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我们的祖先名叫炎黄总会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地对我说记得吗?

登上那古老的城墙

抚摸着泛苔的筑梁

当我兴奋地倚栏远望

总会有一丝酸楚涌上胸膛

总会听到有一个声音

大声地对我说

记得吗?

我们的祖先名叫炎黄

……

那时候

外邦只会用兽皮遮蔽风霜

我们的祖先已经穿起最美丽的衣裳

他们用纤细柔软的蚕丝

编织出飘逸舒展的华章

他们用玄曛古朴的色彩

将天地精华都披在身上

——节选自《为汉服的浅吟低唱》,作者:方哲萱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

汉服风华

听到汉服一词,很多人的脑海里往往浮现的是臃肿的“韩服“或者肥大的“和服“,其实这么想不是没有道理,他们的样式上确实有着汉服的一丝样式——毕竟他们曾经从中国学走了很多,包括服饰。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

和服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3)

韩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服就是“韩服“或者“和服“,汉服独具二者所没有的风韵——文化的魂,也是中华的魂。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4)

汉服齐胸襦裙

中国的衣饰自古就不仅仅是一件饰物,它与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的记载,服饰与政治伦理显得尤为密切。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5)

黄帝

它反映着政治的尊卑等级,具有“昭名分,辨等威”的作用——《尚书·顾命》中记载:“王麻冕黼裳,由宾阶跻,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6)

同时也是区分民族的重要标志,古代上衣是交领斜襟,华夏族向右掩,称为右衽,夷人向左掩,称为左衽。故而《论语·宪问》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华夷之分由此而来。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7)

那么到底什么是汉服?

一、汉服简介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民族中形成的独特的服饰。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服饰。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8)

汉服

其以交领右衽(右边的衣襟覆盖在左边的衣襟之上为右衽)为主,兼有直领、圆领。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9)

按形制可分为上衣下裳制、上下连裳制(深衣制)、上下通裁制、上衣下裤制等;按其功用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0)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1)

汉服在长久的历史沿革中逐步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品类繁多。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2)

汉服分类体系

二、汉服的历史源流

以“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为源头的汉服有着悠长的历史。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是整个汉服文化体系的中心,距今沿袭四千多年。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3)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两种基础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4)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冕服——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5)

冕服

此外,历朝历代的服饰各具千秋,商代服饰主要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不分尊卑——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6)

商代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但是有不小变化——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

西周时期的礼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只不过头要戴冠,同时衣裳有等级,有章纹,出现了敝膝、组玉等相关礼服配件,这样完善的礼服系统一直延续到明。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7)

当时的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在没有扣子的情况下,周人创造了腰带,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8)

周朝

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它们基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19)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

汉时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当时文吏穿曲裾、直裾时,头上必须裹巾帻,再加戴进贤冠。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0)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后因内衣改进,曲裾绕膝,深衣制已是多余。因此到东汉,直裾逐渐普及,替代了深衣。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1)

汉代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2)

隋代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3)

隋朝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博采众长,形成了典雅华美的风格。

唐代文吏服饰是裹幞头、穿圆领袍衫,这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4)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5)

盛唐以后,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晚唐,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6)

晚唐宽袖对襟衫、长裙、披帛。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礼服,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7)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8)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29)

百姓宋代

明代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订立衣冠制度。

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不同。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30)

官服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31)

士人

这一曲汉服华章弹奏千年,却在三百年前化为绝响——公元1646年,满洲八旗杀入关内、南下攻占江南,基本上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但汉人反抗甚是激烈。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32)

为了阉割汉民族的抵抗,清廷发布剃发令“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所到之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剃发令”。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33)

并强行更改汉人衣衫样式,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计其数。此后,汉人只留金钱鼠尾,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34)

汉服华章从此成为绝响!

国风汉服花非花雾非雾(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35)

汉服

编者云:值得庆幸,汉服并没有完全从我们的生活里绝迹。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的汉服复兴运动,让汉服的风韵再次笼罩了华夏大地。

一系列古风社团、古风歌曲也开始出现,这些都告诉我们汉服未亡,相信终有一日,我们还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别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汉服国风,余音绕梁虽千年犹未止!!!

猜您喜欢: