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义务守墓多年(战场上的一个承诺)
老兵义务守墓多年(战场上的一个承诺)欧兴田——欧兴田清明将至,让我们再次熟悉他们的名字,感谢你们,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说好谁活着,谁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我答应过战友们,我就要做到。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吴明星 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战争年代结下生死之交的老兵们,更是把战友情看的格外重要,因此这些年新闻媒体陆续报道了很多老兵为牺牲战友守墓的故事,感人至深。
其实,这些老兵不仅仅是在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对战友的承诺,而是他们早已把对战友的情谊融入了自己的血液。
清明将至,让我们再次熟悉他们的名字,感谢你们,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
“
说好谁活着,谁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我答应过战友们,我就要做到。
——欧兴田
欧兴田
70年前的战友,同仇敌忾的热血青年,他们没能撤出阵地。而他的承诺,从战火中突围,在蓝天下矗立成碑,呼唤同志们归队。
欧兴田
一座丰碑, 20余亩墓园, 2400多位抗战英魂。他们是欧兴田的生死战友。
60多年前,浴血奋战,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
后来,班长牺牲了,副班长牺牲了,欧兴田的腰脊椎、两根胸肋也被子弹打断,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
为了对战友的一句承诺,蚌埠固镇县老兵欧兴田以一己之力为牺牲的战友们建立陵园,并坚持守墓三十多年。
资料图:欧兴田
2016年,欧兴田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
生前他特别交待子孙:不收礼金,不开追悼会,不立碑,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
没有班长就没有我的今天,而班长临终就这一点点遗愿,我都未能满足,我怎么向班长交代呀!
——陈俊贵
陈俊贵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重温“感动中国”给这位守墓老兵的颁奖词,“士兵最真的情义”至今读来仍会让人怦然心动!
陈俊贵
1980年4月6日,原基建工程兵第113大队二营五连班长郑林书奉命率新兵陈俊贵等外出执行任务,在天山深处独库公路段突遇暴雪。
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并对他说:“你最小,坚持住,如果有机会,就请你到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后来,班长和战友牺牲了,陈俊贵活了下来。
陈俊贵
危难关头的一个承诺,他选择用一生来兑现。
接受四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带着感恩之心,他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从家乡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这一守,就是三十多年……
“
我又来看你们了,只要我还活着,每年清明都会来看大伙的。
——陈家荣
资料图:陈家荣
“我又来看你们了,只要我还活着,每年清明都会来看大伙的。”2017年3月31日,时年98岁的陈家荣再次赶到吴圩烈士陵园内,亲手擦拭墓碑,喃喃自语道。
资料图:陈家荣
老人曾参加当年的宿北大战,从1976年开始为战友守墓,直到2014年陵园改造,老人这才搬回家居住,他守护墓园38年。
是什么信念能够让他一直坚持?
老人笑着说:“当年一起参加人和圩战斗牺牲的战友,经常浮现在俺面前。俺能够活下来,并且生活很好,难道不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资料图:陈家荣
陵园改造结束后,陈家荣执意继续守护墓园。
考虑到老人年纪太大,最终儿子陈子明承担起了继续守护陵园的重任。既要打扫卫生,还要清理杂草、修剪花木。
“老父亲搬回家仍念念不忘陵园,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前看望战友。现在我继续守护陵园,完成老父亲的心愿。”
“
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愿为红军烈士守墓,在清贫中坚守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
——刘福昌
资料图:刘福昌
头裹白头巾,脚穿解放鞋,手拿竹扫帚,45个春秋如一日,每天穿梭于72级台阶间,打扫枯枝散叶两次……
这就是坚守在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近半个世纪的扫墓人刘福昌。
刘福昌
他曾英勇抗日,参加过渡江战役、淮海战役。
1968年,政府为当地的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烈士陵园修筑围墙,刘福昌负责监工,看到陵园没人看护,里面长满荒草,他决定留下来守护陵园,这一留就是45年。
刘福昌老人说:“我家五辈都是贫农,受地主压迫,我亲眼看见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家乡的那场血战,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愿为红军烈士守墓,在清贫中坚守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
刘福昌
如今,烈士陵园里树木葱郁、阶梯整洁。刘福昌栽种的两千余棵雪松、杉柏、梧桐早已枝繁叶茂,十多个品种的花草栽满三十多个花台。
两年前,刘福昌在陵园对面的山上买下一块墓地,他说,他将一直守望着这片红军烈士陵园。
“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牺牲的英雄……
——徐振明
资料图:徐振明与儿子
1942年,年仅16岁的徐振明参加了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后来,徐振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1958年10月,他从营职干部岗位转业。当时有三个工作岗位让徐振明选,一个是招待所所长,一个是福利院院长,还有一个就是杨靖宇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徐振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守陵。
徐振明说:“1942年我参加八路军时,部队正在大力宣讲杨靖宇率领抗日联军打鬼子的事迹,杨靖宇将军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万八路军将士在抗日战场上与鬼子拼杀,杨靖宇将军是我的前辈,能为抗日英雄守陵我感到光荣。”
资料图:徐振明的儿子
1980年,徐振明离休后,在他的劝说下,他的儿子徐永军参加工作也来到靖宇陵园,继续为杨靖宇将军守陵,可徐振明实在不愿意离开,就在陵园当了一名门卫,秋天扫落叶,冬天扫积雪。
两代人,60年,21000多个日夜……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牺牲的英雄……”
90岁高龄的老英雄徐振明的话掷地有声,令人感奋、令人凝思!
英雄不可忘却
吴明星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牺牲的英雄……”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们矢志不渝,守护着英雄的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家园。
战场上的一句诺言,幸存的他们用一生来践行。
他们是战场上放心把后背交给彼此的好战友,更是一辈子生死相依的好兄弟。见惯了战场上的血腥杀戮,他们对彼此承诺的人性光辉显得更加灿烂夺目。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呼唤英雄。老兵守墓这件事,不仅仅是对战友的一诺千金,更是对战争年代为了国家美好未来奉献生命的英雄们的深沉敬意。
2014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
就在这天,长江之畔的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里,我和战友们挂上了崭新的军衔,光荣地成为了这支英雄部队的一份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英雄血脉,我们从这一刻出发。
让后来者坚定,让前行者有力。缅怀英烈,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这我们应该也是必须做的。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吴明星 等
编辑:吴明星 李响
编审:曲延涛
来源:中国军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 等
投稿邮箱:zgjw_81@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