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录像厅遇见了她(混在录像厅的日子)
在录像厅遇见了她(混在录像厅的日子)于是,打架斗殴多了,调戏妇女,小偷小摸时常发生,社会风气乱了,记得那时候有一个词叫“精神污染”!所谓“精神污染”就是说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羡慕和向往,甚至模仿,影响了社会风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录像厅的可谓“功不可没”!闭塞久了,一旦打开一个缺口,就如同溃堤,一发不可收拾!电影院由此达到了巅峰,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的盛况,随着录像厅的出现,电影院渐渐地凋落了,最后沦为舞厅,台球室,当然,这是后话,总之,整个八十年代道九十年代初期,是电影院的黄金时刻!第一次看录像是小伙伴带去的,他显然是熟门熟路了,记得是两角钱一张的门票,随到随看,交了钱,还没有走进录像厅里,就听见一阵夸张的“噼里啪啦”的打斗声传来,进了昏暗的录像厅里,只见一排大彩电都在放着同一部片子,简陋的长排木椅子上座无虚席,电视机的发出的光映衬着一张张饥渴的面孔和发亮的眼睛,录像厅里烟雾缭绕,咳嗽声、笑声、肆无忌惮的
1984年,小城除了老旧的电影院外,多了一个新鲜的事物—录像厅!
八十年代的小城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脑,电视只有几个频道,大多还是黑白的,信号还不好,于是,建于六十年代已经很破旧的电影院成为了小镇青年消遣时间的不二选择。
记得那时的电影都是和政治有关,紧扣主旋律,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一样,看得多了,也索然无味,即便是这样,电影院里依然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学校包场,工厂包场,机关单位包场,新片加影,电影院永远是最热闹的地方。
还记得《少林寺》上映的盛况,不说别人,我就一连看了五场,看完走出了电影院,满脑子都在打架,有一个同学更加疯狂,就此离家要去少林寺出家当和尚,半道被家长追回来,但从此人傻傻的,几年后才缓过气来……
电影院由此达到了巅峰,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的盛况,随着录像厅的出现,电影院渐渐地凋落了,最后沦为舞厅,台球室,当然,这是后话,总之,整个八十年代道九十年代初期,是电影院的黄金时刻!
第一次看录像是小伙伴带去的,他显然是熟门熟路了,记得是两角钱一张的门票,随到随看,交了钱,还没有走进录像厅里,就听见一阵夸张的“噼里啪啦”的打斗声传来,进了昏暗的录像厅里,只见一排大彩电都在放着同一部片子,简陋的长排木椅子上座无虚席,电视机的发出的光映衬着一张张饥渴的面孔和发亮的眼睛,录像厅里烟雾缭绕,咳嗽声、笑声、肆无忌惮的放屁声此起彼伏,不时有后来人挡住了电视机,引来了一阵骂声,来人只好忍气吞声,不敢犯众怒,默默地走开,还有争座位的,占地方的,这就为打架斗殴埋下了伏笔,一般来说,散场后总有一些骚乱,吵架打架是常事,现学现卖,使出了在录像厅里学来的招式,你来我往,旁人也不拉架,就当是看一场免费的录像,总之,录像厅自从一出现,就是一个被大人们认为是藏污纳垢的所在,小孩子只有偷偷摸摸去看,一旦被家长发现了,后果很严重!
那个时候录像厅里放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港台片,武打的居多,后来有了一些欧美的西部片和枪战片,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精神粮食匮乏,录像厅为饥渴的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我们的世界的窗口,原来外面的人是这么生活的,这么精彩!原来我们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高楼大厦,红男绿女,美酒咖啡,这才是生活!???
闭塞久了,一旦打开一个缺口,就如同溃堤,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打架斗殴多了,调戏妇女,小偷小摸时常发生,社会风气乱了,记得那时候有一个词叫“精神污染”!所谓“精神污染”就是说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羡慕和向往,甚至模仿,影响了社会风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录像厅的可谓“功不可没”!
几番整治,又几番沉浮,录像厅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地生长,据不完全统计,小城里最多的时候不下二十家录像厅,大多生意兴隆,有一些录像厅还偷偷在深夜时分播放一些有颜色的片子,小伙伴们众口相传,某某录像厅在放“花带”,刺激!我那时还小,听得懵懵懂懂的,也没有去看过,不过,一有时间,我就泡在了录像厅里,在这里,我认识了一大批港片早期的明星,比如李小龙、狄龙、梁小龙,还有一个什么“龙”记不得了,他们都是我年少时的偶像!
周润发的赌片,周星驰的喜剧片,成龙的动作片……他们和当时流行的港台歌曲一样,风靡一时!
录像厅里偶尔也放一些欧美片,我记得看过一部《红与黑》,这颠覆了我对录像厅的看法,原来,录像也并不是都是一些娱乐至上的东西,也有精品,于是,以后去看录像的时候被发现了,就对父母说看的是文艺片什么之类的,父母工作太忙,也不可能把我看死,就这样,一有时间,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甚至不惜逃课,泡在录像厅里,乐不思蜀。
最终,考试成绩出来了,简直就是一落千丈,这是录像厅的罪过,打了骂了,父亲利用出差的机会买了一台录像机,要我保证从此不去录像厅,我高兴坏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是,录像机有了,片源成了问题,家里只有几盘录像带,翻来覆去的看也没有多大意思,那时候小城家里拥有录像机的屈指可数,连交换录像带都没地方换,于是,我又偷偷去了录像厅。
不过,好景不长,录像厅风行了一时,终于在VCD的出现渐渐地凋零了,直至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录像厅里混了几年,除了有一种别样的全新体验外,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学习下降了,学会了抽烟喝酒,逃学逃课,不过,那段日子还是有一些美好的回忆,在那个什么都缺的年代里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看见了外面的世界,我们就像是一群井底之蛙,如饥似渴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尽管泥沙俱下,沉渣泛起!
这是我们70后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