%左右。蒙古国的人口这么少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经济社会原因。
事实上蒙古国的人口一直都很少,而如今蒙古国的人口数量其实已是其历史峰值。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在地形上都属于蒙古高原,历史上都曾是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活跃的舞台,然而位置相对靠南的内蒙古明显具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纬度较低的内蒙古更适合牧草生长,距离海洋更近的内蒙古也更为温暖湿润一些。相对温暖湿润的内蒙古地区能承载更多的人口。
历史上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都更倾向于在蒙古草原位置相对靠南的区域内游牧生活,只有在受到中原王朝打击时才有可能向漠北迁徙。公元前127年汉朝在取得与匈奴的河套战役的胜利之后迫使匈奴远遁。当时的史籍中记载“自此漠南无王庭”。由此可以反证在此之前匈奴王庭是设在漠南地区的。元代的上都城也位于如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
自古以来蒙古草原的人口分布就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清代统治时期为笼络蒙古各部就提出了“满蒙一家”的口号,然而实际上清王朝对蒙古势力一直十分忌惮,因此长期执行着限制蒙古人口增长的政策——这种限制政策分为战争手段与和平手段:对准噶尔这种不愿归附的蒙古部族使用战争手段。清军在攻灭准噶尔汗国后就对卫拉特蒙古人展开了血腥屠杀。
经过这种屠杀之后原本已有7万人以上的卫拉特蒙古人一下子锐减到6000多人。相比之下清王朝对归附于自己的漠南蒙古诸部以及漠北喀尔喀蒙古推行的则是和平的限制手段:清王朝对归附的蒙古各部大力推广喇嘛教,从而使46.4%的蒙古男性变成了不得生育的喇嘛。另外在清代历次对内对外战争中一直以归附自己的蒙古各部打头阵,这进一步加剧了蒙古人口的减少。
蒙古国独立之时内外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基数都只有几十万人的规模。相比之下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比外蒙古略多一些,但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本质上的太大差距。时至今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口也只有466.61万左右。这比蒙古国的320万人口确实要多140多万,然而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总人口可是有2539.6万啊。事实上如今的内蒙古自治区总体上已不再是以蒙古族人口为主了。
明隆庆年间蒙古鞑靼部的俺答汗仿汉制修建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并与明朝修好,随即双方开放了边境互市。这为身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晋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他们走出杀虎口同蒙古各部进行交易。进入清代以后山西商人继续延续着古已有之的传统:深入大漠贩运军粮、军马等物资,从而为朝廷在当地的驻军提供后勤保障。与此同时他们也和漠北蒙古诸部展开民间贸易。
这一时期晋商的贸易版图随着大军的足迹扩张到了黑龙江畔、天山南北等地。从康熙年间开始以晋商为代表的西帮商人垄断内外蒙古和对俄罗斯的边境贸易长达二百多年。随着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中国商人开始进一步穿越内外蒙古进入俄罗斯境内,于是逐渐形成了一条出杀虎口经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的商道。
清朝中后期在人口增长压力和列强侵略造成的边疆危机下逐渐放开人口封禁政策:允许中原汉人到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开垦土地。晚清时期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自然灾害频繁:清光绪三年至五年由于连续三年大旱而导致了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的大饥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批百姓被迫离乡背井前往口外寻找新的可开垦的土地。
以山西人为主的移民群体在这一时期带来的农耕文化和口外蒙古人的游牧文化逐渐融合,使晋文化得以在当地扩散,同时也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融合。这一从明朝中期延续至民国初年长达四百余年的人口迁徙活动被称为“走西口”。走西口与闯关东、下南洋、填四川、蹚古道合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人口迁徙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来自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汉人迁徙到了内蒙古地区。
清朝灭亡后外蒙古的分立使首都北京失去了北部的纵深屏障。1912年冬至1913年外蒙叛军在沙俄的支持下入侵内蒙古。内蒙古面积狭长、地域辽阔,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格局下实在难以做到首尾兼顾。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将清政府时期处于盟旗制度治理下的内蒙古地区拆分为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区并设置都统管辖。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将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改设为省。
蒙地建省后实行和内地一样的管理,迁入内蒙古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到了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时当地的汉人实际上已占据相当的比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在中央的扶持下经济越来越红火,所以建国以后也有不少人涌入内蒙古。从1952年到1956年中央相继撤销了民国时期设立的察哈尔、绥远、热河三省。原察、绥、热三省的大部分土地被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6年4月3日国务院第26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随后取消了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恢复了阿拉善旗的建制,改额济纳自治旗为额济纳旗,将这两个旗合并为巴彦淖尔盟。至此内蒙古已大体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狭长辽阔的版图。党中央、国务院在进行上述合并撤销工作的过程中高瞻远瞩制定了开两扇门的政策。
所谓开两扇门的政策是对蒙古人和汉人同时提出要求:察、绥、热三省的汉人要支持恢复内蒙古历史版图的统一自治事业;蒙古人要欢迎汉人进去开发白云鄂博铁矿、建设包头钢铁企业。在内蒙古行政版图调整的过程中大批来自其他省区的汉人来到内蒙古参与白云鄂博铁矿、包头钢铁企业的建设。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产量达3553万吨。内蒙古的粮食不仅能满足当地人的饮食需求,而且还向全国各地销售了大量商品粮。
与此同时内蒙古也是我国最大的肉类产品生产基地。如此丰富的粮食产量自然能供养更多的人口。如今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加起来已超过2000万人,而当地的蒙古族人口也从晚清时期的几十万人增长到466.61万左右。相比之下蒙古国的地理环境就没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这么理想:独立后的蒙古国处于中、俄两个邻国之间——既不滨海,又不与除中、俄之外的其他国家接壤。
蒙古国在地缘环境上天然缺乏对外交流通道。蒙古国北部紧邻高寒的西伯利亚,而蒙古高原上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草场基本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内蒙古地区,蒙古国主要以沙漠戈壁地形为主。经济水平以成为制约蒙古国人口增长的一大因素:时至今日蒙古国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仍保持着较为原始的游牧生活。如今蒙古国的经济总量约为114.8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26位,人均GDP3735美元,位居全球第116位。
相比之下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国75.51%的土地面积养活了相当于蒙古国8倍左右的人口并创造了16103.2亿元的经济总量。根据目前的汇率换算:1元人民币约等于0.1445美元,也就是说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总量大约折合2326.91美元,这相当于蒙古国经济总量的20倍左右。尽管蒙古国在国土面积上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可蒙古国的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综合国力决定了蒙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