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这部剧中演得最好的是邓婕,她扮演的王熙凤活灵活现。其实《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是王熙凤。因为《红楼梦》故事有两条叙事线,一是贾宝玉,一是王熙凤。如果王熙凤出彩了,这部剧就成功了一半。陈晓旭当时被选中去扮演黛玉,是有点儿争议的,因为她不够美,而且中庭长,略显老。可是她的清瘦秀美,以及她的单眼皮、瓜子脸,活脱就是一个古画上走下来的仕女,她的体态和气质也很符合大众对古代美人的想象——要知道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不久,大家丰衣足食,少女们也没有减肥意识,所以我们看到的87版《红楼梦》中的美人,多数比较丰腴,而陈晓旭那种弱柳扶风般的身段是极为难得的。比如薛宝钗和林黛玉,书中这两个人物,一个是杨贵妃一般的胖美人,一个是赵飞燕一般的瘦美人儿。从目前所有的《红楼梦》影视作品来看,惟有87版算是比较坚定地践行了这一选角原则。原著说宝钗是“面若银盆,眼如水杏”,87版的宝钗饰演者张莉的确是个圆脸大眼睛的美女,而扮演

随着2007版《新红楼梦》电视剧的扑街,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被坚定地捧上了神坛。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1)

确实,在已有的《红楼梦》影视改编作品中,87版电视剧确实是最好的一部。

能成为第一名,自然有其原因。首先,导演王扶林是看了原著的(这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格外难得),而且剧组有多名红学专家指导,并且全体演员集体培训,花了三年的时间去拍摄,质量自然不一般。

除了神来之笔的配乐与名胜古迹的外景之外,如果单说与原著的符合度的话,这部剧最大的优点就是演员形象比较合适。

比如薛宝钗和林黛玉,书中这两个人物,一个是杨贵妃一般的胖美人,一个是赵飞燕一般的瘦美人儿。从目前所有的《红楼梦》影视作品来看,惟有87版算是比较坚定地践行了这一选角原则。

原著说宝钗是“面若银盆,眼如水杏”,87版的宝钗饰演者张莉的确是个圆脸大眼睛的美女,而扮演黛玉的陈晓旭则是瓜子脸,苗条瘦弱。俩人站在一起,不用介绍,观众就可猜到哪个是挂金锁的哪个是多愁多病的。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2)

其实张莉本身是舞蹈演员出身,并不善于演戏,表演中颇有些“端着”,不那么自然。但是,这正好契合了宝钗的端庄内敛气质,甚至也暗合了读者对宝钗的“虚伪”的猜测。

陈晓旭当时被选中去扮演黛玉,是有点儿争议的,因为她不够美,而且中庭长,略显老。可是她的清瘦秀美,以及她的单眼皮、瓜子脸,活脱就是一个古画上走下来的仕女,她的体态和气质也很符合大众对古代美人的想象——要知道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不久,大家丰衣足食,少女们也没有减肥意识,所以我们看到的87版《红楼梦》中的美人,多数比较丰腴,而陈晓旭那种弱柳扶风般的身段是极为难得的。

这部剧中演得最好的是邓婕,她扮演的王熙凤活灵活现。其实《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是王熙凤。因为《红楼梦》故事有两条叙事线,一是贾宝玉,一是王熙凤。如果王熙凤出彩了,这部剧就成功了一半。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3)

起初,备选扮演凤姐的第一人选是乐韵,她的柳眉凤眼才是书中“神妃仙子”般的王熙凤该有的样子,但是她因为个人情感原因而离开了剧组。邓婕的外形不如乐韵美艳,眼睛不够大,身材也矮小,气势上就不足,而且皮肤略黑,所以剧组一开始并不看好她。可是她正因为条件不佳而不敢自傲,反而加倍用功,用心揣摩人物内心和气质,加上服化道的加持,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王熙凤是光彩照人、气势逼人的,使人忽略了她的身高。至今,这部剧令人印象最深的几场戏,多半是与王熙凤有关的。邓婕用她的演技弥补了外形上的不足。

贾宝玉算是最难选的角色,最终,导演在美女俊男叠出的四川找到了欧阳奋强。“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欧阳奋强的确很符合原著对宝玉的描写,而且上妆之后,的确很像女孩子。不足之处是孩子气有余,才子气略失,缺乏作为男主角应有的性别魅力。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4)

此外,元春、迎春和惜春的选角也十分出彩。扮演元春的成梅虽然戏份不多,但是雍容华贵,圆脸大眼睛,与宝玉颇像姐弟。迎春有两位扮演者,第二个扮演者名叫牟一,在原著描写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的外形之外,还具有一种文字描述不出的温柔木讷感,颇得“二木头”的神韵。惜春的扮演者胡泽红比原著描写的还要漂亮,几乎可与钗黛并肩。她的美貌给她并不讨喜的人设加分不少,赢得了观众的好感。

