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驿简介(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
陈桥驿简介(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这场兵变,是大手笔才能书写的一部历史,令后来人赞叹不已。历史选择了赵匡胤来重整河山,拯救中原人民于水火;历史选择了陈桥驿为龙兴之地,成为改朝换代的节点…… 传说,当年华山名隐陈抟得知赵匡胤兵变成功即了皇帝位,高兴得从正在骑的骡子上掉了下来,大笑着说:“天下从此安定了!”黄袍加身以后,赵匡胤没有被皇位到手而喜昏头脑,他知道,历史上每一场兵变,都会伴随着一场社会混乱----在一片混乱中开始,在一片混乱中结束。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赵匡胤决心稳住民心,稳住京师,稳住已经坐上的皇位。于是,他严令跟随他出兵的人马及京城禁军,不能抢掠财物,骚扰百姓,违抗命令的一律严惩不贷。这一明智的举措,迅速安抚了惶惶的人心,也使京城避免了一场灾难。赵匡胤就成长于这样一个时代,也正是这样的时代造就了赵匡胤。战争频仍中,赵匡胤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出生人死,浴血鏖战,屡建战功,被提升为殿前都检点,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统帅精锐
开封沿大(庆)广(州)高速过黄河大桥,就进入封丘地界。滔滔东去的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儿,像温柔的母亲挽起的臂膀,拥抱着这块古老、苍茫、肥腴的冲积平原。漫漫岁月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遗迹。如今,这里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千年古县,风光优美生态宜居的长寿之乡,特色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和谐福地。
封丘县东南一隅的陈桥镇,历史上是一个供过往官员歇脚的驿站----陈桥驿。距今1059年前的公元960年大年初三,这里发生了一场兵变,后周殿前都检点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被“黄袍加身”,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扭转了中华民族的乾坤,开创了宋王朝煌煌基业,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在社会变迁的滚滚长河中,改朝换代的旗帜曾使不谙中国历史的人眼花缭乱。唐宋之际有两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一个是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另一个就是这场“陈桥兵变”。前者使社会由治到乱,破坏了中华民族统一,遏止了历史前进步伐并使之倒退;后者则使社会由乱到治,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宋王朝,推动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耐人寻味的是,这么大的事却有条不紊地发生在黄河滩涂上一个小小的驿站。而且,说是兵变,居然会兵不血刃!这似乎是天意,又似乎是民心。
在我国历史上,“陈桥兵变” 后成为有宋一朝开国皇帝的赵匡胤,是和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等齐名的有作为的皇帝。在他成为皇帝之前,中国大地上群雄混战、藩镇割据,兵荒马乱。从“安史之乱”开始,中原文明已经在持续的动荡中煎熬了200多年。从唐末到五代短短50多年中,中原经历了5朝8姓14君,在南方和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之一。战争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中原地区人口锐减,经济遭到毁灭性破坏,富庶的田野成为血流成河的战场,繁华的都市沦为狐兔出没的废墟。
赵匡胤就成长于这样一个时代,也正是这样的时代造就了赵匡胤。战争频仍中,赵匡胤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出生人死,浴血鏖战,屡建战功,被提升为殿前都检点,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统帅精锐禁军,担负着驻守京师的重任。公元959年,柴荣去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承皇位,史称恭帝,由他的母亲符太后执掌朝政。
