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识字方法教程初学(复制神童六放大招了)
儿童识字方法教程初学(复制神童六放大招了)最适合孩子的识字卡是一面有图,另一面有字。如果孩子认不出,就可以看反面的图画。图在字背面的卡片,适合孩子联想记忆,是最适合孩子识字的卡片。对于图在字旁边的卡片,孩子一般只关注图,而不关注字。有热衷的家长也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与字义相配的图片,将其贴在字的反面,自制识字卡,或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给出不同字卡。例如幼儿的名字、孩子喜欢的东西、容易画的东西(筷子、气球等),孩子也可以画,画完以后,贴在字的背面。画画识字,一举两得。怎样使用看图识字卡叮当是一个聪明可爱的3岁男孩,很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妈妈每天讲,时间一长就觉得很累,可叮当喜欢听故事,硬要妈妈讲。妈妈想,如果他认字,自己就可以不用讲了。于是,妈妈就开始教叮当认字。把认字卡片买回来,教孩子认了两次以后,叮当就不想再认了。妈妈一拿出卡片,叮当就跑。妈妈感到无奈,只好放弃。孩子不想认字,是家长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呢?看一下孩子的认字过程就知道了
启蒙识字本识字法;看图识字法;玩牌识字法;读儿歌识字法;幼儿识字不再是困扰!金牌老师说干货大放送!本期嘉宾:知名家教作家,大成家教编委会主编,儿童最优发展理论创立者--李玉杰老师。
李玉杰老师长期关注儿童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在CN刊物发表各类教育论文、随笔、新闻作品共计100多万字。
幼儿不仅能识字,而且能更快,更好的识字。关键是要让幼儿以幼儿的方式识字。我在教女儿识字的过程中发现了幼儿识字的秘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和适合幼儿认知特点和识字教材。这套方法以后在幼儿园里不断地被完善,适合所有智力发育正常的幼儿。这些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孩子识字既不需要当场记住,也不需反复认读,只要读过有个印象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在认字的时候就没有心理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字产生了敏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字,最终达到能够自主阅读的效果。
这些方法与教材相互关联,一环套一环。前面的方法和教材是后面方法和教材的基础,而后面的方法和教材是前面学习内容的运用和拓展。判断一种识字教材是否适合幼儿,只要看它的内容是否能被幼儿理解就可以了。只有学习那些幼儿能够理解的教材,幼儿才容易记忆、容易运用,而只有在理解和运用中学习,孩子才会越学能力越强,才会越学越轻松。判断一种识字方法是否适合幼儿,只要看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就可以了。如果方法不合适,就会越学越难学;倘若方法适合,幼儿就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容易。启蒙识字本识字法对3岁左右的孩子我还自编了一套启蒙识字本,经过5年的实践,使用效果很好。
孩子的难易对幼儿来讲与成人的想象大不相同。对于幼儿来讲,汉字的难易不在于笔画的多少,主要在于它是否抽象,在于它表达的意思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反映孩子生活的名词,即使笔画多,孩子也容易记。比如捉迷藏的“藏”,孩子都很容易认。有些字,笔画少,对成人来讲容易,对幼儿来讲就难了。例如“也”,单独一个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孩子很难记住。这样的字就先不要教,在以后的阅读中,孩子遇到以后家长只要帮孩子读一下就可以了。孩子会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启蒙识字本上的字分上、下两册。上册讲的是单个的字。每张写一个字,且每一张的背面不写字,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每页只写一个字,共一百多个字,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容易被幼儿记住的字。这些字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关,是孩子一听就明白的。或一组词就明白的,例如“大”“小”“水”“饭”。