此外,平儿、邢岫烟、刘姥姥、尤二姐等角色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扮演尤二姐的张明明,偏分的发型暗示了她的风骚妩媚,微垂的眼角又显得那么无辜可怜,更妙的是,她的确比邓婕“标致”,符合了原著的要求,如果真由乐韵来演凤姐,就不合剧情了。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5)

扮演刘姥姥的沙玉华演出了老年村妇的气质,时而土气时而狡黠,时而憨厚时而好奇,非常有趣,而且她的身材是老年人当中比较清瘦的。如此,原著中鸳鸯才可能把自己的衣服给她穿。新版《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扮演者虽然有喜剧天赋,但是身材胖大,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老太太。

扮演妙玉的姬玉身材高挑,还长了一双欧式双眼皮,显得与众不同,倒也符合读者的想象。

扮演袭人的袁枚基本符合原著,细挑身材,虽然不是容长脸,但是有一种略带土气的漂亮,符合袭人那种“笨笨的”娇俏感。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6)

扮演晴雯的安雯也很漂亮,但作为晴雯来说,略嫌壮硕,而且在一众丫鬟中,并不显得特别艳压群芳,至少平儿是足以与她分庭抗礼的。

香菱这个人物,原著说她像秦可卿。秦可卿是鲜艳妩媚好似宝钗,风流袅娜又似黛玉。可是87版的秦可卿与宝钗和黛玉都不太像,与扮演香菱的陈剑月也不像。陈剑月的外形倒是有点像陈晓旭,但是清秀有余、艳丽不足,似乎不足以让人在闹市中一眼相中,不惜杀人也要夺到手,总之就是“无辜祸水”感不够。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7)

扮演贾母的演员因为刚从海边拍摄回来,皮肤较黑,因此化妆较重,她的气质也是慈和有余,富贵不足,只能说,是个讨人喜欢的老太太,相比之下,电影版本里林默予扮演的贾母,更有贵妇气质。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8)

扮演探春的东方闻樱本来要备演反串宝玉,后来找到了欧阳奋强,她就演了宝玉的妹妹。所以,这个探春颇有点儿英气,浓眉大眼的造型,让人一看就知道不好惹。其实原著里的探春是给人印象“温柔腼腆”,藏而不露,玫瑰花儿只有在被人伤害时,才会展露自己的锋芒。所以,东方闻樱这个探春,未免有点儿脸谱化。而且,当时的东方闻樱在一群女演员中是比较胖的一个,脖子也显短,没能如原著所说的“削肩细腰”。浓密的刘海儿显得她脸短,不像原著中那个鸭蛋脸儿的三姑娘。好在最后远嫁时形象装扮大为改善,加上演技和音乐的衬托,还是给观众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9)

原著中的史湘云是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意思是高挑儿清瘦,大概有点儿像今天的时装模特。而扮演史湘云的郭宵珍显然不是这样的身材,此外,书里描写的史湘云是男装比女装更好看,而且有点儿像宝玉,应该是个英气美人,可郭宵珍是微醉的笑眼,气质也颇妩媚。可见,导演在选角时只想到了湘云醉卧的情景,忽略了日常。如同在选角探春时,只想到了理家和打老妈子的厉害桥段。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10)

此外,扮演尤三姐的演员也不够秀丽娇俏,反而是个纯朴感很强的熟女,跟风流俊秀的柳湘莲不大般配。

而美貌胜过钗黛的薛宝琴,扮演者居然是一位三十多岁的老演员,且由于生病服药而发胖,所以看起来并不能给人以美感,让人失望。这说明,对于戏份较少的演员,导演的选角是比较草率的。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11)

接下来要说的,是这部剧的几个硬伤。

第一是服化道略显简陋。可以看出,剧组人员的设计是很用心的,但是大概由于资金之类的限制,导致服化道不能再现原著。比如说凤姐出场时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和五彩缂丝石青银鼠褂,就没能再现,凤姐穿的是一件南瓜色很热闹喜兴的衣服,虽然电视上看着花团锦簇很热闹,但感觉有点暴发户了。再有,宝钗在书中的装扮一向是淡妆素雅,即便是别人都穿红挂绿,她也依旧是冷色低调,可是电视里出场就穿个大红披风,而且经常是穿戴鲜艳夺目,据说是为了体现她“出身富贵”。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12)

袭人省亲那次,书里说是头戴华丽的珠钏,身穿王夫人赐予的桃红百子缂丝银鼠袄,应该是很富丽的装扮,但是电视剧里这个场景中袭人的打扮似乎还不如往常讲究。

除此之外,多数演员的衣服也不讲究,有的就是大印花图案,一望而知是现代工业的产物,而很多特写镜头也能看出不少演员的饰品都是塑料珠子。

第二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足,无论是凤姐室内还是袭人家里,都是大白墙,只是挂的东西不太一样,感觉荣国府真的不怎么讲究。宝玉那副“最精致的床帐”,也真没让人看出来有多么精致,倒是有点儿怯。

