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走近道德楷模感受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榜样)

走近道德楷模感受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榜样)最美故事 家住搬经镇加马社区14组的马兴平今年56岁,他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多年来,只要四乡八邻有老年人和病人不方便到店里理发,他就免费上门服务。2012年,热心公益的马兴平主动对接搬经镇敬老院,每个月免费为敬老院里的老人理发,这样的善举,他一坚持就是3年多。最美面孔马兴平,搬经镇加马社区居民。最美心语我希望退休的那一天,大家能够说,这个警察他实实在在地帮老百姓做了一点实际的小事,这样就足够了。最美期待初心不改,前行不止;警路漫漫,“百战”不殆。李百战觉得,有时候平凡挺好,只要能被群众需要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记者吴环宇敬老院里的义务理发员

走近道德楷模感受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榜样)(1)

心系群众的好片儿警

最美面孔李百战,市公安局如城中心派出所副所长。

最美故事 2015年5月24日晚上9时,正在值班的李百战接到电话,如皋水绘园大桥附近有人跳河。虽然此处并不在他的辖区,但人命关天,李百战没有半点迟疑,依靠一只手电在漆黑的夜里搜寻了大约100米,李百战终于凭借堤岸上的一滩水迹判断出落水者的大概位置。由于事发河段属三级航道,经过驳坡,水面以上的堤岸就有3米多高,而且是直上直下的,救人心切的李百战第一脚便踩空了,好在下水前他在腰间系了一根绳子,才幸免遭遇不幸。经过近5分钟的搜寻,李百战终于找到落水者,将他拉回岸边,此时45岁的李百战已是筋疲力尽。

这仅是李百战诸多事迹中的一项。从警20年,他心系群众,扎根社区,把“当一方警察,保一方平安”的铮铮誓言写在辖区群众的微笑里,先后下水救人23次,巡查骑坏自行车12辆。同时李百战还以“如皋片儿警”的网名,先后建立了自己的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并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寻人寻亲启事,帮助137名患有痴呆症的老人、走失的儿童、失散多年的亲人找到回家的路。20年来,李百战先后获评“江苏最美警察”提名奖、全省公调对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社区民警标兵、南通十大爱民警察,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最美心语我希望退休的那一天,大家能够说,这个警察他实实在在地帮老百姓做了一点实际的小事,这样就足够了。

最美期待初心不改,前行不止;警路漫漫,“百战”不殆。李百战觉得,有时候平凡挺好,只要能被群众需要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记者吴环宇

走近道德楷模感受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榜样)(2)

敬老院里的义务理发员

最美面孔马兴平,搬经镇加马社区居民。

最美故事 家住搬经镇加马社区14组的马兴平今年56岁,他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多年来,只要四乡八邻有老年人和病人不方便到店里理发,他就免费上门服务。2012年,热心公益的马兴平主动对接搬经镇敬老院,每个月免费为敬老院里的老人理发,这样的善举,他一坚持就是3年多。

“我的手艺就是理发,我就想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乡亲们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马兴平说,他从事理发行业30多年,经常看到一些年纪大的老人独自过来理发,考虑到有的老人实在行动不便,于是决定为这样的老人免费上门服务。而敬老院里的老人,尤其需要这样的服务,所以马兴平也将自己的公益之路延伸到敬老院内。

2013年乡镇合并,搬经镇敬老院搬到了原常青镇,路途远了,敬老院的老人也增至70多人。一个人忙不过来,马兴平就带上妻子一起去,妻子负责打下手帮老人洗头,他则专心理发。除了理发,马兴平还为老人刮脸、掏耳朵。渐渐地,他和老人们熟悉起来,老人们也习惯了他的手艺,亲切地称呼他“小马师傅”。

“小马真是个好人,我们都非常感谢他。”采访中,搬经镇敬老院里的老人提到马兴平,纷纷竖起大拇指。老人们说,马兴平不光是理发手艺好,而且十分健谈,每次他到敬老院,都能够把大家逗乐了,真是身心愉悦的享受。

最美心语为敬老院里的老人理发惯了,总感觉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最美期待虽然马兴平经营的只是一家小小的理发店,他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这并不妨碍他从事公益事业,因为他有一颗投身公益的心。他的公益载体,就是手中的一把剪刀,传递的却是小而不“微”的公益力量。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靠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期待每个人都饱含一颗投身公益的心,从而推动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记者王俊

