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最火的饰品手工博主(68个易拉罐仿苗族头饰)
抖音最火的饰品手工博主(68个易拉罐仿苗族头饰)在全职从事手工创作之前,她做过一段时间的护士,辞职后去学了化妆。“当婚礼化妆师时,我会自己设计首饰、造型,给模特或客人佩戴,也上传了一些手工视频,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就这样,边给人化妆、边设计首饰,她踏上了手工匠人的第一步。由于原本的圈子比较窄,除了偶尔跟随专业老师学习过基础技艺外,缠花、仿点翠等手工艺,大部分都是她在家自学、仿作,摸索而来。雁鸿生活在成都,如今是B站的一名“国风”UP主,站内粉丝65.7万。“银花丝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号称成都的‘四大名旦’。”雁鸿说,银花丝即花丝镶嵌技艺,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属工艺,“很多人知道蜀绣和竹编,却少有人知道银花丝。”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联系上雁鸿时,她刚完成花丝牡丹蝶镶珠宝石银镀金步摇冠的制作。这是她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后,师徒俩共同完成的第一个作品。雁鸿(左)与师父倪成玉
用68个易拉罐仿制整套苗族头饰,用3000颗坚果壳制作黄金盔甲,耗时一年还原电视剧《清平乐》里的九龙四凤花钗冠……B站UP主“雁鸿Aimee”常常凭借自己的手工艺上热搜。今年7月,她利用花丝镶嵌技艺制作的花丝牡丹蝶镶珠宝石银镀金步摇冠,再度让粉丝直呼“惊艳”。
《清平乐》中的九龙四凤花钗冠细节
在这位“80后”UP主看来,“国风”“国潮”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从影视剧中的头饰还原,到《山海经》系列原创头饰,雁鸿利用仿点翠、缠花、花丝镶嵌等传统手工艺,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她曾带着作品参加真人秀《巧手神探》;还曾与印尼设计师合作,登上米兰时装周的舞台。身为一名创作者,她希望有更多人爱上传统文化。
国风头饰的魅力
“银花丝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号称成都的‘四大名旦’。”雁鸿说,银花丝即花丝镶嵌技艺,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属工艺,“很多人知道蜀绣和竹编,却少有人知道银花丝。”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联系上雁鸿时,她刚完成花丝牡丹蝶镶珠宝石银镀金步摇冠的制作。这是她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后,师徒俩共同完成的第一个作品。
雁鸿(左)与师父倪成玉
雁鸿生活在成都,如今是B站的一名“国风”UP主,站内粉丝65.7万。
在全职从事手工创作之前,她做过一段时间的护士,辞职后去学了化妆。“当婚礼化妆师时,我会自己设计首饰、造型,给模特或客人佩戴,也上传了一些手工视频,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就这样,边给人化妆、边设计首饰,她踏上了手工匠人的第一步。由于原本的圈子比较窄,除了偶尔跟随专业老师学习过基础技艺外,缠花、仿点翠等手工艺,大部分都是她在家自学、仿作,摸索而来。
“像仿点翠,它的底要学习花丝镶嵌,这是一项很难的技艺,于是就成为我一直的目标。”原本,雁鸿一直想着去北京拜师学艺,后来才发现在成都本地,银花丝就是一项传承已久的非遗技艺。传承人倪成玉从事花丝镶嵌50多年,作品《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馆,作品《百鸟朝凤》挂屏入围吉尼斯世界纪录。雁鸿通过非遗办辗转联系上倪成玉后,对方被她的作品及天赋打动,今年5月正式收她为徒。
雁鸿与她的作品
雁鸿介绍,花丝镶嵌一般用金丝、银丝制作,成本不菲。在未拜师前,她怕浪费银丝,就用铜丝来练习。“我以前做过一个锁,耗费了一个多月,简直心力交瘁。当时焊接技术也不怎么好,烧坏了非常多的铜丝。”
此次展示给观众的花丝牡丹蝶镶珠宝石银镀金步摇冠,由她与师父一起完成。整个头冠分为6个部分,除底座外,头冠中间是三朵花枝,左右两边是两只蝴蝶和一朵花的花枝,最中间是一朵浮雕牡丹。每个部件可以单独佩戴使用,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头冠。焊接好后再进行酸洗,然后抛光、打磨,最后镶嵌上珍珠翡翠和红宝石才算完成。
花丝牡丹蝶镶珠宝石银镀金步摇冠
“我画这个头冠的设计图时,师父觉得很死板,后面大家看到的金黄色的图,是师父改过的。”在实际操作环节,焊接依然是最难的部分。“用火的时候稍微多停留一点,就可能将银丝烧化,少停留一点焊药可能就烧不化。焊接得好不好全凭眼力和经验。”雁鸿说。对初学者来说,有时候一个点,要焊接很多次才能焊好;而一个合格的精工师傅,需要四五年才能出师。
花丝镶嵌过程
“花丝镶嵌,平填的时候线条要流畅,花丝组合要优美协调。”雁鸿说,这也是她第一次用这么多真宝石来制作头饰,“兴趣爱好让我看到国风头饰的魅力,做完这个头冠后,我突然有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还原《清平乐》等剧中头冠