第三是情节上该有的内容没有,不该有的地方又添油加醋太多,反而过犹不及。

比如说,太虚幻境的内容是通篇大关节,预言了各位主要人物的命运,但是,大概因为当时的观众不能接受怪力乱神封建迷信的内容,所以就没拍。闹学堂以及秦钟的恋爱故事也删除了。此外,几次精彩的诗社活动也没有表现,黛玉的才华没有得到展现,哭闹拌嘴的戏份倒是被表现得极为夸张,搞得很多没看过原著的人还以为林妹妹就是个没家教的作女。

而且,导演还故意给林妹妹加戏,比如一出场就向王夫人介绍自己是属羊的,大概是为了暗示林妹妹命不好,可是,既然咱们都把太虚幻境的判词掐了以避免宣扬封建迷信,又何必特地在这多此一举呢?

再有就是送宫花时,书里写黛玉忙着玩九连环,只在宝玉手里看了一眼,显然,她并不真的在意这个宫花,她此时只是一个十岁的贪玩孩子,对宝钗的小嫉妒也没有真正上升到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可是,电视剧里特地让黛玉拿了一支花仔细欣赏,然后很认真地问:“是人人都有还是单给我一个?”显得她特别在意这个花,后来黛玉听说是最后两支给了她,就生气地把花扔回匣子,还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如果这一幕真让一个十岁小演员来演,还可以让人原谅这个熊孩子,但是让年近二十岁一双三白眼的文青陈晓旭来演,就显得酸味儿十足,大大损害了黛玉大家闺秀的形象。

87版红楼梦有哪些硬伤(87版红楼梦时代的巅峰)(13)

因为时代的限制,那时的演员多数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都不高,所以贵族气和书卷气在这部剧里显得尤为欠缺。除了包括钗黛在内的各位小姐们有时看起来缺乏气质,贵妇们也时常失态,比如王夫人居然用手从嘴里掏出果脯核,难道导演特地想黑一下王夫人?

另一次加戏是宝黛半夜幽会,因为剧本希望符合曹雪芹“大厦倾”的原意,所以八十回之后的剧情都做了修改。

按照曹公原意,黛玉应该在宝玉离家后担心其安危,泪尽而死,这个剧本改的是可以的,但是完全可以安排一个宝黛订婚之类的情节,而不必非要让二人三更半夜在大观园幽会还让一堆仆人在屁股后面乱找。编剧此处不敢乱写台词,只能让二人握手无语凝噎,黛玉一个封建淑女能有这样的胆量吗?而且这情节也略显俗套。大概也是那个年代的审美吧?

刘姥姥是大家都喜欢的,所以编剧拼命美化刘姥姥。巧姐判词一再讲“巧得遇恩人”,可是编剧编成王熙凤托孤刘姥姥,刘姥姥跋山涉水去寻找巧姐,倾家荡产为她赎身。编剧这样写,显然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的刘姥姥才伟大,才值得赞美,因为劳动人民是最伟大的。

其实从判词来看,刘姥姥是因为偶然的机缘遇到了巧姐,运用她那农妇的狡黠和智慧帮助巧姐逃走,并且收留了她。刘姥姥自然要报恩贾家,她两次去贾家打抽丰,为的是让自家人过得好一点儿,所以,她不太可能为了报恩而让家人返贫。她肯帮忙巧姐逃走,是勇敢冒险,肯收留巧姐,是宽厚仁慈,仅仅这两点,就足以令人钦佩了,不必刻意拔高贴金。

此外,妙玉、李纨、麝月等人物的结局也没有交代。

再有一点就是,整部剧的表演痕迹过重,这不仅仅是演员的问题,更是导演设计的问题,比如袭人被踢那夜宝玉关心她,袭人就深情看宝玉半天,俩人磨叽起腻,耽误好一会儿才说一句话,显得脱离现实生活,不太自然。这种例子相当多,导演刻意把自己关注的细节拖长,追求一种话剧般的夸张表达,反而显得拖沓,也让观众失去了回味感。

但是这部剧依然是经典,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倾举国之力选出这么多年轻美丽的新秀演员,确实能令观众眼前一亮,虽然有种种条件和演员素质的限制,但是后期制作非常精致,配乐、人物配音都很出彩,所以就成为我们回忆中的经典。

其实,至今当初的主创人员谈起这部剧,依然说还是有很多遗憾,觉得以后条件好了重拍时,应该会更加精彩。谁知如今条件好了,人心反而浮躁了,所以并没能有重拍的胜过87版,反而让人以为87版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巅峰。只能说,这是令人遗憾的现状。

87版能被捧上神坛,确实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长期霸占神坛,则是影视艺术家们的可悲,也是观众欣赏水平的可悲。长期停留在以往的巅峰而不能进步,甚至不相信后来者能超越前人的优秀,这是一种保守和怯懦。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有理由和信心期待一部更精彩、更符合原著美感的《红楼梦》影视作品被创作出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