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手练习手法教程(9千字原创讲完教练技术的干货)

高手练习手法教程(9千字原创讲完教练技术的干货)二、教练技术的作用 教练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苏格拉底擅长利用发问,让人茅塞顿开。这是教练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教练技术重视的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强调真实的体验,而不是肤浅的思考,推崇的是行动,而不是空谈。苏格拉底的发问,就是启发。 当代意义的教练技术,有两大来源,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他提供了基本理念和技术框架,另外一个来源是竞技体育,所以叫做教练技术。意思是说,教练者和学员的关系,和球队的教练和运动员是一样的,教练不是直接参加比赛的人,而是帮助运动员发挥潜力,取得成绩的人。达成这个目的的技术,就是教练技术。正因为这个特征,教练技术备受企业人管理者重视,教练型领导力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培训课程。 据说一个叫做蒂姆高维的美国人,被认为是教练技术的创始人。他是一个网球教练,他有一个技能,能在15分钟内教会任何人打网球。后来他把这个能力发挥到商界,用于商

高手练习手法教程(9千字原创讲完教练技术的干货)(1)

教练技术于21世纪初进入中国,曾经风靡一时,是培训业暴利时代的标志性产品。但是后来名声不好,副作用太大而从市场上逐渐消失,但是成为当今培训业诸多被包装的课程的幕后架构。究其原因,在于无论是教学者还是学习者都缺乏正念,以此为牟利工具,这是违背教练技术初衷的。教练技术是一个利器,无论用于个人成长和事业,还是控制他人,都威力巨大。但是,心术不正,必遭严惩,急功近利,害人害己。这是可以作为定论,告诫后来人的。

因此,分享教练技术,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能以欺骗、控制和利用他人为目的使用教练技术。我力图还原教练技术的本质,把要点分享出来。

一、教练技术的由来

教练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苏格拉底擅长利用发问,让人茅塞顿开。这是教练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教练技术重视的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强调真实的体验,而不是肤浅的思考,推崇的是行动,而不是空谈。苏格拉底的发问,就是启发。

当代意义的教练技术,有两大来源,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他提供了基本理念和技术框架,另外一个来源是竞技体育,所以叫做教练技术。意思是说,教练者和学员的关系,和球队的教练和运动员是一样的,教练不是直接参加比赛的人,而是帮助运动员发挥潜力,取得成绩的人。达成这个目的的技术,就是教练技术。正因为这个特征,教练技术备受企业人管理者重视,教练型领导力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培训课程。

据说一个叫做蒂姆高维的美国人,被认为是教练技术的创始人。他是一个网球教练,他有一个技能,能在15分钟内教会任何人打网球。后来他把这个能力发挥到商界,用于商业人才培训,就是教练技术的开始。这是来自美国的传说,我没有考证过。有趣的是,在教练技术本土化的初期,很多案例都是来自美国,励志故事的开头都是“不知道是哪一年的美国……”

二、教练技术的作用

教练技术根植于一个公式:P=P-I,中文意思是:绩效=潜力-干扰。文字表述,就是教练技术的目的是使学员排除干扰,发挥潜力,取得成绩。英文中,绩效和表现是同一个词:Performance,这个公式用于销售、企业管理时,可以翻译为绩效,在亲子、教育等其他领域,可以称为表现。这个公式是很伟大的,简单明了地指出了一个人不能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存在干扰。事实上,在教练技术的实践中,排除干扰取得突破,是决定性的环节。基本上,这里所说的干扰,都是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错误的信念和自我限制。信念这个术语,指的是我们内心所认为的真理。当我们以错误的信念为行动的出发点,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还觉得很迷茫很困惑。错误的信念可能来自童年创伤,例如过于贫穷而对财富产生误解,或者来自现实的负面经验,例如因为轻信他人遭到伤害而形成过度的戒心,等等。美好的经验同样会带来错误信念,而且很常见。例如倍受溺爱的童年,会让人以为这个世界是为满足他的需要而存在,所有人都应该迁就和纵容他,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是理所应当的,等等。同样道理,一个人家庭背景优越或者因美貌而受到宠爱的人,会过度依赖这些不确定的优势资源,而远离自己真正的天赋和潜力。很多错误信念是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的,所以对学员,可能就是真理,这是真正困难的地方。

对错误信念的修正可以带来奇迹,但也存在风险。教练技术对人的心理架构可以产生颠覆效果,这是一把双刃剑。实践中,功力不够的导师为了迅速达到效果,会采取侵犯性的方式逼迫学员自我颠覆和深度开放,这会带来难以预料的伤害,这是我本人所反对的。但是教练技术的得到成功应用的例子也很多。成功取决于三个方面:建立积极的教练关系、打开积极的教练空间,以及确立成长和突破的教练方向。积极的教练关系是尊重信任坦诚开放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地支配另一方;放下伪装和自我理想化,愿意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打开积极的教练空间,否则会诱发防御、阻抗甚至冲突;敢于不爱面子而是修补里子,才能找到成长和突破的方向。这些就是排除干扰的具体内涵。

高手练习手法教程(9千字原创讲完教练技术的干货)(2)

