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朱棣到底想传位给谁(朱棣为此造的反)
大明风华朱棣到底想传位给谁(朱棣为此造的反)可能朱棣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也不是老大,也是从侄子手里夺取的皇位,这如何能让汉王甘心放弃,只会让他更加不甘,更加野心勃勃,也可能朱棣就是专门说给汉王听,让汉王可以收敛自己膨胀的野心,乖乖的当一个藩王。朱棣:“你真像我,可惜你不是老大,只有委屈你了。”《大明风华》在朱棣死前,可以说算一部喜剧,朱棣和三个儿子之间的互动,虽然少不了阴谋诡计,但画面感怎么看都充斥着喜感,如家里的老爹与他的三个憨憨的傻儿子,血缘的联系,亲情的牵绊,因为有爹在,兄弟间不论如何明争暗斗,都仿佛是过家家般幼稚。但三兄弟表面和睦,私下筹谋陷害,让朱棣非常痛心,尤其听到姚广孝说,他的儿子们也会到自相残杀的地步,他十分不淡定了,非常心痛的让儿子们和孙子一起发血誓,誓不谋害亲人,甚至还打起了感情牌,这也是这位老父亲最大的心愿,兄弟间虽然会有争斗,但起码要保住命,一世的荣华富贵自不必提。但是朱棣却低估了汉王的决心,这位老
《大明风华》由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等领衔主演,讲述的是明朝初年,朱棣发起靖难之变,建文帝遁走,朱棣成功夺取皇位后,创造了明初盛世。
剧中邀请了众多老戏骨参演,其中朱棣由王学圻老师饰演,饰演太子朱高炽的是梁冠华老师,次子汉王朱高煦的是俞灏明,三子赵王朱高燧的是栾元晖,皇孙朱瞻基的是朱亚文。
这五位被网友戏称五龙同朝,俞灏明饰演的汉王是剧里最大的反派,但实际却是,这五位中年龄最小的,转型后的俞灏明在演技方面的深耕,得到大众普遍的认可。
不论是《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杜明礼,还是这次的汉王朱高煦,虽然是反派,但对角色拿捏精湛,深入人心,俞灏明甚至凭借“杜明礼”这个角色获得白玉兰最佳男配角提名,这是对俞灏明演技的最佳认可。
《大明风华》在朱棣死前,可以说算一部喜剧,朱棣和三个儿子之间的互动,虽然少不了阴谋诡计,但画面感怎么看都充斥着喜感,如家里的老爹与他的三个憨憨的傻儿子,血缘的联系,亲情的牵绊,因为有爹在,兄弟间不论如何明争暗斗,都仿佛是过家家般幼稚。
但三兄弟表面和睦,私下筹谋陷害,让朱棣非常痛心,尤其听到姚广孝说,他的儿子们也会到自相残杀的地步,他十分不淡定了,非常心痛的让儿子们和孙子一起发血誓,誓不谋害亲人,甚至还打起了感情牌,这也是这位老父亲最大的心愿,兄弟间虽然会有争斗,但起码要保住命,一世的荣华富贵自不必提。
但是朱棣却低估了汉王的决心,这位老父亲对老二的偏爱,在建功立业时,不时画下的大饼,养大了汉王的野心,也养足了汉王的胃口,而面对的又是至高无上的皇位,如何能停止汉王的争夺。
朱棣:“你真像我,可惜你不是老大,只有委屈你了。”
可能朱棣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也不是老大,也是从侄子手里夺取的皇位,这如何能让汉王甘心放弃,只会让他更加不甘,更加野心勃勃,也可能朱棣就是专门说给汉王听,让汉王可以收敛自己膨胀的野心,乖乖的当一个藩王。
但不论如何的心思,都是适得其反,汉王已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到了不能回头的地步,而这却是朱棣一手造成的,当汉王享受到了权力,也无法放权的时候,他就必须争夺皇位了。
因为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也是朱棣会造反的原因,就是削藩。
建文削藩,手段过于激烈,但政策却是必须执行的,朱棣因此不得不造反,但他们都知道削藩是必须的,朱棣知道,太子知道,汉王更是知道,不论谁当上皇帝,削藩都是势在必行的,只不过要手段更加温和。
削弱藩王的实力、军权,是必须之大势,所以汉王说他在进南京城的那一天就知道,如果想继续握有实权,只能争大位。
汉王朱高煦:“如果老头不打靖难这一仗,我跟他是多好的兄弟,我进南京城那天我就知道,我们俩早晚有一个会死在这,早晚有一天,会变成现在这样,可是我没想的,在这的人是我。”
汉王军功赫赫,太子在后方可以说是坚挺的后盾,但是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在前面冲锋陷阵的将军、将士,后方的人力保后勤供给,为此付出的辛苦,却是少有人在意。
朱棣建功立业时,在身边的是汉王,军功卓绝的也是汉王,朱棣成功夺取皇位后,有雄厚资本的汉王,如何能不去争。
汉王自战争以来,位高权重,手握重兵,这些让他拥兵自重,削藩,他如何能接受,但他也知道,谁在那个位置都会这样做,朱棣在世时,让他去云南就番,就有削弱其实力的意思,如果就番后,在等到太子即位,凭借太子的手段,汉王当一个闲散王爷,全天下的人,可能还觉得汉王应该感恩戴德。
所以汉王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争夺皇位,但是朱棣想不到,汉王会做的如此极端,争夺皇位失败,连性命也不想要了,还设计让朱瞻基亲自动手,这虽非朱棣所愿,却也有朱棣自己造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