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了(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谓人生的真实写照。名利如此迷人,以至于天下之人皆为名奔波,为利忙碌;然而真能得到美名、实利者,毕竟不多,即使得到了,亦或不一定长久,更无法永远拥有,因为依佛法来说,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都不是永恒的,而且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面对名利,要用正确方法努力去获得,不能不折手段损人利己获“利”、欺世盗名得“名”。 名利本为身外物,却让从古到今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执著追逐,正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能看破名利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清代皇帝秘史》载,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江苏镇江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流,船来船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便向旁边一老和尚道: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每天来来往往有多少船? 老和尚回答说:在我看来只有两艘。乾隆皇帝觉得很奇怪:一天到晚这么多的船只往来,为什么只得两艘?“一艘为
承载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
编者:从今天开始与大家共同分享中华历史成语典故。
(一)不为五斗米折腰
此成语典故出自陶渊明,五斗米,指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是指弯腰行礼、屈身于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陶渊明、阮籍、李白三人号称“酒中三仙”。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但到他这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尽管如此,从小陶渊明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不爱慕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故事说的是公元 405年,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郡督邮来检查公务。郡督邮从汉代始为各郡重要官吏,每郡设几个部,每部设一个督邮,代表太守或者郡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案件刑狱等,职务管理范围很宽泛。郡守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级别,都邮相当于现在省级特派员。这个郡督邮叫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不给就栽赃陷害。看到督邮这个官职让我想到《三国演义》第二章张翼德怒鞭督邮一段:说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剿灭黄巾起义立了大功,但只封了县尉的小官,却被郡里派来的督邮侮辱,张飞一气之下,狠狠地抽了督邮一顿,然后兄弟三人拿出印绶,挂在督邮脖子上,另谋出路了。
听到督邮要到的消息县吏马上跟陶渊明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于是,陶渊明在出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后,就离开衙门,收拾行装,返回家乡,从此过起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清闲生活。
名利本为身外物,却让从古到今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执著追逐,正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能看破名利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清代皇帝秘史》载,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江苏镇江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流,船来船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便向旁边一老和尚道: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每天来来往往有多少船? 老和尚回答说:在我看来只有两艘。乾隆皇帝觉得很奇怪:一天到晚这么多的船只往来,为什么只得两艘?“一艘为名,一艘为利。”老和尚缓缓地说。此可谓一语道尽世间真相。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谓人生的真实写照。名利如此迷人,以至于天下之人皆为名奔波,为利忙碌;然而真能得到美名、实利者,毕竟不多,即使得到了,亦或不一定长久,更无法永远拥有,因为依佛法来说,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都不是永恒的,而且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面对名利,要用正确方法努力去获得,不能不折手段损人利己获“利”、欺世盗名得“名”。
陶渊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名利而活,被名利驱使,应淡泊名利,但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欲望和诱惑。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枉自菲薄,宠辱不惊,悉由自然。这样就会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实自己,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