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唐诗龙城飞将(学习唐诗三百首之四十五)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唐诗龙城飞将(学习唐诗三百首之四十五)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文格律:平起首句入韵,平水韵十五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出塞》
题注:《出塞》是王昌龄所作的组诗,有两首,收录《唐诗三百首》的是《出塞·其一》。顾名思义这是一首“边塞诗”。唐朝的著名诗人都写过边塞诗,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盛唐的边塞诗以阳刚、壮美著称,充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展现泱泱大国的雄浑气度。代表诗人主要有: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边塞诗”主要表达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厌战”但“不怕战”的豪迈情感。
作者:唐·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格律:平起首句入韵,平水韵十五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括号入声字,仄音。虽然本诗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但格律依然完美。
注解及译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关:关隘,指战事频繁的边境。未还:还未归来。
译文:秦汉时代的明月、秦汉时代的关隘都依然还在,只是到如今多少万里出征的战士不见归还。
赏析:首句“互文”修辞手法,应理解为秦汉时代的明月和秦汉时代的关隘。这是指边关的战事自秦汉以来就一直未停歇过,满满的历史厚重感、沧桑感扑面而来,瞬间就将读者带入苍凉的古战场画面中。
第二句承接上一句的苍凉场景,感叹离家万里为国戍边的战士还未归还。明月仍在、边关仍在,只是戍边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多少人战死,又有多少人归还?这是对“物是人非”的感叹,引出诗人的“悲”和“愤”,“悲”的是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愤”的是战争的残酷无情,却又从秦汉延绵至今,未得和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很多不同观点,我仅表达个人理解。“龙城”借用“奇袭龙城”战役,特指卫青。“飞将”指“飞将军”李广。这里运用两个典故,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要知道“龙城”是匈奴的政治中心,相当于首都,用“卫青奇袭龙城”的典故说事,是侧重于军事上的进攻能力。“飞将军”李广事迹就更有传奇色彩了,总的来说,他戍边防御任务以及小规模战役都打的极好,但一到了大兵团作战时就极其拉胯。我觉得是李广细节做的好,但大局意识不够导致的,主流观点认为是他名声太盛,大兵团作战时容易被针对,属于个人能力上乘,只是时运不济而已。不管怎么说,李广的功绩主要表现在防御方面,他镇守的地方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侵犯。所以这里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侧重的是防御能力。“龙城”、“飞将”,卫青、李广,进可攻退可守,是突出军事上的游刃有余。
不教:不允许,不让。从格律上看应该读平声,第二声。
胡马:外族侵略者。度:越过。
阴山:阴山山脉,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东西走向,古时游牧与农耕分界线,是抵御入侵的天然屏障。
译文:倘若卫青、李广这样的名将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胡骑踏过阴山。
赏析:追忆过往西汉武帝时期的抗匈名将,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戍边战士深深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对戍边将领的军事策略、军事指挥能力的不满。末句发出保家卫国的誓言,流露出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感悟:
1.写作背景: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七岁的王昌龄投笔从戎,赴河陇,出玉门。其著名之边塞诗,大都作于此时。《出塞二首》也是这段时间的作品。
2.开元年间就是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为何诗人还会写出这样借古讽今的诗句?带着疑惑我查阅了唐朝西北疆域演变史,大致找到答案。现将我个人的理解简要同大家分享一下。
两汉时期的西北对外战争主要是匈奴,随着北匈奴远遁,南匈奴融入华夏血脉,突厥代替了匈奴迅速崛起,至初唐西北边境主要敌人是东突厥、西突厥和吐蕃,分布于河西走廊南北两侧的高原上,对中原虎视眈眈。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开疆拓土,名将李靖、侯君集领军在西北连战连捷,灭东突厥、灭高昌,西域诸国纷纷归附,设安西都护、燕然都护(后改安北都护),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太宗之后的高宗李治,用名将苏定方剿灭西突厥,东北的新罗百济投降归附,唐朝疆域达到了顶峰。
武则天时期的唐朝疆域可谓是缩水严重。北方安北都护府被复国的后突厥夺取;东北由于契丹的崛起,新罗独立,唐朝对辽东地区的控制大为减弱。西北地区由于突骑施汗国的崛起,唐朝的防线不断后退。
唐玄宗初期基本继承了武周的版图(712年)以及“防御为主”的对外军事方针,一直到725年之后才有所改观。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禅”,在之前的准备阶段,全国军事力量向东倾斜,这段时间应该是西北边军最憋屈的时期,西北高级将领绝对被严令禁止主动出击,少惹事情。
本诗正是创作于这段最为憋屈的时期(724年),望着天上的明月、古朴沧桑的关隘,遥想卫青李广等一众名将的风采,再想想太宗、高宗时代军事上的强盛以及辽阔的疆域,再对比当下,王昌龄的悲愤就不难理解了。
3.盛唐的边塞诗并不一味的悲凉,这里面还纠缠着儿女情长的柔情、戍边报国的豪情、悲天悯人的共情,这才是热血男儿该有感情,再想想今天社会的“娘炮现象”,真是伤情。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头条看见彼此##每日古诗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