从2018年9月在B站发布第一支视频以来,雁鸿先后还原了众多“古风”传统首饰。《甄嬛传》里华妃娘娘的头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盛明兰大婚时的凤冠、《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如意冠,都被她的一双巧手复制出了同款。有些耗时久的作品,要断断续续做上大半年或是一整年。
雁鸿作品,敦煌供养人·于阗夫人
“我喜欢看影视剧,也喜欢里面的很多造型。看到这些头饰的时候,我就会去分析它的结构,把它的空间感、结构感、用的材料都摸索清楚了,再去仿制,这就相当于画画方面的临摹,临摹是最好的老师。”雁鸿说。
在琳琅满目的头冠中,有一个让人惊艳的珠冠,仿制的是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代皇后佩戴的九龙四凤花钗冠。从去年6月开始算起,雁鸿用了一年时间完成它。“珠冠我选择用缠花的方式来制作,需要将丝线一点一点绕在纸板上,是一个非常耗时的手工活。”
仅看电视剧,无法知晓珠冠的详细结构。雁鸿专门寻找了网络上的一篇分析文章,根据文章介绍还原珠冠的结构画像。这一九龙四凤花钗冠,由六个博鬓和主冠组成,左右各四条镶满珍珠的龙,龙的上方有四只凤;正中间有一个大龙,口中衔着穗球一朵,额头正中间为王母仙人队。
珠冠上的王母仙人队
珠冠内层,雁鸿选择用黑色布料打底,外层再用绿色绸缎包裹;头冠博鬓上的龙和主体部分的花卉都用缠花来制作。雁鸿说:“缠花是用多色丝线在纸板和铜丝扎成的人造坯架或实物上绕出不同图案的美术品,缠好后,再粘上大小不一的珠子,我一天只能做1到3朵小珠花,头冠需要用这样的珠花铺满整个头冠。”在这期作品的弹幕里,有粉丝评论道,“一年的时间压缩成5分钟,也觉得太繁复了”。这代表了很多观众的心声。
雁鸿的作品都很“重工”“繁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古装题材影视剧以及传统文化,成为她主要的灵感来源。在她的原创作品中,还有一组“《山海经》系列”,她根据婴勺、夫诸等神兽、异兽的神话传说,设计出颇具风格的妆容和首饰。而在每个短视频中,她都会尽可能详细地分享制作过程。“我出的第一个视频就是分享类型的,不是纯展示的。观众都可以根据我的步骤来自己操作。”雁鸿说,“我以前也没老师,也从不觉得想法、设计要藏着掖着。”
用68个易拉罐制作苗族头饰
有趣的是,就连易拉罐、坚果壳在雁鸿手里,都能成为“变废为宝”的素材。
去年,她耗时60天,用68个易拉罐仿制了整套苗族头饰。镜头中,繁复的头饰银光闪闪,几乎与银制品不相伯仲。视频上线后,迅速登上话题榜,播放量超过了229万。
用易拉罐制作的苗族头饰
使用易拉罐替代银片,源于一次巧合。“这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当时在家做首饰,用于打底的铜片用完了。刚好和朋友吃完饭,喝饮料留下很多空罐子。它和铜片很像,就是薄一点。”为了验证易拉罐能不能作为替代材料,她就将易拉罐去掉头尾,将边缘修剪整齐后,用砂纸进行打磨。“它比铜片薄,更容易造型,而且铝不易变色。”
“苗银头饰以大为美,同时也是家庭富裕的象征。”雁鸿介绍,这套苗族头饰,是最复杂的一件作品,所用的易拉罐数量也最多。制作时,需要先将易拉罐剪成八瓣花,用刻刀或者锥子在距离边缘一毫米的地方戳上小孔,这样的花朵要做上180朵。“菱形的吊坠要做300个,零部件总共几千个,每个部件都要用锥子一个个戳孔。苗银头饰做了一两个月,它的部件必须多,叮咚作响,不然就稀稀拉拉不好看。”
还有一件黄金盔甲,则是她利用开心果和瓜子的果壳制作的。“把果壳用电镀金染成金色后,和盔甲表面的鳞片很像。”雁鸿说。
在面对一件复杂的首饰时,雁鸿有自己的天赋。“当看到一个造型,一般人看的是美不美,我首先看的是结构,如果能看出结构,就能将这个造型或者头饰进行还原。”回想起来,她很庆幸,“我做手工只做了2年多的时间,对于手艺人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快了,就像坐火箭一样,没有走什么弯路。”
如今,雁鸿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也辞掉了化妆师的工作,专职从事手工艺创作。她的丈夫自学了剪辑,平日里的拍摄、剪辑,都由丈夫帮忙完成。她坦言,身为UP主,为了保持更新的频率,现在自己一个月会出四五条新作品,“因为每个月的任务,有时候会因为创意的原因,感到压力。也因如此,有了创作上的动力,比如,有目标地去做一些大一点的创作。这样就会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雁鸿作品
关于未来,雁鸿有很明确的计划。这些已经完成的作品都收藏在她的工作室里,她希望未来能办作品展,让大家有机会来参观。她也计划同师父合作,成立自己的品牌。
雁鸿作品
关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雁鸿认为需要创新与融合,需要利用互联网科技来进行传播。她告诉记者,现在工作室来了一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负责做双语字幕,陆续把我们的视频都翻译成英语,希望能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作者: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