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三次说服秦孝公(商鞅变法成功的背后)
商鞅变法三次说服秦孝公(商鞅变法成功的背后)片刻之后,卫鞅走进了大殿,还顺手捡起了地上的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好嘞!”“这就是你托关系走后门给我推荐的卫鞅?行不行啊?”,赢渠梁向旁边的侍卫景监问道“君上,你就放心吧,卫鞅绝对是个人才”,景监拍着胸脯说道。”好吧,算他笔试过了,叫进来面试吧”。
公元前356年的一天,秦国招贤馆内,秦孝公赢渠梁正襟危坐于案前,他正在看一份简历,简历内容很冗长,大致是:
姓名:卫鞅 性别:男 国籍:卫国 出生地:河南省鹤壁市 家庭背景:官二代 身高:没量过
工作经历:上一份工作是给魏国国相公叔痤当管家 离职原因:得罪了领导被开除
兴趣爱好:跑步游泳唱歌...都不是很精通,但尤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曾进入法家传销机构,能言善辩,正在考取律师资格证.......
“这就是你托关系走后门给我推荐的卫鞅?行不行啊?”,赢渠梁向旁边的侍卫景监问道
“君上,你就放心吧,卫鞅绝对是个人才”,景监拍着胸脯说道。
”好吧,算他笔试过了,叫进来面试吧”。
“好嘞!”
片刻之后,卫鞅走进了大殿,还顺手捡起了地上的垃圾丢进垃圾桶里。
关于卫鞅的第一次面试,史记上是这么说的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
意思就是:卫鞅对着秦孝公就是一通吹牛逼,什么三皇五帝,王道圣君的,直接把秦孝公吹睡着了,面试完后秦孝公把景监骂了一顿,“你他喵的从哪找的传销头子,这二货能用吗?”。最后就让卫鞅回家等电话了。第一次面试以失败告终。
之后卫鞅又找景监走关系进行了第二次面试,然而也失败了。终于在第四次面试中,卫鞅找到了面试取胜的关键,抓住了秦孝公的痛点,说了一番人话,感动了秦孝公。至此,这对战国最佳CP终于组队完毕,手拉手共襄大业。
老秦国因循祖制几百年了,变法可不是易事,首先最大的阻力就是老秦国的那些王公世族,这是一群世袭爵位的公务员,身居要职却毫无建树,每天上班就是喝茶谈天,但是势力却错综复杂,变法可是要触碰到他们的利益,势必会引起朝野动荡。
这可让秦孝公犯了难。卫鞅安慰道:“君上如要变法就必须下定决心,万事开头难,改变一旦完成,时间久了,他们也就习惯了。”
“不错,这样吧,明天我召开一个辩论赛,你可得好好表现。”孝公回首说道。
第二天的大殿上卫鞅舌战群儒,文人之间的辩论,无非就是唇枪舌剑,打打嘴炮,相信大家也不想听,反正有着孝公和公子虔的支持,传销头子卫鞅以大优势胜出,最后孝公拍案而起,
大声说道:“变法之事,非儿戏也,你拥戴变法,要变,你不拥戴变法,那也要变。”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了,孝公是铁了心要变法,辩论无非是让反对者理亏。后来经过卫鞅的徙木立信打消了老百姓的怀疑,从此秦国上下一场浩浩荡荡的变法大戏拉开帷幕。
卫鞅具体的变法细节就不过多赘述,给大家总结一下吧,主要就是这四条
1.奖励耕战,你家种地种得好了,奖,超额完成任务,再奖。打仗勇猛杀敌,拿人头换钱。要是牺牲了,给家里抚恤金。
2.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3.移风易俗以正民,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
4.迁都洛阳,便于向东发展。
卫鞅的执法力度之严让人闻风丧胆,当时的储君赢驷犯了法,卫鞅就下令割了他的老师公子虔(秦孝公哥哥)的鼻子,还把公孙贾的脸给毁了容。
从此,秦国上下举国同法,令行禁止,有罪重罚,有功激赏,官吏无贪,庶民无私,人人奋勇杀敌,个个避罪求战。
秦孝公顶着其他王公世族的巨大压力,重用了卫鞅,两人相辅相成,卫鞅也算不辱使命,经过一系列变法改革,秦国这个积贫积弱的小国,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卫鞅也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怎奈自古功臣无善终,秦孝公死后,在秦惠王的权利系统架构中,商鞅成了最后的牺牲品。
关于商君的死,自古以来讨论极多,有对商君惋惜的,有说他自掘坟墓的,不管怎样,千年过后,早已尘归尘,土归土,倒是秦孝公与商鞅的君臣之情,纵千年亦唏嘘感慨!两个同样偏执的人,携手共进,实现了同样的抱负,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君臣治国典范。商鞅虽惨死,但他是胜利者,他的理想他的报复都得以实现,并且名留青史。也许,在黄泉之下,景监再引商鞅见孝公,孝公拱手道:“秦国负卿,渠梁负卿啊。”商君谢曰:“臣不负君上,足矣!”。
在此,也要向从古至今那些对国家法律改革事业做出贡献及牺牲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