翌年,也就是恭帝显德二年正月初一日, 正当满朝文武把盏欢庆新春佳节的时候,突然从河北镇州、定州传来了辽朝和北汉联兵南下,大肆入侵的情报。朝廷顿时大哗,符太后和当朝宰相范质等人慌乱中不辨真假,仓促派遣赵匡胤率领禁军精锐迎敌。甲辰日,也就是正月初三的晚上,6万大军行至陈桥驿扎营,旷野上搭起了千百座营盘,数不清的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中军帐就设在东岳庙内。深夜,军中部将在赵匡胤的胞弟赵匡义(后为避讳改名赵光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的策动下,一个个手执兵器列队站在东岳庙大殿前,声言要赵匡胤当皇帝。赵匡胤装作酒醉未醒,等到天亮,众将士拥进军帐,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跪倒在地,山呼万岁。然后,众将领簇拥着身披黄袍的赵匡胤回朝,在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的策应下,于正月五日举行了“禅代”大典,赵匡胤做起了皇帝。因所领归德军在宋州,遂改国号为“宋”。
在陈桥驿那声震中原的“万岁"声浪渐渐平息之后,回过头来审视那场看似突然的兵变,才发觉它实则是一场有预谋的政变。这位看似“被迫”披上黄袍、坐上龙椅的赵匡胤,其实早已煞费了一番苦心。还在他确立了自己在禁军中的统帅地位时,就开始培育自己的势力,同其他禁军将领结拜为“十兄弟”,着手兵变前的组织准备工作。虽然当时朝中也有人察觉到些蛛丝马迹, 但在那个先帝新崩、少帝年幼不能视政的特殊时候,客观上为兵变提供了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天降大任于斯人!赵匡胤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这个机遇。但同时他也意识到,如果在京城发动政变,一是难遮众人耳目,即使成功了也难免落个阴谋篡位的名声;二是一旦失败,便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于是,他精心策划,把兵变地点选在了陈桥驿,借率军迎敌之机,拉开了兵变这部历史活剧的序幕,并且轻而易举地如愿以偿。
黄袍加身以后,赵匡胤没有被皇位到手而喜昏头脑,他知道,历史上每一场兵变,都会伴随着一场社会混乱----在一片混乱中开始,在一片混乱中结束。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赵匡胤决心稳住民心,稳住京师,稳住已经坐上的皇位。于是,他严令跟随他出兵的人马及京城禁军,不能抢掠财物,骚扰百姓,违抗命令的一律严惩不贷。这一明智的举措,迅速安抚了惶惶的人心,也使京城避免了一场灾难。
这场兵变,是大手笔才能书写的一部历史,令后来人赞叹不已。历史选择了赵匡胤来重整河山,拯救中原人民于水火;历史选择了陈桥驿为龙兴之地,成为改朝换代的节点…… 传说,当年华山名隐陈抟得知赵匡胤兵变成功即了皇帝位,高兴得从正在骑的骡子上掉了下来,大笑着说:“天下从此安定了!”
赵匡胤登基以后,以中原为根据地,四面征战,收拾残唐割据混战的局面。率部迅速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的反抗,先后攻灭了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基本上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建立了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创出了一个大一统的天下。
历史,在陈桥这个坐标点上,向前迈出了戏剧性的一步。这一步,迈出了一个辉煌的中原,一个繁荣的王朝,一个重新傲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大国!
现在,陈桥还遗存着许多文物,无语地向世人诉说着那场兵变的故事。当年作中军帐的东岳庙犹在。这座创建于五代时期的庙宇规模不大,但由于曾经做过赵匡胤军帐的那段历史,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庙内赵匡胤的巨大雕像身披黄袍,一副九五之尊的威严。庙门楣上是其后代宋徽宗御笔题写的“显烈”二字,门框上镶嵌着一副对联:“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室唐宗谁堪伯仲,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有对赵匡胤的评定,也有对沧桑历史的感喟。院内,有系过赵匡胤战马的系马槐。那是一棵国槐,树冠已被岁月的风无情地掠去,只剩下一桩倔犟的树干在那里屹立,一匹石马在一旁默默地陪伴, 增加了那段故事的苍桑感。古树的一侧,茁壮地生长出一株胳膊粗细的小槐树,是系马槐生命的延续,也是那场兵变历史的延续。院内有一古井,传说是当年兵变时众将士的饮水井。它寂寞无语,遗存千年,犹如中原古老大地上聪敏的耳朵,在这里昤听着历史在中原走动的跫跫足音;又如中原古老大地上明亮的眼睛,在这里注视着历史在中原逐鹿的猎猎战旌。散落在院内的座座碑碣,积淀着那场兵变的历史,凝固着那场兵变的历史,阐述着那场兵变的历史.....
弘扬华夏文化,讲好河南故事,助力中原出彩!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促进双方互动合作!日本《关西华文时报》2019年5月15日发表《行走河南》专栏文章,整版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开创大宋王朝的历史故事,宣传推介封丘县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
(孟庆国 范文章 魏思胜)
欢迎转载,请务必在文章开头醒目处注明来源:封丘电视台
监制丨周玉廷审核丨贾自旺 编辑丨朱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