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童年小美食 图文(昆明人90年代的饵块回忆)
80年代童年小美食 图文(昆明人90年代的饵块回忆)儿时的我上学途中必须往学校后门经过,每当走到学校后门的巷子口时远远就能闻到烧饵块的香味,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回想起脑海中90年代这一画面:“一辆记不清什么颜色的三轮车,虽然破旧但是很整洁。一位略显臃肿的穿着蓝色围裙,头上戴着一顶不知道是什么款式帽子的老大妈,每天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在环城东路的中学后门的巷子口卖着早点‘烧饵块’,一旁静静的站着一位看着烧饵块在咽口水的小屁孩,也就是我……”。可能有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街头巷尾,或者在不起眼某处角落,就会有人在用炭火烤烧饵块(块,要发成快的音,估计这个字没有造出来,只好用块代替)。用泥炭烤烧饵块的要多一点,当然,只要是炭火,无烟无味就行。作为土生土长的昆明人,对昆明浓重深厚的美食情节与生俱来,这种美食情节特别是对于一些找不回的老味道,每当想起时引得人垂涎欲滴回味悠长。谈起每个昆明人儿时的吃过的美食,总有些画面是让人勾起回忆并记忆犹新的。
每一座城市待久了,我们都会慢慢习惯上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总会有心灵深处或是恋恋不舍的美食记忆。
人们在‘吃’中无限回味一座城市的老味道、老文化、老乡土情。
云南第二怪“粑粑叫饵块”
烧饵块,云南人最普通的街边小吃,每个地域有着独特的口感与酱料,今天说说老昆明烧饵块的记忆。
可能有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街头巷尾,或者在不起眼某处角落,就会有人在用炭火烤烧饵块(块,要发成快的音,估计这个字没有造出来,只好用块代替)。用泥炭烤烧饵块的要多一点,当然,只要是炭火,无烟无味就行。
作为土生土长的昆明人,对昆明浓重深厚的美食情节与生俱来,这种美食情节特别是对于一些找不回的老味道,每当想起时引得人垂涎欲滴回味悠长。
谈起每个昆明人儿时的吃过的美食,总有些画面是让人勾起回忆并记忆犹新的。
回想起脑海中90年代这一画面:“一辆记不清什么颜色的三轮车,虽然破旧但是很整洁。一位略显臃肿的穿着蓝色围裙,头上戴着一顶不知道是什么款式帽子的老大妈,每天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在环城东路的中学后门的巷子口卖着早点‘烧饵块’,一旁静静的站着一位看着烧饵块在咽口水的小屁孩,也就是我……”。
儿时的我上学途中必须往学校后门经过,每当走到学校后门的巷子口时远远就能闻到烧饵块的香味,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
时至现在虽然也可以随处吃到烧饵块,但这种“记忆中的味蕾”豁然荡然无存……
儿时的土豪搭配:饵块 油条
在老昆明90年代的烧饵块江湖中,那个时期没有如同今天的烧饵块洋芋丝、酸腌菜、火腿肠、肉酱等诸多馅料,那个时期只有油条与甜咸酱之分。
老大妈的烧饵块生意很是火爆,总被包围在每个早晨饥肠辘辘的人群之中,有时让她忙得手慌脚乱的。为什么大妈的烧饵块为什么吸引人?辣酱与卤腐自己独特秘方腌制。大妈的辣椒、卤腐、甜酱成为那个时代独特的记忆。
特别是甜酱,吃得出浓浓的花生与芝麻复合香味,浓而不腻,挂得在饵块上不会流得食客满手都是。
到现在也有这些烧饵块中最传统的酱料,但味道在我的印象中差太多,可是老大妈的烧饵块如今再也吃不到了,只能成为一种美食记忆。
如何形容老大妈的手艺?用昆明话来形容,那就是“板扎”,饵块与油条烤几分钟、什么时候翻面、抹上什么酱料、包裹手法等小细节精益求精一气呵成。
有时在我选甜与咸的酱料问题上犹豫不决,她就会略带生气的态度催促你快点做决定,“赶紧嘛,还有好几个饵块烤的起呢,糊得么咋个吃”……嘴说着好几个,其实也就刚刚丢上去的一两个饵块而已。虽然被说了心里不舒服,但是等饵块拿到手上,放到嘴边咬下的第一口时,脑子里的不满和心里的不愉快全部被清空了。慢慢的走在上学的路上贪婪的品尝着酱料、油田和饵块带来的美味。
老大妈的烧饵块,如同是能在每个清晨唤醒人们长眠了一夜味蕾再次跳动的“开胃菜”。能在90年代的清晨吃到她的烧饵块就是一种乡愁。如今路过中学后门的巷子口,早已物事人非,但脑海中依然记得那个忙碌的蓝色身影和那破旧而又整洁的三轮车。
一座城市的记忆可以从“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