走近道德楷模感受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榜样)(3)

践行雷锋精神的退伍军人

最美面孔王建平,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市学雷锋义工站站长。

最美故事2005年7月,作为共和国的一名军人,王建平告别家人,以过硬的军事素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专业素养,接受祖国挑选,成为一名光荣的维和军人。

在利比里亚执勤闲暇,王建平经常和队友把自己的面包、糖果分给营地周边的利比里亚儿童,还不忘教给他们一些文化知识,传递中国人民的友谊。

2008年12月,王建平光荣退伍,成为我市民政局的一名民政工作者。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王建平与困难老年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结下了不解之缘,全市各镇区哪里有残疾人,王建平心中都有一本细账。工作之余,他还组织开展各种爱心活动,并于2015年初,注册成立了市学雷锋义工站,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开展各项关爱活动。目前,该站登记义工已达300多人,遍布如皋各个乡镇,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律师、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私营业主等,志愿者们利用休息日、节假日、业余时间做一些公益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开展一些公益性、群众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最美心语我相信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就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如今,学雷锋义工站的义工人数逐渐增多,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这就是我的梦想。

最美期待王建平和他的学雷锋义工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我们衷心希望这种爱心行为能够不断地延续下去,也期盼更多的爱心公益志愿者加入到公益活动中,为和谐如皋建设添砖加瓦。□记者顾洪基

走近道德楷模感受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榜样)(4)

助力老年人艺术生活的民乐教师

最美面孔陈曈,丁堰镇茄儿园社区居民、南通市崇川区文化馆艺术团辅导老师。

最美故事每逢周一晚上,只要不是恶劣天气,在南通工作的陈曈就会驾车回到老家丁堰镇茄儿园社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二楼有一所居民学校,陈曈开办的中老年葫芦丝培训班就设在这里。4年来,陈曈免费教一群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妈吹奏葫芦丝,授课时间就定在每周一晚。

陈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目前在南通市崇川区文化馆担任器乐辅导老师。2011年12月的一天,陈曈回丁堰老家,无意中看见一些老人正在自学葫芦丝,就去指导了一下,没想到,那些自娱自乐的老人突然“来劲儿”了,围住陈曈反复请教。老人们充满期待的眼神让陈曈心头一热:干脆办一个“学院派”培训班,免费教这群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妈吹奏葫芦丝。

2011年12月28日,陈曈开办的中老年葫芦丝培训班正式对外纳徒授艺,他还为自己拟了一条“广告语”:只要想学葫芦丝,一律零门槛零收费。虽是免费带徒,但陈曈授艺从不因此“打折扣”,4年来,他免费教授的学员已有40余人,其中有11人已获得由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颁发的社会艺术水平六级证书。

2013年7月,陈曈曾带领茄儿园金葫芦乐队的大叔大妈们大显身手,凭借一曲《美丽的金孔雀》荣获全国艺术风采电视大赛江苏赛区葫芦丝齐奏中老年组一等奖;2014年4月,在我市举办的老干部才艺大赛中这个团队又荣获二等奖;2015年6月,该团参加南通市“国乐飘香民族器乐”大赛,获中老年葫芦丝组合三等奖。

最美心语我乐意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给大叔大妈们带来欢乐。

最美期待希望葫芦丝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传播和推广出去,让更多人聆听到葫芦丝“轻、飘、柔”的天籁之音。□记者王俊

走近道德楷模感受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榜样)(5)

关爱空巢老人的城管暖男

最美面孔纪勇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队员。

最美故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有一名队员叫纪勇波,他在履行城市管理工作者应尽职责的同时,不忘奉献自己的爱心,空巢老人需要精神上的抚慰,他总能第一时间为老人送去关怀,陪伴老人一起欢笑……”前不久,在市城管局举办的“道德讲堂”活动上,城管队员纪勇波的一段感人故事打动了众人心。

故事要从2012年开始说起。那年7月的一天,家住如城街道申港豪园的张庆甦老人通过市长热线反映他所住的楼房顶层外墙面时有大大小小的砖块坠落,影响安全。在接到市长热线交办单后,纪勇波立即联系高空作业专业人员赶往申港豪园进行处理,消除了小区居民的安全隐患。