自我限制,也叫自我设限,是错误信念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这种自我限制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成为每个人成功的巨大障碍。针对普遍性的自我限制,教练技术培训有专门的内容。比如怎样放下身段,怎样突破恐惧,怎样优化人脉关系,怎样打破僵化的思维定式,怎样提升行动力,怎样在逆境中寻求转机,等等。

三、教练技术的应用对象和使用规范

教练技术的应用对象,是心理健康人群。在实际当中,总会遇到一些意外状况,潜在的精神病患者或者心理亚健康人群,很容易受到伤害。而很多不规范的培训机构,为了牟利,滥用教练技术,导致很多负面新闻,甚至出人命、打官司。对于需要进行精神治疗、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人群,是不适合应用教练技术的。教练技术的目的是帮助学员发挥潜力,这需要以强大的意志力和耐受力为基础,一些训练内容,具有很大强度,导致人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大幅增加,会引发心理疾病或者使潜在的心理疾病恶化爆发,导致严重后果。有学者指出,教练技术中的某些训练内容,类似激进的“休克疗法”,因为副作用大且不可控,已经被摒弃。我个人的体会是,一定要正确评估学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度,再采取适宜的方式,一味地激励和施压,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不是锻炼,仅仅是折磨。

高手练习手法教程(9千字原创讲完教练技术的干货)(3)

教练技术的应用规范,我总结了五点,分别是:对人不对事;在没有建立教练关系时,不能使用教练技术;以学员为中心,不要走形式走流程;不要在导师和学员之外的关系中使用教练技术;永远刀刃向内。

首先,教练技术是对人不对事。我们如果把教练技术比喻为一把大刀,那么首先要让人有足够强健的体魄来使用这把大刀,否则就是花拳绣腿,装装样子,沦为话术和套路。初学者基本上处于自我理想化的状态中,觉得自己一切都好,只是某些方面需要一点小技术来改善一些小瑕疵,而实际上,处于这种幻觉当中的人,是根本使用不了教练技术的。教练技术的教学当中,有大量体验式的游戏、活动环节,目的就是让人看到自己的固有思维和行为模式,发现其中的不足。就像学武术需要打基本功一样,教练技术的基本功,是让人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愿意改变。没有正确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最多能学到一点皮毛,会说几句口头禅,而对现实没有任何影响。其次,在没有建立教练关系时,不能使用教练技术。教练技术如同X光,可以让人暴露内心,在没有安全的环境设置和牢固的信任关系时,使用教练技术,会被误解为侵犯隐私和挑刺揭短,除了引发冲突之外,没有任何积极效果。遗憾的是,现实中,无论是导师还是学员,都会犯这个错误,导师为了拉学员,采取激进方式,会对一些自我价值过低的人形成操控,但会遭到自我价值高的人的反抗;一些学员学了点皮毛,很兴奋,总想拿别人试刀,结果就是深刻而彻底地破坏原有的人际关系。第三是以学员为中心,不要走形式走流程。教练技术是体验式教学,体验中,学员的问题和不足会暴露出来,这是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时刻,需要深入探讨。但是现实中,尤其是团体培训中,很多导师焦点放在走流程,而忽略了流程的初衷。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问题也并非几句话、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为了一个学员的问题,耗费几个小时还搞不清楚,会导致团队涣散怨气沸腾。对这个矛盾的理解和平衡点的把握,就是一个导师的功力的体现。发现问题就要有回应,但是又能有度有节,这就是水平。第四,是区分关系实质,不要在导师和学员之外的关系和情境中使用教练技术。有的职业教练,有面具化的倾向,不分条件和场合地使用教练技术,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当中也这样干,结果就是关系遭到极大破坏。教练和学员,是我们在特定场合下的特定身份和角色,离开这个特定场合,就要更换身份和角色。有的教练无法摆脱这个角色固着,会带来很大麻烦。例如有的学员是公司老总或者单位领导,在公开场合,在没有环境设置的限制下,滥用教练技术,会对当事人的威信、形象等带来损害。坦率地讲,不少业务精强的导师,很容易犯这个错误。随时端着导师的架子,在家庭和社会当中,会把家人、亲人、朋友也当做学员,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第五,永远刀刃向内。现实中,很多尝到甜头的学员,有极高热情去教练别人,结果往往是迎头遭到一盆凉水。为了招生拉人头,很多公司会有意引发学员的自我膨胀和躁狂情绪,变得过度热情,咄咄逼人,把学员改造成拉人头的托,于是上述悲剧不断发生。其实学得好的人,会知道教练技术的终极境界就是自我教练,刀刃向内,不断进行自我剖析。任何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是自我剖析排除干扰的时候,抱怨环境、指责他人、试图控制他人,都是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能够改变他人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所以很多人会想教练别人,有的甚至改行当教练。但是从结果看,并不成功。一个人沉迷于这种美好感觉时,其实已经违背了教练技术的基本出发点:焦点在外和以当事人为中心。这种时候,学员成为了满足教练的自我陶醉的工具和媒介,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刀刃向内、自我教练是永远的法则。实在想教练别人,最好去当助教,不要在课堂以外乱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