又如“飞”,只需组成词组“飞机”,而不需要图解和口头解释。每页一个字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单个字的敏感,让孩子了解一个汉字和读音。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认词组,孩子就会把读音和字搞混。例如“冰箱”这个词组,当孩子再看到“冰”这个字时,孩子就会把“冰”读成“冰箱”,看到“箱”也会把其读成“冰箱”,把一个字读成两个音。如果认字本上写的是单个字“冰”,告诉孩子是“冰箱”的“冰”,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下册讲的是词组。每张写一个词组,同样背面不写字,以便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词组上。在认词组之前,孩子一定要先认完上册中的100多个单字。
恩恩是一个3岁的男孩,性格特别内向,刚来到幼儿园时,常常自己坐在一边,不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一个星期后我看他比较放松了,就用识字本教他认字。第一天让他认了3个字,认出就表扬,认不出就提示,认两遍就结束。没想到第二天他主动到书架上拿识字本让我教他认。认完字后,我就表扬他,他满脸笑眯眯的。识字本名片般大小,适合孩子自己翻阅,便于孩子自主学习。当孩子学完一本后,常常会自己拿着认字本一页一页地认真读起来。学习一个字只需教1-2遍。对于没有识字基础的孩子,时间不能长,数量不能多。既不要求当场认出,也不要让孩子反复认一个字,只需要孩子看一眼并跟读就可以了。若反复让孩子认,孩子就会失去兴趣,注意力容易转移。不要关注孩子是否记住,只要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留下字的印象就可以了。过一段时间,孩子自然就会记住认过的字。刚开始认字时,每天只要认3-5个,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完成。在外人看来,这似乎不是在学习。幼儿的学习不同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它是碎片化的、生活化的、动态化的。看图识字法看图识字法有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家长出示卡片,引导幼儿看图识字。这种方法适合年龄虽然较大但没有自主学习习惯的幼儿。另一种是让幼儿自己看图识字。这种方法适合有一定自主学习习惯和识图基础的幼儿。看图识字适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孩子在字与图的对照中,加深了对字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幼儿的联想能力。
每次拿5-50张卡片即可。卡片的数量要循序渐进。开始5-10张为好,而随着孩子注意力的延长,可逐步增加。卡片的要求是:一面是图,另一面是字。先拿出一张一面是字的卡片,让孩子看字,再翻转到图片,然后再转回到文字。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把图与字联系起来。让孩子把字读出来,或大人领着读一下,然后再换一张。换卡的速度既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太慢,孩子注意力就转移了;而太快,孩子看不清字和图。速度要适中,且把所有的卡片认完为一个循环。注意不要急于问孩子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只要孩子有印象就行。不要多次反复。反复得越多,孩子注意力就越差。一般情况下,每次1-2个循环就可以了。第二天把孩子不用看图就能认出的卡片换成新的卡片,认出多少张,就换多少张。
不要同时把许多卡片摆在孩子面前,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要一张一张地出示卡片,使孩子每次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张卡片上。孩子读不出卡片时,不要等待,直接替孩子读出来,让孩子跟读出来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读不出,你也不读,等着孩子自己读,孩子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孩子的注意力就转移了。开始让孩子读卡片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要认多少字。把注意力培养出来之后,认出字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了。想提示的是,目前出版的识字卡片的种类有很多。那么,如何选择呢?那种只有字而没有图的识字卡片,孩子学起来枯燥难记,不适合幼儿的形象认知特点。有的识字卡,字在图的下面,而背面没有字。这样的识字卡。只适合孩子认图,不适合孩子认字。好的认图识字卡片需要一点一点地收集。有的图有误导作用,如一图多义。有的字、图配得不确切,甚至有的词不达意,或图也缺乏童趣。此外,市面上每套识字卡片上的字都大同小异,重复的有很多。所以,家长要有选择地买识字卡片。对于买回来的卡片,要先检查一下。把有歧义的拣出来,不要让孩子认,以免对孩子产生误导或造成疑惑。
