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陵陪葬墓出土画像(唐昭陵陪葬墓出土的胡人卷发俑)
唐陵陪葬墓出土画像(唐昭陵陪葬墓出土的胡人卷发俑)“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唐人沿用此义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胡人巻发俑”的肤色看起来与黑人肤色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发型和服饰与唐代高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载的昆仑人“赤脚敢曼”的形象非常符合。这些都是南海黑人极为明显的特点。 胡人卷发俑是唐代出土文物中为数极少的具有明显民族特色、异域风情的胡人俑,昭陵仅此一件,历史价值极高。它作为一件罕见的、真实存在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唐代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以及胡人在唐的居住、谋生、经商等一系列活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初唐出现“昆仑人”形象的有力佐证。 这件“胡人卷发俑”的制作工艺使用了初唐兴起并盛行的“彩绘釉陶新工艺”。这种工艺制作的陶俑质地细腻、造型准确、彩绘高雅、华贵而稳重。其制作精美、一丝不苟的彩绘陶制作技法,体现了初唐制陶工艺的创新发展和技术上的更新。昭陵陪葬墓张士贵墓出土的一对“彩绘釉陶贴金文
胡人卷发俑
胡人卷发俑1971年出土于陕西省礼泉县马寨村郑仁泰墓。俑高30厘米,为“昆仑人”形象,满头螺纹黑卷发,脖颈戴项圈,项圈宽扁,上身赤裸,一条红色帛带斜跨左肩,帛带两端与裤腰相连;下穿红色短裤,短裤裤口稍窄、裤腿略宽,款式近似灯笼形,大腿以下裸露,赤裸双脚。俑右臂上举,左臂下垂,身体稍稍向右侧仰倾,面容圆润丰满,浓眉大眼,眼球大而黑,全神贯注注视前方,人物造型好似处在表演状态。
这件“胡人卷发俑”的制作工艺使用了初唐兴起并盛行的“彩绘釉陶新工艺”。这种工艺制作的陶俑质地细腻、造型准确、彩绘高雅、华贵而稳重。其制作精美、一丝不苟的彩绘陶制作技法,体现了初唐制陶工艺的创新发展和技术上的更新。昭陵陪葬墓张士贵墓出土的一对“彩绘釉陶贴金文武官俑”也使用了这种制陶新工艺。
胡人卷发俑是唐代出土文物中为数极少的具有明显民族特色、异域风情的胡人俑,昭陵仅此一件,历史价值极高。它作为一件罕见的、真实存在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唐代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以及胡人在唐的居住、谋生、经商等一系列活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初唐出现“昆仑人”形象的有力佐证。
“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唐人沿用此义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胡人巻发俑”的肤色看起来与黑人肤色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发型和服饰与唐代高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载的昆仑人“赤脚敢曼”的形象非常符合。这些都是南海黑人极为明显的特点。
早前,有学者认为唐代黑人来自非洲,后葛承雍先生仔细分析了非洲黑人和南海黑人的区别,发现尽管他们都是体黑卷发,但两者在外形上有所差异。经研究认为被称为“昆仑人”的南海黑人不是非洲的尼格罗人种,而应该是尼格利陀人,又叫矮黑人,直至现在,这些类似非洲黑人的部落和种族仍散居在马来半岛以南的诸海岛。由于“昆仑人”在唐时多被当做奴仆使用,故有“昆仑奴”之称。
唐时,长安城经常能见到胡人的身影,他们来自波斯、大食、西域、回鹘、南越等异域,也有来自边疆的少数民族,唐代通称此类人为胡人。他们人数众多,身份各异,有破落流亡的王侯、各国质子、来访的使节,也有逐利而来的商人、传法的僧侣、谋生的乐工艺伎、昆仑奴等,他们在中原大地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异族的风采,绘成了大唐帝国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胡人在中原长期居住,随之而来的是胡人与汉人的通婚,有许多胡人都喜欢娶汉族女子为妻,大量胡人开始有了汉人血统,逐渐融入到华夏文明的洪流中去了。
据学者研究,这些胡人来到中原,也将佛教、祆教、景教以及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传入内地。如著名的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看到大量壁画、石刻和泥刻人物,其动作、形态和服装,同时具有西方人和汉人的特征,又同时具有东、西方的文化特点,其生动的文化融合形象,让人回味无穷。
唐太宗庙碑(局部)
据记载,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的生母都是鲜卑人。“昭陵碑林”第二展厅中,陈列着一通“唐太宗庙碑”,碑中间部分刻有唐太宗李世民半身像,其面部为络腮大胡须,极似少数民族形象,也证明了史书记载的真实性。这种带有骑牧民族豪迈之气的血统性格,深深地影响了唐朝的国情、国策及民间的社会习俗,难怪鲁迅先生有“唐人大有胡气”之说。
唐代“胡风”浓厚,社会上曾一度出现“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胡化”浪潮,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都受到胡风的浸染,包括服饰、饮食、乐舞、绘画、宗教等诸多方面。在整个社会逐渐沾染“胡化”的同时,唐人也曾认识到这种“胡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对中原主导文化的冲击,唐人甚至把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呈现出的具有“胡化”特点的现象称之为“妖异”。外来文化给唐代社会带来冲击和影响的同时,胡人通过儒家文化的熏陶,也逐渐融入的汉民族社会,他们的言行举动基本符合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规范,使得他们在大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认可。
李思摩墓出土将军俑
阿史那忠碑首
现存的唐代文物中,胡人形象比比皆是。通过文物遗存,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胡风”气息的浓厚。不仅如此,唐代还有部分少数民族人物在朝廷担任要职,如李思摩、阿史那忠、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充分体现出大唐胡汉一家的民族大融合政策,展示了大唐帝国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融合。
来源:昭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