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海岸城共几期:定了 沙井海岸城扩大3倍
沙井海岸城共几期:定了 沙井海岸城扩大3倍记者从市地铁集团获悉,1月21日,国内最大的纵坡综合管廊隧道——深圳地铁14号线共建管廊开始掘进作业,这是地铁四期共建管廊工程中始发的首台盾构,标志着四期共建管廊工程正式进入隧道施工阶段。2、深圳最长地铁共建管廊工程开建,计划2024年投入使用宝安巨无霸项目总览图而在深圳城市更新中,体量较大的项目有:占地63万㎡、建面280万㎡的大冲华润城;占地40万㎡、建面205万㎡的华润湖贝村旧改;总占地50万平米、规划总建面320万㎡的龙华鸿荣源壹城中心;占地48万㎡、总建面约348万㎡的白石洲旧改。此外,还有拟拆除重建用地面积140万㎡的宝安“金蚝小镇”。由此可见,扩大了近3倍的沙井海岸城,占地面积仅次于宝安“金蚝小镇”。
1、定了,沙井海岸城扩大3倍!
1月18日,深圳交易集团宝安分公司发布宝安区新桥街道万丰社区大朗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标公告,中标人为深圳市海岸新城投资有限公司。
据了解,万丰社区大朗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南环路与中心路交汇处西侧,拟拆除范围用地面积约690551㎡,地上现状永久性建筑物建筑面积约872832㎡,临时性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约55403㎡及构筑物、附着物和附属设施,现状建筑物用途为工业厂房、配套宿舍、私人住宅等。
由此来看,这次提到的万丰社区大朗山片区,与现有的占地约25㎡的沙井海岸城,两者地理位置相连,合计占地将超过90万平。
宝安巨无霸项目总览图
而在深圳城市更新中,体量较大的项目有:占地63万㎡、建面280万㎡的大冲华润城;占地40万㎡、建面205万㎡的华润湖贝村旧改;总占地50万平米、规划总建面320万㎡的龙华鸿荣源壹城中心;占地48万㎡、总建面约348万㎡的白石洲旧改。此外,还有拟拆除重建用地面积140万㎡的宝安“金蚝小镇”。
由此可见,扩大了近3倍的沙井海岸城,占地面积仅次于宝安“金蚝小镇”。
2、深圳最长地铁共建管廊工程开建,计划2024年投入使用
记者从市地铁集团获悉,1月21日,国内最大的纵坡综合管廊隧道——深圳地铁14号线共建管廊开始掘进作业,这是地铁四期共建管廊工程中始发的首台盾构,标志着四期共建管廊工程正式进入隧道施工阶段。
地铁14号线共建管廊计划2024年建成,将有效承接周边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给水管及天然气管道等地下管线,将惠及布吉、南湾、横岗等多个片区。
深圳地铁四期共建管廊包括地铁12、13、14及16号线共建管廊,总长84.05公里,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7月起陆续投入使用。其中,14号线共建管廊长40.78公里,将穿过罗湖、龙岗、坪山等区,在罗湖段采用明挖工法施工,在龙岗段、坪山段采用盾构法施工,计划2024年投入使用。
3、一线城市房价再度领涨,调控悄然来临
一线城市一向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显示,一线城市房价出现年末“翘尾”行情。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这波“翘尾”行情中,优质学区房成为领涨的主力。一线城市房价再度领涨,楼市调控也悄然而至。上海昨日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广州天河区提醒房产中介不得配合业主恶意炒作、哄抬房价
1月19日,广州市天河区政府网站发布一则题为《关于严厉打击哄抬房价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提醒信》的公告。公告中,天河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指出,2021年元旦后,部分媒体、自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相继报道了天河区个别楼盘业主“抱团”哄抬二手挂牌价,个别中介从业人员大肆鼓吹、诱导刚需的购房人尽快买房,炒作市场预期。对此情况天河区住建和园林局高度关注,其中提醒房地产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若参与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散布虚假房源、虚假广告、虚假销售消息的,将依法查处,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前,多家媒体及房地产类自媒体曾曝光广州多个二手房楼盘业主抱团涨价行为,其中天河的中海花城湾、富力天朗明居,黄埔的金碧世纪花园等多个楼盘的抱团涨价炒房微信群聊截图被广泛传播。到了1月6日,广州市住建局发文,称正在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哄抬房价和虚假房源、虚假广告、虚假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此后,一些高价房源开始陆续从链家等二手中介交易平台下架。
5、上海出台楼市调控新政,增值税征免年限升至5年
1月21日晚间,上海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上海将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同时,调整增值税征免年限,将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意见》自2021年1月22日起施行。
6、1月按揭贷款“总量控制,额度偏紧”,个别地方已建立投放监测机制
在“三道红线”、集中度管理等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后,2021年“开门红”较以往平静了许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房贷集中度管理处于调整期,各银行多采取投放节奏在总量控制下由各分支机构具体把握的措施。另一方面,为合理安排住房按揭贷款投放节奏,一些地方已建立住房按揭贷款投放监测机制,对房贷投放节奏进行管控。
此外,2021年开年,房企一边忙于发债融资,一边急着买地“囤货”,数据显示,1月4日元旦假期后的两周内,40个主要城市土地成交总金额超过1114亿元,杭州高居榜首。
7、评学区房:三个机制或能使低收入家庭孩子接触优质教育
学区房现象怎么破?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发表评论文章表示,这三个机制或能使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
第一,最为重要的机制就是奖学金制度。前面我们说过,在比较好的学校里往往是因为同学之间产生的同群效应,使得好学校成为好学校。奖学金制度就是指学校给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提供奖学金。这种制度一方面能够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因为这样的孩子比较优秀,学校也有激励,通过吸引这样的孩子,能够提高学校的学生质量。它是一个公平和效率两者兼顾的一种做法。
第二,就是所谓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一种做法是对教育资源进行分流,一部分民办的优质的好学校,允许它采取市场化的收费,然后通过一个税收的方式,把优质的学校的学费,转移到政府的财政收入里,然后再把财政收入用来去补贴其他的相对来说比较普通的学校,来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通过教育财政投入的均等化来实现。
还有一个做法,现在我们已经有些城市在做,就是扩大学区的范围,或者打乱学区。今年这个学区包括A学校,明年这个学区就包括B学校,使得家长很难对哪一个小区对应着好的学区进行判断,这个就使得学区房的投资价值被弱化了。但是这个办法也会产生一个新的麻烦,就是最后可能谁来上好的学校要取决于抽签。也就是说,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扩大了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社区的范围,但是结果到底谁能来上好的学校,就取决于运气。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正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可能存在很大争议。
第三,就是从总体上增加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一些特大超大城市,我们有大量的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在郊区。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就需要对这样一些人口增量大的社区加大教育的投入,来改善教育的质量。同时增加同一个城市内部不同居民的教育获取的权利的均等性。我认为这一点在我国非常重要。
来源综合自《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房信网、深圳市住建局
【整理】冯少文
【作者】
大湾区楼市观察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