这件事本是他城管工作中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但出乎意料的是,张老仍隔三差五给他打来电话。交谈中,他了解到张老是退休教师,由于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这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很寂寞。“我很愿意成为老人倾诉的对象。”明白了老人的心意后,纪勇波便常常来到张老家中,陪老人聊天、看报。久而久之,他和张老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交”。

“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的慰藉,陪老人逛逛菜市场,听老人讲讲自己的经历,或者为老人过一个生日,都会让老人感受到温暖。”纪勇波觉得,空巢老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该用实际行动为老人献上一份爱心。

最美心语空巢老人需要一个聊天的伴儿,我愿意成为老人倾诉的对象。

最美期待平凡故事的背后,饱含着一名城管队员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对奉献的坚持。再平凡的小事,只要能坚持做下去,就能成为一种榜样和一种力量,期待这样的正能量能够激励全体城管人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城市管理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记者王俊 通讯员孙夏兵 吴昊

走近道德楷模感受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榜样)(6)

爱润寒门学子的好老师

最美面孔陆建进,市薛窑中学教师。

最美故事中等身材,微微有点发胖,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微笑,这是陆建进老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他身上没有所谓的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对教育的专注,对学生的关爱。

自2002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陆建进一直认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成长、学习的每个细节,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关爱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要用心浇灌,定会绽放,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陆建进告诉记者,这是他的教育理念,他信奉一句话:“爱,不会徒劳。”

2007年,陆建进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后,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学校贫困学生。在他的努力下,上海爱心人士一次性捐款74000元,用于资助困境学子。2013年,陆建进牵头成立薛窑中学爱心基金会,募集爱心资金帮助贫困学生,目前已成功帮助149名学生。随后,他又带头组建了校园爱心超市,动员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共收到捐赠服装2000多件。同时,爱心超市设立了学习资料库,收集整理历届高三学生的优秀笔记、错题集和老师捐赠的优秀教学笔记、书籍。如今,这些资料在学校内资源共享,成为薛窑中学学生学习进步的宝贵财富。

最美心语你付出真心,真心对待学生,学生是能感受得到的,而且也会反馈给老师同样的爱,从心底里喜欢老师,亲近老师。

最美期待学生的一言一行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除了拥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德行,老师更要用爱心、关心、信心、细心和恒心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记者徐雅珺

走近道德楷模感受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榜样)(7)

精心照顾瘫痪父母的好女儿

最美面孔陈璠,中国银行如皋支行综合柜员。

最美故事23岁之前的陈璠是快乐的,有着爱护她且身体健康的父母。然而,生活却跟这个幸福的家庭开了个玩笑,2007年12月14日,陈璠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突发脑溢血,虽然做手术挽回了生命,但今后可能变成植物人或者终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那段时间里,陈璠白天上班,晚上在医院陪护。由于父亲常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疼痛难忍,陈璠每隔一小时就要给他翻身推拿,自父亲住院起她从未睡过一个整夜觉。如果碰上休息日,她就跟着护士长学习给植物人刷牙洗头换衣、如何搭配营养和喂食、以及怎样人工处理大小便等各种护理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顾,陈璠的父亲终于苏醒了,但也只是维持现在的状况,不可能再恢复成一个健康的人。对此,陈璠并不在意,在她的心里只要父亲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年后的一天,陈璠的母亲因积劳成疾,也突发脑溢血病倒了。面对这一切,陈璠不得不学会独自承担所有的事情。每天早上6点去菜市场买菜,给父母准备好早饭;中午休息时,买些水果喂给父亲吃,陪母亲做康复锻炼;晚上下班后,为父母做半小时按摩,每当父母因病情痛到无法忍受时,陈璠总会抱着他们说:“再忍忍,只有活着才能看到你们的宝贝女儿。”

如今,为了方便带父母出门散步,陈璠一家人住到了车库,虽然生活有些艰难,但全家人觉得在一起很幸福。

最美心语作为子女,就应该倾尽所有力量去照顾父母,为父母做这些也许很苦很累,却心甘情愿,看着父母的笑容,一切都值得。

最美期待百善孝为先,从陈璠的身上,我们读懂了孝的含义。为人子女,就当毫不犹豫地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孝敬父母,父母的笑容是全家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记者徐雅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