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白头吟刘希夷时光一去不复返(一曲生命的挽歌)

白头吟刘希夷时光一去不复返(一曲生命的挽歌)中国自古“文人相轻”、“娥眉见妒”。《代悲白头翁》成诗略不经年,刘希夷即惨遭杀害,年仅29岁。《旧唐书》载:“诗成未周,为奸人所杀”。死因多谓宋之问所害,亦有张若虚嫁祸之说。但刘希夷因一首诗的署名而丧命却是不争的事实!同一事件,在《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相同的说明记载实属不易。因为这两部书从不同侧面正史唐朝,汇聚宋祁、欧阳修、刘昫等中华文化巨子撰就,双双位列华夏“二十四史”,连著述煌煌大清276年历史的《清史稿》也未能入列。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总括全诗。“蛾眉几时?鹤发乱丝”、“古来歌舞,黄昏雀悲”,古往今来,盛宴必散,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瞬息的繁华!末句最后的“悲”字,点睛之笔,是全诗的总基调。“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起兴,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桃飞李飘,纷繁翩跹,撒落何方?生发承转下文……“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花的感慨。由自然的春秋

白头吟刘希夷时光一去不复返(一曲生命的挽歌)(1)

作者:孙庆忠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被后人推崇、从而奠定文坛地位的人不少,比如王籍、崔郊、杨慎等。而因一篇优秀的诗歌,被奸人惦记想占为己有,从而惨遭杀害的人却只有一个,他就是初唐著名诗人——刘希夷!而给他招来杀身之祸的就是这首乐府歌行体诗——《代悲白头翁》!刘希夷(651-680年),初唐著名诗人。字庭芝,一作延之,汝州(今河南汝州)人。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少有才华。嗜酒,爱好音乐,善弹琵琶,性格豪放不羁。其诗以歌行体见长,多写闺情,风格哀怨柔婉,俏俊奇诡,旨意悲苦。《全唐诗》存诗一卷,其代表诗作有《从军行》《春日行歌》《春女行》及《洛川怀古》等,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初唐时期,受六朝宫体诗影响,诗坛弥漫着堆砌辞藻、柔靡纤弱、颓废浮艳气息。难能可贵的是,刘希夷能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诗的艺术特长,吸纳借鉴梁、陈宫体诗的创作经验及表现手法,上承王杨卢骆初唐“四杰”,后接“幽州悲歌”的陈子昂,成为盛唐之音的开启者,对唐代诗文革新运动及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代悲白头翁》就是代表其最高成就的一篇诗歌。

《代悲白头翁》又名《白头吟》《代白头吟》等。属拟古乐府歌行体诗篇。全诗以洛阳女儿的靓丽青春和年近半死的白头翁作比对,构思精巧,音韵和谐,哲理丰富。通篇以四问句引领,大量使用叠词,循环交替、往复叠沓,一咏三叹。韶华易失、青春不再的无奈怅惘,在反复追问咏叹中被层层浓重着色,哀而不伤,怨而不颓,委婉蕴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审美特质,达到同时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孙昱编撰《正声集》推为集中之首。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

《代悲白头翁》诗的前半部写华容姣好的洛阳女儿悲情对花,抒发人生易老、容颜转瞬的堪叹;后半部写白头老翁卧病无识,表达岁月沧桑、富贵轮回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作结通篇旨意。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触及人类共同宿命的哲理思辨及终极问题的深沉思索,具有醒世骇俗、春雷惊蛰的“警世”作用。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起兴,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桃飞李飘,纷繁翩跹,撒落何方?生发承转下文……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花的感慨。由自然的春秋赓续迭代引申到对美的短暂和人生有限的叹惋。“松柏摧薪”、“桑田变海”,引经据典,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齐整、舒畅、公致的对句叠韵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与哲理思考,历来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白头老翁也曾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也常与公子王孙欢会芳树,妙舞花前。“光禄池台”、“将军楼阁”借代比拟,以权臣贵戚的豪华奢侈,表述白头翁曾经的富贵生活。然而,一朝卧病无识,“三春行乐”只能让渡他人。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通过对白头翁一生的眷顾,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垂老矣白头翁的怜悯同情,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须臾的感慨,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与艺术感染力。

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总括全诗。“蛾眉几时?鹤发乱丝”、“古来歌舞,黄昏雀悲”,古往今来,盛宴必散,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瞬息的繁华!末句最后的“悲”字,点睛之笔,是全诗的总基调。

中国自古“文人相轻”、“娥眉见妒”。《代悲白头翁》成诗略不经年,刘希夷即惨遭杀害,年仅29岁。《旧唐书》载:“诗成未周,为奸人所杀”。死因多谓宋之问所害,亦有张若虚嫁祸之说。但刘希夷因一首诗的署名而丧命却是不争的事实!同一事件,在《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相同的说明记载实属不易。因为这两部书从不同侧面正史唐朝,汇聚宋祁、欧阳修、刘昫等中华文化巨子撰就,双双位列华夏“二十四史”,连著述煌煌大清276年历史的《清史稿》也未能入列。

宋之问,初唐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合称“沈宋”。诗多歌功颂德应制之作,史载“武后雅好文词乐章,宋之问巧思文华取幸”。《大唐新语》《刘宾客嘉话录》云,“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宋生不得其死,天报之也。”大意是宋之问特别喜欢刘希夷这首诗,知道他还没有给别人看,就想占为己有,刘没有答应,宋就派人用土袋子将其挤压窒死。但最终宋也没得好死,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这就是上天报应的结果吧!

至于张若虚嫁祸宋之问之说大意是,张若虚仰慕张昌宗兄弟的春官侍郎本事,苦于自己没有二张兄弟的美貌,于是想在诗作上吸引武则天,为此酝酿《春江花月夜》。由于才情不足,一直呼之不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出世,张若虚惊叹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同时,更害怕才华横溢、容貌俊朗的刘希夷独占鳌头,挡了他的进身之阶,于是心生诡计陷害之,并嫁祸宋之问。其说散见各时代文集杂录中,唯有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之说最为可信,主要是因刘人品良实耿直、志虑忠纯,在各家学说中离刘希夷年代最近。

只因一首诗的版权之争或署名问题,引发舅甥、亲友之间的一场血战,既匪夷所思,又令人扼腕,可总有嫉贤妒能之人,想不劳而获,进而巧取豪夺……好在历史是公正的,还刘希夷以正名。此《代悲白头翁》也成为其生命的挽歌,人生的绝唱!

来,让我们再一起诵读这一曲生命的悲歌吧!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与李花,飞来飞去不知落入谁家?

洛阳女儿容颜娇美,独坐落花空有长叹。

今年花落的时候自己容颜已经衰改,明年花开时节不知还能不能再见?

已经看见松柏摧斫为柴薪,更听说过那桑田变成海洋。

故人已不再悲叹洛阳城东的桃飞李飘,而今人却依旧面对风卷残花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且开且落,岁岁年年人却只能迭代赓续。

寄语那些风华正茂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半死的白头老翁。

这位老翁现在白发苍苍真是可怜,可曾经他也是红颜美少风流倜傥。

当年他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于芳树之下,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王公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同贵戚梁冀一样在楼阁涂摹神仙。

如今一朝卧病无人相识,三春行乐又在哪里呢?

宛转蛾眉、靓丽青春又能保持几时呢?须臾之间已是耄耋鹤发、蓬乱如丝。

你只看那古往今来的歌池舞榭,也只有这黄昏之后的鸟雀悲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