最适合孩子的识字卡是一面有图,另一面有字。如果孩子认不出,就可以看反面的图画。图在字背面的卡片,适合孩子联想记忆,是最适合孩子识字的卡片。对于图在字旁边的卡片,孩子一般只关注图,而不关注字。有热衷的家长也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与字义相配的图片,将其贴在字的反面,自制识字卡,或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给出不同字卡。例如幼儿的名字、孩子喜欢的东西、容易画的东西(筷子、气球等),孩子也可以画,画完以后,贴在字的背面。画画识字,一举两得。怎样使用看图识字卡叮当是一个聪明可爱的3岁男孩,很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妈妈每天讲,时间一长就觉得很累,可叮当喜欢听故事,硬要妈妈讲。妈妈想,如果他认字,自己就可以不用讲了。于是,妈妈就开始教叮当认字。把认字卡片买回来,教孩子认了两次以后,叮当就不想再认了。妈妈一拿出卡片,叮当就跑。妈妈感到无奈,只好放弃。孩子不想认字,是家长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呢?看一下孩子的认字过程就知道了。叮当认卡片时,看到不认识的字后,就自然地去看卡片反面的图,但妈妈不让叮当看图,认为认字就不能看图,看图就是作弊。事实上,孩子不认识字,就会去看图,而一看图就认识了这个字,不用大人教。孩子知道怎么使用看图识字卡,而家长却不懂怎样使用看图识字卡。因为孩子不识字会本能地去看图,而家长识字所以想不到看图。家长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引导孩子识字,所以也禁止孩子去看图。家长教孩子,却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家长买看图识字卡让孩子识字,却禁止孩子看图识字。孩子只能偷偷地看,而家长又指责孩子作弊。家长逼着孩子做出不诚实的行为,反而又去指责孩子。
小涛的妈妈上午教小涛认卡片,先让他认了一遍图,接着认反面的字。认了两下后,小涛自己发现了规律。他知道妈妈出示的这一面字他不认识,但他认识反面的图。于是,自己就把卡片一张张翻过来认。这应该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自主学习行为。此时,如果妈妈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就会让孩子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孩子就会学得更积极、更主动。妈妈无声无息、默不作声地出示卡片,让整个认字气氛沉闷无趣,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这种识字的感受,但孩子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小涛认了一半,就不认了。孩子看图识字既是一个好行为,也是一个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如果妈妈不关注,孩子也不会意识到这个行为的意义。只有家长关注了孩子好的行为,孩子才会有意识地重复这个行为。面对孩子的这个无意识的好行为,妈妈也没有意识这个行为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行为,所以妈妈对这个行为视而不见。妈妈教孩子认卡片,缺乏热情,而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所以孩子认字的时候也缺乏热情。如果妈妈在孩子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善于观察,抓住孩子的闪光行为加以鼓励,如“小涛真厉害,不用妈妈教就会自己看图识字了”,孩子识字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吃过早餐后,妈妈问小涛:“我们认新卡好不好?”小涛说:“好。”妈妈把新买的看图识字卡让他认,他一看字发现不认识,就翻看了和后面的一张,一看还是不认识。他又看了几张,还是一样,字图都不认识。于是,他不认了,开始东张西望。在孩子认字的时候,妈妈对孩子的认字行为缺乏理解,所以当孩子不认识第一张图的时候,妈妈没有及时地教孩子认图。当孩子又看了几张卡片,还是不认识图的时候,妈妈还没有去教孩子去认不认识的图。孩子不认识图,就无法看图识字。虽然妈妈在教孩子识字,但妈妈在孩子最需要她教的时候,没有任何反应。妈妈看他盯着玩具海豹,就说:“认完卡片后,再玩海豹,好吗?”小涛:“好。”可是,没有认几张,他又不专心了。晚上妈妈发现小涛又拿着海豹玩,就对他说:“海豹不认识卡片。我们来教海豹认卡片,好不好?”小涛说:“不教海豹认卡片。”妈妈没有发现孩子不会认图,只发现孩子关注海豹,就用玩海豹来激发孩子的认字兴趣。孩子不认字是因为孩子不认识新卡片,所以这时需要的是妈妈去教孩子。妈妈以为是孩子不愿学习,故不断地诱导孩子去学习。这样的诱导注定是无效的。对于旧的看图识字卡,小涛已经认识上面的图,可以看图识字。妈妈新买来的看图识字卡,小涛既不认识上面的字,也不认识上面的图,妈妈却让孩子自己去看图识字。对于这个要求,孩子无法达到,所以无论妈妈怎么引导孩子,孩子还是逃避。在认新卡片时,如果妈妈及时教会孩子不认识的图,再让孩子看图识字,孩子就不会排斥认新卡片了。
我是这样引导孩子看图识字的:指教孩子不认识的图,而不教孩子认字。孩子认识了图之后,让孩子自己看图识字。孩子看图识字的过程,就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孩子认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只有当孩子无法自主学习的时候,才需要我们大人去教。比如当孩子不认识看图识字卡上的图时,我们就要教孩子认这个图。为什么不直接教孩子认字呢?因为教会了孩子看图,孩子就会自己看图识字。孩子看图识字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通过看图,孩子把图与字联系起来更能加深孩子对字的印象。这比大人直接教字的效果好得多。对于没有配图的字,家长可以直接去教,比如儿歌中的字,你若不教,孩子就无法学会。玩牌识字法大班年龄的孩子可以用玩牌的方式识字。我教女儿识字时,主要使用了这个方法。规则如下:字在正面,而图在反面。孩子认不出字时可以看图,但是甩出时必须让有字的一面朝上,并要大声读出这个字。用这个方法需要有一定的铺垫。孩子有识字的基础。这样,在玩牌的过程中,不用成人教,遇到不认识的字,只要翻看一下卡片背面的图就可以了。孩子还要懂玩牌的规则。这种方法,在本书前面叙述我教女儿自主学习的文字中已经有详细描述。
读儿歌识字法用前面的几种方法可以让孩子认识几百个字,但这些字还不足以让孩子达到自主阅读的水平。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但识字量若太少,则不仅无法阅读,认识的字也会很快被忘掉。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带着孩子读儿歌。在读儿歌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学过的字,又在儿歌中认识了新的字。在孩子读儿歌时,不要让孩子有意识地认字。感觉到孩子不认识某个字,在孩子问之前就帮孩子读出来,即给孩子提醒一下这个字的发音就可以了。孩子会顺着你的读音把儿歌读下去,这样孩子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就没有识字的感觉。不要担心孩子是否能记住这个字。记住了儿歌,也就自然记住了这个字。即便记不住,也没有关系,下次读儿歌时再提醒就可以了。这样的认字方式有利于幼儿对儿歌记忆的完整性。孩子记住了儿歌,也就记住了儿歌中的字。不要讲字的意义。对于字的意义,孩子会在儿歌中理解。对于一字多义的字,孩子会在以后的阅读中掌握。此外,也不要让孩子反复读这个字。如果在识字的过程中,既讲字义,又反复读一个字,孩子就会对这首儿歌的记忆产生混乱。因为幼儿的整体性记忆特点,幼儿会把这个字重复的声音与这个字的意义和这首儿歌作为一个整体都记下来,孩子反而搞不清原本的那首儿歌是什么样子了,对于这个字的印象也模糊了。同时,也不要讲偏旁部首和笔画顺序。幼儿先识字,后写字,读、写分两步走,这样才会学得没负担,才会学得轻松愉快。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先语言,后动作。识字与语言有关,而写字与动作有关。所以,让幼儿先识字,后写字,是符合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孩子读儿歌的过程就是识字的过程。这个识字过程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将一本《365夜儿歌》读完以后,孩子的识字量会增加到2000个左右,就基本上可以自主阅读了。
上面几种识字方法相辅相成。启蒙识字本对年龄较小的孩子(两三岁的孩子)或没有认字基础的孩子较适合。启蒙识字本识字量虽然有限,却是一部很好的识字启蒙教材,特别适合没有识字基础和较小年龄的幼儿。看图识字法让幼儿学得更自主。看图识字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儿歌识字既是对前面学过字的运用,也是继续学习新字的一种方式。
如果还想学习更多亲子成长的教育方式,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